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扶苏、刘据、曹昂、朱标四位太子正常继位,历史会被改写吗

扶苏、刘据、曹昂、朱标四位太子正常继位,历史会被改写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三读说史 访问量:1829 更新时间:2024/1/18 7:52:13

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些英年早逝的太子,他们才干出众、性情仁厚,是被寄予厚望的储君,却因为寿命不长,没有登上帝位就早早去世,令人叹息。

秦始皇之子扶苏、汉武帝之子刘据、曹操的长子曹昂、朱元璋的长子朱标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继承人,后世的人们在评价历史的时候,也会经常遐想:若是这四人寿命再长一些,能够顺利继位,那么历史会被改写吗?

扶苏这个名字很有诗意,他是秦始皇嬴政最得意的孩子,也是他的第一个孩子。根据史书记载,比起父亲嬴政,扶苏性格温和仁慈,能够礼贤下士,深受臣子的拥护。

始皇病重时,宦官赵高为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扶持扶苏的弟弟胡亥上位。为了能够顺利除掉扶苏,他们假造了一封诏书,命令扶苏自杀。扶苏一向循规蹈矩,对父亲十分恭顺,看到矫诏不疑有他,自杀身亡。秦国在胡亥的统治下,很快灭亡。那么,如果扶苏顺利继承皇位,秦国会改变灭亡的命运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秦亡于暴政,百姓不堪其苦,最终起义,动摇天下根本。这种苗头不是在扶苏死后才出现的,在秦始皇当政时期就早有端倪了。我们都知道著名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反映的就是秦朝时兵役繁重,百姓不堪其苦。始皇在世时,张良就组织了一次博浪沙刺杀。阿房宫建立后,民间也有“阿房、阿房,亡始皇”的民谣。

积累的民愤不可能随着秦始皇的离世而消散,农民起义的旗帜依然会竖立。但是,扶苏本人在朝廷中很有威望,素有贤名,蒙恬蒙毅两大将军也愿意追随他。有了军方的支持,扶苏的皇位比较稳定,朝堂不会因为权力斗争而陷入混乱中。

再者,扶苏本人较为仁厚,也许会改变秦始皇激进的国家治理方针,轻糜役,减税收,与民休息,走上休养生息的道路,缓和国内的大多数矛盾,让秦国的统治得以延续。

刘据是汉武帝刘彻和皇后卫子夫的孩子,他的舅舅就是大名鼎鼎的将军卫青,霍去病是他的表兄弟。

原本刘据的生活会是顺风顺水的,但是随着霍去病和卫青的去世,一切都有了新的变化。晚年的汉武帝猜忌多疑,太子的政治观念与汉武帝常常相左,令他不快。皇后卫子夫年老色衰,已经笼络不住皇帝的心。

巫蛊之祸中,太子刘据被人诬陷,惊惧之下他做出了和扶苏相反的举动:起兵造反。可惜他实力不够,兵败自杀。在他死后,汉武帝才有所悔悟,修建思子台寄托哀思。

刘据性格仁厚,很得民心。他继位以后,很有可能改变国家穷兵黩武的现状,使汉朝的兴盛得以延续。再者,刘据和霍光家族关系很好,且刘据已做父亲,是成年皇子,不会让霍光一人专政,可能还多了一段君臣和谐的佳话。

曹氏家族在掌握权力之后,由于家族男性成员过早去世,导致大权旁落,胜利果实被一旁的司马家族窃取。

曹昂是曹操的长子,虽然是庶子,但是也颇被曹操重视。他少有名声,被举为孝廉。曹操一直对他悉心培养,行军打仗也将此子带在身边,显然要把他作为接班人培养。可惜这个儿子也不幸战死,让曹操白发人送黑发人。

如果曹昂能够活得久一点,曹丕是无法继位的。魏晋时期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势力颇大,皇权和世家屡屡起冲突。曹昂性格比之其父要柔和一些,应该会与世家讲和,保持国内的稳定。

曹昂是长子,年纪比几个弟弟都大,又很有贤名,继位名正言顺。百年之后继承人年纪也很大了,不会有主少国疑的危机。几个同姓兄弟也不会起不臣之心,曹丕、曹植等人的才能会被重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相信司马家族暂时也无法取而代之。

在朱元璋的统治下,官员们的生活是很辛苦的,动不动就有杀头之罪,早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几乎被屠杀殆尽。

相比而言,他的太子朱标性情温和,推崇仁政。朱标作为长子,是朱元璋放在身边长大的。艰辛的军旅生活磨砺了他的意志,名师的教导又增长他的智慧,朱元璋对于这个太子很是满意。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朱标这个理想的接班人还没等到登基的那一年就去世了,让朱元璋措手不及。思前想后下,他没有选择已经成年的皇子继位,而是选择立年少的皇孙朱允炆为太子。

几年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登上皇位,并迁都北京。若是朱标活着顺利继位,想必靖难之役不会发生。朱标是嫡长子,他的继位合理合法。且他素有威望,与一些名将关系也很好,有很强的政治资本,不需要朱元璋通过杀死功臣来巩固他的皇位。

那么,大明的都城也许依然是南京,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南方的控制。海运的优势会被明政府发现,不会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也许中国能赶上大航海时代,跟上时代发展潮流。

历史既有规律,又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不能确定如果当初这四位继承人顺利继位,那么他们的国家是不是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理想的规划和猜测。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还是要关注当下,踏踏实实的努力,不可寄托于不切实际的幻想。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刘据

更多文章

  • 对于卫子夫和刘据的悲剧,汉武帝有后悔过吗?看刘询什么结果便知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刘据

    在刘据和卫子夫相继自尽以后,汉武帝刘彻,可谓是把肠子都悔青了。但是呢,作为一国之君,是不能承认错误的。因此他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一切。方式一、保住刘据的唯一血脉。当时太子刘据有起兵谋反的嫌疑,所以汉武帝让江充、苏文等人去收拾太子刘据。结果这帮人趁乱把刘据的儿子刘进全家都给杀了,只有一个小孙子刘病

  • 杀太子刘据有功封侯的五个人,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刘据

    自从汉武帝河北一趟游猎,带回一位绝世美女赵氏回宫以后,宫中气氛就开始变了。赵氏音律歌舞样样精通,又风华正茂,汉武帝晚年得此中意可人,自然百般恩宠,14个月后,生下一个皇子,汉武帝晚年得子,喜不自胜,因为上古圣君尧也是14月才生,一高兴,为赵夫人居住的宫殿赐名“尧母门”。这一举动,让底下一帮常常揣测圣

  • 汉武帝最得意的儿子刘据,巫蛊之祸中怎么一步步被逼上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史密记标签:刘据

    二十八岁的汉武帝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他就是刘据。汉武帝随即大赦天下,母亲卫子夫随后被封为皇后。作为王朝的继承者。之后,刘据顺利的被立为太子。汉武帝特别为他建了一座博望苑。想刘据可以学习礼仪将来做一个合格的君主 而汉武帝常说的也是太子是守城之君,自己要平定天下为太子做好基础

  • 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刘据的结局还会那么悲催么?

    历史人物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标签:刘据

    如果卫青和他的侄子霍去病幸免于难,刘举肯定会继承刘彻的皇位。民间有句俗话:人在人间,卫青一生谨小慎微,从不在朝堂树敌。比如,随着日后卫青的地位越来越受尊崇,汉武帝就希望群臣见了大将军都要下拜,但济安还是鞠了一躬。法庭上的困难。可见卫青并不像某些英雄那样嚣张跋扈,拥护他的人自然也不少。汉武帝当时也追求

  • 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自杀身亡,汉武帝迷途知返,为爱子平反昭雪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刘据

    汉武帝晚年疑神疑鬼,神神道道,总想着要成仙,时而糊涂,时而清醒,一些野心家就利用汉武帝的弱点来打击政敌。公元前91年,皇太子刘据受他人栽赃陷害,带着两个儿子逃往湖县(今河南灵宝县),藏在一家贫民的家中,这家主人非常同情太子的遭遇,便收留了他们,主人家靠买草鞋养活刘据父子三人,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刘

  • 汉武帝与儿子刘据的恩怨由来已久?事情真相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岩岩说史V标签:刘据

    汉武帝刘彻以雄才大略著称,汉王朝在他的治理下井然有序,东并朝鲜,西征大宛足以看出其的能力非凡,而且汉将卫青霍去病更是将匈奴打的服服气气。“孝武纂极,四海承平”是司马迁对他的评价,他如此神武,与太子刘据的恩怨是非却一直被人们拿来说事,那他究竟是怎样对待刘据的呢?刘据是汉武帝长子,年仅七岁的时候就被立太

  • 汉武帝刘彻,逼死儿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有没有后悔呢?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刘据

    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后悔了,后来建“思子宫”怀念儿子太子刘据和两个孙子。刘彻,被称为汉武大帝,西汉的第七任皇帝。汉武帝的母亲王志是二婚,嫁给当时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刘启。卫子夫,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在皇后的位子上,当了38年,这个也是历史上当的时间非常久的皇后。后来被汉宣帝追封为思皇后,也是历史上第一个

  • 汉武帝如此明主,为何会杀掉太子刘据呢?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刘据

    汉武帝刘彻执政期间,朝局安稳,国富民强,匈奴曾几度退回草原深处,不敢觊觎大汉王朝。此时的汉朝,可谓四方朝拜,鼎盛至极。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汉武帝晚年时,却做出了一件动摇国之根基的大事——巫蛊之祸。巫蛊之祸对汉朝影响深远,究其原因,其一是汉武帝到了晚年,疑心重,总是猜忌朝臣;其二,还得提一个叫江充的人

  • 刘彻为刘据平反,处死反太子官员,真的是悔过?

    历史人物编辑:丑丑鱼游戏标签:刘据

    因为巫蛊之后的大乱,汉武帝刘彻晚年时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给国家和朝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巫蛊之乱后刘彻反思自己的过失,开始思念自尽的太子刘据,并采取了一系列弥补的措施。他除了将巫蛊之祸的罪责推在刘屈氂、李广利、江充等一系列反太子派大臣的头上,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他通过这些操作表示自己对巫蛊之祸反

  • 刘据自杀汉武帝后悔了,卫子夫自杀刘彻后悔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韩振华标签:刘据

    确切地说,卫子夫并非汉武帝所杀,而是自杀身亡,但她的死和刘彻脱不了干系。逼死卫子夫汉武帝从不曾后悔,汉武帝并没有因为卫子夫死了,就原谅她。尽管她卫子夫在宫中陪伴他49年,在皇后位辅佐了他38年,并为他育有一男三女,可最终卫子夫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为他而活的生命。史载:征和二年(前91年)卫子夫卷入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