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但是他并没有取消南京的地位,他采取了“双京制”,设立了南京六部,南京依旧被作为“留都”存在。到了1644年,也就是崇祯皇帝殉国那一年,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南明虽然短命,但是好歹也存在了39年。
那么,问题就来了,崇祯皇帝为什么不在北京失守之前迁都南京呢?只要他迁都,明朝很大一部分的实力就会得以保存,人心不会涣散,崇祯也会得以寿终正寝——他当时33岁,南明灭亡时他已经72岁了。
明明可以保全性命,保全自己祖宗留下来的江山社稷,只需要他迁个都就能够搞定的事情,崇祯为什么就是不乐意干呢?
事实上,崇祯确实想过迁都,而且不止一次。最早的强度方案是有翰林院学士李明睿提出的,当时李明睿的计划是先去山东曲阜祭拜孔子,当然这只是一个幌子,到了曲阜之后就很好办了,崇祯可以转道南京,只需要一个多月就可以完成迁都了。
也不会引起人心的恐慌,计划可行度非常高,但是也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安保工作怎么处理。总不能让皇帝和一班大臣孤零零的往山东去吧,路上遇到小股土匪都能把他们消灭了,需要卫兵,但是大部分的军队都去打清军和李自成的军队了,怎么办?筹措新兵需要钱,崇祯不愿意拿自己的私房钱,这个方案就这么泡汤了。
第二次的时候,崇祯又开始让众臣商议迁都的事情,李明睿代表翰林院提出了自己的第二套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很显然牺牲了北方利益集团的利益,遭到那帮没有远见的大臣的抵制。结果李自成马上就要打来了,北方派大臣依旧傻乎乎的。大臣们只好折中一下,让崇祯镇守北京,太子去南京。
如果你是崇祯你会怎么想?这帮大臣竟然能提出这种无父无君的建议,也是绝了。大臣们是差不多都同意了,但崇祯不乐意了:你们都跑了,把老子留在这里。崇祯也没有明说,他用一句话彻底否决了南迁的方案,他说:那些说迁都的人,是要让朕抛弃江山抱头鼠窜吗?
南迁作罢,崇祯吊死。从这件事我们就能看出来崇祯的才能实在太有限了,一没有主见,二没有魄力,三爱财,四没有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