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何进兵权在握,诛杀十常侍为何还要引董卓进京?原来另有隐情

何进兵权在握,诛杀十常侍为何还要引董卓进京?原来另有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夜秦灵 访问量:2368 更新时间:2024/1/18 18:49:54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一个时代之一,汉末三国被许多人所熟知。无论是腹黑的曹老板、虚伪的刘皇叔还是众多的谋臣武将,都通过《三国演义》被后世所熟知。两汉四百年的基业,为何在这个时代彻底崩溃了呢?导致天下大乱的根源究竟是那场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还是后来的董卓之乱呢?应该说,这二者缺一不可。首先,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席卷中原,日渐式微的东汉朝廷无力镇压,便开始允许地方自行建立武装。这些地方武装在剿灭黄巾的时候逐渐壮大,但是汉室的权威还压得住这些军阀。

西凉军阀董卓入京之后仗着手握重兵,擅行废立之事,将少帝刘辩拉下来再将其弟刘协推上去。这一废一立之间,汉室的权威被彻底击碎,地方军阀意识到:只要自己手里有兵,天子也可以成为掌中玩物。也正是在这之后,汉室才走上了灭亡的不归路,再也没有了翻盘的机会。细究之后不难发现一个问题,董卓是大将军何进引来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十常侍这个宦官集团。作为汉朝权力最大的官员,大将军完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何进这位大将军手握重兵,杀十个太监为何还需要引董卓进京呢?

如果将目光放到整个东汉的历史上,会发现一个很荒诞的政治乱象:皇帝总是年幼、皇权被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在外戚和宦官互掐的过程中,东汉这辆车虽然还在勉强向前行驶,但始终没有停在原地。到了汉灵帝做庄时,他的态度无疑给外戚和宦官这两个利益集团的斗争添了一把火。帝制时代,皇权的接班人关乎着帝国的稳定与否,所以储君往往被视为“国本”。然而皇帝们往往不止一个儿子,到底是不问才能立长,还是精挑细选立贤,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想法。

汉灵帝有两个儿子,分别是何皇后生的长子刘辩,和王美人生的次子刘协。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刘辩既是嫡又是长,自然是没有争议的人选。然而在灵帝看来,此子轻薄无威仪难当天下大任,因此也就更喜爱小儿子刘协。按说无论是遵循祖制立长,还是另辟蹊径废长立幼,他都应该明确制定一个接班人。但是知道他病入膏肓乃至撒手人寰,东汉王朝都没有一个合法的储君。作为何皇后的儿子、大将军何进的外甥,外戚集团自然支持刘辩,与外戚对立的宦官集团也就只能选择刘协。

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另外一股势力的介入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那就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在外戚和宦官之间,袁家选择了外戚,所以刘辩顺利登基,是为汉少帝。何进作为皇帝的舅舅大权在握,太傅袁隗也因为这次站队而获益。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外戚,开始对宦官集团下手,蹇硕旋即被杀。蹇硕的死让外戚和宦官的斗争公开化,袁绍此刻建议何进索性早餐除根,将其他的宦官也全都杀了。这一手牌太大了,何进拿不定主意,便进宫找妹妹何太后打商量。

虽然也是姓何,但何太后毕竟是刘家的媳妇,身为大汉的太后自然要先维护皇室的利益。此外,为了对抗自己的婆婆、灵帝生母董太后的董氏外戚,何太后也有着自己的盘算。对何进而言,将宦官全部诛杀自然可以高枕无忧。但对何太后而言,若果真如此,她在皇宫之内无疑失去了诸多的支持者和便利。于是乎,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妹之间也出现了利益分歧。为了让何太后做出牺牲同意何进的计划,同时也保住袁家的胜利果实,袁绍又给何进出了个主意:调地方军队入京,以此给何太后施压。

何进同意了这个提议,并以自己大将军的名义将董卓和西凉军调来了京城,这一切全都在何进的可控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宦官集团也明白,只要董卓带军一到,他们就再无翻盘的机会了,于是假借何太后的名义骗何进入宫。妹妹叫自己进宫,何进自然不会想到其中有诈,毫无防备的他被宦官谋杀。消息传出后,袁绍火速带兵杀进宫中血洗十常侍,外戚和宦官斗了个两败俱伤。恰逢此时,董卓率军赶到,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故事。如果当初汉灵帝能够确立一个皇太子,汉室也许还能在风雨飘摇之中延续数十年,你觉得呢?

标签: 何进

更多文章

  • 大将军何进原来是袁家的一枚棋子;乱汉者,名为董氏,其实袁氏也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何进

    速度与激情——无双吕布的悲喜人生(2)公元189年3月11日,汉灵帝驾崩于洛阳嘉德殿,享年才三十四岁,太突然了,所以在生前并未确定太子——这简直就是在诱惑野心家犯罪。在东汉末年,全国出现了很多通过镇压黄巾起义起家的大军阀,他们最怕的就是宦官借皇帝之手夺他们的兵权。所以总体来说,军阀与士族是利益共同体

  • 曹爽:我是三国唯一呆蠢萌大将军,何进:我才是,网友:你俩都是

    历史人物编辑:大嘴聊历史标签:何进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英雄遍地的年代,将近一个世纪的激烈争夺,为那个过去的时空划下了一道浓墨重彩的、永不暗淡的光芒。在英雄满地的对立面,也折射出了太多太多的“呆蠢萌”式的人物。例如衣带诏事件的人物董承、伏完等人,一介书生,从未经历风霜的历练和摧残且又资质平庸之辈,坐而论道,靠着想当然的一腔孤勇,就

  • 何进召董卓入京协助铲除十常侍,这个方案有错吗?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何进

    东汉帝国大将军何进为了提升家族名望,答应与汝南袁氏(太傅袁隗,及袁绍、袁术兄弟)合作,除掉朝廷中的宦官。何后不从在这场政治密谋过程中,何进先去找妹妹何太后商量,何太后犹豫不决,因为母亲舞阳君和另外一个哥哥车骑将军何苗与宦官们的关系不错,她也实在不清楚,长兄何进为什么要把政治斗争目标指向曾经的恩人们。

  • 只因何进一个错误决定,三国争霸成了亲戚打架,打来打去都是亲家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何进

    三国时期,曾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在这个时期,名臣猛士辈出,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影响国家命数和势力格局的战争。而历史也在这帮人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战乱连年的时代。但是你知道么,我们所看到的三国争霸,其实根本就是他们和亲戚之间的一场战争!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何进邀请董卓入京勤王时开始的。正是他的这一举动

  • 曹操曾大胆预言,能够祸乱天下的人非何进不可,曹操何出此言?

    历史人物编辑:锋哥说乡村标签:何进

    “此事重大,请慎重。”这是年轻时的曹操第一次和何进之间的博弈。何进听了之后竟然直接指着曹操的鼻子吐槽道:“你个小辈,懂什么?”最后曹操预言如果天下大乱,那必然是何进引起的,果不其然,正如曹操所说,这一切都一一应验。何进原本就是一个杀猪的,只不过他的妹妹被当时汉灵帝所宠爱,还生下了太子刘辩,因此他才能

  • 何进是杀猪的,但不是猪,如果他不死董卓没那么容易掌权!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何进

    何进和袁绍为了诛除宦官,把董卓召进洛阳,历来被视为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何进犹豫不决被宦官杀死,袁绍杀入宫中诛宦官,董卓带兵入洛阳掌握了朝政,也从此开启了三国的乱世。所以很多人就评价何进是“猪脑子”,何进是杀猪的,但他不是猪,如果他不死,没董卓什么事!先说一下东汉的政治格局,东汉中后期皇帝大多短命,所

  • 何进身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为什么非要召董卓入京铲除区区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何进

    东汉末年,此时的东汉皇室已经是名存实亡,在这时候,朝廷中的危机开始显现。先是黄巾起义的出现,之后董卓之乱,再后来就是四分五裂了。从黄巾之乱开始,东汉皇室的地位就开始大大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逐渐成为了傀儡。值得一提的是,东汉末年时期,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宦官干政。正因如此,东汉皇室开启了铲除宦官的行

  • 何进最大悲剧在于想依靠士族,但最终被士族出卖,而不是能不配位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何进

    屠狗将军何进到死那天才知道,杀人和宰狗是两码事。这也说明一个问题,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第一位的。由此可见何进死得不冤。何进的姐姐何氏当皇后,何氏之妹嫁给了张让之子,何进这个屠狗之辈成为了大将军。应该说,何进从政治上来说何进天然偏向宦官集团,他们之间的合作是有着利益纽带作为保障的,以袁绍为首的士人集团

  • 一手好牌打个稀烂的典范:何进的优势有多大?他是怎么败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何进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这是曹操在《薤露行》中对何进的评价,也符合现在对何进形象的认识。何进身居高位、手握重权,顺应天下大势,却死于宦官之手,还是汉末三国乱世兴起的关键人物。所以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何进无疑是失败的。他最失败的一点在于他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力量不够,完全是自己浪输的。何进拥有巨大的优势

  • 多人劝说何进,不让董卓进京,为何最终还是让董卓进京专政了?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何进

    东汉未年,十常侍乱政,闹得整个王朝上下尽知。以何进为首的士族,下定决心以除掉宦官。但却遭受到何皇后的庇护,在这种情况下,何进招外援进京,而董卓见机起事,造成了董卓专政的局面。董卓进京后,扶陈留王刘协为帝,为汉献帝,董卓被封为相国,站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夜宿皇宫,秽乱内廷,引起了满朝共愤,人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