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杀太子刘据有功封侯的五个人,后来怎么样了?

杀太子刘据有功封侯的五个人,后来怎么样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趣读屋 访问量:4031 更新时间:2024/1/19 2:31:57

自从汉武帝河北一趟游猎,带回一位绝世美女赵氏回宫以后,宫中气氛就开始变了。

赵氏音律歌舞样样精通,又风华正茂,汉武帝晚年得此中意可人,自然百般恩宠,14个月后,生下一个皇子,汉武帝晚年得子,喜不自胜,因为上古圣君也是14月才生,一高兴,为赵夫人居住的宫殿赐名“尧母门”。

这一举动,让底下一帮常常揣测圣意的大臣嗅到了一股换太子的味道。

再来说说已经做了30多年太子的刘据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太子做时间太久,结局都不太妙,因为变数太多了。

刘据仁恕温和,敦厚好静,很像卫皇后的性格,相比杀伐果断,雄才大略的武帝来说,这对父子俩确实存在明显差异,政治策略方面,他们经常也是意见不合。

在当时,父子间这种分歧已处于半公开状态,因而百官也暗中分成了拥太子和毁太子两派。不过,汉武帝倒也没有想去换太子。

可是现在情形不同了,武帝命名尧母门,他的臣属们都会往“东宫是否会变”这上头去想。这个就不是武帝可以左右的事情了。

而武帝身边的几个内侍如黄门苏文、常融等就开始了押宝。他们就把宝押在“太子将废”这一边上,经常借故说刘据坏话。

结果常融帮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诬陷不成,反倒把小命赔进去了,好长时间,没人再搞这歪心思。

不过这也说明东宫确实有危机,政治气氛很微妙!

后来江充的出现,出现了不可逆的走向。那就是震惊当时大汉朝的“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一场流血的东宫危机

如果说巫盅之祸是武帝时期由东宫的变更型危机导致的一场可怕的大火的话,那么,江充就是一根挑火棍。

江充,原是赵王门下的宾客。他有个妹妹是赵国太子刘丹的妃子。刘丹这人私生活混乱,与同胞姐妹乱来,并且结交郡国豪猾为非作歹。估计也是江充妹妹不得宠向江充诉说的,赵王知道了此事去责问太子,这让太子怀疑是江齐向赵王揭举他的阴私,派人追捕江齐,没有捉到本人,竟将他父兄全都杀了抛尸街头。

无奈,江充从邯郸逃亡到长安,上书告发刘丹事。武帝阅书大怒,派人收捕刘丹,下诏狱论罪。

这让江充从此在武帝心中有了良好印象。后来做了直指绣衣使者,专门为皇帝集权服务。出使时,皇帝赐以节杖,授予包括可以诛杀地方官员、调遣郡国军队等特权。

由于江充敢于碰硬,这正符合武帝想打压那些皇亲近臣的骄奢跋扈之意,所以江充一时成为皇帝红人。

在这过程中,江充也得罪了太子。他担心太子上位,估计自己仕途就没了,于是先下手为强。而此时的武帝重病缠身,笃信鬼神。宫里到处都是方士和巫师。

为求自保,必须抓紧时间趁老皇帝还活着伺机来一个剑走偏锋,除掉皇太子刘据!

机会很快找到,那就是当时正在闹着的巫蛊之案。

而办理此案的正是江充,本来这案子没太子啥事,结果,江充不断扩大究治范围,对武帝说在太子宫也搜到浑身针刺的武帝木偶,终于酿成了不可收拾的巫蛊之祸。

巫蛊纯属迷信。但当它被一个进入垂暮之年又沉疴在身却依旧掌握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来说,儿子竟然诅咒他死,那是无法原谅的大罪。

武帝当即命江充随带光禄勋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入宫治蛊。江充拿到了诏命这把尚方宝剑,便有恃无恐地一步步去迫近他处心积虑要清除的目标。

悬在太子刘据头上的利剑终于落下来了,刘据不甘心死于这个小人之手。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已被逼上悬崖的刘据,急召此时任少傅的石德商议对策。石德建议立即收捕拷问江充,奏明陛下,以求清白。

刘据还有犹豫,石德告诉他皇上病重且远在甘泉,而江充作奸如此,提醒太子不要忘了当年扶苏前车之鉴。

刘据不再犹豫,开始反抗,玩火的江充就这样自己也遭了火焚。刘据估计丞相定将发兵阻击,一不做、二不休,就来个先发制人,冲进了丞相府。

这个丞相刘屈氂是武帝的侄子,从未上过战场,一见刘据仗剑带兵而入,吓得连相印也来不及携带就慌忙逃命。这一来,京城大乱。

再说苏文、章赣仓皇赶到甘泉宫,报告刘据谋反,武帝不太相信,当即派出使者,急召太子来宫,问个究竟。

但那使者听说京城已乱成一片,怕去了会丢掉性命,只在宫外瞎逛了大半日便回来禀报说:太子确已谋反,哪还肯来见皇上,连小臣也差点被杀,只好慌忙逃回!武帝大怒。刚要发令命丞相刘屈氂统兵拘捕刘据,恰好丞相府的一位长史从京城匆匆赶来告变。

刘据胆敢挑战权威,武帝忍无可忍,下诏调发京都附近诸县军队,尽归刘屈氂统领。曾经临阵脱逃过的刘丞相,这回决心以死拼战了。

由巫蛊之祸酿成的、史家称之为“父子交兵”的一幕就这样拉开啦!

面对刘屈氂统领的朝廷大军,仅有少量长乐宫卫卒的刘据已完全处于劣势。

匆忙中,他采取了两项调集兵力的措施。一是矫诏赦免长安诸官署囚徒,打开武府,将他们武装起来,由少傅石德、宾客张光分别率领。二是派囚徒如侯持节去征调屯驻于长水、宣曲两地缘由归降匈奴军组成的骑兵。第一项顺利实现;第二项却被人一个叫莽通的侍中识破,他恰好有事奉命从甘泉宫到长安来,看出破绽。告诉骑兵不要相信如侯,如侯被莽通所杀。

长水、宣曲骑兵没有调成,刘据转而去征调北军。北军的监护使任安也看出是假,但他既不想得罪太子,当然更不敢有违皇上,于是先拜受符节,接着便紧闭军门,不受征调。

刘据屡屡碰壁,万般无奈,只得率领以囚徒为主的数万人众,冲向未央宫,在长安宫西阙就遭遇了刘屈氂统领的朝廷大军。双方激战五昼夜,死者数万,血流如河,街衢纵横沟道,一片殷红。

结果刘据全军覆没。少傅石德、宾客张光皆被杀。刘据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儿子逃出。

与此同时,太子宫诸官及宾客也一律诛杀。卫皇后惶恐自杀。接着卫氏家族悉数被诛灭。

在这次“父子交兵”中有三人因功受封为侯——

侍中莽通,以斩杀反将如侯之功,封为重合侯;

长安男子景建,以俘获少傅石德之功,封为德侯;

大鸿胪商丘成,以擒获反将张光之功,封为秺侯,并擢任为御史大夫。

刘据带着两个儿子逃到几百里外,河南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泉鸠里,一位老汉收留了他们,不料过了十几天,被人举报,老翁家两间小屋被由当地一位太守率领的吏卒团团围住。刘据自知已无法脱逃,便紧闭门户,悬梁自缢。两个皇子与老汉也一起遇害。

在这次围捕太子中,又有两人因功封侯:新安令史李寿封为邗侯,山阳卒张富昌封为题侯。

这样,在整个巫蛊之祸中因功而封侯的,共有五人。

后来,武帝冷静下来后,察觉到此中的疑问,非常后悔。作为一个被神话的皇帝,他又不能承认自己有错。

这时,一位叫田千秋的老人斗胆上书,为刘据申冤,武帝很快接见了他,一番叙谈过后,即拜田千秋为大鸿胪,掌管诸侯及四方归汉蛮夷,位列九卿。数月后,又擢任为丞相。见他年事已高,还特许乘小车入宫朝见,故被人称为“车丞相”、“车千秋”。

田千秋的快速升迁,武帝一开始就如此超越常制的重用和优遇,应是别有用意在的。似乎向他的臣民传递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重大信息:他已经承认自己有错,逼杀刘据是一个应予平反的冤案。

皇帝永远绝对正确,永远不可能有错,错全在执行者。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些诏令和措施——

族灭江充全家;

将苏文押至渭桥烧死;

那个在泉鸠里围捕时最先将剑锋指向刘据的人,当时被认为有功而任为北地太守,此时也处以灭族之刑。

与此同时,又命大将率领工匠数万,在泉鸠里所在的湖县西侧,昼夜兴工,赶造宫殿,落成后,武帝赐名“思子宫”和“归来望思台”。

那几位因追杀刘据被封侯的五个人,恐惧不安,而其中一位竟想行刺武帝,这个人就是五侯之一莽通的哥哥莽何罗。

他因为弟弟立功做了侍中仆射,在宫中当差,结果被金日磾发现,被宫中武士制服。

原来这莽何罗是江充好友,武帝族灭江充及其党羽,兄弟俩日夜惶恐不安,以为迟早总要轮到自己,经过一番筹划,便有了这样一次不成功的谋刺。

结果兄弟俩和他们的同党,其中包括因俘获少傅石德之功而受封为德侯的长安男子景建,全都被诛灭。

顺便说一下,不久前因功而封的五侯中的另外三侯,也先后被杀。其中以擒获反将张光而受封为秺侯、又擢任为御史大夫的商丘成,则是畏罪自杀。无非是在朝廷政治风向陡变的重压下,做了些反常的举动。

至此,五侯已无一存活,真正是昙花一现。

看来杀皇帝儿子立功,风险系数太大了,一夕享受荣华富贵,不知道哪一天,风向变了,满门遭殃。

标签: 刘据

更多文章

  • 汉武帝最得意的儿子刘据,巫蛊之祸中怎么一步步被逼上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史密记标签:刘据

    二十八岁的汉武帝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他就是刘据。汉武帝随即大赦天下,母亲卫子夫随后被封为皇后。作为王朝的继承者。之后,刘据顺利的被立为太子。汉武帝特别为他建了一座博望苑。想刘据可以学习礼仪将来做一个合格的君主 而汉武帝常说的也是太子是守城之君,自己要平定天下为太子做好基础

  • 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刘据的结局还会那么悲催么?

    历史人物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标签:刘据

    如果卫青和他的侄子霍去病幸免于难,刘举肯定会继承刘彻的皇位。民间有句俗话:人在人间,卫青一生谨小慎微,从不在朝堂树敌。比如,随着日后卫青的地位越来越受尊崇,汉武帝就希望群臣见了大将军都要下拜,但济安还是鞠了一躬。法庭上的困难。可见卫青并不像某些英雄那样嚣张跋扈,拥护他的人自然也不少。汉武帝当时也追求

  • 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自杀身亡,汉武帝迷途知返,为爱子平反昭雪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刘据

    汉武帝晚年疑神疑鬼,神神道道,总想着要成仙,时而糊涂,时而清醒,一些野心家就利用汉武帝的弱点来打击政敌。公元前91年,皇太子刘据受他人栽赃陷害,带着两个儿子逃往湖县(今河南灵宝县),藏在一家贫民的家中,这家主人非常同情太子的遭遇,便收留了他们,主人家靠买草鞋养活刘据父子三人,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刘

  • 汉武帝与儿子刘据的恩怨由来已久?事情真相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岩岩说史V标签:刘据

    汉武帝刘彻以雄才大略著称,汉王朝在他的治理下井然有序,东并朝鲜,西征大宛足以看出其的能力非凡,而且汉将卫青霍去病更是将匈奴打的服服气气。“孝武纂极,四海承平”是司马迁对他的评价,他如此神武,与太子刘据的恩怨是非却一直被人们拿来说事,那他究竟是怎样对待刘据的呢?刘据是汉武帝长子,年仅七岁的时候就被立太

  • 汉武帝刘彻,逼死儿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有没有后悔呢?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刘据

    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后悔了,后来建“思子宫”怀念儿子太子刘据和两个孙子。刘彻,被称为汉武大帝,西汉的第七任皇帝。汉武帝的母亲王志是二婚,嫁给当时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刘启。卫子夫,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在皇后的位子上,当了38年,这个也是历史上当的时间非常久的皇后。后来被汉宣帝追封为思皇后,也是历史上第一个

  • 汉武帝如此明主,为何会杀掉太子刘据呢?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刘据

    汉武帝刘彻执政期间,朝局安稳,国富民强,匈奴曾几度退回草原深处,不敢觊觎大汉王朝。此时的汉朝,可谓四方朝拜,鼎盛至极。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汉武帝晚年时,却做出了一件动摇国之根基的大事——巫蛊之祸。巫蛊之祸对汉朝影响深远,究其原因,其一是汉武帝到了晚年,疑心重,总是猜忌朝臣;其二,还得提一个叫江充的人

  • 刘彻为刘据平反,处死反太子官员,真的是悔过?

    历史人物编辑:丑丑鱼游戏标签:刘据

    因为巫蛊之后的大乱,汉武帝刘彻晚年时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给国家和朝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巫蛊之乱后刘彻反思自己的过失,开始思念自尽的太子刘据,并采取了一系列弥补的措施。他除了将巫蛊之祸的罪责推在刘屈氂、李广利、江充等一系列反太子派大臣的头上,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他通过这些操作表示自己对巫蛊之祸反

  • 刘据自杀汉武帝后悔了,卫子夫自杀刘彻后悔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韩振华标签:刘据

    确切地说,卫子夫并非汉武帝所杀,而是自杀身亡,但她的死和刘彻脱不了干系。逼死卫子夫汉武帝从不曾后悔,汉武帝并没有因为卫子夫死了,就原谅她。尽管她卫子夫在宫中陪伴他49年,在皇后位辅佐了他38年,并为他育有一男三女,可最终卫子夫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为他而活的生命。史载:征和二年(前91年)卫子夫卷入巫

  • 处在戾太子刘据和汉宣帝之间的“皇考”,汉武帝晚年也怀念!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刘据

    汉武帝一生共大赦天下18次,这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有三次都与一人有关,他就是太子刘据,分别是刘据出生、刘据之母卫子夫册后、巫蛊之祸后大赦救出年幼的汉宣帝。说到刘据,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生长在富贵云端里的皇太子,生母卫子夫没有他之前就已经独宠后宫,舅舅卫青和表哥霍去病更是驰骋漠北的大汉将军,他一生

  • 巫蛊之祸,太子刘据怎么做,可以反转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向飞美食记标签:刘据

    自古宫廷政变,成则李世民,败则刘据。谋权篡位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一旦开始,就如启动了马力巨大的绞肉机,不是绞死别人就是被绞死,绝无反悔之理。储君自全之道,古来有二。一就是及早培养亲信势力,特别是要勾连每天能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的天子近臣,成尾大不掉之势,让皇帝虽然膈应帝储矛盾,却投鼠忌器,不敢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