记得看三国时,有过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场面,这些故事里面虽然有着极大的智慧性,但是也有一些让人看起来颇像美德的行为,也让我们在感慨那个战争年代之余敬佩古人还是有着了不起的品德智慧。其中就包括了最为经典的场面,陶谦让徐州给刘备小时候看来,觉得陶谦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君子,而刘备更是品德让人信赖,都能够让别人把自己一生中所有的财富托付给他,这是何等的政治信仰和高尚的政治品德优势。
不过随着年岁的渐长,我们却发现这中间原来有太多的漏洞,首先陶谦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完人,他可能表现出来的某种政治态度比刘表还要阴险毒辣。而我们的刘备也并非是一个真正的政治上的完人,他在某种政治时刻表现出来的那副嘴脸可能比曹操还要邪恶。而且在当时混乱的战争年代里面,大家都在疯狂的争夺地盘,怎么可能会想到平白无故的把自己的地盘拱手让给别人呢?很明显陶谦让徐州给刘备肯定是中间另有玄机,是基于一种政治利益权衡的结果,而非是一种我们所想的政治上的道德行为。那么这中间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根据正史记载,陶谦这个人也算是当时三国历史上的一个枭雄,只不过他有点谄媚的行为,在当时的诸侯国中一旦有哪个政治势力走向强大,他就一定会送贺礼祝贺以此来拉近彼此的关系。当然这也能理解,在当时的混乱年代里面,要想保住徐州的这一片地盘,就必须和多方势力打好关系,这样才能避免任何一方对自己的政治冲突。不过他这一次谄媚的行为,却踢到了板凳上,最终害得曹操的父亲以及家佬全部被杀死,这也引来了曹操的报复。在这种危难时候,他把徐州让给了刘备,希望凭借着刘备的力量和品德带领徐州的人民走出危难。
但这中间的过程和现象,可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它让它流呗,其实不仅仅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行为,更多的是给刘备下一个政治圈套,并且确保自己挣得最大的政治利益。因为当时的曹操已经不惜一切代价要灭掉陶谦,如果城破之后自己可能整个家族会在历史上除名。但是把它让给刘备以后,凭借刘备过人的威望和当时的实力,说不定能够抵御曹操的威胁,而且还能获得当时诸侯的支持和认可,确保自己地位的安全。那就等于是强行把刘备拉入到保卫徐州的战车中,他成为了对付曹操最坚实的盾牌。
而且如果刘备战败以后自己也有了一定的借口,连刘皇叔那样贤德的人物曹操都不肯放过他,而且自己让徐州是一种真正的诚恳行为,只要大家愿意来帮忙徐州就是所有人的公共财产,那么地方上的诸侯肯定会因为刘备的政治获益而疯狂的出兵帮忙,这样也能够使得徐州在乱世之中获得一定的安全保障。
所以说白了,刘备当时获得徐州表面上看是得了大便宜,但实际上最大的受益者还是陶谦,如果胜了他能够保存自己的家乡,甚至还能在根基未稳之际把刘备轰出徐州城。如果打败了它,也能够让刘备代替她去死,并且凭借的刘备已经继承的政治效果获得周围的诸侯的支持。可见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是人物基于历史背景做出来的合理选择,可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热血和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