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末邱禾嘉延误战机,导致吴襄战败,孙承宗修筑旧城却成了背锅侠

明末邱禾嘉延误战机,导致吴襄战败,孙承宗修筑旧城却成了背锅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纪亮 访问量:4588 更新时间:2023/12/7 17:23:39

这是一件非常无奈的事情,当时的战况是比较凶险的。邱禾嘉作为辽东二把手,当然是责无旁贷。在崇祯的命令中,所有人都听出了他的想法,这一战必须要打赢,否则谁都不要回来。当时的宁锦这一带的防线已经消失了,几座城池基本都被毁掉了,这对崇祯来说是一件非常心酸的事情,要想守住这一带,必须要重建城池。刚刚重新上任的孙承宗感到任重道远,他选择先在原址上修筑城墙,却没想到清军来的这么快。

一切就像如梦方醒一般,所有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清军已经打了过来,为此孙承宗在第一时间调整了作战方案,他吩咐吴襄等人主动出击跟对手决战,并且安排邱禾嘉作为第二力量与吴襄打配合。至于旧城修筑的事情,只能暂且搁置在一旁了,如果清军真的打过来,这些城池就算修好了,也是送给人家的礼物,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这个时候却出现了一个意外,不知为,邱禾嘉本人却一再更改进攻的机会,战况千钧一发,如果稍有延误就会导致全军覆没。

结果也是想当然的,在邱禾嘉的几次更改作战时间之后,吴襄的人马全军覆没,而他本人勉强逃了回来,能够活着回来已经不容易了。不过他回来也是没什么活下去的希望了,毕竟崇祯皇帝之前已经下过死命令,而这一切就要吴襄一个人来背锅了。好在他还有一个有作为的好儿子,皇帝当然要顾及一下他儿子吴三桂的感受,暂时收押了吴襄,没有杀他。这一战的结果实在是太惨重,孙承宗所命令修筑的几座城池,不但没有修筑完成,反而遭到了更加严重的破坏,宁锦防线彻底失去了重建的希望。

这么大的事情出了,必须要找人来背锅啊。谁都不肯背锅的话,那责任难道在皇帝身上吗?所以孙承宗被揪了出来,大家都告他为了修筑旧城,所以延误了战绩。谁都没有将邱禾嘉拿出来审判,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很显然,邱禾嘉本人是作战勇猛的一线大将,而孙承宗本人是手握大权的蓟辽总督,再加上他的徒弟袁崇焕刚刚被崇祯处死,他背锅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无奈之下孙承宗只能选择辞官回家,这一回就连崇祯都没有拦住他,其实崇祯早就将袁崇焕的气撒在了孙承宗身上,只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解雇他而已。

那么孙承宗为什么非要修筑那几座旧城呢?其实这是跟他的防守思路有关系的,当年他被迫下台以后,宁锦防线全线被清军击垮,什么都没来得及做这些城池就陷落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当年他在任的时候,曾经将这几座城池互相作为掎角之势,以此来抵挡清军,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所以他想要恢复当年的那种格局。他认为一旦放弃了宁锦防线,那大明朝可就只剩下山海关这边的这一条防线了,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所以他一直坚持着,奈何清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或许对手也看出了他的目的,根本不想让他这么做。几年以后,清军扫荡到了孙承宗所居住的城市,他带着全家老小一起抵抗清军,最终全家为此都献出了生命,他本人也自杀死了,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崇祯得知以后不禁潸然泪下,这才知道孙承宗才是国家真正的柱石,但一切都来不及了。

标签: 孙承宗

更多文章

  • 战略上能匹敌清军的唯一高手:他是孙承宗弟子,袁崇焕师兄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孙承宗

    在清人修的《明史》中,袁崇焕获得的官方评价非常高:“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明史·袁崇焕传》)当然,袁崇焕对自己的评价更高,他曾经向崇祯皇帝许诺,“计五年,全辽可复”的承诺,声称在五年时间,就能恢复辽东,彻底解决皇太极。

  • 戚继光、王阳明、张居正、孙承宗,谁能挽救走向末日的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孙承宗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于煤山自缢,标志着这个传承了276年的帝国在风雨飘摇中落下了帷幕!十七岁登基的崇祯,面临的是内忧外患、时局动荡。内部,腐朽庞大的文官集团内斗不断、把持朝政,外部,游牧民族虎视眈眈、农民军起义此起彼伏!尽管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意图复兴明室,却无力回

  • 崇祯皇帝性格犹豫不决,最终酿成了大祸,大将卢象升孙承宗战死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孙承宗

    我们看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独裁者,自然成为诸多老百姓敬仰的对象。特别是在王朝末年,一个决定很有可能会动摇国本。明朝也是如此,末代皇帝崇祯虽然在位十七年勤勤恳恳,通宵达旦的处理朝政。但同时也暴露出他太多的缺点,最致命的就是性格犹豫不决。一般这样的人很难成大事,本来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首先要

  • 孙承宗:明朝最后的硬汉一门忠烈,子孙二十一人全部战死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孙承宗

    大明一朝,历经百年,虽然有过不少辉煌,但晚期的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也把黎民百姓带进了水深火热之中,自“遵永大捷”后,明朝面对清军再没有取得过一次像样的胜利。而“遵永大捷”的制造者,并不是英武盖世的武将,而是一位文臣出身,他就是被称为明末最强帝师,大明最后荣光的——孙承宗。外财不富苦穷人孙承宗自幼家境贫

  • 孙承宗:只要我孙氏还有一人在,就必灭清

    历史人物编辑:曹娜说历史标签:孙承宗

    "这个为大明奋斗半生的人走了。他为大明留下的,不仅是固若金汤的关宁防线,不仅是支撑辽东战局的袁崇焕,也不仅是几本汇聚心血的兵法。他为大明留下的是一种精神。大明王朝自朱元璋创立之后,几代帝皇励精图治,国力日渐强盛,四方来朝,堪称第一帝国。但是随着明朝内部权力斗争的风起云涌,外部又有少数民族虎视眈眈,自

  • 明熹宗老师孙承宗,被崇祯誉为明朝诸葛亮,他为什么不能拯救大明

    历史人物编辑:冰点历史V标签:孙承宗

    导言朱由检:汉则孔明,唐则裴度。旧辅孙承宗前劳难泯,死义更烈。崇祯皇帝觉得文臣祸国殃民,素来看不起文官,唯有对一人刮目相看,并称作:“汉则孔明,唐则裴度”,也就是视其为大明朝的柱石。究竟是谁呢?能让这位自以为是的末代皇帝这样高看!他便是明朝末年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明朝末年优秀的国防谋略家,并且还是以前

  • 孙承宗徒有虚名?明史专家:确实如此,此人是拖垮大明的罪魁祸首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孙承宗

    纵观明朝末年这段历史,绕不开一个个所谓的国之栋梁们,孙承宗就是其中一个很特别的人物,因为他经略的关宁锦防线实在是太出名了。先说个结论,“孙承宗是一个被后人过誉的人物。”在明朝末年,关宁防线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沿线还修筑了无数个堡垒作为联动。孙承宗认为,设计这样的防线,就能通过层层递

  • 韦小宝和陈近南的感情由相互利用,直到最后才是“父子情深”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陈近南

    陈近南最初一见面就收韦小宝为徒,还让他当青木堂香主,不过是权宜之计,更多的是加以利用,让韦小宝当卧底罢了,至于韦小宝的生死,陈近南真的未必放在心上,说白了就的一个死间,在此之前,陈近南已经把韦小宝的底底细打听的一清二楚,一个妓女的孩子在陈近南的眼里实在是不值一提,但随着韦小宝的地位的不断的提高,最后

  • 67岁“陈近南”4次分手:有钱漂亮有什么用?天天粘着我,好烦!

    历史人物编辑:华若生活标签:陈近南

    夏韶声演过的角色不算多,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要属陈小春版《鹿鼎记》中的陈近南。大家对这位总舵主好感多多:武功高强、为人仗义、重情重义、正气凛然,虽然出场不多但无论人品还是为人处事都非常让人叹服和敬重。但现实中,“总舵主”却与电视剧中截然不同。有"香港摇滚之父"之称的夏韶声其实是一个“浪子”,67岁的

  • 爆笑GIF:所有版本中的陈近南,数他出场最帅,死的也是最快!

    历史人物编辑:动漫小录标签:陈近南

    1.一位外国小哥演绎的“普通人vs卡通人物”,这个画面感有那味了2.所有版本的陈近南中,他是出场最帅的一个,也是领盒饭最快的一个!3.欢乐童年沙雕瞬间集锦,笑死人不偿命4.我应该是皮皮虾里第一个开上火车的人吧5.夜晚作业也是一种风景啊6.玩这个游戏到最后真的会哭的7.来晚了没有摊位了8.这应该是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