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嘉定三屠”之后,汉族罪人李成栋为何还决心重新反清?

在“嘉定三屠”之后,汉族罪人李成栋为何还决心重新反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龙龙 访问量:2450 更新时间:2023/12/19 13:32:41

对于一些历史爱好者来说,清朝一直是不太讨人喜欢的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时候疆域广大、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按理说本来应该创建一个如汉唐一般灿烂的王朝,但最终由于思想控制、民族政策、自我封闭等原因,使得清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落后的一个帝国,最终迎来了覆灭的结局。

在众多的历史爱好者看来,清朝最为“招黑”的,除了清末一系列割地赔款的卖国条约之外,应该就是他们残暴严苛的民族政策了,尤其是在清初的时候,发生在华夏大地上的数十场大屠杀,更是满清人野蛮残暴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大家也应该知道,当时发动和领导这些大屠杀的,不仅仅是清军,还有许多明朝的降将,他们也参与了屠杀自己同胞的事件当中,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李成栋了。

在好玩君看来,李成栋一生都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者,他的一生反复无常,经常倒戈,用前人来比,他比“三姓家奴”吕布更为反复,拿后人来看,他比“倒戈将军”冯玉祥更为可恨,若是按照和他同时代的人来看的话,他的行为和当时的吴三桂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成栋起初的时候跟随李自成起义,后来由于自己的大哥勾引了李自成的小妾被发现,从而和李自成反目成仇,归附明朝,这一个行为在好玩君看来就是十分可笑的,若是他们真的看透了明朝的腐朽的话,又怎么会从义军变成归附明朝的降军呢?可见李成栋和他的大哥高杰,终究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这也正是当时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

在清军入关之后,李成栋又带着自己的部下投降了清军,之后参与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大屠杀行为,李成栋不仅屠杀明军,还残忍地杀害了无数无辜百姓,被当时的人视为民族败类。

然而当时的人怎么也想不到,一生反复无常,恶事做尽的李成栋,能够在攻占了广州之后再一次迎来了转变。

在南明永历二年的时候,南明政权已经如危如累卵,随时都面临着倒台的危险,但是在这个时候,曾经参与了各种大屠杀的李成栋,居然重新归顺了明朝,展开了反清的斗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是他真的良心发现了吗?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李成栋之后真的带领明军击退了清朝,重新光复了明朝,他或许会得到朝廷的嘉奖,但是他是绝对不会被历史原谅的,也是不会被人民认可的,在他刀下的冤魂不计其数,他的一生罪孽太多,是洗不清的,那么他重新反清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为了眼前利,还是为了身后名?

简单地来说,李成栋当时在清军将领佟养甲的手下担任副手,雄心壮志的他来说肯定是不肯屈于人下的,于是他起兵,杀掉了佟养甲,自己当了主将。

但若只是为了一个主将的名分,他付出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当时的南明气数已尽,在他归附了之后也是节节败退,最终李成栋也落得了战败渡河坠马淹死的结局,那当时刺激他重新反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其实,在顾诚先生的《南明史》当中,已经对此有详细的考究,顾诚认为,首先第一点,是隆武首辅何吾驺、广东布政使袁彭年等人在幕后参与的策划和密谋,才让李成栋又了反清的念头。

李成栋曾对袁彭年说:“吾辈因国难去顺归清,然每念之,自少康至今三千余年矣,正统之朝虽有败,必有继起而兴者。本朝深仁厚泽,远过唐宋。先帝之变,遐荒共悯焉。今金将军声桓所向无前,焦将军琏以二矢复粤七郡,陈将军邦傅虽有降书而不解甲,天时人事,殆可知也。又闻新天子在粤西,遣人瞻仰,龙表酷似神祖,将相交和,神人共戴。若引兵辅之,事成则易以封侯,事败亦不失为忠义。”

以上的记述说明,李成栋还是自认为有一颗忠义之心的,至于他到底是说的真心话还是场面话,大家各自有所定论,但总而言之,这个看似只看重个人利益的将领,还是很在意自己的身后名的。

顾诚认为的第二点,是李成栋的爱妾以自刎激发李成栋的爱国情绪,这件事在《赵夫人歌》中有记载:

两都沦陷,公胡服受事,系粤宅交,潜运忠谟,效狄梁公反周为唐故事。几会辐辏,乃遣使迎夫人。夫人至,脱珈捐佩,扬衡古烈,劝公迎驾邕宜,为诸侯帅,言:“泛长江、过彭蠡,讴吟思汉,不谋同声,天下脱有微风,义旗将集君所矣。”公筹画已定,不肯少泄。翌日,设醴寿公,跽申前请,公惧壁间有人,叱曰:“军国大事出于司马。牝鸡之晨,将就磔矣。”夫人谢罪归院,卒以尸谏,血书藏于衵服:“浃旬之间,西迓乘舆。复我汉官,如运诸掌。”

历史人物是复杂的,多变的,我们不能用某一个人做的某一件事笼统地来分析此人,应该站在变化着的角度来看,在好玩君看来,当时的李成栋一定是受到了某种刺激,或者是当时形势的变化,才使得他有了重新反清的动机。

作者:好玩君

版权声明:本文由「历史可真好玩儿」原创首发,并享有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欢迎关注转发。

标签: 李成栋

更多文章

  • 一言难尽的刽子手——李成栋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李成栋

    明末清初有三个爷们拍案而起跟“红颜”有关,最有名的就是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第二个是王得仁因董御史强索宠爱歌妓而反出满清,第三个就是李成栋。李成栋卖主求荣的时候是一心一意的。战功赫赫,而一旦反复,投靠南明,却是孤忠可鉴,死而后已,但最终结局却让人扼呃嗟叹,只能说李成栋是个真正是个堂堂正正的爷们儿。

  • 河南老人杜松叶:67岁“破格”考上北影,退休后曾跑了5年龙套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杜松

    人们都说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但梦想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词语。我们向往梦想,但往往很多时候只能屈服于现实。年轻人中有多少人敢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寻找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往往只敢用现实的依托作为借口,然后在影视剧里追求剧中人追求梦想的那种同样的快感,然后默默舔舐自己的伤口,告诉自己没关系

  • 四月杜松(03.21-04.19)桃花运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开发商大刘标签:杜松

    【卟啉芋】请同时参考太阳星座和上升星座[月亮]卡片、消字和“卡面解析”,为了方便粉丝们深入理解,Ruby♦️后的蓝色字体就是本次解析的内容。使用数组:白羊座四月桃花运:①四月桃花运:逆币追随者②命题:世界是对的③可能结果:硬币骑士是真的“硬币”:土元素象征物质、现实、资源等;“追随者”:代表纯真、好

  • 大明猛将杜松,武状元刘綎,为何都在萨尔浒败给努尔哈赤?

    历史人物编辑:史书上说了啥标签:杜松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与后金在萨尔浒展开了一场大战,史称——萨尔浒之战。结果努尔哈赤以6万军队以少胜多击败明朝11万大军,从此明朝再也无力在辽东向后金发起有力的攻击,后金由防御转为进攻。此战是明清战争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是后金的崛起之战。萨尔浒之战的过程,几乎是一边倒地偏向后金,努尔哈

  • 保宁之战:刘文秀骄傲轻敌,让收复四川成为泡影!

    历史人物编辑:追巡历史标签:刘文秀

    文/晚风暮雨永历六年(公元1652年),南明发动“川湘桂大反攻”,名将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场大捷,逼死满清定南王孔有德,击毙敬谨亲王爱新觉罗·尼堪。与在广西、湖南战场连战连捷的李定国相比,反攻四川的刘文秀却结结实实的摔了一个大跟头。孙可望担心清军在四川站稳脚跟后,进犯贵州,决定先发制人反攻四川,他

  • 南明最后的乐土, 孙可望经营此地十年, 却一年之间被破坏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孙可望

    南明史上的今天系列3 三月初八熟悉南明历史的人都知道,云南是中国大陆上最后被清军征服的省份,这主要得益于原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在云南的苦心经营和武装抵抗,才让云南在1644年之后又坚持了16年才沦入清军之手。1646年张献忠在抗清战争中战死,1647年其余部在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的带领之下从四

  • 孙可望降清,李定国就独木难支?他犯的真正错误是路走歪了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孙可望

    在南明政权存在的18年中,最有希望能抵御清朝入侵的只有张献忠留下来的大西军。明军要不投降清朝,要不毫无战斗力。大顺军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不到两年,就从占领全国大部分北方重新变成流民(1644~1646),李自成死后,更是树倒猢狲散,各个部队各自为战,互相伤害。反倒是大西军这支农民部队在明末清初时期表现

  • 宝庆之战惨遭失败,暴露出孙可望在军事指挥上的短板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孙可望

    前言大西军余部联明抗清、加入南明永历朝廷之后,孙可望取得了永历朝廷的最高权力,号称“国主”;他大刀阔斧地对南明内部进行了整顿,树立了个人权威,保证了政令军令的畅通无阻。从1651年开始,孙可望指挥整编过的南明军队,展开了对清军的大反攻。在云南壮大的大西军1652年,南明军队的猛烈反攻,取得了一系列的

  • 张献忠有孙可望、李定国等优秀的部下,为何他在四川建立的大西国会很快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孙可望

    明末在陕西举义的诸多农民军首领中,张献忠是起家相当早的一个,在农民军中的地位远比后来名气最大的李自成高,但他在到处流窜的过程中,虽然曾经干过烧毁中都凤阳城和捣毁朱明祖陵这样的大事,但一直没有得到一个比较稳固的根据地,其所部流寇气息很重。到了李闯势力强大、连克中原名城之后,张献忠却日渐困窘,他心高气傲

  • 孙可望归降清朝时,只剩下五百残兵,为何却被封为王爷?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孙可望

    众所周知,古代要被封官赐爵得到赏赐,必须是要立下功名的,可是有一位将领,他归降之时只剩下五百士兵,可是当他进京之时,顺治帝却在大殿亲自接待他,这里面又有什么故事呢?孙可望从贫苦的家庭的出身,从参加义军到成为勇敢果断的将领,再到降清之后成为清朝的大红人,最后却又落得一个死因不明的下场,这其中有多少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