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李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宰相:李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896 更新时间:2024/2/28 2:25:02

李珏,字待价,其先出赵郡,客居淮阴。开成中,杨嗣复得君,引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李固言皆善。后迁门下侍郎,为文宗山陵使。又贬江西观察使,再贬昭州刺史。宣宗立,内徙郴、舒二州,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迁河阳节度使。俄检校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珏顾己大臣,谊不以内外自异,表请立皇太子维天下心。江淮旱,发仓廪赈流民,以军羡储杀半价与人。卒,年六十九,赠司空,谥曰贞穆。

人物简介

连登三科

李珏,字待价,唐德宗建中四年(784)生于楚州(今淮安)。其先辈出自赵郡(今河北省赵县),客居于淮。他幼年丧父,事母以孝,闻名乡里。年方弱冠,即以明经科名登榜首。

宪宗元和十年(815),户部尚书李绛出任华州刺史,邂逅得识李珏,交谈之中,见其天庭丰满,仪表非凡,叹道。“观君之相,定非庸人之辈。”劝李珏不要只研读经学,成为迂腐的学究,要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受到李绛的发,乃于元和年间举进士而擢高第。河阳三城节度使乌重胤,出自行伍,及为长帅,能与下同甘苦,而善待宾僚,礼分同至,当时名士,咸愿依之。他上表设置幕府,聘请李珏为幕友。时吏部主办文官选拔,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珏四事皆可取,遂登书判拔萃科高等,即授渭南尉。不久,擢升右拾遗。

敢谏直言

唐宪宗十五年正月,宪宗暴崩,穆宗即位,八月葬宪宗于景陵,九月大合乐于鱼藻宫,观竞渡,又召李愬、李光颜入朝,欲予重阳日大宴群臣。右拾遗李珏等上疏谏云:

道路皆言陛下诏光颜等将与百官高会。然一年未到,陵土新复,三年之制,天下通丧。今诸侯国的代表刚走,外族的使者未还,怎可不遵守皇帝死后停止举乐和欢宴的规定。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愬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以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

穆宗虽置其疏谏而不纳,然亦知所言于情于理皆宜,遂厚加慰劳。

李珏以数谏不得留内,出为下酆令。武昌军节度使牛僧孺辟署置幕,聘珏署掌书记。待文宗即位,珏还朝为殿中侍御史,宰相韦处厚说:“天子祭祖之器,岂论劾之才?”遂授礼部员外郎。

为相三年

李珏居相位仅三年,颇受眷宠,然陷于朋党之争,左右掣肘,屡次求退不准。帝方委用李、杨,乃罢郑覃、夷行知政事。可是,李珏等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终于随着文宗的逝世受到宦官的排斥而罢相,还险些送掉性命。

德泽淮南

宣宗立,大中二年(848),李珏被内调任郴、舒二州刺史。

舒州位于安徽中部偏南。著名诗人山阳赵嘏于文宗大和年间应进士未第,遂寓居长安,结交卿相,出入馆阁,其时李珏在京任职礼部,后升为翰林学士加户部侍郎,与赵嘏既是同乡,又是旧交,赵嘏在《献淮南李仆射》一诗中云:“早年曾谒富民侯”,“旧恩如水满身流”。武宗会昌元年赵嘏迁家浙西,次年登进士第。此次他正赴浙西探亲,听说李珏内调复官,欣喜万分,遂作《回於道中寄舒州李相公》诗一首,其中有“静语乍临清庙瑟,披风如在九层台”,“从此微尘知感恋,七真③坛畔望三台④。”接着,赵嘏又在舒州献诗一首,对李珏颂扬备至,并思附骥。诗云:

野人留得五湖船,丞相兴歌郡国年。醉笔倚风飘涧雪,静襟披月坐楼天。

鹤归华表山河在,气还青云雨露全。闻说万方思旧德,一时倾望重陶甄。

此后,李珏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再迁河阳节度使。他在河阳任上,减免高税重赋,并取消陈欠宿债百余万两。后以吏部尚书召珏离镇入京,而河阳府库十倍于初。不久,他被委以检校尚书右仆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其时,赵嘏正任渭南尉,犹有《献淮南李相公》诗一首,盼望李珏再入中枢,参与国事,排除宵小,重振朝纲,诗曰:

傅岩高静见台星,庙略当时诗不庭。万里有云归碧落,百川无浪到沧溟。

军中老将传兵术,江上诸侯受政经。闻道国人思再入,镕金新铸鹤仪形。

晚年

数年之后,李珏与赵嘏亦相继谢世。在此之前,他考虑自己历事五朝,遂不以内廷外镇而自异,上表请立皇太子,以维天下人心。会江淮大旱,他下令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并将积余留作储备的军粮,杀半价售与平民。当初,淮南三任节度使皆卒于镇所,有人劝他易署治事。他说:“皇上令我守扬州,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处,若何去之?”时扬州酒税偏高而宦官统领的神策军常为豪商上利。他比及病危,官属见他躺卧内室,惟以上述两事已经奏明朝廷,而未见答复为恨,并无一字提及家事。大中七年(853),病逝于任上,享年69岁。封上柱国、赞皇郡开国公,食邑1500户。赠司空,谥号贞穆。

李珏精于儒学,亦善古乐章句,文宗每听乐,鄙恶郑、卫声⑦,诏太常(礼乐之官)习开元中《霓裳羽衣舞⑧》,以《云韶乐⑨》和之。舞曲成,帝命翰林学士李珏陪同阅于庭。他秉性寡欲,早年丧偶,不置妾侍。门无杂宾,谢绝馈饷,高风亮节,淮南之人甚称其德;及珏病殁,赴京叩阙下,愿立遗爱碑,刻其业绩,让其仁爱留于后世。综观李珏一生,主要立于文宗、宣宗两朝;文宗承父兄奢弊之余,当阍寺(太监)挠权之际,而难以治易乱,化危为安,宣宗自大中临政,权豪敛迹,奸臣畏法,阍寺摄气,由是刑政不滥,贤能效用;两朝政事虽未臻至善,但颇有起色,其中也有李珏的一份功劳。

史籍记载

李珏,字待价,其先出赵郡,客居淮阴。幼孤,事母以孝闻。甫冠,举明经。李绛为华州刺史,见之,曰:“日角珠廷,非庸人相。明经碌碌,非子所宜。”乃更举进士高第。河阳乌重胤表置幕府。以拔萃补渭南尉,擢右拾遗。

穆宗即位,荒酒色,景陵始复土,即召李光颜于邠宁,李愬于徐州,期九月九日大宴群臣。珏与宇文鼎、温畲、韦瓘、冯药同进曰:“道路皆言陛下追光颜等,将与百官高会。且元朔未改,陵土新复,三年之制,天下通丧。今同轨之会适去,远夷之使未还,遏密弛禁,本为齐人,钟鼓合飨,不施禁内。”

标签: 李珏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陆元方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陆元方

    陆元方(639年701年3月20日),字希仲,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朝宰相,陈朝给事黄门侍郎陆琛曾孙、朝散大夫陆柬之从子。陆元方博学大度,考中进士后,起家于三水县尉,迁监察御史。武则天即位后,拜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长寿二年(693年),担任门下侍郎、凤平章事,成为宰相,后因依附宰相李昭德,

  • 唐朝宰相:魏元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元忠

    魏元忠(?-707年),原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唐朝宰相。魏元忠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次出任宰相,并兼具一定的军事才能,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唐代众多的宰相中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位。武则天晚年时,又受张昌宗、张易之陷害,贬高要尉。中宗复位时任宰相,随波逐

  • 唐朝宰相:张行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行成

    张行成(587年-653年),字德立,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朝宰相。张行成出身中山张氏,隋末时以察举入仕,授为员外郎,后为郑国度支尚书,降唐后历任谷熟尉、陈仓尉、富平主簿、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刑部侍郎、尚书左丞等职。他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辅佐高宗监国,高宗年间被拜为宰相,担任侍中,兼刑部

  • 唐朝宰相:郑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郑覃

    郑覃(?-842年),封荥阳公,唐朝大臣,德宗朝宰相郑珣瑜之子。唐文宗年间任宰相,被视为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之一。官至太子太师,后以病辞官。武宗初授司空。人物生平出身官宦郑覃出自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郑珣瑜在唐德宗、唐顺宗父子年间任宰相,他也因此得以在弘文馆担任校书郎,步入仕途。郑覃此后担任过拾遗、

  • 唐朝宰相:杜元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杜元颖

    杜元颖(775年-838年),京兆杜陵(陕西西安三兆村)人,杜如晦五世孙,贞元十六年(800年)考中进士科,又考中宏词科。逐渐以右补阙升任翰林学士。唐穆宗李恒对他特别宠幸,拜授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任学士承旨,长庆元年(821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建安县男。长庆三年(823年),出任剑南西川

  • 唐朝宰相:韦处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韦处厚

    韦处厚(773年-828年),本名淳,字德载,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韦处厚出身于京兆韦氏,自幼酷爱读书,博涉经史,一生手不释卷,勤奋著述。在朝为官二十多年,历仕宪、穆、敬、文四个皇帝,忠厚宽和,耿直无私,颇受爱重。地方志记述韦处厚(773~829) 原名淳,为避宪宗讳改名处厚,字德载

  • 唐朝宰相:关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播

    关播(719年-797年),字务元,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人,唐朝宰相,汉寿亭侯关羽之后。关播进士及第,历任淮南节度从事、卫佐评事、右补阙、河南府兵曹、淮南节度判官、滁州刺史、都官员外郎、兵部员外郎、河中少尹、给事中、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刑部尚书。建中三年(782年),关播被卢杞荐为宰相,授为中书

  • 唐朝宰相:杨恭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恭仁

    杨恭仁(568年-639年),原名纶,后改名温,字恭仁,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隋朝观王杨雄之子。杨恭仁原是隋朝官员,历任甘州刺史、吏部侍郎,曾平定杨玄感叛乱,后被裴蕴排挤出朝,担任河南道大使,兵败逃归江都。江都之变后,杨恭仁升任吏部尚书。619年(武德二年),杨恭仁投降唐朝,被任命为

  • 唐朝宰相:李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石

    李石(生卒年不详),字中玉,陇西人,唐朝宗室、宰相,襄邑恭王李神符五世孙。李石出身于唐朝宗室大郑王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李听幕府,担任节度从事,后历任郑滑行军司马、工部郎中、刑部郎中、太原节度副使、给事中、京兆尹、户部侍郎、判度支。甘露之变后,李石拜相,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极力稳定政局,与宦官

  • 唐朝宰相:李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程

    李程(766年842年),字表臣,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唐朝宗室、宰相,襄邑恭王李神符的五世孙。李程为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丙子科状元,并登博学宏辞科。累授司勋员外郎兼翰林学士,因其性懒,故有“八砖学士”之称。元和年间,任知制诰,拜礼部侍郎。唐敬宗即位,以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