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的一些大臣如马士英等迎立福王朱申崧于南京登基,以明年为弘光元年。朱由崧是神宗之子福王朱常洵的世子。
童妃是朱申崧福王世子时之嫡妃,除此之外尚有二妃。当时童妃立未久,城破之时还未被册封为太子妃。
1644年,福王府为农民军所破,福王朱常洵惨死,朱由崧与其弟朱由栢惊慌逃窜,家眷星散,各不相顾。朱由崧携带着福王府的财富逃至淮上,被巡抚马士英等发现,拥立为皇帝。而童妃与其母邹氏则流落民间。后不久,邹氏被迎入皇宫为太后。而童妃则一直依人而活,后来听说福王成了皇帝,非常高兴,一路往南京寻去,终为河南巡抚越其杰所遇。越其杰于是派副将孙枝秀沿途护送至广昌伯刘良佐府中。刘良佐令其妻服侍月余,然后送往南京。
童氏通晓文墨,书法端楷,亲自写了一份奏疏,详细讲述了其父母、姓名、居址及被选入福王府中的年月和所生子女情况,并将其在战乱中所受之颠沛流离之苦,一一道出,希望朱由崧能尽快将其接入宫中。
越其杰与马士英为至亲,马士英看了童妃的奏疏很为其高兴,说这次其杰算是讨得一大功劳了。而将童妃送来的孙枝秀也很高兴,说:“旧妃尚在,可省却很多选美琐事”。马士英于是带着奏疏进入宫中,让童妃等皇帝旨意。
而在第二天,情势却是大变。马士英对两人说:“皇上不承认,说是妖妇,是奸邪之徒冒充的,这次你们要吃官司了。”说罢,命人将二人捆绑,下锦衣卫狱审讯。在狱中,童氏又上书云,某年月日娶我,某年月日陛下出亡,所衣某色,所饭何品,所出何地,又手帕妾所加也,等等。书上之后,弘光皇帝朱由崧传下圣谕,其中又有童氏在逃亡中曾与见过他的巡按御史陈潜夫同卧同起,不守贞洁等语。锦衣卫见童氏拒不承认是冒充之事,动用酷刑,将童氏打得血肉模糊。童氏在狱中哭骂不绝,甚至几度昏厥,醒来后仍大骂不止。因大狱始终未成,只得先将其在锦衣卫狱中关押。
此事传出之后,朝野哗然。朝野上下几乎无人认为童氏是假冒的,因为事情太过于明显了。广昌伯刘良佐上疏力陈其冤,甚至有官员夫人致书马士英妻子,请其说情。而当时朝廷仍延续天启崇祯朝事,党派纷争不绝,而这也成为部分大臣攻击马士英的口实,同时支持潞王一派的也极力反对福王。假童妃一案与所谓的假太子案如出一辙,情形颇为相似,两案成为了搅动南明弘光朝廷政争的导火索,同时也是后来左良玉率兵进攻南京福王政权的理由之一。经此一事,福王朱由崧的威望彻底扫地,对马士英等的专权愈加痛恨,弘光政权的在士人心中的形象也是一落千丈。这也是后来,清军打到南京后军队抵抗很快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认为朱由崧即便不愿意立其为后,也可以将其接入宫中,置之偏殿,何必如此绝情,将其贬为妖妇,任其在狱中受尽折磨,甚至污蔑其与大臣通奸。其抛弃糟糠之妻,不念夫妻之情分,受到当时人的极力抨击,称弘光朝之亡已见其机。也有人认为弘光皇帝可能是觉得她自己一个人在外流荡,贞节难免受损,如果将其引入宫中可能会有损朝廷威严,所以便一口咬定其为妖妇。另外一种说法是此福王非彼福王,马士英在找到他之前,真正的朱由崧已然死亡,而现在在位之人是原福王府的书童李某,其长相与福王类似。所以担心常服侍左右的童妃一旦入宫,必然会将其身份识破。而邹太后在被接入宫时,与马士英、朱由崧曾有过长时间的密语,双方似乎达成了某种协议。这也使得此种说法格外具有说服力。
童妃最后的下场也有多种传言。有说众大臣上疏,朱由崧极力争辩,为了切断麻烦之源,直接将童氏诛杀。还有说,童氏一直被关于牢中,没多久南京城破,童氏被放出,于是削发为尼,住在金陵河南庵中。口中仍自称皇后不绝,直到被清朝官员警告才停止。
关于童妃真假之事自不必言,当时人包括朱由崧的行动都说明她是真的。至于为什么不将其迎接入宫,个人有几点看法:
一从朱由崧在位的表现看,他是一个不在乎朝政,更关注自身享乐的皇帝,明朝与他好像无关一样,内心是一个绝情之人。在朝廷危如累卵的情况下,仍然下令苏松杭嘉等江南之地,选秀女,而且特别喜欢幼女,为其所残害者不在少数,导致民间惶惶,民不聊生。同时也特别喜欢奢华,在位期间奢侈无度,征用大量民间财物。对他来说,女人只不过是玩物而已,糟糠之妻对他不会有任何触动,何况当时所选之妃皆由朝廷所定。
二从他的言语看,朱由崧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可以荒淫无度,但是容不得别人玷污自己。从他的谕旨中看出,他始终都在强调童氏的不贞之事,即便没有,他很相信可能。一个女人在乱军之中,且长相漂亮,又穿着华贵,能保住贞洁是很难的事。何况童氏还在外流亡了很久,仅靠自己生活是很难活下去的。他这种想法在当时的乱世其实也有一定道理。但这也应该互相了解才行,何况邹太后也是同样的情况。另外,也可能这个主意是邹太后所指使,觉得她会有辱门风。还有可能是朱由崧担心她会将其面对敌人的仓皇逃亡丑事说出。
三更具可能的一点是福王是假冒的。从他避免接触以及种种借口给童氏安罪看出,其中必然有些猫腻。据说朱由崧很胖,而在乱军之中,穿着华贵,行动又不太灵活,且作为世子应是重点关注的人,怎么会让他跑掉。即便是跑了,以一个养尊处优的王爷又怎样度过这种艰难的逃亡?当时潞王已到京师,马士英要想大权独揽,就必须要找到一个自己扶持的皇帝,以在党派之争中取胜。如果福王死了或没有找到,另找一个替代是必然之举。
当然以上都是推测,历史真实是怎么样的,已然不可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