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曾告诉汉武帝一个检验女子是否贞洁的方法,如果女子失了贞洁,根本不用稳婆(古代负责接生和验身的女人)检验,一看就可以知道。
古代社会,对女子的贞洁十分重视,尤其是宋明至清时期。在诸如朱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观念的阐扬下,世人对女子贞节观的提升达到前所未有之状态,而检验女子贞洁的方法,也就随之兴起,比如“守宫砂”。
守宫砂,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判断女子是否“守贞”的方法。传说用朱砂喂养的“守宫”(即壁虎)经过捣治后点在妇女的肢体上,可始终不掉,如果女子和男人发生关系,则自行脱落。
而创造这一方法的,据说是秦始皇的方士。秦始皇为求长生不死药,广召方士求仙药,炼仙丹。当时的方士们除了入海求取不死之药外,他们还亲自炼制长生不老的仙丹。而作为守宫砂的主要原料之一的丹砂,则是他们炼制仙丹的主要配料之一。但方士在炼丹求仙过程中,常需择取处子之身的童男童女为其炼丹求仙之辅助。
所以对处子之身童女的甄别,也需要相关方术来验视。这一需求,无形中增强了人们对丹砂功能的认知,同时也催生了守宫砂验贞洁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被很多医家、名家所质疑,但却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据说,当时东方朔告诉汉武帝检验女子贞洁的方法就是“守宫砂”。东方朔自幼熟读诸子百家之书,还爱研究经术,如《易经》,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无所不通,好似一个“百科全书”
汉武帝即位后,征辟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以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汉武帝面前谈笑取乐,而深得汉武帝的喜爱,成为武帝身旁的近臣、宠臣。
但东方朔常常干出一些很滑稽、很荒诞的事情,比如告诉汉武帝检验女子贞洁的方法,比如他每次和汉武帝吃饭,都要把吃剩下的肉揣在怀里打回家给老婆吃,喝醉酒后还在皇宫大殿内小便,再比如他一年娶一个老婆,一年一换,一直持续几十年,导致京师内外都说他是个大色魔。
因东方朔常干这种爆人眼球的怪事,世人多认为他“不正经”,认为他是武帝身旁的“弄臣”,一个讲段子、讲相声的小丑,武帝也常常调侃他“不正经”。
其实不然。东方朔曾用他“不正经”的方法,屡屡言政治得失,上陈“农战强国”之计,劝君买善,启发汉武帝广做善事,勤政爱民,不迷信方士。而东方朔的“不正经”,却是他故意为之,是他“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伴君之策略。
自古伴君如伴虎,有多少名臣大将没有死在凶险的战场上,却死在了帝王猜忌的屠刀下。汉武帝刘彻是位雄才之主,犹如秦始皇、朱元璋,他一方面大胆改革,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慷慨封赏;另一方面“性严峻”,对官员要求苛刻,认为“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因此常常诛杀不称职或欺骗自己的官吏。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后有十三位丞相,其中病死四人,因罪免职四人,因罪自杀二人,处死三人,其余官员被下狱处死的不计其数。就连他的亲儿子太子刘据,都因“巫蛊之祸”,受到他的猜忌,又一时不能自证清白,被迫自杀。
东方朔是个有才能,有抱负,有智慧的人,他既想像晁错一样谋国,又想像范蠡、张良、王翦、萧何那样谋身。东方朔深知自己想有一番作为,首先要得到帝王的赏识和喜爱,但帝王身旁争宠的人又多,自己受宠就会遭人嫉妒,屡被攻讦,难以保身。
所以,东方朔以才博得汉武帝的喜爱,博得劝君买善的机会的同时,又效仿秦国大将王翦用自污的方法,败坏自己的名声,做一位“隐于朝”的奇人。东方朔曾在酒后说出他的处世智慧:“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
他的保身智慧,后来就慢慢衍变成那句众人皆知的“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东方朔自污保身之法,后来很多名人都用过,而且都成功了。比如唐朝名将郭子仪,在建立功业后,向皇帝索要美女自污;还有明初功臣汤和,,70岁高龄还纳了一百多位小妾自污名声等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