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平庸的刘玄为何能力压刘縯当上西汉末年的更始皇帝?原因太震憾

平庸的刘玄为何能力压刘縯当上西汉末年的更始皇帝?原因太震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 访问量:1051 更新时间:2023/12/30 11:55:05

话说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刘縯刘秀率八千子弟兵在南阳舂陵起兵(史称舂陵兵(也称汉兵),正式走上了革命之路。随后吸引了新市军和平林军、下江兵等其它义军的加盟,革命队伍一夜之间壮大。

这支正义之师很快取得了长聚之战、唐子乡之战、棘阳之战和沘水之战的大捷,攻破了甄阜和梁丘等军事重镇。

当然,随着参加革命的人越来越多,革命军急需一个带头大哥来主持大局。

当时大众的皇权思想较为严重,因此,众人纷纷要求马上立皇上,建政权,谋帝业。关于皇上的人选资格,大家列出了以下条件。

一是必须是高祖后裔。要知道当时天下大乱,民心思汉,而受传统思想和谶语的影响,普遍赞成“刘氏当兴”的观点,认为只有刘氏的后代才有能力带领众人建功立业。

二是必须德高望重。要知道在乱世之中,作为一个统帅如果不能服众,那么队伍的战斗力肯定就会大打折扣。而如何才能服众呢?六个字:能力、实力、威力。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縯成了当仁不让的热门人选。

刘縯不仅是高祖后裔,而且才能出众,威望极高,再加上他带领革命联军取得了沘水大捷和育阳大捷,名气更加暴涨。

刘縯对自己也很有自信,甚至想好了谦逊的话语,梦想着“登基”那天的到来。然而,他不会料到,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就在尘埃落定之时,突然有一个人站出来,大喝一声:“立皇上,非我不可;选带头大哥,非我莫属。”

敢说出此话的人名叫刘玄。他的底气之所以这么足,是因为他有坚强的后盾。

首先,他符合革命军立新皇的第一个条件:高祖后裔。

刘玄,字圣公,是刘秀的族兄。刘氏家族败落后,刘玄最开始流浪江湖,后来因为讨不到钱经常饿肚子,他咬咬牙便加入了绿林军。因为有刘氏宗族这顶帽子在,再加上读书识字,他在军中有了职务,负责供应粮草、征集新兵这样的后勤服务事宜,能力受到众人的一致认可。

客观地来说,刘玄无论才华、威望都比不上刘,但他身上有一点却是刘无法具备的,那就是“大众口味”。

原来,刘玄虽然为刘氏宗族后裔,但他革命时是只身参加的,没有坚固的帮手,也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完全是孤家寡人一个,这样的人易于控制。刘縯拥有自己的核心部队,在军中威望又极高,一旦他掌权,他人要想再从他手上夺权,那无异于虎口夺食,难于上青天。因此,在新市军和平林军中,支持刘玄为主的人反而要远远多于支持刘的。再加上刘治军从严,约束极多,这也是对“自由”极为向往的新市军和平林军不愿意接受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玄以黑马姿态被推为皇帝的候选人。如此一来,以刘氏宗族子弟为主的舂陵军自然不干了,他们坚定地推刘为皇帝。也正是因为这样,刘縯和刘玄之间的对决也就在所难免了。

此时,舂陵军支持刘,而新市军和平林军支持刘玄。因此,客观上来说,两人的军事力量对比是一比二,刘縯明显处于劣势。

在这个节骨眼上,下江军中的精神领袖王常不顾自己和新市军、平林军同为绿林军,来了个胳膊肘往外拐,反对平庸的刘玄,支持豪气的刘縯。这样一来,两人的军事力量瞬间变成了二比二。

难分伯仲,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新市军和平林军的头领王匡朱鲔、张卬三人为了确保立刘玄万无一失,上演了“三人密谋行”。最后决定以快刀斩乱麻之势,直接把刘玄推上皇位,等生米煮成了熟饭,一切也就尘埃落定了。

王匡、朱鲔、张卬三人上演“共定策立之”的第一步走后,马上进行了第二步走:派人以驷马之车的高礼节,把刘请来,告诉众人公推刘玄为帝的决定。

应该说王匡、朱鲔、张卬三人原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王匡有勇无谋,朱鲔有谋无勇,张卬无勇无谋,但却有识。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他们制定的两步走可谓环环相扣,步步相连,当真是高招。

刘縯一路上忐忑不安,不明白王匡、朱鲔、张卬等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很快,他就由纳闷变成了郁闷。听到众人要立刘玄为帝的消息,他能不郁闷吗?但是,刘縯毕竟是个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在短暂的失态之后,他马上就恢复了镇定自若的真面目,不卑不亢,不叫不嚷,说道:“立皇帝乃大事,须慎之又慎,切不可轻率为之,愚鄙之见,窃有未同。”

接下来,他说了四段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一段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诸位想要立我们刘氏宗族子弟为皇帝,这份恩情和仁义太厚重了,作为刘氏宗族一员,我倍感荣幸,深表感谢。

第二段话:打铁还须自身硬。虽然我们接连打了几次胜仗,虽然自身得到了加强,但天下的革命军不单单只有我们,全国各地都是,特别是山东的赤眉军就有数十万之势,势力只比我们大,不比我们小。现在一旦我们明目张胆地立了皇帝,成立了政权,赤眉军听到消息后,也一定会效仿我们立一个皇帝,建立政权。这样一来,咱们革命军势必为争夺地盘而自相残杀,最后受益的还是王莽啊!

第三段话: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自古以来,革命之初就称王立帝的成功事例很少有。远的不说,秦末陈胜项羽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啊。

第四段话:枪打出头鸟。我们现在虽然占领了不少地盘,但相对这天下万里江山来说却不值一提,根本没有称王称霸的资本。妄自称帝,犹如夜郎自大,除了成为天下人的靶子外,没有一点好处。枪打出头鸟,须三思而行啊!

刘縯这番话归纳起来就是九个字:缓称帝、广积粮,高筑墙。

我们不得不佩服刘,在极短的时间内居然能说出如此长篇大论来,而且理由条分缕析,冠冕堂皇。

诸将听后,便只剩一件事可做了——点赞。就连“密谋三人行”中的四肢明显比大脑发达的王匡也被说得回心转意,加入了点赞的队伍。而书生意气偏重的朱鲔选择了沉默是金。可是张卬不干了,他无谋无勇,但有识,他一眼就识破了刘的“缓兵之计”,马上来了个当机立断。

张卬拔刀相向。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作为“东道主”,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拔出身佩宝剑,手腕一挥,砍在身前案几上,顿时案几断为两截,轰然倒塌。

就在众人惊魂未定时,张卬厉声喝道:“做大事者当机立断。我们都走上了革命这条道路了,反朝廷的事都做了,还怕称天子吗?今天的事就这么办了,谁要是不服,案几便是下场。”

面对张卬的“武力逼宫”,众将很快又倒向了他这一边,齐刷刷举手表示同意。

刘縯见此场面,知道再反对非但无济于事,反而会引火上身。到了这个时候,话语权已经丧失了应有的威力,实力才是硬道理,武力才是真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此,识时务的他只能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

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初一,风和日丽,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革命军在育水之滨的沙场中设坛,陈兵大会。刘玄正式成为革命大军的首领——皇帝。从此,革命军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号:汉军。接下来,便是汉军踏上漫漫征程的时候了。

标签: 刘縯

更多文章

  • 曹操麾下三大名将:李典李通和朱灵,谁才是五子良将的最佳替补?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李通

    曹操麾下三大名将:李典、李通和朱灵,谁才是五子良将的最佳替补?曹操麾下名将众多,外姓大将声名最显赫者非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并称的五子良将莫属,除此之外有不少观点认为如果李典和李通能活到曹丕称帝之后,五子良将或许有他们一席之地,要么就是六子良将或者是七子良将。李通死于209年关羽绝北道期间

  • 曹操麾下的李通是被低估的将才?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李通

    曹操麾下的李通是被低估的将才?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一批出色的将领。其中,李通是曹操麾下的一位将领,被认为是一个被低估的将才。本文将从李通的生平经历、战争表现和历史评价三个方面,探讨他为何被认为是一个被低估的将才。李通,字元礼,河内阳城(今河南省禹州市阳城镇)人

  • 汉初功臣中,比韩信死得更冤的是谁?不想造反的彭越为何被灭门?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彭越

    彭越剧照 在名利场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这句话对吗?不尽然,因为名利场中的敌友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它是随着利益相关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英国某首相发自内心的感慨,或许能成为很多人混迹名利场的认知参考。彭越同志作为楚汉

  • 吕雉发明人彘,砍了韩信的头颅,灭了彭越三族,她做的都是错的?

    历史人物编辑:紫雪蜜薇标签:彭越

    吕雉——汉高祖刘邦的夫人,被后人称为西汉吕后。发明人彘,砍了韩信的头颅、灭了彭越三族,整治了一帮陪刘邦打天下的弟兄们,十分心狠手辣,不顾人情。可她做的全都是错的吗?在刘邦还是一个小喽啰时,吕雉就嫁给了他。成婚之初,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刘邦还经常会因为一些子虚乌有的公事和一堆家长里短的破事与朋友们周旋

  • 刘邦已老,韩信彭越都被杀,我还怕谁?此人断然造,结果惨败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玮聊娱乐标签:彭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流传了两千多年,曾有无数人为此洒热血抛头颅。可成功毕竟少数,失败者总是下场凄惨。 在古代起兵,无疑不是一项高风险的行为,可有的人不信这个邪,也要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史记·黥布列传》中英布说过这样一句话,“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

  • 彭越为什么死的比韩信更惨?一个仆人捅蜂窝,一个妇人要了他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彭越

    刘邦在彭城兵败逃到下邑后,召开了一次总结大会。会议上张良根据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三步走的计划。他建议刘邦把三个很重要的人才都搞定,才能与强大的项羽抗衡。这三个人分别是:韩信、彭越、英布。果然,刘邦搞定这三个人后,最终打败了项羽,夺得天下。然而,随着形势的转变,当初他最得力的三虎将,现在变成了三个心腹大患

  • 西汉彭越发明游击战术,项羽被打得没脾气,却因抱错大腿被剁肉酱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彭越

    楚汉时期,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人并称为灭楚三雄,是汉朝开国的三大名将,他们三人的遭遇很相似,都是先投奔项羽,然后从项羽那边叛变投靠刘邦,帮着刘邦打下天下后,最终三人都因为谋反被杀。其中以彭越的下场最为凄惨,直接被剁成肉酱并发放给其他诸侯。虽然在军事指挥上彭越没有韩信厉害,但是在灭楚这件事上,彭越应

  • 吕雉设计彭越情有可原,她只是做了一个大多数身居高位者该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彭越

    我们都知道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我们羡慕他能从一介“小流氓”坐上九五之尊之位,像这种没背景却能闯出一番天地的故事一直都让人们津津乐道,今天如果讲楚汉相争也许就相对老套了,搜史君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刘邦去世后的汉朝天下。刘邦驾崩后,汉朝天下谁最大?正确答案是:“吕雉”!吕雉成为大汉公司的董事长兼

  • 刘邦杀韩信、屠彭越,连张良都搞隐退,为何独独对萧何最放心?

    历史人物编辑:孙婷婷标签:彭越

    历史上刘邦也是一个狠毒的皇帝,当了皇帝后,对自己当年一起创业的老们儿大肆屠杀。刘邦杀韩信、屠彭越、斩英布,连那个足智多谋的张良,也装神弄鬼,搞起了隐居。倒是萧何一直安稳稳地做着大汉丞相。那么,为何刘邦就对萧何最放心呢?萧何可是大汉朝的开国首功,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在汉初刘邦大

  • 垓下之围,韩信、彭越都在,为何项羽却被5个无名小卒乱刃分尸?

    历史人物编辑:老杨聊网事标签:彭越

    公公元前203年,楚汉相争达到顶峰,韩信在河北势如破竹,破齐、赵,兵锋直指项羽老巢楚地,彭越攻击东阿,刘邦攻下成皋,紧接着东围荥阳,楚军之中,大将龙且战死,薛公战死,曹咎大败,项羽腹背受敌,陷入两难境地,无奈之下,只能将刘邦家眷送回,向刘邦屈服,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但很快,刘邦便撕毁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