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杨恭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宰相:杨恭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262 更新时间:2024/1/20 2:15:11

杨恭仁(568年-639年),原名纶,后改名温,字恭仁,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隋朝观王杨雄之子。

杨恭仁原是隋朝官员,历任甘州刺史、吏部侍郎,曾平定杨玄感叛乱,后被裴蕴排挤出朝,担任河南道大使,兵败逃归江都。江都之变后,杨恭仁升任吏部尚书。

619年(武德二年),杨恭仁投降唐朝,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又出任凉州总管。623年(武德六年),征拜为吏部尚书,兼中书令,后改任左卫大将军。

唐太宗继位后,杨恭仁出任雍州牧,又任洛州都督,以特进致仕。639年(贞观十三年),杨恭仁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潭州都督,谥号为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580年(大象二年),杨恭仁因父亲杨雄的功劳被封为武阳县公,不久授任仪同大将军。581年(隋开皇元年),隋朝建立,杨恭仁进封成安郡公,授左宗卫车骑将军。

603年(仁寿三年),杨恭仁担任甘州刺史。他为政宽和,深得边民之心。隋文帝对杨雄道:“这不单单是朕任用得人,也是你教子有方所致。”大业年间改任吏部侍郎。

征讨叛军

613年(大业九年),杨玄感起兵反隋。杨恭仁奉命征讨,在破陵(今河南孟津东)大败杨玄感,又与屈突通率军追击,将其生擒。

616年(大业十二年),苏威与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御史大夫裴蕴、黄门侍郎裴矩等人执掌典选,大肆收受贿赂,引起士流怨恨。杨恭仁因为人正直,受到裴蕴等人的排挤,被赶出朝廷,担任河南道大使,征讨起义军。他行至谯郡(今安徽亳州)时,被朱粲击败,只得逃回江都(今江苏扬州)。

归唐拜相

618年(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帝。杨恭仁随宇文化及逃往河北,并被任命为吏部尚书,驻守魏县(今河北大名)。 不久,唐国公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是为唐高祖。

619年(武德二年),魏州总管元宝藏,听取魏征之言,将杨恭仁执送长安。杨恭仁因与唐高祖有旧,深受礼遇,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封观国公,不久又出任凉州总管。他抚慰西北,使得葱岭以东的各部落倾心归附唐朝,因功遥领纳言。

622年(武德五年),突厥颉利可汗率军入侵。杨恭仁虚张声势,多布疑兵,使颉利可汗惊惧退走。不久,瓜州刺史贺拔威拥兵作乱。杨恭仁招募勇士,在叛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急速行军,连克二城,并释放俘虏。叛军感激他的宽惠,绑缚贺拔威缴械投降。

623年(武德六年),杨恭仁被征拜为吏部尚书,兼中书令,并检校凉州诸军事。后改任左卫大将军。 626年(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皇太子。不久,杨恭仁被罢去宰相之职。八月,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

晚年荣宠

627年(贞观元年),杨恭仁被任命为雍州牧,加封左光禄大夫,并代理扬州大都督府长史。631年(贞观五年),杨恭仁改任洛州都督。唐太宗

曾对他道:“洛阳是要害之地,朕子弟虽多,但都不是合适人选,如今特意委托给你。”

当时,他的弟弟和侄儿均与皇室联姻,身份尊荣,但他生性恬淡,深知礼仪,谦恭下士,从未与人交恶,被人比作汉朝的石庆。后来,杨恭仁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表请求致仕。唐太宗遂加封他为特进,让他归家休养。

639年(贞观十三年),杨恭仁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潭州都督,谥号孝,并陪葬昭陵。

人物评价

刘昫:恭仁仕隋忠厚,驭众谦恭。破贼立功,方见仁者有勇;掌选被斥,所谓独正者危。自伪归朝,怀才遇主,连婚帝室,列位藩宣,始终无玷者鲜矣!

标签: 杨恭仁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李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石

    李石(生卒年不详),字中玉,陇西人,唐朝宗室、宰相,襄邑恭王李神符五世孙。李石出身于唐朝宗室大郑王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李听幕府,担任节度从事,后历任郑滑行军司马、工部郎中、刑部郎中、太原节度副使、给事中、京兆尹、户部侍郎、判度支。甘露之变后,李石拜相,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极力稳定政局,与宦官

  • 唐朝宰相:李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程

    李程(766年842年),字表臣,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唐朝宗室、宰相,襄邑恭王李神符的五世孙。李程为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丙子科状元,并登博学宏辞科。累授司勋员外郎兼翰林学士,因其性懒,故有“八砖学士”之称。元和年间,任知制诰,拜礼部侍郎。唐敬宗即位,以吏部

  • 唐朝宰相:房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房琯

    房琯(697年-763年),字次律,河南(今河南偃师)人,唐朝宰相,正谏大夫房融之子。房琯是弘文生出身,历任校书郎、冯翊县尉、卢氏县令、监察御史、睦州司户、主客员外郎、主客郎中、给事中、宜春太守、太子左庶子、刑部侍郎,赐爵漳南县男。安史之乱爆发后,房琯随唐玄宗入蜀,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唐肃宗灵武

  • 唐朝宰相:张仁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仁愿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但不久又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防御突厥。唐朝张仁愿

  • 唐朝宰相:徐彦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徐彦若

    徐彦若(?-901年),字俞之,祖籍偃师(今河南偃师),唐朝宰相,刑部侍郎徐有功六世孙,吏部尚书徐商之子。徐彦若出身于东海徐氏,进士及第,历任尚书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后以户部侍郎之职拜相,又任中书侍郎。景福二年(893年),徐彦若出镇凤翔,但因李茂贞兵犯京师,又被召回朝中。乾宁元年(

  • 唐朝宰相:刘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晏

    刘晏(718年、715年或725年 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 人。唐代著名经济改革家、理财家,信奉道家。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三字经》有“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之语。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封彭城县开

  • 明朝宗室宁王朱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权

    朱元璋为御虏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其中,燕王朱棣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之后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宁王朱权来说,洪武二十四年(13

  • 唐朝宰相:于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于琮

    于琮(?-881年),字礼用,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宰相,北周太师于谨之后,户部侍郎于敖之子。于琮出身于河南于氏,以门荫入仕,进士及第,被授为驸马都尉,尚宣宗之女广德公主,官至兵部侍郎、判户部。咸通八年(867年),唐懿宗拜于琮为宰相,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累迁至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后被外放为

  • 唐朝宰相:赵宗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宗儒

    赵宗儒(746年832年10月18日),字秉文,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人。唐朝中期宰相、诗人,秘书少监赵骅之子。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 ,初举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历任翰林学士、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荆南节度使、太常卿、太子太傅等职,封天水郡公。史称其“前后三镇方任,八领选

  • 唐朝宰相:裴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裴垍

    裴垍(?811年),[ péi jì ],字弘中。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河东裴氏东眷裴出身。为高陵令裴昱第二子。唐朝宰相。内史裴居道七世孙。进士。历官美原尉、考功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兵部尚书。裴垍二十岁中进士,后举贤良极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