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霍光废了汉武帝之孙刘贺,竟让一个囚徒做皇帝,原因是什么?

霍光废了汉武帝之孙刘贺,竟让一个囚徒做皇帝,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YES星球 访问量:4390 更新时间:2024/3/9 10:22:41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废掉的皇帝,被黑得超惨!说他在位仅27天就做了1127件荒唐的事,相当于平均每天做42件,就算他不吃不喝不睡觉,每个小时要干1.7件坏事。

他就是人称“三无皇帝”的——刘贺,无庙号无年号无在位年限,“海昏侯”则是他最为人们熟知的名头。

虽然只活了33岁,但这33年里,他从诸侯做到皇帝,又从皇帝变成平民,再从平民升为列侯......

短暂的一生,那可谓是跌宕起伏、曲折离奇,刺激到连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集“帝、王、侯”于一身的传奇人物。

刘贺做了啥?能入权臣霍光的法眼,轻轻松松就当上了皇帝?

啥也没做,赢得就是:年轻!

父亲不到二十岁便死了,五岁的刘贺继位为昌邑王,偏安一隅的他过得平静而富足。

最热爱收藏各种战国时代的玉器礼器,接受着最正统的儒家教育,锦衣玉食,毫无烦恼。

然而这富足无忧地生活在他18岁的时候,就被一道旨意打破了。

他被权臣霍光选中即位,一夜之间成了皇帝,同时,霍光也是决定刘贺一生命运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因为,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去世之后并未留下子嗣,国不可一日无君,必须要从他的兄弟里选出一个继承皇位。

刘胥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但被霍光挡住了,因为他年纪太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霍光想让他听自己的风险太高了。

加之,被霍光逼死的燕王刘旦是广陵王刘胥同父同母的亲哥哥,一旦让刘胥登基,自己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霍光就编了一个汉武帝当年不喜欢刘胥,刘胥这个人不遵礼法,不是个合适的皇位继承人的理由。

尽管这个说法并不成立,但已经权倾朝野的霍光这么说,谁敢不听?

可不立刘胥,又能立谁呢,大将军霍光为了立谁当皇帝,可谓是绞尽脑汁,日思夜想。

终于在精挑细选之后,最符合霍光条件的刘贺被选中了,没有外戚势力、朝中无党派,朝外无军权,只能听从自己的安排。

刘贺,很遗憾地通知你,试用期已结束,你没有通过考核。

没成想,大将军霍光本以为自己选了一个能由自己掌控的人,实际上却是选了一个要搞掉自己的人。

刚当上皇帝的刘贺,啥都好就是太心急了。位置都还没稳就开始安排自己封国的大臣们进京辅佐自己,其实也没什么,大臣们并未很在意。

可偏偏,他不知道是蠢还是傻,竟然提拔自己原封国的相国安乐,长乐宫卫尉。

这个职务可不得了,不仅是专门负责皇宫守卫的最高司令官,还可以调动京城内所有的兵马。

这一举动,无疑是明目张胆地动霍光集团势力的奶酪呀!

大将军霍光可不是吃素的,把你捧上皇位你不感激就算了,还想摆脱我的掌控,能让你当皇帝,也能让你当不成皇帝。

于是乎,霍光、张安世、田等旧臣先是在未央宫逼迫大臣们同意废帝,理由就是前面说到的“荒淫无度、不保社稷”。

然后利用孙女的太后身份,直接发生了政变。

刘贺因为孤立无援,很快就被废了,自己提拔的那一批昌邑旧臣也都被杀了。

昌邑王刘贺被废,是一场血腥的政治斗争的结果,他被废掉不是因为他平庸,恰恰是因为他不肯隐忍,想要从霍光手中夺取权力。

以皇帝的标准来看,想要集中权力是没有任何错误的,如果说有错的话,只能说他低估了霍光对权力的渴求和反击的力度。

而霍光等人给刘贺编排的昏庸罪状更是经不起推敲,可见刘贺并不昏庸,只是太年轻,太单纯,甚至有些天真。

因而,刘贺被废主要就是没有处理好昌邑旧臣和中央官员利益分配,以至于其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黜。

决定刘贺命运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刘询登场,熬死霍光成功掌权,却始终不放心这位“废帝”叔叔。

刘贺被罢黜之后,刘病已(刘询)很快就接替了他的位置。与叔叔刘贺急于掌权想法不同,刘询选择隐忍霍光。

毕竟这位大将军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而且能力也非常强,把天下治理得也还不错,政策宽松,赢得民间不少好口碑。

与其冒着巨大的风险从霍光手中夺权,不如静待时机,一击即中。因此汉宣帝刘询,采用的策略就是:熬。

终于等到霍光去世之后,他迅速瓦解了霍光集团的势力,成为了真正的掌权人。

但他最担心的“后患”并未铲除,那就是还顶着“废帝”帽子的刘贺。

这个人就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取代自己,因此汉宣帝铲除霍光势力后,还将封刘贺为“海昏侯”,封地在豫章郡,也就是现在的南昌。

汉宣帝为什么要封刘贺为“海昏侯”?

重点就在一个“昏”字,让人下意识地认为“海昏侯”就是个侮辱性的封号,刘询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这样即便有何变故,朝中的势力想再次拥立刘贺,多少会有所忌惮!

不过,刘询要的远不止于此。

为了不让这位叔叔,有任何翻身的可能。对其采取了长达五年的监控,时任山阳郡太守的张敞,就是汉宣帝的密探。

与刘贺接触一段时间后,张敞向汉宣帝报告说:“刘贺脸色发黑,走路不方便,就是半瘫。他不再是那个年少轻狂的昌邑王了,想翻身没有可能了。”

汉宣帝听闻后,派人专门前去慰问,嘱咐其好好养病,为避免舟车劳顿,不必每年都进京参加祭典。说得好听些是照顾刘贺,实际上就是想让刘贺远离权力中心。

虽然对其放松了戒心,但并未停止对其监控。不久后,刘贺就因为失言,被汉宣帝削去了3000户食邑。

就这样,体弱多病,郁郁寡欢的刘贺,四年后死在了海昏侯国。

汉宣帝得知刘贺去世的消息之后,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了。但刘贺还有两个儿子,这不得不防。

原本打算刘贺一死,就彻底取消海昏侯封国的刘询,找不出合理的理由取消海昏侯封国,没办法只能下令封刘贺的儿子刘充为海昏侯。

但诏书还未到刘充就离奇暴毙,只能让刘贺次子刘奉亲继承海昏侯,哪知,刘奉亲也和哥哥一样诏书未到也死了。

汉宣帝刘询觉得大概这就是天意,于是下诏不再封海昏侯,刘贺的后代从此也就成为了庶民,刘贺则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海昏侯”。

纵观海昏侯刘贺的悲催传奇一生,曾坐拥天下,也曾被人幽禁于府邸,大起大落犹如过山车般。可以说是尝遍了世间

标签: 霍光

更多文章

  • 霍氏谋反就是冤案,汉宣帝四招摧毁霍光一手建立起来“霍家邦”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霍光

    汉宣帝地节二年,掌握大汉政权二十年之久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病逝。两年后,以霍光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霍山等为首,企图发动政变,谋害汉宣帝,拥立霍禹为帝。结果,没等到举事的那一天,就因为消息泄露而失败。霍家满门,除了皇后霍成君被幽禁外,全部被处死,曾经权势熏天,掌握帝国命运的霍氏家族,竟然在霍光去世后两

  • 揭秘“霍光辅政”的真实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霍光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祖籍河东平阳(山西省临汾市西南)。西汉时期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被封为冠军侯。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善于长途奔袭作战,果敢勇猛,积极推行“大迂回和大穿插”的战争思路,多次有效击退匈奴的进攻,使匈奴由之前对西汉的“攻势”转变为“守势”。可惜

  • 他抗旨力救皇曾孙,与权臣霍光共废皇帝,没有他就没有西汉中兴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霍光

    也许有朋友知道,西汉宣帝刘询是位从小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他也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位由囚徒到皇帝的帝王。要提到宣帝刘询从囚徒到皇帝华丽蜕变的过程,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历史人物,没有这位历史人物,刘询还是那个吃牢饭的刘病已。汉宣帝评价他宏博雅量;大才子解缙评价他为汉朝好宰相;王夫之评价他为再造西汉的功臣。没

  • 三股势力围剿霍光,他是如何从中脱险,最终坐稳了辅政大臣的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霍光

    霍光的女婿上官桀希望自己的女儿上官氏能够成为汉昭帝的皇后,所以他就向霍光申请,希望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昭帝。当时的汉昭帝十二岁,而上官氏才不过六岁。两个人已经成为了政治交换的筹码,而上官氏就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谁都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霍光明白自己的这个女婿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一定是希望通过自己的

  • 霍光密谋废黜皇帝,竟被牛人凭一本书预测出来,霍光惊得一身冷汗

    历史人物编辑:叫我过客标签:霍光

    汉昭帝驾崩后,大将军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可惜刘贺不争气,屡屡违法,还跟霍光发生了冲突,并准备从霍光手上夺权。霍光这个政坛老油条,怎么会甘心被一个自己拥立的年轻人控制住,他找来光禄勋张安世,一起密谋废黜刘贺。这件事进行得极其机密,只有霍光与张安世两人知道。突然有一天,有人向霍光汇报,皇帝让人将光禄

  • 霍光的成才之路,因何成为托孤大臣,是家族的荣光还是个人的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霍光

    公元前87年,雄才大略而又富有争议的汉武帝去世,在他死后,接掌大汉的一个年纪仅仅只有7岁的娃娃,而且,为了防止后宫专权的情况出现,汉武帝还残忍杀害了小太子的母亲,年幼的太子必然无法亲自管理大汉的江山,必然要有托孤大臣的存在,汉武帝经过再三的挑选,选中了霍光,此后的二十年间,霍光成为了大汉朝的实际掌权

  • 霍光明明权势滔天,为何他敢废皇帝却不敢称帝?原来我们都误会了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霍光

    以前读汉代历史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会了解到霍光这个人物,虽然它只是汗王朝时期的一个全程,但是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就连关于他的成语也是多的数不清,其中典型的芒刺在背就是由他和汉宣帝两人的关系所引起的。当时霍光的权势可谓是大到吓人的地步,历经四朝的元老级别大臣,他掌控了整个汉王厅的所有政治资源

  • 汉代第一权臣霍光

    历史人物编辑:武成历史标签:霍光

    霍光,可以确定是,绝非奸臣,而是一代能臣,汉武帝能让其辅政,绝对是眼光独到,颇有知人之明。霍光是中国历史第一位权臣。也是第一位被夷三族的权臣,但霍光本人却是善始善终,这是很意外的。也给后世权臣留下了一个例证,要么篡位,要么等死。而历史也正面临封建时代权臣也只有这两条出路。霍光,生年不祥,霍光是一代名

  • 霍光之死,小时候真不知道这首《羽林郎》跟他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霍光

    今天,大鹏要给大家说的是权臣霍光。他的历史地位很特殊,不是皇帝胜似皇帝。就以汉宣朝为例,朝中事务无论大小,都要先向霍光报告,然后再上奏皇帝。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霍光的一干亲戚也因此在朝堂上担任了比较重要的职务。霍光每次上朝,汉宣帝总是收敛笑容,恭恭敬敬的接见霍光,生怕霍光一不高兴把自己给废了。

  • 霍光死后,霍氏集团迅速败亡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小妹讲史标签:霍光

    大臣要权倾朝野和皇权抗衡,那么最简单的,肯定要绝对控制京师的兵权。比如周勃等汉初大臣灭吕氏,废少帝,董卓入洛阳后的一系列行为包括之后李傕郭汜的行为,全都是倚仗了他们的武力。而霍氏的兵权逐渐的一直被宣帝剥夺中。“徙光女婿度辽将军、未央卫尉、平陵侯范明友为光禄勋,次婿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出为安定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