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之苏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宰相之苏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09 更新时间:2023/12/11 17:46:51

苏瑰(639年-710年),一名瓌,字昌容,京兆武功(今陕西杨凌大寨镇)人,唐朝宰相,西魏度支尚书苏绰玄孙,隋朝尚书左仆射苏威曾孙。

苏瑰进士出身,历任恒州参军、豫王府录事参军、朗州刺史、歙州刺史、扬州长史、尚书右丞、户部尚书、侍中、吏部尚书、右仆射,封许国公。

710年(景龙四年),唐中宗去世,苏瑰极力主张由相王李旦辅政。唐睿宗继位后,苏瑰进拜左仆射,不久因年迈被罢为太子少傅,死后追赠司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贞。716年(开元四年),配享睿宗庙庭。729年(开元十七年),加赠司徒。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苏瑰二十岁时便考中进士,补任恒州参军,后在太子左庶子张大安的举荐下,升任豫王府录事参军,受到长史王德真、司马刘祎之的器重,历任朗、歙二州刺史。

累任要职

702年(长安二年),苏瑰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处要冲,多有珠翠珍怪之物,前任长史张潜、于辩机趁机敛财数万。而苏瑰到任后,两袖清风,分毫不取。

705年(神龙元年),苏瑰回朝,担任尚书右丞,封怀县男。 他熟悉法律,精通典章,受命修定律令格式。不久,苏瑰改任户部尚书,又加银青光禄大夫,负责户口审核工作。

担任宰相

706年(神龙二年),苏瑰进拜侍中,封淮阳县子,并充任西京留守。当时,术士郑普思在雍岐地区召聚党羽,密谋作乱,被苏瑰逮捕下狱。郑普思之妻第五氏深受韦皇后宠信,能随意出入禁宫。唐中宗特意下诏,命苏瑰释放郑普思。苏瑰不肯,再三进言,左仆射魏元忠也上表劝谏,郑普思最终被流放儋州(在今海南)。不久,苏瑰改任吏部尚书,进封淮阳县侯。

709年(景龙三年),苏瑰改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不久,唐中宗打算到南郊祭天。国子祭酒祝钦明受韦皇后指使,上表皇帝,建议由皇后担任亚献、安乐公主担任终献。苏瑰认为此举不合礼制,在皇帝面前指责祝钦明。唐中宗虽知苏瑰所言有理,但最终还是同意了祝钦明的奏请。同年六月,苏瑰与唐休璟一同监修国史。

710年(景龙四年),韦皇后为篡夺皇位,毒死唐中宗。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遗诏,却让韦皇后临朝摄政,命相王李旦以太尉之职辅政。苏瑰与宰相韦安石韦巨源、萧至忠、宗楚客、韦温等人被召入禁中,商议后事。宗楚客是韦氏党羽,道:“自古叔嫂不通问,太后临朝,相王不宜辅政。”苏瑰正色道:“遗诏乃先帝之意,岂能随意更改?”宗楚客大怒。最终,李旦被削去辅政之责,苏瑰则称病不肯上朝。不久,韦氏被诛,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进拜苏瑰为尚书左仆射。

病逝

同年十一月,苏瑰因年迈多病,被罢为太子少傅。不久,苏瑰病逝,遗命薄葬,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司空、荆州大都督。赐谥文贞。

716年(开元四年),苏瑰与徐国公刘幽求一同配享睿宗庙庭。729年(开元十七年),唐玄宗又加赠苏瑰为司徒。

人物评价

卢藏用:公体道贞固,立心简直,多识前言,遍详旧事。自周、隋损益,家牒可纪,公则绍之,罔不毕综。故闺门之内,孝悌成则;朋友之间,忠信克举。其在参佐也,婉娈柔嘉,丑夷不争;其事藩邸也,从容讽议,宾寮是仰。四为郎,而弥纶之功布於省囗;九为牧,而循良之绩著於州郡。

刘昫:苏瑰,孔子云:“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又“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当中宗弃代,韦氏夺权,预谋者十有九人,咸生异议,瑰志存大节,独发谠言。其后善恶显彰,黜陟明著。圣人之言,验于斯矣。

宋祁:瑰治州考课常最,为宰相,陈当世病利甚多。

个人作品

苏瑰著有文集十卷、《中枢龟镜》一卷,还曾负责删定《删垂拱式》、《散颁格》。

标签: 苏瑰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之敬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敬晖

    敬晖(?-706年),字仲晔,绛州太平(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宰相。敬晖早年曾历任卫州刺史、夏官侍郎、泰州刺史、洛州长史、中台右丞,后与桓彦范、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侍中。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平阳郡王。神龙二年(706年),武三思以五

  • 唐朝宰相之杜黄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杜黄裳

    杜黄裳(738年-808年),字遵素。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杜黄裳出身于京兆杜氏,进士及第,早年曾入郭子仪幕府,担任朔方从事,后历任侍御史、太子宾客、太常寺卿。唐宪宗监国时,被授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唐宪宗继位后,杜黄裳极力主战,主张削弱藩镇,曾举荐高崇文为将,讨平西川节度使刘辟。后

  • 唐朝宰相之韦执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韦执谊

    韦执谊(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韦执谊出身于京兆韦氏龙门公房,进士及第,早年历任右拾遗、翰林学士、南宫郎、吏部郎中,并与顺宗宠臣王叔文交好。永贞元年(805年),韦执谊被王叔文荐为宰相,先担任尚书右丞、同平章事,后改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协助王叔文推行永贞革新。宪宗继位后,王

  • 唐朝宰相之杜淹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杜淹

    杜淹(?-628年),字执礼,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隋朝河内太守杜征之子。贞观名相杜如晦的叔父。杜淹出身于京兆杜氏,早年曾在隋朝为官,担任御史中丞,后效力于王世充,授为吏部尚书。投降唐朝后,被唐太宗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杨文干事件中受到牵连,被流放巂州。唐太宗继位后,杜淹回

  • 唐朝宰相之魏知古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知古

    魏知古(647年-715年),深州陆泽人(今河北深州),唐朝宰相。魏知古进士及第,历任著作郎、凤阁舍人、卫尉少卿、吏部侍郎、晋州刺史、黄门侍郎、右散骑常侍。他上疏劝谏唐睿宗,反对修建道观,被拜为宰相,担任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唐玄宗继位后,魏知古又升任侍中,进封梁国公。开元二年(714年),魏知古因

  • 唐朝宰相之李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训

    李训(?-835年),本名仲言,字子训,后改名训,字子垂,祖籍陇西,唐朝宰相,右仆射李逢吉从子。李训出身于陇西李氏姑臧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河阳幕府,因罪流放象州,遇赦得还。后投奔郑注,得到大宦官王守澄的推荐,被引入禁中,为唐文宗讲解《周易》,历任四门助教、国子监博士、侍讲学士、兵部郎中。太和九年

  • 唐朝宰相之崔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崔圆

    崔圆(705年-768年),字有裕,贝州武城(今邢台清河,唐时武城县城遗址在今清河县西北)人,唐朝宰相,北魏左仆射崔亮八世孙。崔圆出身于清河崔氏青州房 ,早年历任执戟、会昌县丞、司勋员外郎、蜀郡司马、蜀郡长史。安史之乱时以迎接玄宗之功拜相,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剑南节度使,玄宗退位后奉玄宗之命与

  • 唐朝宰相之白敏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白敏中

    白敏中(792年-861年),字用晦,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祖籍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郡望太原阳谷(今山西太谷),唐朝宰相,刑部尚书白居易从弟。白敏中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李听幕府,后历任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唐宣宗继位后,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

  • 唐朝宰相之第五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第五琦

    第五琦(712年-782年),字禹珪,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理财家。开元十四年(726年),第五琦以明经科入仕,历任御史中丞、御史大夫、京兆尹、太子宾客、户部侍郎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使、铸钱使和盐铁使等官职,封为扶风郡公。第五琦建策起江淮财赋,创榷盐法,改革货币制

  • 唐朝宰相之朱敬则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敬则

    朱敬则(635年709年),字少连,亳州永城(今河南永城)人。 唐朝大臣、史学家。他好学,重节义,爱助人。唐高宗时,任右补厥。武则天称制,广开密告之门,罗织诬陷,诛杀大臣。敬则进谏,武后采纳他的建议,并提升他为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不久,检校左庶子魏元忠因恒国公张易之的陷害被判处死刑,朝内的大臣都因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