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明最后的乐土, 孙可望经营此地十年, 却一年之间被破坏

南明最后的乐土, 孙可望经营此地十年, 却一年之间被破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吃着瓜娱乐社 访问量:3340 更新时间:2023/12/18 18:14:19

南明史上的今天系列3 三月初八

熟悉南明历史的人都知道,云南是中国大陆上最后被清军征服的省份,这主要得益于原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在云南的苦心经营和武装抵抗,才让云南在1644年之后又坚持了16年才沦入清军之手。

1646年张献忠在抗清战争中战死,1647年其余部在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的带领之下从四川经贵州进入云南,并且平定了云南的土司叛乱,将云南全省纳入大西军余部的控制之下,孙可望在云南调整了赋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孙可望的治理下经济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根据《明末滇南纪略》记载,当年秋成就“倍于曩昔”,次年又“大熟,百姓丰足”,再下一年仍是“大有年,兵民安乐如初”,由此可见,经过孙可望和大西军几年的治理,云南已经实现了百姓丰足、兵民安乐的小康生活,可以说是明末乱世中的世外桃源。

1649年,大西军余部正式和南明永历政权联合抗清,大西军出贵州到前线抵抗清军,而此时云南依然是在大西军的直接控制之下,永历皇帝只不过是名义上的皇帝,甚至后期成了孙可望的傀儡,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云南都是大西军余部和南明稳固的大后方,由大西统治到名义上接受大明的统治,百姓们依然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然而这一切在十年之后都灰飞烟灭了,安居乐业变成了生灵涂炭,而这一切都拜战争所赐,兵火所至,“衣粮财物头畜俱被抢尽”,而根据洪承畴顺治十七年(1660年)三月初八的奏本所载:

“三月初五日,又准云贵总督臣赵廷臣手札,内开:云南近状大不如上年。每市斗米一石实卖至二十五六两,沿途穷民有死于道途沟涧,死于寺庙破屋,死于山路田野,死于旁溪曲径,甚有母食其女,子弃其父,惨不忍言。”

由此可见,云南已经变成了一个惨不忍睹的社会,路边、破屋内、山野中随处可见死尸,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境地,而对比之前南明统治时期的状况,直到1656年仍然能够看到丰收的记载,而1658年春节,清军入滇之前,省城昆明的军民们还在准备着过年,依然是一片太平景象,谁曾想一年之后,从大明到大清,云南就已经成了一个地狱般的存在。

而这一切都是拜孙可望投降和清军入滇后的暴行相关,孙可望因野心膨胀,企图取代永历帝自立,与李定国决裂,孙可望引兵攻打李定国,最终孙可望兵败,率数百骑投降了清朝,被封为义王,成了清军进入云南的带路党。

清军入滇之后,由于战争的破坏和清军的荼毒,最终明末最后的世外桃源也没能幸免,云南的军民们承受了战争的伤害。

标签: 孙可望

更多文章

  • 孙可望降清,李定国就独木难支?他犯的真正错误是路走歪了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孙可望

    在南明政权存在的18年中,最有希望能抵御清朝入侵的只有张献忠留下来的大西军。明军要不投降清朝,要不毫无战斗力。大顺军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不到两年,就从占领全国大部分北方重新变成流民(1644~1646),李自成死后,更是树倒猢狲散,各个部队各自为战,互相伤害。反倒是大西军这支农民部队在明末清初时期表现

  • 宝庆之战惨遭失败,暴露出孙可望在军事指挥上的短板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孙可望

    前言大西军余部联明抗清、加入南明永历朝廷之后,孙可望取得了永历朝廷的最高权力,号称“国主”;他大刀阔斧地对南明内部进行了整顿,树立了个人权威,保证了政令军令的畅通无阻。从1651年开始,孙可望指挥整编过的南明军队,展开了对清军的大反攻。在云南壮大的大西军1652年,南明军队的猛烈反攻,取得了一系列的

  • 张献忠有孙可望、李定国等优秀的部下,为何他在四川建立的大西国会很快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孙可望

    明末在陕西举义的诸多农民军首领中,张献忠是起家相当早的一个,在农民军中的地位远比后来名气最大的李自成高,但他在到处流窜的过程中,虽然曾经干过烧毁中都凤阳城和捣毁朱明祖陵这样的大事,但一直没有得到一个比较稳固的根据地,其所部流寇气息很重。到了李闯势力强大、连克中原名城之后,张献忠却日渐困窘,他心高气傲

  • 孙可望归降清朝时,只剩下五百残兵,为何却被封为王爷?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孙可望

    众所周知,古代要被封官赐爵得到赏赐,必须是要立下功名的,可是有一位将领,他归降之时只剩下五百士兵,可是当他进京之时,顺治帝却在大殿亲自接待他,这里面又有什么故事呢?孙可望从贫苦的家庭的出身,从参加义军到成为勇敢果断的将领,再到降清之后成为清朝的大红人,最后却又落得一个死因不明的下场,这其中有多少引人

  • 大顺通宝的故事——记载张献忠、孙可望的奋战过程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孙可望

    大明崇祯年间,内忧外患,外有清兵叩关,内有张献忠、李自成作乱。其中张献忠于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左右观望几年后,于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张献忠即皇帝位,年号大顺。两年后,即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于1947年在西充凤凰山被流矢击中而死。仅仅做了不到三年皇帝的张献忠既是大西国的

  • 张献忠的“长子”孙可望,引清兵入川攻打南明,最后他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孙可望

    张献忠的“长子”孙可望,引清兵入川攻打南明,最后他结局如何?我们都知道,在明朝末年,因为连年的自然灾害,再加上明廷的不作为,所以使得百姓常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各地农民不断开始揭竿而起,而崇祯登基后,起义军的规模越来越大,到了中后期,明廷不得不抽调精兵镇压这些农民起义军。其实,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支

  • 坚持抗清,南明王朝武将之首的孙可望,为何最终投降清朝?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孙可望

    1646年初,张献忠的大西军和清军在汉中地区正面硬钢,但是清军在许多明朝叛徒的帮助下,仅仅只用了4个月,清军就占领汉中。1646年9月,张献忠意识到不能再和南明王朝打架,他俩应该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清朝。不过张献忠的运气显然不是很好,才过去两个月,他的军营就遭到清军突袭,在混战中,张献忠不幸中箭身亡。老

  • 孙可望一度拯救南明,为何却投靠清朝,助清军灭南明?

    历史人物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孙可望

    1650年十一月,尚可喜、耿继茂率领清军攻占了广州,与此同时,孔有德占领了桂林。永历帝朱由榔闻讯后,仓皇乘船逃亡。此时的南明小朝廷已经接近于瓦解,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孙可望率领的大西军成为了南明的“拯救者”。然而数年后,孙可望又背叛南明,投降清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素有嫌隙1647年1月,大西

  • 姜瓖要为明朝灭亡负主要责任?身为大同总兵的他,为何一叛再叛?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姜瓖

    大明朝的江山,就是姜瓖这个人给搞丢了。有人说这个帽子是不是扣太大了?我们看看姜瓖这家伙都干了些什么,就知道大明朝的灭亡是不是跟他有关了。李自成在宁武关和周遇吉血拼了很长时间,结果周遇吉愣是拼掉了李自成7万多人马。老李的精锐损失惨重,这让李自成彻底动摇了。他虽然号称有百万大军,可是真正能上战场决战的不

  • 明史:孙元化被处死,崇祯不会用人,自毁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臧翁说史标签:孙元化

    1613年,孙元化没有考中进士,便专心研究火器、火炮,为明朝组建一支“欧式炮兵”。可惜,崇祯不会用人,他将孙元化斩首,自毁长城。孙元化,上海浦东人,明朝儒将,官至登莱巡抚,也是西洋火器的先驱。1613年,孙元化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便专心研制西洋火器,拜徐光启为师。明清两朝研究西洋火器,没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