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开国功臣陈平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陈平?

西汉开国功臣陈平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陈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彤彤爱读书 访问量:2860 更新时间:2024/1/25 21:21:27

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原阳)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 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 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 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见异姓诸侯王)诸役, 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 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 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陈平擢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见汉文帝刘恒)。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不久周勃罢相,陈平转为丞相。 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死后谥献侯。

历史如何评价陈平

总评

陈平的“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起了重要作用。历史典籍中给他总结的六种计策是:

第一:离间项羽、范增,楚势由此颓衰。

第二:乔装诱敌,使刘邦从荥阳安全撤退。

第三:封韩信王郊,使韩信耿心效命刘邦。

第四:联齐灭楚,刘邦于是战胜项羽。

第五:计擒韩信,使刘邦翦灭异姓王而固其刘家天下。

第六:解白登之围,使刘邦脱离匈奴险境。

陈平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秦朝末年,英才辈出,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只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陈平能列其中,可见其功劳是很大的。

历代评价

刘邦:“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

司马迁:“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

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班固:“陈平之志,见于社下,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于汉,而为谋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终。”

曹操:“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

刘邵:“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余,公正不足,是谓智意,陈平、韩安国是也。”

陆机:“曲逆宏达,好谋能深。游精杳漠,神迹是寻。重玄匪奥,九地匪沈。伐谋先兆,挤响于音。奇谋六奋,嘉虑四迥。规主于足,离项于怀。格人乃谢,楚翼实摧。韩王窘执,胡马洞开。迎文以谋,哭高以哀。”

裴松之:“张子房青云之士,诚非陈平之伦。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则馀无所附,故前史合之,盖其宜也。”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于周隋。”

司马贞:“曲逆穷巷,门多长者。宰肉先均,佐丧后罢。魏楚更用,腹心难假。弃印封金,刺船露裸。间行归汉,委质麾下。荥阳计全,平城围解。推陵让勃,裒多益寡。应变合权,克定宗社。”

司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吴国得伍员而克强楚国,汉得陈平而诛项籍,魏得许攸而破袁绍;彼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

范浚:“汉高祖以陈平为腹心,或计秘,世莫得闻。荀攸从魏武攻讨,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古之君臣,于机事慎密;如此其至,是以决策举亊,鲜不有成。今庙堂之上,沈机秘画,必如汉髙之与陈平,魏武之与荀攸;则何攻之不克?何战之不胜?何敌之不摧?何宼之不灭哉!”

归有光:“陈丞相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祖,常出奇计,以救纷纠之难。迨诸吕擅王,无能有所匡正,而阿意顺旨,吕氏之权,由此以起。然能将相合谋,因间而发,遂定宗庙。盖其从高祖在兵间,不惮为诈,卒以此成功,可谓应变合权矣。”

标签: 陈平

更多文章

  • 如果五子良将再多一人,最有可能成为第六人的是谁?不是李典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李典

    原标题:如果五位良将多出一人,谁最有可能成为第六人?三国时期五虎将不是武力最强的名将组合,但要论行军带兵打仗,五虎将与五虎将齐名的人无疑是最好的。吴子良这句话的出处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在写《魏书卷》17号《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列传》时评价道:“太祖健子武艺,而时良将,五子为先”,故后世统称

  • 魏延、关平、刘封群殴曹仁、李典、乐进,哪一方更有可能赢?

    历史人物编辑:电工与机械维修标签:李典

    无论是在演义还是史书上,蜀将魏延、关平、刘封都没有在曹军战场上与曹仁、李典、乐进交过手。而如果双方有机会在战场上相遇,那一方的胜算更大呢?事实上,这样的场景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和东吴都乘胜扩张。在周瑜的带领下,东吴向南郡曹军统治的地区发起进攻,而刘备则趁机收复了荆州南部地区。如果

  • 死亡组合守合肥,明知道张辽李典乐进不和,曹操还派三人镇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李典

    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处于合作蜜月期。对孙权来说,我的就是你的;对刘备来说,你的就是我的。就这样,哥俩一拍肩膀,孙权把荆州借给了刘备。战后,危险解除,孙刘联盟再无共同的利益,撕下了朋友的面具。孙权说,我的就是我的,你这个刘大耳朵得把荆州还我!刘备说,你的也是我的,我就是不还你,我看你这个紫胡子有什么能

  • 赵云十合打败李典,五子良将能在赵云面前撑多久?

    历史人物编辑:修杰说娱乐标签:李典

    李典是曹操的爱将,不管谋略还是武力,都不低于五子良将,在新野之战时,李典奉曹仁之命迎战赵云,结果,只坚持了十数合,就被赵云打败,那么,试想,五子良将在赵云面前能坚持多久?这里只讨论演义。先看赵云十合打败李典的经过,见《三国演义》三十六回:曹仁命李典出阵,与赵云交锋。约战十数合,李典料敌不过,拨马回阵

  • 穰山之战,许褚于禁李典三人围殴赵云,赵云是输是赢?

    历史人物编辑:带着老伴去旅游标签:李典

    让山之战可以说是刘备一生中最危险的遭遇战。前有强敌,后有追兵,途中有埋伏。如果不是赵云的小宇宙爆发,牺牲自己来护主,刘备可能就死了我在这里说明一下。本来,刘备是想趁着曹操和袁绍大战的机会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许昌,没想到偷鸡不成。他不仅损失了很多大米,还差点自杀。曹操收到荀彧五百里急书,得知刘备前来攻打,

  • 卫瓘家在西晋险遭灭门,族人在东晋与李典后代及王羲之还有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李典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84章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司马集团篇第十六章:卫瓘家在西晋险遭灭门,族人在东晋与李典后代及王羲之还有联系?提到卫瓘,我们一定会想到钟会之乱时他的表现,另外就是他的书法艺术。要说了解卫瓘一族人,我们还是要先说一下他家族地的情况。汉明帝时期有一个叫卫暠的人,他在被

  • 张辽和李典同为曹操麾下大将,为什么素来不合?原因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李典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12期文/无常奉天玉插图/东方夜未眠)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被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的曹操趁乱而起,成为了当时的诸侯之一,并迎奉天子,以令不臣,成为了最大的割据势力。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即是因为自己的雄才大略,也是因为诸多谋士的运筹帷幄,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麾

  • 曹操的得力干将张辽李典,为何他们之间关系不好?让我们一探究竟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李典

    张辽和李典都是曹操手下的得力干将,不过说起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大好。根据《三国志·李典传》记载,孙权趁曹操远征汉中时,带兵攻打张辽、李典、乐进共同防守的合肥。张辽主张主动出击,但是因为和李典、乐进一向不和,担心他们不同意。李典却慨然说此乃国家大事,自己不会因为私人恩怨而不顾大局。最后三人联手大破吴军

  • 赵云在穰山之战中,和许褚、于禁和李典交手,最后的胜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李典

    #三国风云录#《三国演义》中赵云加入刘备阵营后的第一战,就是穰山之战。在这一战中,赵云表现出色,不但在战场立功,还在撤军中多次解救刘备。不过在这一战中,也有一些让人费解的地方。尤其是在撤军时,赵云迎战许褚、于禁、李典三人,书中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交代胜负情况。那么,就让我们从书中的线索,来还原那惊心

  • 穰山之战,许褚、于禁、李典三人围殴赵云,赵云是输,还是赢?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李典

    既然说的是穰山之战,而且还是许褚于禁李典等三人围殴赵云,那么就是三国演义了。而从穰山之战的情况来看,赵云最后是赢得。毕竟,赵云完成了掩护刘备撤退的目的。赵云,原属公孙瓒。在兄长去世后,赵云辞官回乡为兄守丧。而在这期间,公孙瓒和袁绍争夺幽州。但可惜的是,公孙瓒最后被袁绍所败,并于易京自焚而亡。到了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