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十年不工作,徐霞客的旅游经费从何而来?

三十年不工作,徐霞客的旅游经费从何而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凯迪日耶 访问量:1421 更新时间:2024/1/20 22:25:04

♪ 点击上方图标,即可收听音频

距离“史上最火五一”还剩最后一天,你的旅游计划做好了吗?

为了补回“失去的那三年”,人们报复性旅游的热情,在这个小长假里集中爆发,疯涨的机票和酒店价格就是最直观的表现。有网友感慨:这报复对象,恐怕是我的钱包。

长沙一家被3.1万人收藏的酒店,价格涨幅明显

然而不管再贵再挤,五一这个打工人专属节日,不把握好也太可惜了。有人甚至提前两个月就开始省吃俭用,为了五一出游而主动“消费降级”。

在交通如此便利的现代,出个门尚且要计算一下成本,很多人就不禁疑惑了,古代著名旅游博主徐霞客,是怎么做到游遍中国的?

从22岁离家出游,到56岁双腿尽废被抬回家中,徐霞客一生有34年的时间都在旅游­,不工作不挣钱,他的旅游经费到底从哪里来?

01

家庭支持

徐霞客的祖上,人称江阴梧塍徐氏,在明代为江南望族,诗礼传家,簪缨不绝,素有“五世以来,文豪于国,诗震于时”的美誉,鼎盛时期曾有十几万亩田产。

徐霞客是个“老来子”,出生的时候父母都已年过四十,父亲徐有勉给他取名为“弘祖”,字“振之”,对他寄予了光耀门楣的厚望。

按说这种名门望族,应视考取功名为光宗耀祖的唯一正途,怎么却教育出了“离经叛道”的徐霞客呢?这还要从徐霞客的高祖徐经说起。

当年徐经也是个埋头科举的有志青年,未曾想京城会试后却被人举报行贿,朝廷为平息舆论,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废除了他的成绩,还牵连了一起赶考的唐伯虎。经此一劫,徐经对科举深恶痛绝,并且告诫后代远离科考。

徐霞客的父亲本就性情闲散,看到祖辈惨痛的经历更是对科举敬而远之,常乘车坐轿往来于苏杭之间,观山赏湖,悠然自得。亲友们劝他好好教育儿子,他却说“不屑于功名之教,不拘于圣人之言”,希望儿子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志趣所在。

父亲撒手不管,母亲总该对儿子严加管教吧?徐霞客的母亲孺人却是儿子的第一位知音。徐霞客19岁那年,父亲徐有勉病故,三年守孝期满后,他想外出旅游的心蠢蠢欲动,可是“父母在,不远游”的圣人教诲在耳,徐霞客不忍丢下母亲一人在家。

知子莫若母,母亲一下子就看穿他的心思,对儿子说:“大丈夫志在四海,你当往天地间一展胸怀,怎么能因我而无所作为呢?”她还亲手缝制了一顶“远游冠”,鼓励儿子去实现梦想,自己则在家里经营纺织作坊,为儿子提供资金支持。

徐霞客每每出游归来,母亲都是他的忠实听众,津津有味地听儿子讲述旅途见闻。八十岁高龄之际,徐母还陪伴儿子出游,表示“吾尚善饭,今以身先之”,言下之意是让儿子放心,我身体很好,你出远门也不要有顾虑。

家境殷实,父母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徐霞客才能够大胆放心地踏上追求诗和远方的道路。

02

朋友资助

徐霞客是个孝子,母亲健在时,他的旅行还算克制。秉持“游必有方”的原则,旅程一般都在十几天到两三个月,而且每次出游必有仆人跟随,负责饮食起居,可以说是毫无经济压力。

五年,徐母去世,徐霞客守孝满三年后感慨地说:“昔人以母在,此身未可许人也;今不可许之山水乎?”没了牵挂的徐霞客跋山涉水,远赴西南,一离家就是数年,完全不事生产、不计成本,再多的家产也禁不起这么花呀,因此徐霞客晚年堪称“越游越穷”。

以他行程最远、时间最长、耗资最大的“西南万里遐征”为例,崇祯九年九月十九离家,九月三十日他就在游记中写道:“是日复借湛融师银十两,以益游资。”这出门刚过十天,就陷入了要借钱的窘境,足见徐霞客的经济状况相当堪忧。而这还只是开始。

崇祯十年二月十一,徐霞客在旅途中遭遇了一次大挫折——湘江遇盗。徐霞客与静闻和尚泛舟湘江时遭遇盗寇,慌乱之中,他只能抛弃行李赤身跳水逃走。劫后余生的他,除了用来束发的一枚银耳挖外,一无所有。就这枚银耳挖,还被他用来换了套干净衣服,最后只能徒步去衡阳城找好友借钱。谁料好友金祥甫手上也没有余钱,徐霞客只能暂住金家,直到二十多天后,好友凑来二十两借给徐霞客,他这才得以继续自己的旅行。

在《徐霞客游记》中,类似的记载屡见不鲜,他一生中不知道向多少朋友借了钱,好在徐家底蕴仍在,现金没有就用地租抵,借钱不赖帐,总有人愿意慷慨解囊。

西南遐征途中,徐霞客还借来了一个通行宝贝——马牌。明朝驿站制度十分完善,能确保十里之间提供饮食,三十里之间提供住宿,五十里之间提供设施完善的宾馆。而朝廷颁发的“马牌”,就是免费使用这些设施的凭证,类似于今天的公务派遣单。

明代 尚瑞院 四马牌

徐霞客没有官职在身,本无权享受此等待遇,但他凭借着家族的影响力,得到了大明中军唐玉屏赠送的马牌。此后一段时间,徐霞客就用这张“一卡通”解决了食宿问题,还沿路支使村民为他抬轿赶路。这段时光,应该是徐霞客旅途最幸福的时光。

除了借钱、借马牌,徐霞客还收获了许多“社会名流”的资助。行至昆明时,徐霞客通过好友介绍结识了名士唐大来。两人一见如故,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下棋。徐霞客要启程下一站,唐大来不仅捐助了盘缠,还为他写了不少“介绍信”,招呼大家解决他沿途的困难。

丽江的木增土司也非常仰慕徐霞客,他人刚到丽江,木增就派人前去邀请,天天宴席不断。徐霞客有感于木增的抬爱,在丽江期间,帮助木增编校了《云薖淡墨》书稿,完成了《丽江纪略》、《鸡足山志》的写作,为后人研究纳西族留下了珍贵资料。

丽江古城里的徐霞客与木增雕像

后来,徐霞客在鸡足山因为全身发疹块,双足俱废,险些客死他乡,也是木增安排专人用担架将他抬送回家,辗转半年才回到江阴老家。

这种环环相扣的“人情帮助”,可谓贯穿了徐霞客一生的旅程。

家有父母支持,外有朋友资助,但古代条件所限,徐霞客的游历还是充满艰苦与危险。

我们旅游是挑大路、寻便道,徐霞客偏不,他专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寻别人未曾见过的风景。常常一天就要走近百里路,在荒郊野地扎营过夜,碰到高山要爬,遇见怪洞要钻,不避风雨,不惧豺狼,三次遇盗,数次断粮,几次险些丧命……随从仆人因受不了出行之苦而逃跑,但这重重困难,却从未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徐霞客的大半生都在路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着“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途中遇见的人和事,成就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也为后世留下了名垂千古的《徐霞客游记》。

今天,旅游已经成为大众的生活方式,只要经费充足,想要走得远、走得快、走得勤很容易,但徐霞客身上那股不计远近、不计朝暮、不计山海追寻理想的情怀,依然无比珍

文字|千叶

音频|证勤

图片|源自网络

标签: 徐霞客

更多文章

  • 景致记录: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在贵州晴隆威山,看见过海市蜃楼

    历史人物编辑:景致记录标签:徐霞客

    前一篇旅游文写道,在贵州晴隆,徐霞客盯着一处景点直纳闷。待他登上晴隆威山,竟然看见了海市蜃楼,还听到水洞里的滴水声,若琴弦弹奏之音。今贵州晴隆一带,就是徐霞客游记里提到的安南卫城。(公元1638年)四月二十七,在安南卫城,徐霞客和顾仆还在吃早餐,马帮就已出发了。徐霞客索性前往威山。威山北峰半腰,道路

  • 探索一见如故的浙江宁海,旅居在《徐霞客游记》中

    历史人物编辑:弹指间行摄标签:徐霞客

    宁海,位于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南部沿海,处于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天台山和四明山交汇之处,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从宁海西门出发,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传奇之旅,宁海作为的开篇之地,也因此获选为中国旅游日发祥地,冥冥之中,宁海与旅游就有着密切联系。“癸丑之三月晦

  • 景致记录:在云南昆明,徐霞客登西山,观浩浩荡荡的滇池大观

    历史人物编辑:景致记录标签:徐霞客

    前一篇旅游文写道,徐霞客前往云南途中,遇溪水暴涨,幸得好心人指路,才免于涉险。到了云南昆明滇池,他弃舟登西山,俯瞰滇池胜境,不知见到了怎样的风景?从云南昆明出发,徐霞客往西南走了两里,上了船。两岸耕地平整,夹水延伸。水中长满芦苇,挤得航道十分狭窄。船在草海中航行,令他看不见农田,也感觉不到滇池之大。

  • 徐霞客的儿子为什么姓李?徐霞客能名留青史,多亏这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徐霞客

    如今提起《徐霞客游记》许多人不陌生,游记的作者徐霞客也被后人称颂为“千古奇人”,在没有火车飞机的年代,徐霞客独自游历考察了21个省市地区,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对徐霞客可以说是人人敬仰,不过却很少有知道徐霞客的后代,其实徐霞客是有4个儿子1个女儿的,在这4个儿子之中只有一个叫李寄的名气较大,为后人所熟悉

  • 徐霞客号保障舰

    历史人物编辑:悲喜历史标签:徐霞客

    徐霞客号保障舰(弦号:88),是中国048工程的配套舰,主要用于一系列海试期间舰员、飞行员、航空机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居住、休息。该舰中船集团所属433厂于2011年建造,其最多可容纳2500人在外海生活三周。徐霞客号还可以执行海外大规模撤侨任务,并作为超大型航海实习舰使用。徐霞客号88级航母保障训

  • 孔有德与李定国斗智斗勇,最后身死桂林,他被封定南王后悔吗

    历史人物编辑:唐宋风华标签:孔有德

    孔有德是明末绕不开的一个人,提到孔有德,那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老上级毛文龙。这位仁兄可谓是明末风云人物,在他的治理下,小小的皮岛,居然成为了后世争论不休的焦点。有人认为毛文龙的皮岛是大明朝存亡的关键,也有人认为皮岛的存在歧视起不了多大作用。毛文龙被袁崇焕杀害后,孔有德转而投降满清。袁崇焕觉得皮岛上的毛

  • 明朝第一位“武状元”,平定孔有德叛乱时在登州战死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孔有德

    古代科举有文武之分,两者皆有状元。严格来说,殿试第一名才可以称作“状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文科殿试早已有之,而武科殿试迟至明末才称为定制。《明史•选举志》载:“崇祯四年,武会试榜发,论者大哗。帝命中允方逢年、倪元璐再试,取翁英等百二十人。逢年、元璐以时方需才,奏请殿试传胪,悉如文例。乃赐王来

  • 李定国攻打孔有德,孔有德兵败,杀死妻妾自焚,一双儿女乔装逃走

    历史人物编辑:瞿凯明标签:孔有德

    1652年,归顺南明政权的张献忠义子李定国,率军围攻广西,攻下了桂林,投降清军,被清朝封为定南王的孔有德,在战斗中,额头中了一箭,身受箭伤的他,无力扭转战局。见大势已去,孔有德杀死了身边的妻妾,将所有的财物堆积在王府中,放火自焚了。在自焚前,孔有德本来计划让自己的两位夫人,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乔装打

  • 毛文龙是被冤杀?下属孔有德叛乱投降,给明朝提前挖好了墓

    历史人物编辑:老张聊史标签:孔有德

    毛文龙是东江总兵,多次攻打后金。毛文龙的目的不是为大明效忠,他确实不怎么贪污,把银子都用在了东江,但是他的目的是为了当东江的军阀,还要吃着朝廷的军饷。毛文龙的塘报和现代网文小说有的一比,镇江大捷斩首6000余,导致王化贞信心大增,真的开始了浪言玩兵,导致后来广宁大败,这要是让后来的崇祯知道真相,恐怕

  • 潘季驯治理黄河,他有三大绝招,对后人治理黄河仍有“特殊”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解密坊标签:潘季驯

    我们都知道一件事,人类的文明缘起于“逐水而居”。而黄河就是华夏的发源地,可黄河是一条水患连连的河流,甚至有人说,谁能治住水患,谁就是华夏的功臣。明朝的时候,出了一个名叫潘季驯的治理黄河的高手,他有三大绝招,对于我们现代人治理黄河,究竟有没有意义:(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