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史学家范镇简介: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

北宋史学家范镇简介: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28 更新时间:2023/12/24 10:37:29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范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范镇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中国史学界有“三范修史”的佳话,三范指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

人物简介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卒于哲宗元祐二年,年八十一岁。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举进士第一。仁宗时,知谏院,以直言敢谏闻名,生平不信佛事。尝请立太子,面陈恳切,至泣下。前后上章十九次,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后为翰林学士,与欧阳修、宋祁共修《新唐书》。在政治上,范镇支持司马光论新法,与王安石不合,劾青苗法扰民,直言变法是残民之术,后职官致仕。哲宗即位,起为端明殿学士,固辞不拜。累封蜀郡公。镇少时尝赋长啸却胡骑;晚使辽,辽人目为长啸公。卒,谥忠文,赠右金紫光禄大夫。镇著有文集及《东斋记事》,凡百馀卷,《宋史本传》及《四库总目》传于世。同乡好友苏轼在《范景仁墓志铭》一文说:“其文清丽简远,学者以为师法。”、“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

人物事迹

为人处事

范镇十八岁之年,即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偶遇成都知府薛奎,接谈之间,赏识其才,惊谓“此乃庙堂之人也!”遂聘至官舍为子弟讲学授课。范镇却不因此就稍有傲气,他坚持独自步行进出,既不乘车坐轿,亦不许迎送,如此一年有余,守门人尚不知他乃府台上宾。后来薛奎还朝,随带范镇入京,欣然向人夸示在蜀中“得一伟人”,并预言范镇“将以文学名世”。果然范镇赋诗论文,迅即蜚声京华。被评为像马相如、陈子昂那样;一出剑门即表仪一代,领袖百家的人物。时京都有宋庠、宋祁兄弟,皆以文扬名,至观范镇文章,甚觉钦慕,自叹弗如,并与之定为布衣之交。

不久范镇举进士、礼部奏为头名,因为他不愿意在唱名时首先站出来,欢欣雀跃,陈述自己乃状元,有煞“风景”,仅授新安主簿.继升东监直讲。数年之后,为宰相宠籍荐升直秘阁、开封府推官等职,旋升起居舍人,知谏院。范镇胸襟开阔,洞察力极强,在政坛上一贯有高处着眼,大处着力的作风。时有奏章上疏论政,主张官吏,军权酌取其“中”,反对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和质量赢劣的庞大军队;兵、民、财三个系统亟须通气协调,不要互不相知,各行其是;特别要赏民、养民以增强国力,方能有效抵御外侮。不然“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等等,敢于直言不讳,而又深切当时现实。

直言不讳

仁宗皇帝赵祯在位多年无嗣,嘉祐二年(1057)突然发病,群臣惊虑,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希望赵家及早选定二位储君,以安人心,而赵桢总想自己能有一个亲生儿子来消受这万里河山,故不愿过继太子。民间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相传;拥立之事,牵涉到政治集团的宗派斗争,但失败,身败名裂,故群臣又都“莫敢先言”。惟范镇下决心,纵然掉脑袋也应“死于职”,不愿死在来争夺皇位乱军之中。他三次面见仁宗陈述争论,十九次上奏本章。力述立嗣理、由“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仁宗因此怒恼,范镜知谏院职,改集贤院修撰。后来他累申前议;文得韩琦等共同努力,帝始定赵曙继嗣。至邵位,英宗欲拜范稹为幸梢,但他又反对追尊赵曙生父为“皇考”,遂迁翰林侍读学士,次年出知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

贷粮救灾

时值陈州饥荒,饿殍遍野,他上任三天毅然下令贷钱三万余贯、贷粮三万余担救济灾民。范镇此举事先未经朝廷获准,以致监司急迫追查,他只得上书自劾辞官;帝下诏恕其过。殊知是年陈州丰收,官府所发钱粮如数收回。熙宁元年(1068)神宗赵顼继位,范镇迁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兼侍读、旋知通进银台司湘当于门下省。

反抗变法

次年,王安石正进行变法改制,实行了以青苗法为代表的新法,范镇站在司马光等人的立场上,竭力反对新法,曾五次上疏反对新法,在疏中指斥王安石以喜怒为赏罚,“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

王安石看到奏疏,十分气愤,连手都颤抖了,亲自起草诏书,痛斥范镇。范镇便以户部侍郎的官职致仕退休。范镇临行前上表谢恩,仍坚持己议,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求神宗“集群议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为腹心,以养和平之福。”退休后,苏轼前往祝贺,说“公虽退,而名益重矣!”范镇十分难过,认为“君子言听计从,消患于未萌,使天下阴受其赐,无智名,无勇功;吾独不得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整天与宾客一起饮酒赋诗。

走访山水

范镇居成都期间,曾东下长江,出三峡,游荆湘,直至京城汴梁,遍访名山大川,作诗三百多首,佳作不乏。如《游昭觉寺》。“炎蒸无处避,此地忽知寒。松砌行无际,石房禅自安。鸳鸯秋沼涨,蝙蝠晚庭宽。登眺见甲舍,衡茅半不完。”作者以热冷对比,远近相衬,勾勒出成都昭觉寺一幅清和图景。万松散凉,石屋人静,似有阵阵仙风飘送人间,不胜悠然。沈德潜《唐诗别裁》评谓“语谈而味终不薄”。如《仲远龙图见邀学射之游先寄五十六言》:“几年魂梦寄西州,春晚归逢学射游。千里香风尘不动,半山晴日风雨收。指伪武弁呈飞骑,次第红妆数胜筹。夹道绮罗瞻望处,管弦旌帜旆拥邀头。”“仲远”是蔡延庆的字,时知成都府。“学射”即学射山(今成都市磨盘山)。可以想见当年学射山骑射比富场景,人涌曲扬,盛况空前,写得来情景交辉,格调雍容。

晚年生活

元丰八年(1085)哲宗赵熙即位,废新法,起用旧臣,拜范镇端明殿学士,提举中太一宫兼侍读,他已年近八十,加以从孙范祖禹劝阻,未就职,遂改提举崇福宫以银青光禄大夫再次致仕,赠蜀郡公。范镇尚通晓音律,曾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受诏与刘几行考定大乐。范镇以为“定乐当先正律”,访考采用多种必要工具,制作律尺,龠名、升斗、豆区、躏斛,正待访求真黍尺,最后定准黄钟。不料刘几却袭用仁宗时李照改定的音准,再加用四清声,就前去抢功报喜。第二年铸成全套黄钟。哲宗君臣们举行盛大的观听典礼。范镇不悦,曾向人申言此乐为刘几所为。大乐合成三日,即元祐二年(1087)十二月,范镇忽然病故,享年八十一岁。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忠文。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佛爷”是皇帝的特称,慈禧为何被尊为“老佛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慈禧,清朝,风云人物

    满族人受蒙、藏文化的影响,对佛教怀揣着一种极为特殊的信仰之情。老佛爷一般是清朝帝王的尊称,满族祖先女真族首领最早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意思是佛爷、吉祥的意思。后来,凡是家族势力显赫的,世袭首领起名就叫满柱。大清建国后,将满柱汉译成佛爷,并作为皇帝的尊称。也就是说,在清朝“佛爷”其实是清

  • 明朝最为低调的功臣 他就是堪称朱元璋的智囊的朱升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朱升,风云人物

    在明朝开国功臣中,被授予爵位的文臣只有三人,他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诚意伯.刘伯温、忠勤伯汪广洋。其实还有一位功臣是可以得到爵位的,此人非常低调,智谋堪比刘伯温,朱元璋对他也恭敬有加。他拒绝了朱元璋的封赏后,归隐山林,最终得以善终,那么此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堪称朱元璋的智囊的朱升!在《明史》中,关于

  • 明末辽东三杰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辽东三杰,明末,风云人物

    明末时期有三位军事统帅,他们在辽东抗击后金入侵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后世称之为辽东三杰,他们分别是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三位都是万历年间的进士,纷纷走上了官宦生涯。他们都曾担任辽东军事最高长官,辽东经略。但毕竟他们不是皇帝,头上还有众多领导,所

  • 历史上夏侯渊有几个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俗话说的好虎父无犬子。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魏名将夏侯渊,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将领之一,横扫羌笛,虎步关右,可惜,在定军山之战中轻敌,被黄忠斩杀,名将陨落。夏侯渊有八个儿子,这八个儿子中,尤其以第三个儿子最猛,最出色。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他十六岁时,一箭射死一只猛虎,名声大噪。夏侯渊第三

  • 曹参当相国时胡吃海喝,为什么还能被世人传颂?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曹参,风云人物

    曹参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萧何去世以后,他继任相国,人称“曹相国”。有人说,在三年相国生涯里,曹参胡吃海喝,整日饮酒,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自己这样子不说,曹参还劝说皇帝和身边的人跟他一起饮乐吃喝。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死后被千古传诵,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曹参和刘邦、萧何一样都是沛县人。刘邦在沛县拉起队伍之

  • 入宫8年没得宠幸,惇妃是何时受宠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入宫8年没得宠幸,惇妃是何时受宠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乾隆帝,他身边的女人可以说非常之多,而且他也对很多女人付出真心过,比如说富察氏、那拉氏、魏氏,但一般爱过以后,又全部都辜负了。不过有一个女人是例外,他刚进入乾隆的后宫,乾隆根本没有把她放在心上,直到后来,她在乾隆6

  • 汉景帝在位时间有何作为?他的后世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景帝,汉朝,风云人物

    因为“文景之治”的关系,汉景帝刘启的历史评价较高。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文景之治”是我国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治世”,它指的是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采纳黄老之学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实行轻徭薄役、鼓励生产的政策,从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一段时期。因为文景之治的成功,后人

  • 赵匡胤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原来真相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匡胤,宋朝,风云人物

    赵匡胤的是宋王朝的建立者,他在公元960年的时候呢,发动了陈桥兵变,国号宋朝,她先后灭了南唐荆南后蜀南汉。赵匡胤的父亲呢是赵弘殷,少年的时候是非常骁勇善战的善长骑马和射箭,由于,后唐时期作战有功,非常受唐庄宗的信赖,嗯,在武汉的时候又是,军队的指挥使,后来周太祖郭威起兵推翻了,后汉建立的后周之后,赵

  • 魏豹:秦末汉初时期群雄之一,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风云人物

    魏豹,姬姓,魏氏,秦末汉初时期群雄之一,魏湣王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陈胜起义时立其兄魏咎为魏王。秦将章邯攻魏,魏咎被迫自杀。他逃亡至楚,向楚怀王借兵数千人,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项羽大封诸侯,改封西魏王。继投汉王刘邦,叛归西楚霸王项羽。汉高帝三年(公元前

  • 乾隆对待福康安比亲儿子还亲?两人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福康安,清朝,风云人物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不管这两人是否真的曾经有过交集,但最终都并没有走到一起。魏氏后来成为了乾隆皇帝的妃子,封号为令妃,儿子永琰更是当上了大清的嘉庆皇帝。而傅恒则为乾隆朝的重臣,另外娶妻生子,儿子为乾隆年间的名将福康安。因傅恒是富察皇后的弟弟,所以对乾隆来说,福康安是他的内侄。乾隆对这个侄子非常疼爱,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