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彭越被诛杀以后,张良萧何人人自危,为何他丝毫不害怕

韩信彭越被诛杀以后,张良萧何人人自危,为何他丝毫不害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水一白聊历史 访问量:358 更新时间:2024/1/13 14:19:20

陈平说,我只是二流功臣,等一流功臣被杀光了,才可能轮得到自己。事实也是如此,陈平虽然是大汉开国功臣,后期诛灭吕后的时候立功不小,可是在大汉开国的时候,陈平的功劳还是没办法跟韩信、萧何以及张良相提并论的。

汉初三杰才是刘邦最忌讳的三个人。

大汉朝开国以后,刘邦酒后吐真言,告诉大家,建立大汉王朝,他本人没什么功劳。要说有一点功劳,主要就是聚拢了一帮人才。

这些人才当中,有三个人堪称汉初三杰,第一个也是功劳最大的,刘邦认为是萧何。因为萧何是刘邦的后勤总指挥,除了打仗的事情他不管,其他事情他什么都要管理。

其次就是带领百万大军击败项羽的韩信,这个人可了不起,手里有兵马就能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就连久经战阵的刘邦,都自愧不如。

还有一个张良,那是刘邦的总参谋。不管是私事还是国事,张良都能够在第一时间,给刘邦最合理的建议,所以刘邦把他当成珍宝一样看待。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史记》

可正是刘邦所认定的汉初三杰,却也是刘邦最忌讳的三个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三个人的才能实在是太出众了。

可以说大汉朝的天下其实就是这三个人拼凑在一起打下来的。如果哪一天,这三个人合起伙来要另起炉灶了,那刘邦该怎么办呢?

所以刘邦对这三个人是又爱又恨,尤其是在建立大汉朝以后,刘邦对他们仨的恨意比爱要深重得多。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凄凉的状况,张良早早就前往江湖归隐,萧何只能靠假装贪污从而获得刘邦的信任。

最惨的那就是韩信了,因为韩信手里有军权,而且军事指挥能力是最强的,也是造反最可能成功的一个人。所以韩信最终被刘邦杀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陈平作为二流功臣,要死还轮不到他。

于是就有人问了,陈平咋就不担心刘邦找他清算呢?难道说刘邦对他有格外的信任?其实很尴尬的是,陈平之所以没有得到刘邦的清算,主要还是因为他不够格。

刘邦忌讳的三个人里面,压根就没有陈平这个人。刘邦好歹是一国之君,每天要忙的事情有很多,同时还要担心手底下人会不会造反。

这一切本身就够烦了,所以刘邦只能紧紧盯着几个可能造成大范围波动的人才,可怜的陈平并不在这些人才当中。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受平谒,入见平。平等七人俱进,赐食。王曰:“罢,就舍矣。”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史记》

当时的陈平只能算是刘邦的二流谋士,帮着刘邦做一些比较隐晦的事情。比如说花重金离间项羽和范增,这就是陈平的主意。

由此可见,陈平只是在阴谋诡计方面比较出众,而这一点对刘邦的千秋基业是没有多大撼动的。所以刘邦杀不杀陈平,大汉王朝也都会延续下去,这是不会更改的。

可那三个家伙就不同了,韩信带兵百战百胜,当时又是齐王,威望和地位都相当高。萧何作为大汉朝的丞相,对天下的事务了如指掌,甚至比刘邦还要懂大汉王朝。张良的智慧举世无双,运筹帷幄的能力,更是无人可及。

所以这三个人才是韩信最忌惮的人,陈平这个耍阴谋诡计的人,只能往后排了。如果哪天刘邦除掉了这三个人,或许陈平才有幸被列为刘邦忌惮的对象。

不过可惜的是,刘邦只杀掉了韩信一个人。萧何和张良都算是善终,所以陈平也就无法被列入忌惮名单之中了。

刘邦本就没有杀功臣的习惯,只是后世夸张了。

提起刘邦,很多人第一个印象,那就是流氓。这是司马迁给刘邦贴上的标签,几乎影响了两千多年来大家对他的认知。

其实我们还能想起一个词语,叫做飞鸟尽良弓藏。这个词也是司马迁留给刘邦的,意思就是刘邦把人才的才能给使用完了以后,就开始收拾人才了。

这帮功臣在帮助刘邦打下天下以后,基本上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了。这个时候刘邦便开始清算这些功臣。

而事实上刘邦果真是这样的人吗?当然不是。跟后世那些清算功臣的皇帝比起来,其实刘邦还是好了若干倍的。

平行闻高帝崩,平恐吕太后及吕嬃谗怒,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於荥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甚哀,因奏事丧前。吕太后哀之,曰:“君劳,出休矣。”平畏谗之就,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曰:“傅教孝惠。”是後吕嬃谗乃不得行。樊哙至,则赦复爵邑。---《史记》

除了韩信、臧荼彭越以外,刘邦基本上没有杀过什么功臣。之所以杀这些人,主要因为他们是异姓王。

刘邦要实行一个制度,那就是非刘姓不得封王的制度。所以在开国的时候,所封的所有异姓王,全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可是除了这几个异姓王以外,并没有几个功臣是受到刘邦诛杀的,这就是刘邦最大的特点。他的目的不是诛杀功臣,而是废除异姓王,仅此而已。

所以在杀了韩信这些人以后,陈平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他压根就不是什么异姓王,他的功劳也远不能被封王。

总结:陈平对大汉朝的功劳,是在诛灭诸吕之上。

大汉朝建国的时候,陈平跟韩信萧何这些人是没法比的,可以说是不入流的水平。他之所以如此出名,其实是因为他在后期的表现非常优秀。

当刘邦死了以后,陈平逐渐崭露头角,因为他投靠了吕后这个大靠山。吕后这个人虽然有些残忍,可是在治国方面,或许比刘邦还要有能力。

而且吕后好歹也是大汉朝开国皇后,所以陈平投靠吕后,这本身是没有必要去非议的,因为这是比较合理的事情。

而多年以后,吕后也去世了。这个时候陈平就不一样了。刘邦和吕后对他都有提拔之恩,他效忠他们是应该的。可这个时候诸吕们却想要夺取大汉的政权,这是陈平这位老臣万万不能答应的事情。

作为大汉朝的元老,陈平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挺身而出,挽救了大汉王朝。大汉朝可以是刘邦的天下,也可以是吕后的天下,可绝对不能是诸吕们的天下。

本着天子只能姓刘的基本方针,陈平和周勃灭了诸吕,将刘邦的儿子刘恒接了过来继承皇位,开创了文景之治。

所以说陈平是在这个时候,彻彻底底成为了大汉的股肱大臣。要说忌惮他,那也是汉文帝刘恒忌惮他,远不可能是大汉的开国皇帝刘邦。

参考资料:

《史记》

标签: 彭越

更多文章

  • 彭越,一个求人找错了对象的人!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成果展标签:彭越

    公元前197年,刘邦攻打陈时,命令征召他和他的士兵一起去。彭越向刘邦报告说他病了,不能出战。于是只有几个将军带着士兵被派往邯郸。刘邦看了他的报告后非常生气,立即派人去申斥彭越。彭越心里害怕,想进入朝鲜当面道歉。彭越部曰:“陛下起初不去,待训斥后才去。我相信如果你走了,你会被逮捕的。陛下不妨派他的军队

  • 彭越谋反,被刘邦贬为平民流放,吕后:不能养虎为患,要斩草除根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彭越

    公元前197年,彭越因谋反当死,刘邦赦免了他,贬为平民流放到蜀地。途中,彭越偶遇吕后,向其诉苦。没想到吕后竟将他带回洛阳,对刘邦说:“彭越豪壮勇猛,如今只把他流放蜀地,这是养虎为患,不如除掉彭越,斩草除根!”刘邦听后欣然应允,诛杀彭越,灭三族。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反,廷尉王恬开呈报

  • 刘邦和彭越遭遇后,为何没有吞并后者的部队呢?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橘子标签:彭越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书中,一百零八位顺应天命的好汉在梁山泊地区占山为王,替天行道。官兵多次去围剿梁山势力,却被当地的千里水泊所困,多次征讨无功。梁山泊自然风光梁山水泊成为了梁山势力的天然屏障,也让人看到了山川河流对军事作战的限制。其实,远在先秦时期,梁山水泊的面积远远超过宋朝的水域面

  • 彭越的梁国在哪?刘邦灭梁国后封给谁了,看地图一目了然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彭越

    公元前196年,刘邦所立异姓王,楚王韩信、燕王臧荼、赵王张耳(其子张敖即位)、韩王信都已经灭国,接下来距长安和洛阳最近的是梁国。 定陶分封时,刘邦立彭越为梁王,定都定陶(今山东菏泽定陶区),封地是秦朝的砀郡及东郡南部地区,后拆分为四个郡国。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是大梁,因此魏国又称梁国,魏王也称梁王。彭

  • 彭越被流放蜀中,路上遇见吕后急忙求情,为什么反而被带回来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彭越

    公元前196年,梁王彭越被判了谋反罪,刘邦念着他劳苦功高,饶他一死,全家流放蜀中,流放途中遇见从长安回来洛阳的吕雉,急忙上前求情,结果却被吕雉带回了长安,被刘邦迅速处死了,因为他犯了刘邦的忌讳秦末朝政腐败给起义提供了条件秦朝末年,暗流涌动,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宫之后,宦官赵高联合丞相李斯假传圣旨赐死公子

  • 灌婴是怎么死的?灌婴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灌婴

    灌婴,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 。公元前208年参加刘邦军队,以骁勇著称。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塞王司马欣,围雍王章邯。楚汉彭城之战后,被刘邦选为骑兵将领。此后,率领骑兵,参加破魏;接着出击楚军侧后,绝其粮道;继又跟随韩信攻占齐地,复深入楚地,迭克城邑,攻下彭城。参加垓下决战,穷追楚军

  • 韩嫣为汉武帝寻得流落在民间的姐姐,但后来因骄纵不法而被逼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韩嫣

    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韩嫣被列在了《佞幸列传》之中。因此在说韩嫣之前,要先说一下什么叫佞幸。佞幸是指皇帝身边的弄臣,卑劣猥琐自不足论。但他们善于察言观色,取悦人主,左右人主意志,在不知不觉中干预国家大政,以至于佞幸之风波及朝中大臣。这就是专制政体必然产生的一种弊病,说得通俗点就是善于溜须拍马的艺

  • 韩嫣是汉武帝的发小,又帮助过王太后,为什么王太后要治他的罪

    历史人物编辑:肖邦青史谈标签:韩嫣

    韩嫣,知道的人不多,他是韩王信的后裔,汉武帝的发小兼伴读,所以汉武帝非常宠信韩嫣。不仅如此,韩嫣对汉武帝及其母亲王太后还有恩惠,他为王太后找到了,王太后与其前夫所生的女儿,也就是汉武帝同母异父的姐姐。韩嫣对皇室是有功的,但是王太后最后还治了他的罪,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原因有两点。1.对王室无礼韩嫣对王

  • 韩嫣是汉武帝刘彻的宠臣,为何被王太后下令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韩嫣

    汉武帝刘彻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身边有一大批名臣名将,但也有不少幸进的宠臣。韩王孙韩嫣便是其中的典型,他在历史上相当有名,被司马迁写入了《史记》之中,成为幸臣的代表。刘彻对韩嫣的宠信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其行为甚至超出了单纯的友谊关系。后世有的文人笔记中还给出了各种猜测,认为两人之间有着什么不可

  • 汉武帝的宠臣韩嫣为何会被王太后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旧匣子1标签:韩嫣

    韩嫣是韩王信的后代,只不过由于韩王信在汉朝初年的时候,由于受到了汉高祖刘邦的逼迫,最终投向了匈奴,而他的子孙后代作为罪人没入宫中。只不过韩王信的罪责也不是太大,所以他的后代也没有被杀,而且还一步步繁衍了下来。在汉武帝上台之后,作为韩王信的子孙,还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到了韩嫣这一代,过得也相当的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