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千千万,开国皇帝最厉害,要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相当不容易,其中,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个传奇,妥妥的草根逆袭,还是和尚出身的草根。
只是他再厉害也无法改变后代为了皇位兵戈相见的局面。后人皆知朱棣推翻了侄儿朱允炆后登上皇位,朱棣的成功其实要感谢朱允炆身边有一个瞎指挥的军师——黄子澄。
皇位不稳,力建削藩
朱元璋本来立下的太子是皇长子朱标,论才学他熟读经典,论性格他仁慈宽厚,对弟弟们都十分照顾,论身份他是皇后所出的长子,可惜的是命不长,还没等到登基就病死了。
朱标的去世打破了皇室的平衡。朱标不仅是深受朱元璋器重的儿子,还是所有弟弟爱戴的哥哥,他当皇帝的话,其他皇子都没什么异议。而朱标一死,立哪个儿子为太子似乎都不合适。
头疼之际,朱元璋想到,既然不知道该让哪个儿子继承皇位,不然就跳过儿子,直接立孙子,孙子的话肯定毫无疑问是朱允炆了。
朱元璋本身就对朱允炆疼爱有加,如果能让这个爱孙继承皇位,他也是相当满意。
结果,他的一番良苦用心却给朱允炆带来杀身之祸。其他皇子对于这个决定必然是十分不满,只是有朱元璋在,他们也不敢表现出来。
朱允炆登基后,本就根基不稳,一群叔叔还对他虎视眈眈,这让他感到十分不安。
还是皇太孙的时候,黄子澄曾做过朱允炆的伴读,朱允炆对他十分信任,登基后更是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面对藩王的威胁,黄子澄建议朱允炆削藩,本来摇摆不定的朱允炆经他劝说后,便立下了这个自以为很伟大的目标,关于削藩,还有一个支持者就是齐泰。
确立了方向,接下来就要考虑具体方案了,要从哪里入手呢?齐泰建议先攻打实力最强的朱棣,正所谓“擒贼先擒王”,干掉了朱棣,其他诸侯就都不在话下。
但黄子澄认为攻打朱棣师出无名,周、齐、湘、代、岷五王曾做过很多不法之事,可以从他们开刀。其中,周王又是朱棣一母同胞的兄弟,拿下他就是对朱棣最好的打击。
对于朱棣,则采取了收走精兵,调兵监视这种稍微温和一点的方式,但朱棣一定有所察觉。
瞎出主意,助力朱棣
朱允炆对黄子澄太过信任,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这迈出的第一步就错了,削藩一旦开始就已经是打草惊蛇了,朱棣又不是傻子,眼见形势不对,立马称病示弱。
不过不久就是朱元璋的忌日,朱棣不得不去,但去了无疑是死路一条,于是本来没病的他硬生生装成了病危,让他的三个儿子代替他回去。这样既表了孝心,又不用以身犯险,还表明自己没有异心。
对于朱棣送来的三个儿子,齐泰和其他大臣都强烈建议朱允炆把他们扣下来当人质,这时候黄子澄又出来唱反调了,他认为应该把他们放回去,以免打草惊蛇。
他是觉得之前的举动还不够打草惊蛇吗?朱棣是有多蠢,会看不出他们削藩的意图,不管他们放还是不放,都不影响朱棣的判断。
但朱允炆对黄子澄真的是迷之信任,尽管他也觉得应该把三人扣下来,但还是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放他们回去。
不久之后,朱棣打着歼灭奸臣黄子澄和齐泰的名头起兵叛乱,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如果当初扣下他的三个儿子,朱棣大概会换个名头。
从朱允炆对其他藩王下手的时候,朱棣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因为没有先对朱棣下手,所以给了他喘息的机会,再加上朱棣的能力,很快就有了和朱允炆对抗的能力。
最初,朱允炆派了老将耿炳文前去应战,但首战就输给了朱棣的军队。黄子澄认为老将难免比较保守,导致战败,于是建议派年轻的李景隆去代替耿炳文。不得不说,黄子澄真的眼光不太好。
李景隆领兵后,局势更是一边倒。前前后后,李景隆率兵百万,折损数十万,面对燕军屡战屡败,即使兵力远超燕军也没用,简直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朱棣对他也是不屑一顾,把他贬得一文不值。
当朱棣兵临城下,朱允炆已无力回天的时候,李景隆立马“随机应变”,直接打开金川门,向朱棣投降,因为这个“神助攻”,朱棣的攻城之路十分顺利。此时的朱允炆则不知所踪。
搞笑的是,朱棣即位后,李景隆被封为太子太师,所受封赏都在其他功臣之上。这么忠心的黄子澄举荐了一个“墙头草”。
黄子澄被肢解,全族遭殃
再来看黄子澄,他是攻击朱棣的那只“出头鸟”,朱棣攻城后自然第一个就是收拾他。城破之后,其他人都逃走了,黄子澄心中仍忠于朱允炆。
黄子澄也是个硬骨头,被捕后朱棣逼问他朱允炆的下落,他则对朱棣破口大骂,宁死不屈。既然如此,朱棣也不白费劲了,下令将他肢解,死得极其惨烈。
即使是把黄子澄肢解也难消朱棣心头之恨,必须要灭他满门。朱棣下令将他全族治罪,男的直接杀死,女人送入官窑,而且被朱棣下令“特殊照顾”,过得生不如死,。
在这样的折磨下,有的女人怀了孩子,对此,朱棣下的命令是,怀了就生下来,如果是男孩就杀了,如果是女孩,就继续重复官遭妓的命运。这是有多大的仇啊?
从结果来看,如何评价黄子澄是个令史学家头疼的问题,像他这么忠肝义胆的人不多见,他也是一心一意为朱允炆着想,但如果不是他的“好心”,朱允炆的皇位还能多坐几年。
也许朱棣有野心,但朱允炆不轻举妄动的话他也不会那么快反击,说到底夺皇位也是为了保全自己。
黄子澄的忠肝义胆不仅没对朱允炆起到好作用,还拖了他的后腿,但是到最后对朱允炆不离不弃的人却只有黄子澄。
不管别人怎么看,黄子澄的家人肯定恨死他了,因为他的行为,整个家族,甚至子子孙孙都受到牵连,算是阳间的永世不得超生了。
或许应该说,没有那金刚钻,就别去揽那瓷器活,不管是朱允炆还是黄子澄,能力都不够,所以既保不了自己,也保不了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