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彭越被流放蜀中,路上遇见吕后急忙求情,为什么反而被带回来杀了

彭越被流放蜀中,路上遇见吕后急忙求情,为什么反而被带回来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故事迷 访问量:1465 更新时间:2023/12/16 13:42:13

公元前196年,梁王彭越被判了谋反罪,刘邦念着他劳苦功高,饶他一死,全家流放蜀中,流放途中遇见从长安回来洛阳的吕雉,急忙上前求情,结果却被吕雉带回了长安,被刘邦迅速处死了,因为他犯了刘邦的忌讳

秦末朝政腐败给起义提供了条件

秦朝末年,暗流涌动,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宫之后,宦官赵高联合丞相李斯假传圣旨赐死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扶持公子胡亥即皇帝位。由此,赵高逐渐坐大,哄骗胡亥骄奢淫逸,在朝堂上残害忠良,打压异己,指鹿为马,后又以各种诬陷罪名处死李斯,整个大秦的朝堂成了赵高的一言堂。

直接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陈胜吴广正式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彻底打开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开端,虽然后来被章邯率领精锐秦军快速镇压,但是因为陈胜吴广带动的起义浪潮却如星火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昔日的六国贵族先后复国,占地为王的起义军不计其数,这些起义军以项梁、项羽叔侄的楚军最为强大。大秦王朝瞬间四分五裂,一朝坍塌。

彭越懂得把握时机

在魏地钜野湖泽一带,有一支农民起义军,正是彭越的队伍,原本彭越是在钜野湖泽中打鱼为生,同时拉起了一帮人做强盗买卖。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时候,就有人劝彭越效仿这二人起义,彭越却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拒绝了。因为他知道,现在的秦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远不是他彭越能招惹的,坐山观虎斗才是明智之举。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陈胜吴广兵败身死,天下彻底大乱,聚集在彭越手下的青壮达到了一百多人,众人拥护彭越为王起义,彭越再三拒绝,在众人多次的请求下,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彭越正式立威成军扫天下

就这样,彭越正式成为了反秦的一支独立武装势力。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彭越知道,要想有所成就,必须有严格的规矩,同时也是为了立威,和众人约好,次日太阳出来的时候正式集合,迟到者斩首,可到了次日约定的时间,有十多个人迟到了,最后一个甚至到了午时才到。

彭越按照规定准备依法处置,但也不敢刚开始就做得太狠,于是放过了迟到的十多人,但最后来的那个人,彭越坚持要斩首示众,众人不以为然,觉得彭越小题大做,都急忙劝阻,可是彭越仍然不为所动,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眼神一咪,手起刀落,一颗斗大的人头冲天而起,众人顿时大惊失色。

游击战术的跨时代优势初露锋芒

众人难以接受心慌意乱,但是看到彭越冷如寒霜的面容时,愣是将嗓子眼里的惊呼声压了下去,个个低着头颅,不敢直视彭越锋芒,就这样,彭越正式确立无上威严的统治地位,手底下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有了一定的纪律,彭越提着血淋淋的人头设祭坛正式祭天,号令众人,到处征战,只抢军粮和财物,不占领城池,因为他们的力量还太弱小,一旦占领城池,就成了秦军的活靶子,他们只能在战争中游走不断壮大,游击战的雏形就这样被彭越给玩了出来。

经过多场征战,通过沿途收拢诸侯残军,彭越的部下已经扩张到了一千多人,在血与火的磨练下,不再是新兵蛋子,而是勇猛无敌的精锐之师。后来,彭越率领手下人南征北战,攻城掠地,部队也在短期内发展到了上万人,成为了魏地一支强大的诸侯势力武装。

而在此同时,整个中原大地的起义之战也已经接近了尾声,项羽在巨鹿一战,以五万兵力大败秦军四十万,一战成名,威震天下,诸侯面见项羽,屈膝匍匐而行,不敢直视,项羽声威达到极盛,沛公刘邦进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自此,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正式灭亡。

紧接着,项羽进入关中,火烧咸阳,屠灭秦朝宗室,派人将尊为义军之首的义帝楚怀王杀害于江南之地,这也为后来的楚汉争霸刘邦出师有名埋下了伏笔。从此,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诸侯,然后各回封地。

对战争局势把握精准,屡建奇功

项羽自以为天下太平,可他没想到,就因为他政治上的不成熟,分封诸侯时多有不公,引得诸侯不满,在众诸侯回到封地没多久,齐地田荣就因为项羽分封的不公平,率先起兵反抗。

公元前206年秋,田荣自立为齐王,正式起兵反抗项羽,并且派人赐给彭越将军印信,让他进军济阴(今山东菏泽定陶区西北)攻打楚军。项羽命令萧公角率兵迎击彭越,却被彭越打得大败,导致项羽首尾难顾,彻底陷入了齐地战争的泥潭。

同时,被项羽分封为汉王的刘邦,也正式起兵,以为义帝楚怀王报仇为名反抗项羽,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首先出兵剿除了项羽安排的监视刘邦的秦地三王章邯、蕫毉、司马欣,实力迅速壮大。

公元前205年春,刘邦联合魏豹,拉拢各路对项羽分封不满的诸侯,组成五十六万联军,向东攻打楚国,彭越率领他的部队三万多人在外黄归附汉王刘邦,刘邦任命彭越为魏国的相国,协助魏豹平定魏地,他的军队仍然归他统治,后加封建成候,协助刘邦伐楚。五十六万诸侯联军一路势如破竹,一鼓作气直接打下了项羽的都城彭城。

项羽在齐地闻讯大惊失色,急忙摆脱田荣等人的纠缠,率领三万骑兵连夜赶回,项羽不愧是西楚霸王,战力没得说,三万骑兵千里之外急行军归来,没有休息,就对联军部队发起了冲锋,直插中军指挥中心。

彭越在战场上识时务不鲁莽

而刘邦强项本就不是领兵作战,作为联军盟主的他屁股还没坐热,就被项羽打得夺路而逃,联军大败,楚军一路追杀,到达泗水的时候,联军更是相互践踏,死伤不计其数,楚军从后绞杀,联军死伤遍地,尸体直接堵塞了泗水的流通。在这种危急时刻,彭越当机立断,丢掉自己之前辛苦打下的十几座城池,迅速撤军回到黄河以北,沿着黄河沿岸驻防,楚汉战争也从此开始了拉锯战。

游击战的彭越决定了西楚败亡的结局

公元前204年春,刘邦与项羽在广武,荥阳对峙,彭越率军在项羽的后方游动出兵,杀伤楚军的有生力量,截断楚军的粮草,史称“彭越挠楚”,同年冬天,彭越奇袭出兵占领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项羽听闻,急忙命曹咎在前线和刘邦对峙,自己亲自带兵夺回城池,而彭越的游击战达到了目的,从容地领兵北上谷城防守。

公元前203年秋,刘邦和项羽的军队陷入了焦灼状态,项羽领军向南撤退到阳夏,彭越又灵活出动攻克昌邑旁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刘邦的军粮。项羽气得牙痒痒,但就是拿彭越没办法,根本找不到彭越的人影,这样一来,彭越彻底断了楚军的粮草供给,项羽要么决战,要么撤军,可是撤军又岂是那么好撤的?而且刘邦也不会放过这个剿灭项羽的机会。

彭越不懂政治和人心,埋下隐患

可是刘邦面对项羽屡战屡败,又刚刚吃了败仗,根本无法独自消灭楚军,于是召集韩信和彭越会师剿除项羽,可没想到韩信和彭越意见出奇的相似,分别以齐地不稳、魏地混乱为名拒绝出兵,张良这个人精一猜,就知道这二人在向刘邦要好处呢,刘邦虽然生气,但是为了稳定韩信彭越等人的人心,合力灭项羽,大手一挥,封韩信为齐王,彭越为梁王。

这也可以看出,韩信和彭越的以后的死是必然的,在君王有危险的时候,手底下臣子竟然乘机要挟讨要好处,这是任何一个帝王都无法容忍的,只能说,这么聪明的两人,尤其是彭越,玩游击战的人,脑子最是灵活,可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却傻的可以。

最终,经过精心设计,刘邦一方以和谈罢兵与民休息的名义邀请项羽和谈,而项羽虽有不甘,但因为彭越断了粮道,不得不和谈,就这样,项羽进入了对方设下的陷阱,两方以鸿沟为界划分了楚河汉界,约定各自领兵回归,可就在项羽东归的途中,刘邦一方撕毁协定,四十万联军扑了上来,打了项羽一个措手不及,韩信彭越等人各方合围而来,项羽一方兵少,只有十万楚军因为彭越截断后路导致孤立无援,缺粮疲惫,最终全军覆没,最终,项羽在退到乌江的时候自刎而死。刘邦彻底一统天下,建立大汉王朝,同年春,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

公元前201年,彭越到陈县,朝见刘邦。九年,十年,都来长安朝见。

不懂政治权谋的彭越一再作死,神仙难救

公元前197年秋,陈豨在代地造反,刘邦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的时候,向彭越征兵。而彭越却以生病为由,只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会师刘邦。这让刘邦很生气,派人去责备彭越。彭越感到很害怕,打算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彭越不听从他的意见,仍然以有病为由去见刘邦请罪。

只能说彭越在政治上很傻很天真,他的手下说的是对的,本来刘邦就在不断的找借口清除异姓诸侯王,彭越还傻傻的给了刘邦这个机会,不处置你都说不过去啊。

果不其然,彭越一到刘邦面前就被迅速带走关押,最终战事平定后,彭越直接被撤了梁王大位,原本是要杀头的,可是彭越相熟的官僚说情,而刘邦也确实看在了彭越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份上,绕他一命,全家,流放蜀中。

彭越自己带着一家老小主动走进了死胡同,自己作死

原本按道理来说,彭越能捡回一条命就算不错了,毕竟像他这样的枭雄人物,影响力很大,是帝王最忌惮的存在,恨不得杀之而后快,能活下来,自然是离对方越远越好,至于以后怎么发展,那是后话。可是彭越这个人,真的不知道那股子狡猾劲儿去哪了,愣是看不出人心险恶,有道是“天作孽,有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自己找死,那神仙都救不了他。

就在彭越一家流放蜀中去的途中,遇上了从长安过来去洛阳见刘邦的吕后,彭越不仅不躲着,还赶上去向吕后求情,诉说自己的冤屈,以及自己的功劳,让吕后向刘邦求情,放自己回封地做自己的梁王,不得不说,此时的彭越傻的可以。

吕后丝毫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并且把他带回了洛阳,就在彭越心里美滋滋地想着吕后求情,然后自己回到梁地就造反称帝的时候,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刘邦派来的刽子手提着砍刀来找他,因为吕后并没有求情,而是强烈建议刘邦杀了彭越,因为这种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非常大的威胁。

就这样,一代枭雄的彭越,游击战的鼻祖,以狡猾闻名的梁王,却因为自己的愚蠢和天真死于妇人之手,还把自己和全家带上了死路。

公元前196年,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诛灭彭越三族,废除封国,彭越的尸首更是被剁成了肉酱,做成了包子分给诸侯吃,用以震慑天下。

不得不说,彭越死的真的是窝囊,怪只能怪他自己贪心不足,看不清形势,不识时务,怪不得他人。需知,知足常乐!

标签: 彭越

更多文章

  • 灌婴是怎么死的?灌婴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灌婴

    灌婴,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 。公元前208年参加刘邦军队,以骁勇著称。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塞王司马欣,围雍王章邯。楚汉彭城之战后,被刘邦选为骑兵将领。此后,率领骑兵,参加破魏;接着出击楚军侧后,绝其粮道;继又跟随韩信攻占齐地,复深入楚地,迭克城邑,攻下彭城。参加垓下决战,穷追楚军

  • 韩嫣为汉武帝寻得流落在民间的姐姐,但后来因骄纵不法而被逼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韩嫣

    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韩嫣被列在了《佞幸列传》之中。因此在说韩嫣之前,要先说一下什么叫佞幸。佞幸是指皇帝身边的弄臣,卑劣猥琐自不足论。但他们善于察言观色,取悦人主,左右人主意志,在不知不觉中干预国家大政,以至于佞幸之风波及朝中大臣。这就是专制政体必然产生的一种弊病,说得通俗点就是善于溜须拍马的艺

  • 韩嫣是汉武帝的发小,又帮助过王太后,为什么王太后要治他的罪

    历史人物编辑:肖邦青史谈标签:韩嫣

    韩嫣,知道的人不多,他是韩王信的后裔,汉武帝的发小兼伴读,所以汉武帝非常宠信韩嫣。不仅如此,韩嫣对汉武帝及其母亲王太后还有恩惠,他为王太后找到了,王太后与其前夫所生的女儿,也就是汉武帝同母异父的姐姐。韩嫣对皇室是有功的,但是王太后最后还治了他的罪,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原因有两点。1.对王室无礼韩嫣对王

  • 韩嫣是汉武帝刘彻的宠臣,为何被王太后下令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韩嫣

    汉武帝刘彻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身边有一大批名臣名将,但也有不少幸进的宠臣。韩王孙韩嫣便是其中的典型,他在历史上相当有名,被司马迁写入了《史记》之中,成为幸臣的代表。刘彻对韩嫣的宠信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其行为甚至超出了单纯的友谊关系。后世有的文人笔记中还给出了各种猜测,认为两人之间有着什么不可

  • 汉武帝的宠臣韩嫣为何会被王太后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旧匣子1标签:韩嫣

    韩嫣是韩王信的后代,只不过由于韩王信在汉朝初年的时候,由于受到了汉高祖刘邦的逼迫,最终投向了匈奴,而他的子孙后代作为罪人没入宫中。只不过韩王信的罪责也不是太大,所以他的后代也没有被杀,而且还一步步繁衍了下来。在汉武帝上台之后,作为韩王信的子孙,还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到了韩嫣这一代,过得也相当的滋润,

  • 西汉翟方进政治核心人物,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翟方进

    翟方进(公元前53年~公元前7年),字子威,汝南郡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中国西汉后期的政治人物。出身寒门,家贫好学,早年丧父,在太守府中任小吏,因办事不机敏,多次被府掾侮辱,愤而辞职。后游历长安,勤学《春秋》。后母怜其年幼,与他一同到长安,以织履供其读书。历经十多年,学问大进,射策甲科,被任为郎。

  •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胡吃海喝,死后为何还被千古传诵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曹参

    曹参是大汉的第二任宰相,紧跟在萧何之后。萧何当宰相的时候,曹参是在齐国辅佐刘肥,当齐国的宰相。到了萧何死亡了,曹参就告诉他的仆人说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吧,我们要回到朝中长安去做官去了。这时候曹参的仆人有些不明白,萧何死了为何你要去朝中呢?曹参只笑不语!因为他已经猜想到了,萧何之后若是选宰相非自己莫属。本

  • 为何汉朝的第二任丞相曹参,胡吃海喝3年无所作为却也成了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曹参

    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大多贤相都是一国之擎柱,为王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汉之萧何,三国蜀汉之诸葛亮等。可是,大汉王朝的第二位丞相曹参,却凭借着“无所作为”成了有名的丞相,还为后人留下了一句有名的成语:萧规曹随。好一个“萧规曹随”,分明就是懒惰的“抄袭”嘛,可人家就凭借着抄袭,却抄袭出了名

  • 曹参仅当了三年宰相,而且天天胡吃海喝,为何死后还被千古传诵?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曹参

    曹参仅做了三年宰相,死后千古留名,这是事实! 说曹参一件事都没办,这不符合史实。曹参胡吃海喝是大智慧!为什么说曹操一件事都没办,不符合史实呢?其实,曹参在宰相任上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选拔任用干部。曹参的用人标准是办实事,不浮夸。根据这个标准,曹参任上从各郡县选拔了不少

  • 无德的刘邦为何能当上皇帝?全因萧何、曹参的一点小心思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曹参

    刘邦在起事之前,并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在他的朋友圈子里,刘邦也并非老大。刘邦同时混黑白两道。在白道上,刘邦是亭长(乡干部),萧何、曹参是县里的重要官吏。刘邦比不上这两位。黑道方面,他是王陵的下级。王陵起事后,就一直不愿意归顺自己的小弟刘邦。可见,起事前的刘邦在黑白两道的圈子里,都不是领袖。为什么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