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名妓杜秋娘生平介绍及评价

唐朝名妓杜秋娘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484 更新时间:2024/1/19 12:27:40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首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大家可能都认为这首诗是如白那样大家所作。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写出这首诗的是一个小小的歌舞伎,她叫杜秋娘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杜秋娘这个小人物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此诗的呢?

杜秋娘从小长于妓院,只因为她的母亲在妓院谋生。杜秋娘的生父是南京姓杜的一个官员,来妓院寻花问柳之时遇见了杜秋娘的母亲,便包下了杜氏,没过多久,杜氏就怀孕了。

没想到这个姓杜的官员却不认杜氏腹中的孩子,还趁着官员调动离开了当地,杜氏只好再度回到了妓院,生下了杜秋娘。

杜秋娘十五岁的时候,被镇海节度使李锜花重金买下在李府当了一个歌舞伎,主要的工作就是依据乐师的曲子排舞、练舞,然后在宴席上跳给宾客们看,作为助兴的乐子。

杜秋娘心气高,总觉得乐师谱的词曲都非一般,自己业表演不出什么好的效果,辱没了李锜花了的重金,就自己谱写了一曲《金缕衣》,在宴席上唱给李锜听:“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李锜虽已年过半百,但是他依然没忘记年少时的雄心壮志,只是年纪一大有点力不从心。杜秋娘这一曲,再度唤醒了李锜的满腔热血,李锜对杜秋娘顿时生出了喜爱之情。

杜秋娘凭借此曲在宴席上艳压群芳,博得了李锜的欢心,就此成为了李锜的侍妾。

杜秋娘和李锜这对老夫少妻,感情甜蜜,度过了一段恩爱时光,杜秋娘觉得自己真的太幸运了,这样的幸福生活是她想都没想过的。

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唐宪宗企图收回藩镇割据势力手中的权力,身为节度使的李锜很是不满朝廷的这番举措,所以他依仗自己手中的兵力,起兵反了朝廷。

在朝廷打大军的镇压下,李锜很快就败了,在战乱中被杀,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充入宫中为奴,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成了宫中的歌舞伎。

杜秋娘不甘心自己的一辈子就要在宫中这样孤苦无依地过下去,她要博得众人的眼光,乞求能有人垂怜她,把她救出这个地方。

于是颇有心计的杜秋娘在宫中的一次宴席上再度唱起了《金缕衣》,清丽婉转的歌声从杜秋娘口中唱出,杜秋娘还随之一舞,身姿摇曳,直叫人看直了眼。

舞毕,众人既感叹于此诗的意境,韶华易逝,能抓在手中的就要牢牢抓住了,不然留有的只有无尽的悔恨,又感叹于杜秋娘这个小女子的歌声、舞步,仿若一体,融合得极为美妙,勾人心魄。

杜秋娘这次吸引到的是哪高高在上的天子,唐宪宗。唐宪宗正值青年,杜秋娘真是唱到他心坎里去了,这等妙人一定要时时陪伴在身边才好,于是就把杜秋娘封为秋妃,光明正大地成了自己的女人。

飞上枝头变凤凰,大概是杜秋娘最为形象的比喻了。杜秋娘与唐宪宗十分恩爱,唐宪宗爱极了杜秋娘的一颦一笑。

他们有时候泛舟游湖,有时候对月吟诗,颇有唐玄宗和杨贵妃之态。不过,杜秋娘虽受尽了唐宪宗的宠爱,但是她却没有如杨贵妃那样在宫中为非作歹。

相反地,杜秋娘用自己的慧心与才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唐宪宗,不露痕迹地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成为唐宪宗生活和工作上的贤内助。

唐宪宗也没有辜负杜秋娘,在大臣建议他选妃充实后宫的时候,唐宪宗笑着拒绝了,还说:“我有秋妃一个人就足够了。”

标签: 杜秋娘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之苏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瑰

    苏瑰(639年-710年),一名瓌,字昌容,京兆武功(今陕西杨凌大寨镇)人,唐朝宰相,西魏度支尚书苏绰玄孙,隋朝尚书左仆射苏威曾孙。苏瑰进士出身,历任恒州参军、豫王府录事参军、朗州刺史、歙州刺史、扬州长史、尚书右丞、户部尚书、侍中、吏部尚书、右仆射,封许国公。710年(景龙四年),唐中宗去世,苏瑰

  • 唐朝宰相之敬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敬晖

    敬晖(?-706年),字仲晔,绛州太平(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宰相。敬晖早年曾历任卫州刺史、夏官侍郎、泰州刺史、洛州长史、中台右丞,后与桓彦范、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侍中。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平阳郡王。神龙二年(706年),武三思以五

  • 唐朝宰相之杜黄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杜黄裳

    杜黄裳(738年-808年),字遵素。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杜黄裳出身于京兆杜氏,进士及第,早年曾入郭子仪幕府,担任朔方从事,后历任侍御史、太子宾客、太常寺卿。唐宪宗监国时,被授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唐宪宗继位后,杜黄裳极力主战,主张削弱藩镇,曾举荐高崇文为将,讨平西川节度使刘辟。后

  • 唐朝宰相之韦执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韦执谊

    韦执谊(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韦执谊出身于京兆韦氏龙门公房,进士及第,早年历任右拾遗、翰林学士、南宫郎、吏部郎中,并与顺宗宠臣王叔文交好。永贞元年(805年),韦执谊被王叔文荐为宰相,先担任尚书右丞、同平章事,后改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协助王叔文推行永贞革新。宪宗继位后,王

  • 唐朝宰相之杜淹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杜淹

    杜淹(?-628年),字执礼,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隋朝河内太守杜征之子。贞观名相杜如晦的叔父。杜淹出身于京兆杜氏,早年曾在隋朝为官,担任御史中丞,后效力于王世充,授为吏部尚书。投降唐朝后,被唐太宗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杨文干事件中受到牵连,被流放巂州。唐太宗继位后,杜淹回

  • 唐朝宰相之魏知古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知古

    魏知古(647年-715年),深州陆泽人(今河北深州),唐朝宰相。魏知古进士及第,历任著作郎、凤阁舍人、卫尉少卿、吏部侍郎、晋州刺史、黄门侍郎、右散骑常侍。他上疏劝谏唐睿宗,反对修建道观,被拜为宰相,担任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唐玄宗继位后,魏知古又升任侍中,进封梁国公。开元二年(714年),魏知古因

  • 唐朝宰相之李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训

    李训(?-835年),本名仲言,字子训,后改名训,字子垂,祖籍陇西,唐朝宰相,右仆射李逢吉从子。李训出身于陇西李氏姑臧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河阳幕府,因罪流放象州,遇赦得还。后投奔郑注,得到大宦官王守澄的推荐,被引入禁中,为唐文宗讲解《周易》,历任四门助教、国子监博士、侍讲学士、兵部郎中。太和九年

  • 唐朝宰相之崔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崔圆

    崔圆(705年-768年),字有裕,贝州武城(今邢台清河,唐时武城县城遗址在今清河县西北)人,唐朝宰相,北魏左仆射崔亮八世孙。崔圆出身于清河崔氏青州房 ,早年历任执戟、会昌县丞、司勋员外郎、蜀郡司马、蜀郡长史。安史之乱时以迎接玄宗之功拜相,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剑南节度使,玄宗退位后奉玄宗之命与

  • 唐朝宰相之白敏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白敏中

    白敏中(792年-861年),字用晦,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祖籍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郡望太原阳谷(今山西太谷),唐朝宰相,刑部尚书白居易从弟。白敏中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李听幕府,后历任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唐宣宗继位后,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

  • 唐朝宰相之第五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第五琦

    第五琦(712年-782年),字禹珪,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理财家。开元十四年(726年),第五琦以明经科入仕,历任御史中丞、御史大夫、京兆尹、太子宾客、户部侍郎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使、铸钱使和盐铁使等官职,封为扶风郡公。第五琦建策起江淮财赋,创榷盐法,改革货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