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佛爷”是皇帝的特称,慈禧为何被尊为“老佛爷”?

“佛爷”是皇帝的特称,慈禧为何被尊为“老佛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28 更新时间:2023/12/8 7:47:14

满族人受蒙、藏文化的影响,对佛教怀揣着一种极为特殊的信仰之情。老佛爷一般是清朝帝王的尊称,满族祖先女真族首领最早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意思是佛爷、吉祥的意思。后来,凡是家族势力显赫的,世袭首领起名就叫满柱。大清建国后,将满柱汉译成佛爷,并作为皇帝的尊称。

也就是说,在清朝“佛爷”其实是清朝历代皇帝的特称。

康熙晚年,民间纷纷以“佛爷”来称呼康熙皇帝,乾隆禅位之后也被文武百官尊为“老佛爷”。值得一提的,“老佛爷”这三个字在大清朝是“九五至尊”的象征,居然被用在了慈禧太后身上,成为了一种赤裸裸的讽刺。

那么一个皇帝特称是如何成为皇太后的称呼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清朝野史大观》有过解释,称其乃是源于一张照片。

“孝钦后政暇,曾作观音妆,以内监李莲英为善财,李姊为龙女,用西法照一极大相,悬于寝殿。宫中均呼以老佛爷”

从这段记载来看,慈禧太后有一次闲得无聊,便曾将自己打扮成了观音菩萨的模样,只见慈禧头戴毗卢帽,身穿满袍,或坐或立。坐的时候,左手放在膝盖上,右手拿一串念珠。立的时候,左手执一净水瓶,右手执一柳条枝,就好像观音菩萨下凡人间一样。

并以太监李莲英扮作善财童子,以李姊扮作龙女,然后照了一张相片,悬挂在寝宫之中。从此以后,宫里人为了讨老佛爷喜欢,此后便以“老佛爷”来称呼慈禧,久而久之便也就这么叫开了。

不过,《清朝野史大观》毕竟只是野史资料,是通过搜集整理野史笔记而编撰成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不得而知。

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于其慈禧最信任的李莲英。

有一年华北地区大旱,慈禧看到这种情况,整日在求雨,黎民百姓们也用各种方式求雨,在慈禧求雨的第三天,天空果然下起了大雨,李莲英非常的兴奋,赶紧拍马屁,说慈禧好比老佛爷一样,求雨三天便来雨,真的是了不得。

关于这个称呼慈禧也很受用,李莲英叫的多了,周围的人听到也都这么叫,所以说慈禧老佛爷这个称呼不是她自己起的,而是李莲英为了拍马屁给她起的。

不过相比于这个版本,后来的佛像一说显得更加具有阴谋味道:

话说光绪初年,同治皇帝英年早夭,给慈禧太后的打击非常大,光绪皇帝登基时,她刚年满40岁,皇帝年幼,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将天下权柄再次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但慈禧的越权之举遭到了亲王宗室的极力反对,一时之间让她有些手足无措。未能达到目的慈禧太后整日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慈禧太后跟前最为得宠的太监李莲英为了讨好慈禧,极尽阿谀奉承之能势,但始终无法消去慈禧太后眉头间的愁云。眼瞧着慈禧太后的气色一天不如一天,”李莲英灵机一动,突然想出了一个十分绝妙的法子讨慈禧开心。

李莲英利用职权,命人在万寿寺打造了一尊流光金佛。金佛铸成之后,李莲英向慈禧谎报祥瑞,哄骗慈禧说万寿寺天降两尊金佛。慈禧太后本就是礼佛之人,没事的时候经常在闲暇之余参禅拜佛,而且慈禧太后高兴的时候还喜欢把自己扮成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于是乎猎奇心切的慈禧太后,便即刻摆驾出宫,乘皇船、渡长河,直奔万寿寺。

慈禧赶到万寿寺之后,寻来寻去,只瞧见一尊普通的流光金佛,慈禧的心中暗暗起疑:“难道是我老婆子眼睛花了?怎么只见到一尊金佛,哪里来的双佛降世?”

李莲英见慈禧面露凶光,显然是要杀人的前兆,李莲英身旁的一众的小太监们各各都慌了神,只见李莲英不紧不慢的对着慈禧太后说道:“太后不妨绕到金佛身后看一看。”

慈禧慢慢的踱这步子,走向金佛身后,想瞧一瞧李莲英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慈禧太后定睛一看,原来金佛的身后还立着一尊菩萨,这尊菩萨的眉眼相貌俨然和慈禧太后一模一样。

万寿寺的主持方丈双手合十,向慈禧太后深深一拜,一字一顿的说道:“恭迎老佛爷圣驾。”

李莲英随即率领一众文武百官向慈禧跪伏高呼道:“恭迎老佛爷圣驾!”

慈禧太后能成为清朝后期的实力统治者,说明她是何等聪明之人,她肯定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慈禧太后深知“老佛爷”这三个字的含义,心中不禁乐开了花,但脸上却故作镇定,不紧不慢的问道:“你们恭迎的是哪位老佛爷啊?”

李莲英点头哈腰的回答道:“如今先皇早逝,幼主无知,太后圣聪明理、善佑大清,此乃我朝之恩福。今日天赐菩萨祥瑞降世,乃是大吉之昭,臣民们趁此福景,恳请太后老佛爷垂帘听政,拯救苍生社稷于水火之中!”

这一番溜须拍马之谬论说进了慈禧太后的心坎里,拍的慈禧太后心花怒放。同时李莲英一席话说完,群臣跪拜,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朝廷内外,一时间反对慈禧垂帘听政的声音消失了。就这样,慈禧再一次垂帘听政,掌管着大清的生死大权。说是太监李莲英自己的个人行为,我倒是觉得是慈禧暗中授意之计,面对朝中大臣们极力反对,为了再一次掌握大清政权,只好出此下策。

但不管怎样,从此“老佛爷”便成为了慈禧太后的专用称谓,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清王朝日渐倾颓的江山。

标签: 慈禧清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最为低调的功臣 他就是堪称朱元璋的智囊的朱升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朱升,风云人物

    在明朝开国功臣中,被授予爵位的文臣只有三人,他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诚意伯.刘伯温、忠勤伯汪广洋。其实还有一位功臣是可以得到爵位的,此人非常低调,智谋堪比刘伯温,朱元璋对他也恭敬有加。他拒绝了朱元璋的封赏后,归隐山林,最终得以善终,那么此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堪称朱元璋的智囊的朱升!在《明史》中,关于

  • 明末辽东三杰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辽东三杰,明末,风云人物

    明末时期有三位军事统帅,他们在辽东抗击后金入侵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后世称之为辽东三杰,他们分别是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三位都是万历年间的进士,纷纷走上了官宦生涯。他们都曾担任辽东军事最高长官,辽东经略。但毕竟他们不是皇帝,头上还有众多领导,所

  • 历史上夏侯渊有几个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俗话说的好虎父无犬子。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魏名将夏侯渊,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将领之一,横扫羌笛,虎步关右,可惜,在定军山之战中轻敌,被黄忠斩杀,名将陨落。夏侯渊有八个儿子,这八个儿子中,尤其以第三个儿子最猛,最出色。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他十六岁时,一箭射死一只猛虎,名声大噪。夏侯渊第三

  • 曹参当相国时胡吃海喝,为什么还能被世人传颂?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曹参,风云人物

    曹参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萧何去世以后,他继任相国,人称“曹相国”。有人说,在三年相国生涯里,曹参胡吃海喝,整日饮酒,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自己这样子不说,曹参还劝说皇帝和身边的人跟他一起饮乐吃喝。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死后被千古传诵,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曹参和刘邦、萧何一样都是沛县人。刘邦在沛县拉起队伍之

  • 入宫8年没得宠幸,惇妃是何时受宠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入宫8年没得宠幸,惇妃是何时受宠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乾隆帝,他身边的女人可以说非常之多,而且他也对很多女人付出真心过,比如说富察氏、那拉氏、魏氏,但一般爱过以后,又全部都辜负了。不过有一个女人是例外,他刚进入乾隆的后宫,乾隆根本没有把她放在心上,直到后来,她在乾隆6

  • 汉景帝在位时间有何作为?他的后世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景帝,汉朝,风云人物

    因为“文景之治”的关系,汉景帝刘启的历史评价较高。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文景之治”是我国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治世”,它指的是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采纳黄老之学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实行轻徭薄役、鼓励生产的政策,从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一段时期。因为文景之治的成功,后人

  • 赵匡胤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原来真相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匡胤,宋朝,风云人物

    赵匡胤的是宋王朝的建立者,他在公元960年的时候呢,发动了陈桥兵变,国号宋朝,她先后灭了南唐荆南后蜀南汉。赵匡胤的父亲呢是赵弘殷,少年的时候是非常骁勇善战的善长骑马和射箭,由于,后唐时期作战有功,非常受唐庄宗的信赖,嗯,在武汉的时候又是,军队的指挥使,后来周太祖郭威起兵推翻了,后汉建立的后周之后,赵

  • 魏豹:秦末汉初时期群雄之一,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风云人物

    魏豹,姬姓,魏氏,秦末汉初时期群雄之一,魏湣王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陈胜起义时立其兄魏咎为魏王。秦将章邯攻魏,魏咎被迫自杀。他逃亡至楚,向楚怀王借兵数千人,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项羽大封诸侯,改封西魏王。继投汉王刘邦,叛归西楚霸王项羽。汉高帝三年(公元前

  • 乾隆对待福康安比亲儿子还亲?两人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福康安,清朝,风云人物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不管这两人是否真的曾经有过交集,但最终都并没有走到一起。魏氏后来成为了乾隆皇帝的妃子,封号为令妃,儿子永琰更是当上了大清的嘉庆皇帝。而傅恒则为乾隆朝的重臣,另外娶妻生子,儿子为乾隆年间的名将福康安。因傅恒是富察皇后的弟弟,所以对乾隆来说,福康安是他的内侄。乾隆对这个侄子非常疼爱,甚

  • 后世如何评价朱允炆?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在位共四年。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允炆1398年继位,在位期间增强文官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改革弊政,史称“建文新政”;同时施行削藩政策以致燕王朱棣起兵对抗,“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