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非常无奈的事情,当时的战况是比较凶险的。邱禾嘉作为辽东二把手,当然是责无旁贷。在崇祯的命令中,所有人都听出了他的想法,这一战必须要打赢,否则谁都不要回来。当时的宁锦这一带的防线已经消失了,几座城池基本都被毁掉了,这对崇祯来说是一件非常心酸的事情,要想守住这一带,必须要重建城池。刚刚重新上任的孙承宗感到任重道远,他选择先在原址上修筑城墙,却没想到清军来的这么快。
一切就像如梦方醒一般,所有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清军已经打了过来,为此孙承宗在第一时间调整了作战方案,他吩咐吴襄等人主动出击跟对手决战,并且安排邱禾嘉作为第二力量与吴襄打配合。至于旧城修筑的事情,只能暂且搁置在一旁了,如果清军真的打过来,这些城池就算修好了,也是送给人家的礼物,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这个时候却出现了一个意外,不知为何,邱禾嘉本人却一再更改进攻的机会,战况千钧一发,如果稍有延误就会导致全军覆没。
结果也是想当然的,在邱禾嘉的几次更改作战时间之后,吴襄的人马全军覆没,而他本人勉强逃了回来,能够活着回来已经不容易了。不过他回来也是没什么活下去的希望了,毕竟崇祯皇帝之前已经下过死命令,而这一切就要吴襄一个人来背锅了。好在他还有一个有作为的好儿子,皇帝当然要顾及一下他儿子吴三桂的感受,暂时收押了吴襄,没有杀他。这一战的结果实在是太惨重,孙承宗所命令修筑的几座城池,不但没有修筑完成,反而遭到了更加严重的破坏,宁锦防线彻底失去了重建的希望。
这么大的事情出了,必须要找人来背锅啊。谁都不肯背锅的话,那责任难道在皇帝身上吗?所以孙承宗被揪了出来,大家都告他为了修筑旧城,所以延误了战绩。谁都没有将邱禾嘉拿出来审判,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很显然,邱禾嘉本人是作战勇猛的一线大将,而孙承宗本人是手握大权的蓟辽总督,再加上他的徒弟袁崇焕刚刚被崇祯处死,他背锅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无奈之下孙承宗只能选择辞官回家,这一回就连崇祯都没有拦住他,其实崇祯早就将袁崇焕的气撒在了孙承宗身上,只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解雇他而已。
那么孙承宗为什么非要修筑那几座旧城呢?其实这是跟他的防守思路有关系的,当年他被迫下台以后,宁锦防线全线被清军击垮,什么都没来得及做这些城池就陷落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当年他在任的时候,曾经将这几座城池互相作为掎角之势,以此来抵挡清军,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所以他想要恢复当年的那种格局。他认为一旦放弃了宁锦防线,那大明朝可就只剩下山海关这边的这一条防线了,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所以他一直坚持着,奈何清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或许对手也看出了他的目的,根本不想让他这么做。几年以后,清军扫荡到了孙承宗所居住的城市,他带着全家老小一起抵抗清军,最终全家为此都献出了生命,他本人也自杀死了,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崇祯得知以后不禁潸然泪下,这才知道孙承宗才是国家真正的柱石,但一切都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