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得知儿子被汉武帝逼迫自尽后,用一根白绫结束了生命。汉武帝痛悔交加,怀疑自己落入了宠妃钩弋夫人的圈套,恨不得将这个女人千刀万剐。
卫子夫出身卑贱,得宠于运气,一生谨小慎微,与人为善。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赞美卫子夫:嘉夫德若斯。意思是卫子夫品德高洁美好。
钩弋夫人得宠于精心算计,心机深沉。将一众人等玩弄于股掌之间,虽然最终死于非命,儿子却正如她的谋划,登上了皇帝宝座。
要说惨,当然是卫子夫比较惨。她是身不由己的,只能被动承受命运安排的一切。而钩弋夫人所经历的正是她求仁得仁的结果。
一、从低贱的歌舞女到一国之后
汉武帝和姐姐平阳公主的关系非常好,平阳公主热衷于帮弟弟物色美女。
这样做既能投汉武帝的所好,又能通过这些美女来掌握宫中的情况,增加自己的话语权。
因此,平阳公主在家里供养了很多擅长歌舞的绝色女子,卫子夫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139年的一天,汉武帝外出狩猎,回宫的时候在平阳公主府停留了一下。
平阳公主安排了酒宴款待弟弟。为了助兴,一群舞女鱼贯而出,边歌边舞。
汉武帝眼前一亮,一位绝色女子歌声婉转清越,舞姿轻盈若燕。
汉武帝春心大动,以更衣为名,暗示女子随侍自己。
这位女子就是卫子夫,她很清楚命运之神给她安排了什么。
更衣车中,汉武帝临幸了卫子夫,心满意足地要打道回宫。
平阳公主心领神会,看来汉武帝对卫子夫很满意,于是她叮嘱卫子夫:“以后发达了不要忘记我的引荐之恩。”
卫子夫满怀憧憬进了宫,却万万没想到,进宫后两年多,再也没有见到过汉武帝。
汉武帝有个母老虎般的陈皇后,最初是忌惮陈皇后,汉武帝没有再召见卫子夫。
时间长了,汉武帝宫中佳丽众多,早就把卫子夫忘到脑后了。
日子过得煎熬,卫子夫决定找个机会出宫。
于是她趁着宫中遣散老弱宫女的机会,再一次见到了汉武帝。卫子夫跪地哭求,请汉武帝允许她离宫回家。
汉武帝看着哭得楚楚可怜的卫子夫,想起了公主府内那销魂的一夜。
于是他抱起卫子夫,再一次临幸了她。此后汉武帝将这个女子放在了心上,宠爱非常。
不久后,卫子夫怀孕了,这让汉武帝欣喜若狂。他已经29岁了,与陈皇后结婚13年,未能诞下一儿半女,其他妃嫔也无所出。
子嗣对于皇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周围诸侯王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汉武帝需要一个儿子来巩固势力,稳固大汉王朝。
卫子夫诞下了儿子刘据,抚平了汉武帝心中的焦虑,从此他对卫子夫更为宠爱。
而更让汉武帝惊喜的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极为能干,是个不世所出的军事奇才。
公元前129年,卫青奉命领兵抗击屡次骚扰汉朝边界的匈奴。
在他与匈奴的多次战役中,卫青斩杀敌军超过五万人,从未有过败绩。
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也跟着舅舅立下赫赫战功,舅甥二人成为大汉王朝的守护神。
匈奴在漠南的主力被击溃,十几年内再无南下骚扰汉朝之力。
为此,汉武帝将卫青封为大司马大将军,赐予他封邑两万多的长平侯爵位。还不到20岁的霍去病成为冠军侯,大司马骠骑将军。
卫氏家族一门荣耀,在陈皇后因为行巫蛊之术被废后,卫子夫登上了皇后宝座,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
大汉王朝之所以政权稳定,开疆拓土,与汉武帝的英明神武息息相关,也离不开卫青、霍去病的浴血奋战,而卫子夫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解决了汉武帝的后顾之忧,也有一份功劳在其中。
卫子夫陪伴汉武帝48年,成为皇后主理后宫38年,史书上从未记载过她犯过什么错误。
她为人宽厚,不善妒,不争宠。在她的管理下,几十年的时间里,后宫中没有出现过争风吃醋、构陷他人的恶性事件。
卫氏家族的鸡犬升天并不仅仅依靠汉武帝对卫子夫的宠爱,更多的是如卫青、霍去病这样的铁血男儿的赫赫战功为整个家族带来的荣耀。
即使卫氏家族大权在握,却并未出现过外戚专权的现象,而是基本上能够做到循规蹈矩。这与卫子夫对家族的管理和告诫密不可分。
在漫长48年中,汉武帝临幸过无数女子,千帆过尽身边一直有卫子夫的陪伴。
即使随着岁月的流逝,卫子夫的如花容颜渐渐凋零,汉武帝并不像以往那样亲近她,却依然信任她,对她的德行称赞有加。
卫子夫曾经以为日子就会这样一天天过下去,儿子刘据登基称帝,自己陪伴汉武帝慢慢变老。家族安宁,岁月静好。
没想到霍去病、卫青相继去世,家族的顶梁柱轰然倒塌。
更让卫子夫没有想到的是,大约在公元前95年左右,汉武帝外出巡游,带回了一个传奇女子。
从此以后,卫子夫的生活中充满了阴谋、杀戮和死亡。
二、钩弋夫人,一个不简单的女人
汉武帝61岁的时候,在河间府武垣城(今河北沧州)一带游玩。
随从中的一位术士突然喜形于色,他对汉武帝说:“此地东北方向有青紫气自地属天,其下必有奇女,幸之大祥。”
汉武帝听罢心生好奇,立即派人四处寻找,果然找到一位豆蔻年华的绝色少女赵氏。
汉武帝登时龙颜大悦,仔细端详,却发现她的两手紧握成拳,忙问她到底怎么回事?
赵氏眸含秋水,道:“妾自幼喜欢清净,曾卧病在床六年,愈后即饮食大减,两手指掌更蜷缩如斯。”
汉武帝命随行御医为她诊治,御医却无计可施。
汉武帝走上前,轻轻抚摸了一下赵氏的双拳,说来奇怪,她的双拳竟然张开了,掌心还握着一只小巧的玉钩。
众人立即恭维,天子的神威治愈了美人的怪病,实在是天赐吉兆。
汉武帝龙心大悦,随着年岁的增长,他非常享受这样的恭维,这让他感觉到自己依然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千古一帝。
赵氏让汉武帝找回了久违的青春,一入宫,她就受到了汉武帝的专宠,号称拳夫人,也叫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不久后怀孕了,这又带给汉武帝莫大的惊喜,再振雄风说明他宝刀未老。
这个孩子怀孕了14个月才生下来,名叫刘弗陵。据说上古尧帝也是怀胎14个月才出生的,因此钩弋夫人的所在宫殿的宫门被称为“尧母门”。
《汉书·外戚列传》中记载:拳夫人进为婕伃,居钩弋宫,大有宠。太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
汉武帝常说刘弗陵像自己,又觉得他的出世与众不同,格外疼爱他。
在这样的情形下,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动了不该有的心思:如果现在没有太子,我的儿子会不会被立为太子呢?
三、巫蛊之祸,汉武帝杀子杀妻
钩弋夫人入宫三年多,刘弗陵两岁时,朝廷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公元前91年,卫子夫的外甥公孙敬声擅自挪用军费,事情败露后下狱。
丞相公孙贺为了救儿子,便向皇帝请求去追捕一个潜逃已久的罪犯朱安世,以求对公孙敬声能够轻判。
后来,公孙贺果然将朱安世逮捕。朱安世却笑着说:“丞相将要祸及全族了!”
公孙贺从狱中上书朝廷,揭发说:“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他得知陛下将要前往甘泉宫,便让巫师在陛下专用的驰道上埋藏木偶人,诅咒陛下。”
在朱安世所说的地点,汉武帝派去的人果然挖出了木偶人。汉武帝勃然大怒,命人逮捕公孙贺,导致公孙贺父子冤死狱中。
汉武帝和卫子夫的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子夫的侄子卫伉及卫长公主之子曹宗(卫子夫外孙)亦在连坐之内,皆被处死。
这件事疑点颇多,卫尉都无法抓到的逃犯,竟然被丞相抓到了。而且这个逃犯还知道宰相之子和公主私通,诅咒皇帝的隐秘之事。
其中不合理之处显而易见,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一个阴谋!
阴谋的矛头直指卫氏家族,背后是否有钩弋夫人的推动不得而知。
不过以汉武帝的精明,不可能看不到整件事情的可疑之处。既然他愿意忽视这些疑点,就难免让人推断,汉武帝担心外戚势大,为了剪除卫氏家族的羽翼,布下了一个局。
公孙贺是刘据的大姨夫,也是当时刘据在朝堂上最大的依靠,卫氏家族受到巨大打击后,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刘据。
汉武帝故意去除太子的支持者,到底有什么目的?
汉武帝其实对刘据很不满,他热衷于开疆拓土,杀伐决断。而刘据却为人宽厚仁慈,两人政见不同,偶有摩擦。
以往汉武帝没有更合适的太子人选,这些小摩擦不以为意。
可是刘弗陵出生了,汉武帝又如此喜欢这个老来才得到的儿子,他难道不会为小儿子谋划什么吗?
而随后发生的一系列变故,让这种猜测变为现实。
汉武帝久病不愈,宠臣江充跟他说,有人行巫蛊之术诅咒天子。
汉武帝马上命江充去查找行巫蛊之术的人。江充将宫中仔细搜查了一遍,最后,他声称在太子宫中找出了木偶人。
刘据心内焦急,急忙派人去甘泉宫求见养病的汉武帝,不料却被太监拦住,没能见到。
此时刘据的老师对他说:“先前公孙贺、两位公主都因巫蛊而被杀死,如今又从你的宫中找到木偶人,你是无法解释清楚的。现在皇后和你都无法见到皇上,他是否还健在,也未可知。你可假传圣旨,将江充等人逮捕下狱,彻底追究其奸谋。”
刘据听从了建议,当街诛杀了江充。江充一死,其党羽趁机为非作乱。
看到局面如此混乱,刘据更加相信汉武帝已经病死,朝政被奸臣把握。
因此他向卫子夫求救,得到了皇后调动兵马的印玺,起兵诛杀奸臣。
混乱中,太监苏文逃出长安,来到甘泉宫,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在长安造反。
汉武帝起初并不相信,因而派使臣召刘据前来。
没想到使臣不敢进入长安,回去报告说:“太子已经造反,要杀我,我逃了回来。”
汉武帝大怒,派兵追杀刘据。刘据仓皇出逃,在逃亡途中自杀而死。
卫子夫闻听儿子的死讯后,自缢而死,跟随儿子而去。
巫蛊之祸造成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身亡,大汉王朝遭受到了巨大的震荡。
汉武帝余怒未消,既心疼儿子的英年早逝,又对儿子造反耿耿于怀。
可是,不久后,他就发现,这件事是个巨大的阴谋,而他竟然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四、汉武帝幡然醒悟,背后黑手浮出水面
汉武帝震怒之后,有大臣拼死上书,称刘据是被江充等人逼迫,惶恐不安,才起兵诛杀江充,并无他意。
汉武帝细细思量,也想到了很多疑点,心下大悔。
巫蛊之祸中,每一个可能有转折的节点,都因为一群特殊人物的出现,而走向不可收拾的地步。
他们就是最接近皇帝的人,服侍皇帝吃喝拉撒的太监。
江充诬陷太子私藏木偶人,太子派人求见汉武帝进行分辨,却被太监拦在门外,未能得见。
正因为皇后和太子无法见到汉武帝,才以为皇帝重病或者身亡,奸臣把持了朝政,因此起兵诛杀奸臣。
起兵过程中,先是太监苏文污蔑太子造反。接着不知名的使臣宁可承担欺君之罪,也要诬告太子造反,很明显是有意为之。
这个不知名的使臣是汉武帝身边的亲随,很可能也是一位太监。
每个可能扭转事情的节点中,都有太监的身影闪现其中。
翻开《汉书》,可以见到这样一段话:(钩弋夫人)其父坐法宫刑,为中黄门,死长安,葬雍门。
这段话不禁让人细思极恐,钩弋夫人的父亲曾经被处以宫刑,担任了中黄门的职务,也是宫内的一个太监。
隐隐约约的线索呼之欲出,钩弋夫人的父亲与这些太监是旧相识。
如果刘弗陵当上了太子,继承了皇位,太监们很可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钩弋夫人和太监们联合在一起谋夺皇位,是顺理成章之事。
汉武帝年老后本就疑心病很重。他再想想认识钩弋夫人的经过,以前忽视的疑点渐渐清晰。
钩弋夫人的出现充满了太多的巧合,双手握拳明显是一个圈套。而刘弗陵14个月才出生,更加不合常理。
这些疑点在汉武帝心中串联起来,他对钩弋夫人产生了巨大的不信任,这个女人并不像表面上那么清纯,她是一个心机深沉的女人。
汉武帝再一次勃然大怒。将苏文等一堆参与构陷刘据的大臣全部诛九族,血流成河。
他修建了思子宫以寄哀思。又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望而思之,期魂来归。
刘弗陵被立为太子后,钩弋夫人却因为一点小过错被送入监狱。她痛苦哀求,却在不久后死于非命。
汉武帝这样解释他的行为:“从古至今,国家内乱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君主年少而母亲年壮。母亲独断骄横,淫荡放肆,没有人能阻止她。你们没听说过吕后的故事吗?”
杀母为了政权稳定,或许只是一个借口。
汉武帝为自己的杀子杀妻深感忏悔,杀掉钩弋夫人,很可能是为了报仇和赎罪。
五、结束语
自古有一句俗语:“伴君如伴虎”。
为了无上的权力,可以逼死陪伴自己48年的妻子,也可以除掉青春年少的宠妃。
君心如铁,冰冷无情。
卫子夫一生温良贤惠,人生中的每一步都是由别人选择的,自己只能逆来顺受。
她先后经历家族衰落、儿子死亡、丈夫无情无义,人生中的所有不幸几乎都集中在短时间内爆发,对她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以至于心如死活,绝望到自缢的地步。
而钩弋夫人为了权力步步谋划,虽然结局出现了偏差,自己悲惨死去。
可是,这一切都是她谋划的结果,岂不是罪有应得?
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