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抗清名将陈永华:天地会陈近南的原型,被郑成功称为卧龙先生

抗清名将陈永华:天地会陈近南的原型,被郑成功称为卧龙先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叮叮说史 访问量:1942 更新时间:2024/1/13 0:59:58

看过周星驰版本的鹿鼎记的朋友,一定会为刘松仁饰演的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不凡的风度所折服,其实陈静楠这个人物并非金庸先生杜撰的而是有原型的,他就是被郑成功称为当世卧龙的陈永华。

陈永华的父亲陈鼎是一个硬骨头,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展现出了应有的气节,当大明帝国的大厦将倾时,他没有随波逐流,向敌人投降而是抵抗到底最终成为了一名烈士,与满清统治者有着国仇家恨的陈永华像他的父亲一样,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当时郑成功在厦门广纳天下人才,积极准备北伐恢复大明江山。

当时的兵部侍郎忠孝向郑成功推荐了陈永华。在第1次面见自己未来的大老板的过程中,这位职场新鲜人并没有半点的拘谨,而是直抒胸臆,将满腹的才华展现在郑成功的面前,郑成功对他惊为天人,高兴地说:“复甫,你是当今的卧龙先生。”后授予参军,并以宾礼相待。

1658年郑成功主张北伐,但是在正式集团的高层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几乎没有人支持郑成功的计划。在这个时候,陈永华旗帜鲜明的站在了郑成功的身边,坚定支持郑成功的北伐计划,这让郑成功更加器重他。郑成功北伐之前将儿子郑经交给了他,让他留在厦门辅佐郑经管理好根据地。临走前还语重心长的对儿子郑经说:“陈先生是当今名士,我留下他辅佐你,你应当以老师之礼待他。”

1662年对于郑成功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他攻克了台湾,占据了台湾岛,作为自己反清复明的根据地。但是天不假年,年轻的郑成功也于这一年与世长辞。

更加年轻的郑经上台做了延平郡王,他非常器重陈永华,凡事都与其商量。这给了年轻的陈永华大展身手的机会。

他大兴文教,在台湾省设立了一套相当于现在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在陈永华的体系里,甚至还包括了一直被忽略的台湾省的原住民,高山族的同胞。陈永华鼓励他们送子入学,特地规定,凡是高山族子弟“就乡塾读书者,蠲其徭役”。把教育与选拔人才相结合,而且大力推行大陆的科举制度。在陈永华的推动之下,台湾甚至设置了儿童8岁必须上学的门槛,这样一来有效的提升了台湾的文化教育水平。

陈永华一手抓文化教育,另一手狠抓经济建设。

台湾郑家集团与大陆清朝相对抗,互相仇视,整个台湾始终处于备战备荒的状态,要想打赢战争,必须解决粮草问题。陈永华对此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应当以稻米作为主要粮食,鼓励军人们进行军屯,解决相当一部分的粮食问题,实现自给自足,减轻地方上的负担。

台湾气候宜人,正适合甘蔗等经济作物的发展,颇有经济头脑的陈永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可以大大的赚进白银的机会,他重点发展制糖业,将甘蔗变成砂糖,这种高附加值的产品远销海外,狠狠的赚了一大笔钱。

面对清朝的经济攻势,陈永华靠实力,靠经济实力巧妙的化解。清朝在攻打台湾之前,实行了迁界禁海,这样一来孤悬海外的台湾,得不到大陆的物资,使得台湾岛内物价飞涨,这可让郑家的统治者们头晕不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永华想出了一招,那就是用钱搞定。大清朝的官员的贪腐能力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几乎无官不贪,所以陈永华就使出银弹攻势,贿赂清朝官员,清朝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亲自参与走私,这才使得台湾的物价得到了平抑。

尽管在书中的陈总舵主飞檐走壁,武功超群,但是历史上的陈永华貌似却是一个不怎么精通武功的人,他在军事上也没有太大的成绩,应该说金庸老先生在创作鹿鼎记时候,将陈永华的能力与地位与绝世的武功相结合,这才有了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这么一句自带bgm的江湖宣言。

标签: 陈永华

更多文章

  • 在“嘉定三屠”之后,汉族罪人李成栋为何还决心重新反清?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李成栋

    对于一些历史爱好者来说,清朝一直是不太讨人喜欢的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时候疆域广大、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按理说本来应该创建一个如汉唐一般灿烂的王朝,但最终由于思想控制、民族政策、自我封闭等原因,使得清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落后的一个帝国,最终迎来了覆灭的结局。在众多的历史爱好者看来,清朝最为“招黑”的,除

  • 一言难尽的刽子手——李成栋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李成栋

    明末清初有三个爷们拍案而起跟“红颜”有关,最有名的就是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第二个是王得仁因董御史强索宠爱歌妓而反出满清,第三个就是李成栋。李成栋卖主求荣的时候是一心一意的。战功赫赫,而一旦反复,投靠南明,却是孤忠可鉴,死而后已,但最终结局却让人扼呃嗟叹,只能说李成栋是个真正是个堂堂正正的爷们儿。

  • 河南老人杜松叶:67岁“破格”考上北影,退休后曾跑了5年龙套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杜松

    人们都说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但梦想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词语。我们向往梦想,但往往很多时候只能屈服于现实。年轻人中有多少人敢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寻找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往往只敢用现实的依托作为借口,然后在影视剧里追求剧中人追求梦想的那种同样的快感,然后默默舔舐自己的伤口,告诉自己没关系

  • 四月杜松(03.21-04.19)桃花运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开发商大刘标签:杜松

    【卟啉芋】请同时参考太阳星座和上升星座[月亮]卡片、消字和“卡面解析”,为了方便粉丝们深入理解,Ruby♦️后的蓝色字体就是本次解析的内容。使用数组:白羊座四月桃花运:①四月桃花运:逆币追随者②命题:世界是对的③可能结果:硬币骑士是真的“硬币”:土元素象征物质、现实、资源等;“追随者”:代表纯真、好

  • 大明猛将杜松,武状元刘綎,为何都在萨尔浒败给努尔哈赤?

    历史人物编辑:史书上说了啥标签:杜松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与后金在萨尔浒展开了一场大战,史称——萨尔浒之战。结果努尔哈赤以6万军队以少胜多击败明朝11万大军,从此明朝再也无力在辽东向后金发起有力的攻击,后金由防御转为进攻。此战是明清战争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是后金的崛起之战。萨尔浒之战的过程,几乎是一边倒地偏向后金,努尔哈

  • 保宁之战:刘文秀骄傲轻敌,让收复四川成为泡影!

    历史人物编辑:追巡历史标签:刘文秀

    文/晚风暮雨永历六年(公元1652年),南明发动“川湘桂大反攻”,名将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场大捷,逼死满清定南王孔有德,击毙敬谨亲王爱新觉罗·尼堪。与在广西、湖南战场连战连捷的李定国相比,反攻四川的刘文秀却结结实实的摔了一个大跟头。孙可望担心清军在四川站稳脚跟后,进犯贵州,决定先发制人反攻四川,他

  • 南明最后的乐土, 孙可望经营此地十年, 却一年之间被破坏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孙可望

    南明史上的今天系列3 三月初八熟悉南明历史的人都知道,云南是中国大陆上最后被清军征服的省份,这主要得益于原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在云南的苦心经营和武装抵抗,才让云南在1644年之后又坚持了16年才沦入清军之手。1646年张献忠在抗清战争中战死,1647年其余部在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的带领之下从四

  • 孙可望降清,李定国就独木难支?他犯的真正错误是路走歪了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孙可望

    在南明政权存在的18年中,最有希望能抵御清朝入侵的只有张献忠留下来的大西军。明军要不投降清朝,要不毫无战斗力。大顺军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不到两年,就从占领全国大部分北方重新变成流民(1644~1646),李自成死后,更是树倒猢狲散,各个部队各自为战,互相伤害。反倒是大西军这支农民部队在明末清初时期表现

  • 宝庆之战惨遭失败,暴露出孙可望在军事指挥上的短板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孙可望

    前言大西军余部联明抗清、加入南明永历朝廷之后,孙可望取得了永历朝廷的最高权力,号称“国主”;他大刀阔斧地对南明内部进行了整顿,树立了个人权威,保证了政令军令的畅通无阻。从1651年开始,孙可望指挥整编过的南明军队,展开了对清军的大反攻。在云南壮大的大西军1652年,南明军队的猛烈反攻,取得了一系列的

  • 张献忠有孙可望、李定国等优秀的部下,为何他在四川建立的大西国会很快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孙可望

    明末在陕西举义的诸多农民军首领中,张献忠是起家相当早的一个,在农民军中的地位远比后来名气最大的李自成高,但他在到处流窜的过程中,虽然曾经干过烧毁中都凤阳城和捣毁朱明祖陵这样的大事,但一直没有得到一个比较稳固的根据地,其所部流寇气息很重。到了李闯势力强大、连克中原名城之后,张献忠却日渐困窘,他心高气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