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释疑第108期/奉天玉)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曾提到刘邦的长子并非吕后所出,而是刘邦成亲之前与情妇所生的私生子刘肥,在刘邦登基称帝之后,很快就被打发到了山东,成为了汉初最大的诸侯。原来他可以逍遥一生,却因为进京朝贺的时候,被弟弟刘盈奉上主位,惹怒了吕后,差点被毒杀,最终不仅大出血,还认了妹妹鲁元公主当干妈,这才保全了性命。不过,爱较真的朋友,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吕后只想毒杀刘肥一人,为什么却命人端上了两杯毒酒?
《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十月,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太后怒,乃令酌两卮酖,置前,令齐王起为寿。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当时吕后身边,只有亲儿子孝惠帝刘盈和齐王刘肥两个皇子,从吕后的反应来看,她并不想害死刘盈,那么想要除掉刘肥的话,只需一杯毒酒就够了,为什么偏偏让人奉上了两杯呢?甚至有人会站在吕后的角度思考,认为如果吕后只拿出一杯毒酒,刘肥就能被她毒杀成功了。
小编联系相关史料,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吕后命人端来两杯毒酒并非这一计划中的瑕疵,反而是故意为之,她这样做可能有以下两种目的。
其一,她并非真的想要杀害刘肥。刘肥是刘邦的非婚生子,按当时的法律,其地位连庶子都不如,根本没有威胁刘盈地位的资格。在皇家宴会中,坐上主位的确让吕后愤怒,却罪不至死,再加上吕后曾在最艰苦的时期亲自抚养过他一段时间,总有些旧情在。因此深谙儿子刘盈性格的她,故意让人献上了两杯毒酒,目的是为了警告刘肥一番,并从他手中捞些好处。按这样推断的话,最终为刘肥献上脱身之计,教刘肥分出一郡之地给鲁元公主的齐国小吏,很可能得到了吕后派人给出的暗示。
这一猜测,虽然看似不符合吕后心狠手辣的人设,但是在那个男权社会中,敢于称制并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让编著《史记》的司马迁,冒着得罪汉武帝的风险,将她列入帝王本纪,可见吕后是一个聪明人,虽然她铲除政敌的时候毫不手软,却并不仅一昧依赖杀戮解决问题。这一点从她执政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便可以看出。
其二,她不想留下把柄。吕后临朝称制,不仅需要手段,还需要服众,为了一点私心鸩杀皇子,显然是不经讲究的。因此,她特意让人端来两杯毒酒,一杯让刘肥给自己祝酒,另一杯名义上是给自己喝的,等刘肥饮下毒酒之后,差不多毒发的时候,她端起酒杯,做出准备饮酒的的姿态,明面上就可以给自己洗清嫌疑了,毕竟没有谁会为了毒杀别人,连自己的命都搭进去。
这种情况下,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出齐王之死的真相,却抓不到任何把柄弹劾吕后,从而威及她临朝称制的地位。从如意被毒杀,刘恭被幽禁而亡等事,这一猜测更加符合吕后一贯的行事风格。如果这种猜测为真,吕后便真的深不可测了——她临时起意想要杀害刘肥,却用最简单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了最合理的安排,而且没有露出马脚,若非刘盈打岔,刘肥早已中计。这一猜测实在令人细思极恐。
此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吕后当初到底是怎么想的,早已无法考证,不知道大家对于她当初的行为,还有什么其他的猜想呢?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