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武传中为啥没写苏武吃羊呢,难道是没带孜然?其实还有别的原因

苏武传中为啥没写苏武吃羊呢,难道是没带孜然?其实还有别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震旦说 访问量:2293 更新时间:2024/2/4 0:09:06

大家好,欢迎来到二胖聊历史,近日读了苏武传,其中说到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在北海放羊,渴了就吃雪,饿了有时候还吃老鼠,二胖不禁想问这家伙干嘛不吃羊呢?回头认真想想,这个事情应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考虑:

第一,因为民族国家尊严。人家是汉代的使者,他的行为不再是个人行为,而且关系到国家层面了。苏武本人对此有着清晰而深刻的理解。在他们的计策被揭发后,苏武曾两次自杀却没成功。再加上匈奴屡次胁迫、引诱,却未能劝服投降的情况下,匈奴人就把他驱逐到了北海放羊去了。可以看到,匈奴人让苏武在无人居住的北海放牧公羊,直到公羊生下后代才能回到汉朝,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啊,而且带给苏武的无疑是双重折磨。在种种情况下,苏武没有吃羊,也没有向匈奴人投降,这些都是无声的抵抗,都是为了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其次,因为个人的脸面。他是一个对个人要求很苛刻的人。他的队友张胜不仅参加了匈奴内部的叛乱,而且在苏武被抓后就投降了。苏武拒绝认罪投降,在自杀获救后,李陵等人来劝说他投降,却都被他拒绝了。尤其是李陵对他的劝说非常有说服力。李陵从匈奴的诚意以及汉武帝的不仁义等方面进行了劝说。然而,苏武却以“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典”这一说法拒绝了。可以看出,苏武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是极其高的,对君主的忠诚和爱国就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再者说了,自己是放羊的怎么还能吃羊呢,那不就成了监守自盗了吗!

第四,为了给世人建立典型。二胖心里不禁在想,苏武不是不吃羊,而是写书的人没有写。换句话说,苏武远离中原,处于北海贫瘠的土地之上,与外界几乎没有联系。谁能证明他没有吃过羊呢?难不成羊都是自然死亡的?说白了,苏武可能会吃羊,只不过为了树立道德典范,为了突出苏武的民族气节,班固就没有写苏武吃羊的事,这或许也是为了苏武的英雄形象吧!

下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没有带孜然。这或许真的是事实哦!孜然最初被用于香料,然后用于烹饪。唐代以后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不放孜然的话,或许苏武吃不下羊肉。再者说,羊肉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物,一般人是吃不到的,当然,也不排除苏武自己的饮食习惯就是不喜欢吃羊,毕竟还有很多人受不了羊肉的味道。好了,今天的二胖聊历史就说到这里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每天俺们都会更新不一样的历史章哟!

标签: 苏武

更多文章

  • 苏武娶匈奴女子、威胁匈奴单于:课本《苏武传》被删改的部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苏武

    我们的课本向来害怕学生们接触到一点不好的东西,比如多少年前的语文必修五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为了让学生们不过早接触到血腥的东西,教材忙不迭地把原文“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改成了“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仿佛这样学生就善良

  • 陈平牺牲2000女子,换来刘邦一命,事后感叹:我家必毁于阴祸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陈平

    导语:秦朝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在多年的混战后,逐渐形成了楚汉相争的局面。而楚汉两家中,又当数刘邦的汉势力旗下谋臣如云、战将如雨。细数刘邦手下的谋臣,最为著名的当数张良与陈平。张良属于刘邦创业期就跟随门下的谋士,刘邦盛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陈平则是一个“三姓家奴”,先后归附于魏王、

  • 一代毒士陈平,到底是如何从一介布衣,成长为整个大汉的相国?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陈平

    战国末期,在兰考县的一个偏远村落中,生活着一户姓陈的家庭。这个家庭一贫如洗,父母早逝,只剩下两个兄弟相依为命。时值战国末年,战乱肆虐,人们生活在战火纷飞的阴影之下。因此,这个普通的家庭并未引起周围人的太多关注。然而,命运却对这个家庭进行了特殊的安排。兄弟俩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们拥有一颗渴望知识的心。无

  • 陈平“六出奇计”不差于张良“六献奇谋”,为何历史地位却远逊?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陈平

    陈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谋略家,他自投靠刘邦以后,一心一意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六出奇计,屡建功勋。然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是汉丞相、开国功臣。而反观张良,不仅是“汉初三杰”之一,在武庙中独占一档,武庙亚圣,还被世人誉为“千古第一谋圣”,他的谋略水平、历史功绩真的远超陈平吗?为何陈平的历史地位远逊于他?陈平的

  • 陈平居家时盗嫂做官时贪污,刘邦为何敢信任他,对他言听计从?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陈平

    刘邦说:“我能夺取天下,是因为我能重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话虽是这样说,刘邦即皇帝位后实行分封,赏赐最多、封地最广的是韩信、彭越、英布三人。刘邦在楚汉战争时期,最信任的是张良、陈平、郦食其三位谋士。刘邦坐稳皇位后,韩信、彭越、英布三人接连因谋反而被诛灭;萧何因“为民请苑”被抓进过监狱;樊哙带兵伐

  • 善恶终有报,陈平献计害死韩信,最终陈平后代遭报应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陈平

    如果我们说谁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刘邦应该可以排上。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基层皇帝,建立了汉代,统一了中华文明。然而,对这个人也有许多批评。在中国历法中,不乏皇帝杀功臣。特别是在汉初,这种情况一再发生。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基本上都被杀了。就连像张良这样的谋士也隐居起来。在西汉开国战争期间,陈平

  • 善用阴谋得陈平为何有“贤相”之名?原来是吕后的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陈平

    前言陈平做事的时候善用阴谋诡计,但是最后却留下了“贤相”的称号。刘邦当时推翻强秦,除了自己很有能力以外,身边还有能人的帮助,当时他最强的对手就是项羽,连个人的斗争中,刘邦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陈平在一旁出谋划策。他很善于使用反间计,让两个良将失去了项羽的信任,还很成功的让项羽损失了一个核心成员。刘邦

  • 陈平为什么敢娶一个已经克死五个丈夫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陈平

    -壹-一个女子的丈夫死了,她会难受,人们会同情…当该女再嫁之后,丈夫又死了,她会更难受,而人们在同情的同时或许还会若有所思…但如果该女再次嫁夫,而其丈夫再次不幸罹难呢?届时该女恐怕就不止难受而是要害怕了,人们也恐怕不是若有所思而是直接要给其冠个头衔了…克夫!这个看似迷信却至今令人不敢不信的东西…由是

  • 陈平:关于缔造学生幸福元素的思考

    历史人物编辑:校长传媒标签:陈平

    【陈平专栏】关于缔造学生幸福元素的思考原创作者|陈平(广东省中山市民众街道 浪网小学) 教育是幸福的,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接受教育的幸福感问题。幸福是人类普遍追求的目标之一,学校应该注重提升学生接受教育的幸福感,学生幸福元素缔造是培养小学生心灵成长的重要途径,是

  • 西汉开国功臣陈平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陈平?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陈平

    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原阳)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 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