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第一位“武状元”,平定孔有德叛乱时在登州战死

明朝第一位“武状元”,平定孔有德叛乱时在登州战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曾金平 访问量:2918 更新时间:2024/1/20 15:09:30

古代科举有武之分,两者皆有状元。

严格来说,殿试第一名才可以称作“状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文科殿试早已有之,而武科殿试迟至明末才称为定制。

《明史•选举志》载:

“崇祯四年,武会试榜发,论者大哗。帝命中允方逢年、倪元璐再试,取翁英等百二十人。逢年、元璐以时方需才,奏请殿试传胪,悉如文例。乃赐来聘等及第、出身有差。武举殿试自此始也。”

也就是说,在崇祯四年之前,武科只有会试而无殿试。虽然民间在习惯上也把武科会试第一名统称为“武状元”,但官方档案中承认的“武状元”则是从崇祯四年才开始有的。

这个具有标志性的时间点,在后来也被很多考据学家所留意。清代的赵翼也曾在《陔余丛考》中说:

“崇祯四年,因武会试中式之王来聘、徐彦琦俱能运百斤大刀,及榜发,二人不与选,乃下考官狱,特命词臣倪元璐等覆阅,取百人,视文榜例分三甲,传胪赐宴,以前三十卷进呈,钦定一甲三人,来聘居首,即授副总兵。武榜有状元自此始。”

按照史料的记载,崇祯四年的首次武科殿试当中,金榜题名成为武状元的人,叫做“王来聘”。

不得不说,起个好名字,对于一生还是有积极影响的。“王来聘”这个名字,可以理解为“君王前来礼聘”。而崇祯皇帝也真的钦点他为“武状元”。

(配图均为登州/蓬莱风光)

王来聘在《明史》中有传,根据记载,他虽然是京师人(顺天府),但却跟胶东半岛也有渊源,只不过这种渊源带有“悲情”的色彩。

原来,崇祯六年初,王来聘跟随官军平定孔有德叛乱时,在登州战死。此时,距离他考中武状元,也就过了两年的时间。

明朝在大部分时期,都采取“以文御武”的政策,文臣地位高,武将地位低。但到了崇祯时期,因为内忧外患的加剧,朝廷不得不对武将加恩笼络,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左良玉和江北四镇等武将跋扈的现象。当然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开设武科殿试,虽然有偶然因素,但崇祯皇帝也就此展示出重视武将的姿态。考中武状元之后,王来聘马上就被授予了“副总兵”的职位,踏入了高级武将的行列。作为享受到政策红利的第一人,王来聘自然对崇祯皇帝感恩戴德。《明史》载:

“来聘既拜命,泫然流涕曰:‘上重武若此,欲吾侪效命疆场尔,不捐躯杀贼,何以报上恩!’”

风云际会,很快王来聘就迎来了报效君王的机会。明崇祯四年底,孔有德在吴桥发动兵变,次年初攻陷登州、围困莱州,登莱之乱爆发。

崇祯五年,明廷在战、抚之间反复犹豫之后,终于下定决心以武力平叛,从多地调集人马前往登莱,王来聘也在平叛大军的行列中。

沙河之战、北马之战过后,孔有德叛军退守至登州城。明军将叛军团团围住,但长期无法攻入城中。

到了崇祯六年二月,明军以火药轰城,将城墙炸开。在缺口处,双方展开激烈争夺。王来聘本身就有武艺(可以挥动百斤大刀),有感念崇祯皇帝的赏识,于是身先士卒,率先冲上城头。然而在乱军丛中,他不幸负重伤,不治而死。

王来聘在登州殉国之事,《登州府志》未见提及(当时参加登州收复战的明军将领实在太多),不过《明史》中有记载,称:“来聘复先登,中伤而死。天子惜之,赠荫有加。”

就入仕时间和官职来说,王来聘本不算出彩。但他一方面是明朝官方承认的首位“武状元”,具有里程碑意义;另一方面因公殉职,有正面带动作用。因此崇祯皇帝赐予其赠荫,《明史》为之立传,清朝乾隆朝时也为他追加了“忠愍”的谥号,可谓“青史留名”了。(本文作者:耳左月)

标签: 孔有德

更多文章

  • 李定国攻打孔有德,孔有德兵败,杀死妻妾自焚,一双儿女乔装逃走

    历史人物编辑:瞿凯明标签:孔有德

    1652年,归顺南明政权的张献忠义子李定国,率军围攻广西,攻下了桂林,投降清军,被清朝封为定南王的孔有德,在战斗中,额头中了一箭,身受箭伤的他,无力扭转战局。见大势已去,孔有德杀死了身边的妻妾,将所有的财物堆积在王府中,放火自焚了。在自焚前,孔有德本来计划让自己的两位夫人,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乔装打

  • 毛文龙是被冤杀?下属孔有德叛乱投降,给明朝提前挖好了墓

    历史人物编辑:老张聊史标签:孔有德

    毛文龙是东江总兵,多次攻打后金。毛文龙的目的不是为大明效忠,他确实不怎么贪污,把银子都用在了东江,但是他的目的是为了当东江的军阀,还要吃着朝廷的军饷。毛文龙的塘报和现代网文小说有的一比,镇江大捷斩首6000余,导致王化贞信心大增,真的开始了浪言玩兵,导致后来广宁大败,这要是让后来的崇祯知道真相,恐怕

  • 潘季驯治理黄河,他有三大绝招,对后人治理黄河仍有“特殊”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解密坊标签:潘季驯

    我们都知道一件事,人类的文明缘起于“逐水而居”。而黄河就是华夏的发源地,可黄河是一条水患连连的河流,甚至有人说,谁能治住水患,谁就是华夏的功臣。明朝的时候,出了一个名叫潘季驯的治理黄河的高手,他有三大绝招,对于我们现代人治理黄河,究竟有没有意义:(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

  • 沈一贯担任内阁首辅后,明朝开始了无休无止的党争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沈一贯

    伴随着“国本之争”的持续进行,申时行、王家屏、王锡爵这几位内阁首辅都相继离职。于是,沈一贯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第四十二位内阁首辅,以他为标志,明朝的党争已经公开化。沈一贯(1531年——1615年),字肩吾,又字不疑,号龙江,南直隶鄞县(今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人。他是明朝中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可惜,后世对他

  • 李康妃虐杀帝母,制造历史著名“移宫案”最终高寿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李康妃

    晚明三大疑案或称明末三大案,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这三起事件本身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却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故有“三大案”之称。李康妃,亦称西李。明光宗之妃,颇受宠爱,亦为明熹宗、明思宗之养母。生有皇四子怀惠王朱由模、皇八女乐安公主朱徽媞。初为选侍,光宗继位,欲封皇贵

  •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客氏先后害死朱由校3个皇子,他却毫不在乎

    历史人物编辑:史密记标签:客氏

    明朝在朱由校时期,可以说是比较让人悲哀的,他是一个不喜欢处理朝政,整天忙着研究木工的皇帝,也正是因为这个喜好,朱由校把整个朝廷的事情都交给乳娘客氏以及大太监魏忠贤去管理,促使明朝的灭亡速度加快了不少。不仅如此,因为客氏的存在,朱由校的皇后以及妃子,都没有为朱由校生下一个儿子,一直到张裕妃怀孕之后,朱

  • 明熹宗张皇后:在魏忠贤、客氏的陷害下逃出生天,明亡时自缢殉国

    历史人物编辑:金娃趣谈史标签:客氏

    懿安张皇后是明熹宗的皇后。张皇后所处的环境与明朝其他皇后有很大不同。明朝虽然历朝几乎都有太监或者权臣专权,但是天启朝专权的魏忠贤与客氏的权力却格外大。可能是因为客氏的缘故,两人不仅在朝堂上专权乱政,管辖的范围甚至直接渗透到宫中。而且他们在宫中针对的对象主要还是皇帝的妃嫔,包括皇后本人。这种方式的直接

  • 熹宗皇帝的乳母客氏,暗害了皇帝所有儿子,却被封为“奉圣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客氏

    明代中后期的皇宫有许多诡异难解的事情,那里的皇帝、太监、女人和大臣不断上演着离奇的桥段。不过,要说最具传奇色彩,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人物,我觉得明熹宗的奶妈客氏当算一位。熹宗皇帝的乳母客氏,暗害了皇帝所有儿子,却被封为“奉圣夫人”。宫女和乳母在宫中都是女仆,是没有名分的一类,宫女如果被临幸和得宠,则会取

  • 魏忠贤为何最恨天启皇帝:奶娘客氏与天启之间存在着这种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客氏

    魏忠贤是明末最有名的太监,纵观明朝历史,混出了名气的最牛太监也就那么几个:明成祖时期的郑和,明武宗时期的刘瑾,明英宗时期的王振,还有就是我们本期要讲的主人公魏公公,魏公公此人相当狠,狠到一般人都看不出来,谁也不会想到当年那个进宫什么都不懂的傻大个,进宫之前竟然是一个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流氓式人物,当然

  • 魏忠贤和客氏关系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说魏忠贤“秽乱宫闱”?

    历史人物编辑:黄静圆标签:客氏

    魏忠贤是太监大家都知道,但是他有一个“妻子”,倒是很少有人知道。有的人说,一个宦官,身体残缺不完整,心理更是成为了帝王的奴仆,怎么可能有老婆,要知道,彼时的世界里,还有着很多壮年男子准备着孤独终老的。可事实上,魏忠贤就是有,只是这个“妻子”,和传统意义上的不一样。当年明神宗有个“倒霉儿子”,叫做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