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昭君出塞的故事大家都应该非常熟悉了,具体出自史料为《汉书》卷九《元帝纪》的如下记载:
公元前33年既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到了汉朝,皇帝下诏曰:“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陲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竟”为通假字,同境)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墙)为阏氏”。大概意思就是2033年前,匈奴老大呼韩邪单于来觐见汉朝皇帝,皇帝为了两国边境永保安宁再无战事,把王樯赐予了呼韩邪单于作为了妻子。
这位王樯字昭君,出身于今湖北兴山县的一户普通平民之家。在元帝年间被选进后宫,作为了一名普通的宫女,在皇宫的时间里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后来皇帝降旨嫁给了匈奴单于,作为匈奴皇后阏氏。
王昭君作为四大美女之一,美貌自然出众,呼韩邪单于对他珍爱有加,他们共同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伊屠智伢师。无奈天公不作美,呼韩邪单于在婚后第三年就驾鹤西游了,只剩下孤零零的王昭君母子。此时王昭君给汉朝上书要求回到大汉,毕竟和亲的政治任务已经达到,并且成功的完成,此时回大汉也是理所应当,能说的过去。
可是,汉朝也发生了一些事情,就在王昭君走后四个月,汉元帝驾崩,新皇帝汉成帝即位。汉成帝收到昭君的请求后没有允许王昭君返回汉朝,而是命令他尊从胡俗。胡俗是什么?
匈奴人普遍喜欢喝酒,所穿的衣服叫做胡服,由于主要是游牧业民族,常常使用牲畜的皮毛作为裤子,为了马上行走方便,脚上一般穿着靴子,所住的帐篷都是由牲畜的皮毛所搭建。胡俗与汉族最大区别是在婚姻制度上。在汉族父亲的妻妾都被称为母亲,要终生孝敬侍奉,但是在匈奴这些游牧民族的风俗却是大相近庭。匈奴婚姻制度里,父亲死后则要娶自己的后母(非生母),兄长死后则要娶自己的嫂子作为妻子。
婚姻文化为什么会这样?匈奴人自己认为,他们父亲死了,作为儿子就要承担起照顾父亲留下来女人及孩子的责任,在匈奴人看来,他们有照顾父亲留下来女人的责任,但是也有享受的义务。这就是匈奴简单直接的文化。在匈奴人看来,女人应该最大量生孩子,主要因为匈奴是游牧民族,生活条件非常恶劣,而生下来能健康长大成人就要靠运气了。
在这种胡俗情况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累单于,复株累单于身强力壮年富力强,和昭君成亲后,他们总共一起生活了11年,在这11年的时间里,王昭君给复株累单于总共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取名须卜居次,次女取名当于居次。王昭君于永始二年既公元前15年,在匈奴去世,总共活了37岁。但是却因为风俗原因嫁给了父子两,并且都孕育了子女。
那么问题来了,在匈奴这种怪异的文化中,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生的儿子,称王昭君第二个丈夫复株累单于为哥哥,却称王昭君为母亲。更怪异的是王昭君和复株累单于生的两个女儿如何称为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生的儿子?称哥哥好还是叫叔叔好?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