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和彭越遭遇后,为何没有吞并后者的部队呢?

刘邦和彭越遭遇后,为何没有吞并后者的部队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大橘子 访问量:374 更新时间:2024/1/14 16:46:10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书中,一百零八位顺应天命的好汉在梁山泊地区占山为王,替天行道。官兵多次去围剿梁山势力,却被当地的千里水泊所困,多次征讨无功。

梁山泊自然风光

梁山水泊成为了梁山势力的天然屏障,也让人看到了山川河流对军事作战的限制。其实,远在先秦时期,梁山水泊的面积远远超过宋朝的水域面积,那时这片水域的名字也不叫梁山水泊,而是叫巨野泽。

汉三大朝名将之一的彭越,最初就是占据巨野泽的武装力量首领,汉高祖刘邦起兵后,曾在巨野泽和彭越相识,彼时刘邦不仅没凭借军力优势强行吞并彭越势力,反而十分看重他,并且展示出了难得的尊重。

一、巨野泽水贼和沛县亭长在安邑初见

彭越本是魏国人,生活在巨野泽附近,他以捕鱼为生,同时又统帅着一伙强盗: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

巨野泽位于安邑附近,汉高祖刘邦领兵西进时,曾经打算攻占安邑,彭越作为当地的反秦领袖和较强势力,表达了共同作战的意愿。此时,刘邦手下有一万三千人,彭越手下有一千多人,从纸面实力看还是很不错的。

安邑是过去魏国比较大的城市,无论是城防的坚固度,还是城内的物资储备都远非小型城市可比。刘邦的攻坚能力近乎为零,想威胁和劝降城内的秦军,人家根本不搭理你。彭越是华夏历史上最先使用游击战的人,不过在正面战场上的战斗力也比较弱。

两人带着手下折腾一大顿,没有对安邑造成威胁,自己的粮草倒是耗费不少。无奈之下,联军从安邑城退去。这次联合作战是刘邦和彭越的第一次行动,二者只是因为共同利益才联合在一起。不过在作战中,刘彭两人还是结下了一定的友谊,没有因为战败而互相埋怨,所以这次作战也不能算是完全失败。

彭越影视形象

这也为之后彭越在楚汉争霸时的态度埋下了伏笔。从理论上说,项羽因为彭越活动的区域位于自己的大后方,为了后方稳固更应该争取彭越的支持,不过由于有了刘彭第一次合作的基础,项羽再也无力争取到彭越的支持。

二、攻打安邑受挫,刘彭二人做出不同选择

攻打安邑受挫后,刘邦和彭越没有过多浪费时间,而是立刻做出了各自的选择。刘邦继续在这片三不管的地区晃荡,寻找提高自身实力的良机,最终抵达了高阳地区。彭越则留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继续收编周边的势力。两人做出不同的选择,可以算得上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了。

安邑古城门遗址

对于刘邦来说,他目前没有属于自己的根据地,粮草和物资的补给都需要从所到之处获取,至于明确的战略方向,他自己都没有思路,不过他在西进的过程中发现像彭越这种千余人的小型势力还有许多,自己吞并对方的难度不大,可以起到扩充兵力的作用,因此他在这片地区逡巡徘徊,寻找合适的目标。

魏咎

对于彭越来说,他不像刘邦已经得到了项氏和楚怀王的青睐,眼下仍然是比较独立的势力,这种独立势力在政治上处于孤立的局面,很容易被其他势力吞并,为了活下去并且保留话语权,只能不停地收编更加弱小的势力。好在此时魏咎垮台,许多魏国起义军四散逃跑,打着魏国旗号的彭越正好成为了他们的投靠对象。

三、刘邦本可吞并彭越,却因为尊重他而和平分手

那么问题来了,刘邦为何不先行吞并掉彭越,接下来由自己收复魏国起义军呢?毕竟他面对着同为起义军的刚武侯都丝毫不顾及情面,毫无忌惮地下手。想要得到答案,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彭越的起兵之路。

陈胜吴广起义后,巨野泽有一百多少年也响应了号召,打算进行武装斗争,他们推举有名气的盗贼头子彭越担任领袖。一开始,彭越拒绝了这个请求,不过少年们继续劝他,最终他同意了出任领袖,并且和少年们做出了一个约定。

刘邦做起坏事毫不手软

热血少年们哪见过这个,第二天不紧不慢地来集合,有十多人过了约定期限。于是彭越施展了雷霆手段:

於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虽然借天下大乱谋取利益者多如牛毛,但是彭越绝非泛泛之辈,他有头脑、有手段,知进退且有原则,将一盘散沙的起义者打造成了一个遵守纪律、服从命令的团队。

即使眼下彭越的部队不大,然而他却能通过树立魏国复国这个大招牌,获得魏人的归附,再加上他治理部队的手段,无一不让刘邦佩服。如果眼下就吞掉彭越,彭越势必对刘邦愤恨,容易影响队伍的团结,不过要是任彭越发展,并和他建立深厚的友谊,无异更能在关键时刻得到他的帮助,这就是刘邦不肯吞并彭越的根本原因。

结语

刘邦的军事指挥能力不足,收买人心倒是他的优势。不过他要是凭借带领的一万多势力,通过武力强行吞并彭越的千人部队,是否会成功呢?答案是肯定的。

彭越主力隐藏在巨野泽,这是他们的唯一优势,除此之外既无数量之多,又无城池之固,在和刘邦部队接触后,连唯一的优势也不复存在。虽然刘邦部队并非正规军,但是彭越带领的也只是草台班子罢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刘邦吞并彭越都不是难事。

然而此时刘邦又一次展示了毒辣的识人眼光,他意识到彭越眼下还无法为自己提供助力,不过假以时日,必然成为一方豪强。而且从性格和人品上说,彭越有机会为自己尽忠。最终,他选择和彭越和平分手,在乱世之中,这就是对彭越的最大尊重了。

参考文献:

【1】《史记·七十列传·魏豹彭越列传》

【2】《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

标签: 彭越

更多文章

  • 彭越的梁国在哪?刘邦灭梁国后封给谁了,看地图一目了然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彭越

    公元前196年,刘邦所立异姓王,楚王韩信、燕王臧荼、赵王张耳(其子张敖即位)、韩王信都已经灭国,接下来距长安和洛阳最近的是梁国。 定陶分封时,刘邦立彭越为梁王,定都定陶(今山东菏泽定陶区),封地是秦朝的砀郡及东郡南部地区,后拆分为四个郡国。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是大梁,因此魏国又称梁国,魏王也称梁王。彭

  • 彭越被流放蜀中,路上遇见吕后急忙求情,为什么反而被带回来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彭越

    公元前196年,梁王彭越被判了谋反罪,刘邦念着他劳苦功高,饶他一死,全家流放蜀中,流放途中遇见从长安回来洛阳的吕雉,急忙上前求情,结果却被吕雉带回了长安,被刘邦迅速处死了,因为他犯了刘邦的忌讳秦末朝政腐败给起义提供了条件秦朝末年,暗流涌动,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宫之后,宦官赵高联合丞相李斯假传圣旨赐死公子

  • 灌婴是怎么死的?灌婴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灌婴

    灌婴,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 。公元前208年参加刘邦军队,以骁勇著称。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塞王司马欣,围雍王章邯。楚汉彭城之战后,被刘邦选为骑兵将领。此后,率领骑兵,参加破魏;接着出击楚军侧后,绝其粮道;继又跟随韩信攻占齐地,复深入楚地,迭克城邑,攻下彭城。参加垓下决战,穷追楚军

  • 韩嫣为汉武帝寻得流落在民间的姐姐,但后来因骄纵不法而被逼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韩嫣

    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韩嫣被列在了《佞幸列传》之中。因此在说韩嫣之前,要先说一下什么叫佞幸。佞幸是指皇帝身边的弄臣,卑劣猥琐自不足论。但他们善于察言观色,取悦人主,左右人主意志,在不知不觉中干预国家大政,以至于佞幸之风波及朝中大臣。这就是专制政体必然产生的一种弊病,说得通俗点就是善于溜须拍马的艺

  • 韩嫣是汉武帝的发小,又帮助过王太后,为什么王太后要治他的罪

    历史人物编辑:肖邦青史谈标签:韩嫣

    韩嫣,知道的人不多,他是韩王信的后裔,汉武帝的发小兼伴读,所以汉武帝非常宠信韩嫣。不仅如此,韩嫣对汉武帝及其母亲王太后还有恩惠,他为王太后找到了,王太后与其前夫所生的女儿,也就是汉武帝同母异父的姐姐。韩嫣对皇室是有功的,但是王太后最后还治了他的罪,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原因有两点。1.对王室无礼韩嫣对王

  • 韩嫣是汉武帝刘彻的宠臣,为何被王太后下令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韩嫣

    汉武帝刘彻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身边有一大批名臣名将,但也有不少幸进的宠臣。韩王孙韩嫣便是其中的典型,他在历史上相当有名,被司马迁写入了《史记》之中,成为幸臣的代表。刘彻对韩嫣的宠信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其行为甚至超出了单纯的友谊关系。后世有的文人笔记中还给出了各种猜测,认为两人之间有着什么不可

  • 汉武帝的宠臣韩嫣为何会被王太后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旧匣子1标签:韩嫣

    韩嫣是韩王信的后代,只不过由于韩王信在汉朝初年的时候,由于受到了汉高祖刘邦的逼迫,最终投向了匈奴,而他的子孙后代作为罪人没入宫中。只不过韩王信的罪责也不是太大,所以他的后代也没有被杀,而且还一步步繁衍了下来。在汉武帝上台之后,作为韩王信的子孙,还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到了韩嫣这一代,过得也相当的滋润,

  • 西汉翟方进政治核心人物,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翟方进

    翟方进(公元前53年~公元前7年),字子威,汝南郡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中国西汉后期的政治人物。出身寒门,家贫好学,早年丧父,在太守府中任小吏,因办事不机敏,多次被府掾侮辱,愤而辞职。后游历长安,勤学《春秋》。后母怜其年幼,与他一同到长安,以织履供其读书。历经十多年,学问大进,射策甲科,被任为郎。

  •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胡吃海喝,死后为何还被千古传诵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曹参

    曹参是大汉的第二任宰相,紧跟在萧何之后。萧何当宰相的时候,曹参是在齐国辅佐刘肥,当齐国的宰相。到了萧何死亡了,曹参就告诉他的仆人说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吧,我们要回到朝中长安去做官去了。这时候曹参的仆人有些不明白,萧何死了为何你要去朝中呢?曹参只笑不语!因为他已经猜想到了,萧何之后若是选宰相非自己莫属。本

  • 为何汉朝的第二任丞相曹参,胡吃海喝3年无所作为却也成了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曹参

    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大多贤相都是一国之擎柱,为王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汉之萧何,三国蜀汉之诸葛亮等。可是,大汉王朝的第二位丞相曹参,却凭借着“无所作为”成了有名的丞相,还为后人留下了一句有名的成语:萧规曹随。好一个“萧规曹随”,分明就是懒惰的“抄袭”嘛,可人家就凭借着抄袭,却抄袭出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