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内阁神仙打架:首辅高拱提拔张居正的人,差点要了张居正的命

明朝内阁神仙打架:首辅高拱提拔张居正的人,差点要了张居正的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桃子 访问量:2459 更新时间:2024/2/27 23:24:30

在古代,伴君如伴虎,是人尽皆知的名言。也正是如此,能坐到皇帝身边的大臣,几乎个个都是人精,比如明朝中期的内阁首辅高拱

高拱祖籍山西,家族世代为官,因此家教很严格。高拱五岁就能对对子、背诵千言古,到了正式上学的年纪,便为了科举中第而日夜攻读四书五经,直到三十岁才考中进士,然后从翰林编修,一步一步爬到朝廷内阁首辅的地位。

在这个升迁的过程中,高拱体现出了异于常人的眼光,他早年辅佐裕,为裕王讲经侍读时,大多数人都觉得年长的景王更有希望继承大统,因此大多疏离裕王而亲近景王,唯独高拱对裕王“不离不弃”,悉心教导,结果不出他所料,裕王最终成了皇太子,凭着患难与共的师生关系,高拱自然平步青云了。

不过,真正体现高拱政治手腕的事情,却不是这件事。1567年,两广地区发生叛乱,韦银豹、黄朝猛两人趁着山高皇帝远,反复举兵起事,劫杀朝廷命官,包括副总兵、参议参政等,还多次攻掠城池。坐镇两广的总督名叫延,他是高拱的人,但是一直搞不定韦、黄两人,朝廷为此焦头烂额。

当时,殷正茂是最有打仗经验的将领之一,因而受到了朝野一致推荐,居正也是力荐殷正茂的人之一。从裙带关系来说,殷正茂是张居正的人。

高拱和张居正有矛盾(两人在嘉靖驾崩时结下了梁子),想培养自己的门生,也就是两广总督李延,因而坚持不提拔张居正的人。但是两广总督李延,就跟扶不起的阿斗一样,一直打败仗,皇帝对此很不满,迁怒于高拱,病危时还骂了句高拱“也不是忠臣”。在这种危急情形下,高拱不得已同意马上撤换自己的门生李延,而提拔殷正茂前往两广平叛。

但是,殷正茂虽然能打仗,但也有一个公开的弱点,那就是贪污。高拱对此自然了如指掌,于是,放出风声:让殷正茂全权负责军费,并且不派人监督,还额外多拨二十万两银子。不仅如此,高拱还大大方方地说,他知道殷正茂会贪污军费,但是只要他一劳永逸地平定两广,即便贪了点,也于朝廷有益;反之,没有能力的话,两广地区反反复复生叛,朝廷反而要付出更多精力和银子,得不偿失。

这番话一出,人人都夸高拱用人有方,不拘小节。但实际上这里面却隐藏着很大的学问——

第一,朝廷都知道殷正茂是张居正的人,如果前线一直败仗的情况下,仍坚持不起用殷正茂,则会给人一种任人唯私、培植亲信的既视感,久而久之,肯定会引起皇帝不满。所以,起用殷正茂首先是为了自保。

其次,殷正茂这个人有缺陷,不用他也有道理,用他的话,也可以找出来很多麻烦,虽然高拱公开说只要能办事、就不追究殷正茂的贪污行为,但实际上这是口说无凭的事情,毕竟军费就是军费,只要高拱愿意,就能那这件事做文章,而且能映射殷正茂背后的张居正,是一个打击政敌的阳谋。

最后,即便张居正提前预知,告诫并让殷正茂分文不贪,一心打仗立功,但高拱仍有后招,因为他前脚提拔殷正茂前往两广上任,后脚就发出密信,调查殷正茂在江西任内的贪墨劣迹,收集了一手黑料,有备无患。

从这里可以看出,高拱把自己立在了不败的位置,高枕无忧,但他正反都能治殷正茂的罪,甚至还能把火引到对手张居正的身上,一改被动的局面,稳占上风,相当精明干练了。

标签: 高拱

更多文章

  • 狡猾的张居正如何被严嵩,徐阶,高拱三大派系认定为“老实人”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高拱

    在职场中,我们免不了要站队,面对一把手和二把手白热化斗争,选择不好会导致自己粉身碎骨但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几千年来前赴后继,死去人不在少数,即使是现在仍旧有不少人心存疑惑。今天我们来看一个职场典范,张居正是如何做到让两派人马都喜欢的。张居正年少成名,16岁考中进士,被誉为是神童,当然这个人和

  • 大明王朝:“严党”没扳倒,高拱大骂徐阶,两人的矛盾就此埋下

    历史人物编辑:读史小白标签:高拱

    趁着中元节,嘉靖皇帝召见严嵩和徐阶,将轰动一时的“浙江贪墨案”轻轻处理——严肃处理前任“浙江巡抚”郑泌昌、前任“浙江布政使兼按察使”何茂才,至于牵扯其中的“严党”只字未提,就连罪行坐实的严世蕃也予以任何处理。一句话,“清流党”试图一举扳倒“严党”的计划,落空了。此时,高拱、张居正正在裕王府焦急的等待

  • 面对反对者的诸多阻挠,高拱是如何轻松解决封贡互市问题的?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高拱

    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虽说元朝作为一个统一王朝的时代已经结束,但是,蒙古势力依然存在,大明王朝北方边境始终得不到真正的安宁,双方一直都是摩擦不断。到了隆庆年间,蒙古势力鞑靼经常进犯明朝边境,烧杀抢掠,边境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时任内阁首辅高拱决定解决这个问题。那高拱的解决之道是什么呢?那就是

  • 李太后和张居正到底什么关系?她为张居正罢免高拱,从不管张居正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高拱

    李太后是万历的生母,隆庆皇帝只做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这个时候他年仅十岁的儿子万历皇帝朱翊钧登上了皇位。皇帝年幼,只能由皇太后来维持政治上的平衡,而这个时候,一向权倾朝野的高拱,却因为一句话的失误,被李太后给罢免了。要知道他可是内阁首辅,如此重要的大官,说罢免就罢免,这李太后未免太厉害了吧?那么她为什

  • 为他人做嫁衣,为何掌权多年的高拱,会输给张居正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高拱

    在嘉靖皇帝去世之后,明朝也进入到新的时代中,之前作为严嵩的替代者,徐阶也得到了首辅的位置。不过他还没坐多久,很快就遇到了大的麻烦,原本他和高拱等人一样,都是辅佐隆庆皇帝,可随着权位的争夺战越来越激烈,他与高拱等人也开始了权力争斗,高拱取得了胜利,取代徐阶成为首辅。可他没有想到,自己忙活了这么长时间,

  • 内阁大学士高拱,解决蒙古和大明矛盾,建万世不朽之功勋

    历史人物编辑:邹宁标签:高拱

    明帝国和蒙古的矛盾源远流长,一直打到明朝中期。嘉靖和隆庆时期,大明最危险的敌人变成了俺答汗,他率领土默特部族是鞑靼部族之一。因其实力雄厚成为了鞑靼首领,俺答就是嘉靖时期发动的庚戌之乱,堂堂大明帝国,却让蒙古人在京城附近烧杀抢掠,明军却眼睁睁看着,这是大明帝国的耻辱。嘉靖四十五年,高拱加入内阁,隆庆五

  • 同是内阁辅臣,高拱和徐阶有着怎样的仇怨?非要对徐阶赶尽杀绝?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高拱

    明嘉靖、隆庆两朝,朝堂争斗最为激烈。在两朝过度的六年时间里,先是徐阶扳倒了权臣严嵩,随后高拱又搬倒了徐阶。此后高拱再度击败李春芳,如愿登上首辅之位。看似春风得意,然而风水轮流转,首辅高拱随后竟然又被张居正赶下台。客观而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四人正都是能臣,惺惺相惜确实存在,但高拱与徐阶之间却存在

  • 高拱用人不拘一格,明知殷正茂贪财,仍重用他带兵平叛

    历史人物编辑:王王美食屋标签:高拱

    高拱用人不拘一格,明知殷正茂贪财,仍重用他带兵平叛明朝官员官俸少,只够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不足以养家糊口。为了生存,大多数官员手脚不干净,变着花样捞灰色收入。虽然大家都这样,但并不是绝对不看官德。对于廉洁的官员大家从内心深处还是很尊敬的,而一旦被认为贪污腐化,其前途就要受影响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化

  • 在豪横中崛起又在豪横中灭亡的大明内阁首辅高拱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高拱

    嘉靖皇帝因为嗑药太多而“得道升仙”了,之后由太子朱载登基称帝,史称明穆宗。虽然生于皇家,但这位穆宗皇帝的童年并不幸福,因其生母杜康妃失宠而从不招老爹嘉靖帝的待见,活得窝窝囊囊,心惊胆寒。等好不容易混了个太子位,结果嘉靖帝又开始信奉道士之言而坚持“二龙不相见”,多少年都不见这个亲生儿子。在师傅高拱的鼓

  • 高拱清算徐阶,多亏张居正从中斡旋保护,徐阶安享晚年

    历史人物编辑:程浩说历史标签:高拱

    高拱清算徐阶,多亏张居正从中斡旋保护,徐阶安享晚年徐阶是张居正的老师,也是他的引路人,将张居正一步一步放到重要的位置,让他掌管翰林院培养自己的势力。即便徐阶和严嵩斗得死去活来,从不让张居正出头,极力地保护他。张居正从老师身上,学习了很多斗争的艺术,张居正对徐阶充满了感激。嘉靖四十二年三月,徐阶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