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关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宰相:关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732 更新时间:2023/12/13 20:42:48

关播(719年-797年),字务元,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人,唐朝宰相,汉寿亭侯关羽之后。

关播进士及第,历任淮南节度从事、卫佐评事、右补阙、河南府兵曹、淮南节度判官、滁州刺史、都官员外郎、兵部员外郎、河中少尹、给事中、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刑部尚书。

建中三年(782年),关播被卢杞荐为宰相,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只是卢杞的控制的傀儡宰相,在位期间毫无作为。泾原兵变后,关播被罢为刑部尚书。后又任右仆射、兵部尚书,期间曾以御史大夫的身份持节护送咸安公主入回纥和亲。使命完成后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致仕。

贞元十三年(797年),关播病逝,时年79岁。追赠太子太保。德宗为其辍朝一日以示哀悼。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关播年轻时考中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从事、卫佐评事、右补阙。他善于阐述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尤其精通佛学,后因与神策军使王驾鹤关系密切,被宰相元载贬为河南府兵曹,期间政绩突出。

累职升迁

大历八年(773年),陈少游担任淮南节度使。关播被征辟为节度判官,加检校金部员外郎,代理滁州刺史。大历十一年(776年),汴宋留后李灵曜反叛朝廷。陈少游出兵征讨,境内盗贼蜂起。关播调兵守御,为政清简,百姓得以安宁。

大历十二年(777年),杨绾常衮担任宰相,擢升关播为刑部都官员外郎。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继位。不久,湖南有王国良占据山洞,聚兵作乱,唐德宗便命关播前去宣抚。关播回朝后改任兵部员外郎,后又担任河中少尹。

建中二年(781年),关播改任给事中。当时,各司甲库都由胥吏掌管。关播建议改由士人掌管,解决了为时已久的胥吏弊端,升任刑部侍郎。宰相卢杞认为他脾气温和,易于控制,便常在皇帝面前推荐。关播得以改任吏部侍郎,又升刑部尚书。

担任宰相

建中三年(782年),卢杞向唐德宗举荐关播,建议拜他为宰相,道:“关播儒雅忠厚,可以整肃风俗。”唐德宗遂任命关播为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当时,朝政一概由卢杞决断,关播只是列席参与,从不发言。

当时,李元平、陶公达、张愻、刘承诫等人夸夸其谈,依附关播门下,自谓才高。关播对他们深信不疑,称他们都有将相之才,多次向唐德宗举荐。后来,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唐德宗在关播的推荐下,任命李元平为汝州刺史。李元平到任不到十日,便被李希烈俘获,汝州陷落,时人无不讥笑关播。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关播随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不久,卢杞、白志贞等相继被贬官罢黜,但关播仍旧为宰相。百官纷纷上表,认为关播不宜为相。唐德宗遂将关播罢免,改任他为刑部尚书。韦伦哭道:“宰相不能尽谋划辅佐之责,以致有今日之祸,却还能位居尚书,真是令人痛心啊。”

晚年生活

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以咸安公主和亲回鹘。关播加拜检校右仆射、兼御史大夫,并充任使者,持节护送咸安公主,册封回鹘可汗。使命完成后,关播被改任为兵部尚书。他称病请辞,以太子少师之职致仕。

关播致仕后,减少家中的车马僮仆,闭门不出,不问外事,得到士君子的尊重。贞元十三年(797年),关播病逝,终年七十九岁,追赠太子太保,唐德宗为他废朝一日,以示哀悼。

人物评价

刘昫:①造为臣得礼,莅事非能;播居位取容,举人败事。皆非国器,咸历台司,失人者亡,国其危矣。②玙、泌、造、播,俱非相材。

宋祁:关播举李元平守汝州,贼缚而臣之。宰相不知人,果可败国,德宗不以是责宰相,几丧天下。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有其奏疏一篇:《请删去武成王庙十哲奏》。

《唐文拾遗》收录有其奏疏一篇:《三省库官更置一人奏》。

标签: 关播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杨恭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恭仁

    杨恭仁(568年-639年),原名纶,后改名温,字恭仁,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隋朝观王杨雄之子。杨恭仁原是隋朝官员,历任甘州刺史、吏部侍郎,曾平定杨玄感叛乱,后被裴蕴排挤出朝,担任河南道大使,兵败逃归江都。江都之变后,杨恭仁升任吏部尚书。619年(武德二年),杨恭仁投降唐朝,被任命为

  • 唐朝宰相:李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石

    李石(生卒年不详),字中玉,陇西人,唐朝宗室、宰相,襄邑恭王李神符五世孙。李石出身于唐朝宗室大郑王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李听幕府,担任节度从事,后历任郑滑行军司马、工部郎中、刑部郎中、太原节度副使、给事中、京兆尹、户部侍郎、判度支。甘露之变后,李石拜相,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极力稳定政局,与宦官

  • 唐朝宰相:李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程

    李程(766年842年),字表臣,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唐朝宗室、宰相,襄邑恭王李神符的五世孙。李程为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丙子科状元,并登博学宏辞科。累授司勋员外郎兼翰林学士,因其性懒,故有“八砖学士”之称。元和年间,任知制诰,拜礼部侍郎。唐敬宗即位,以吏部

  • 唐朝宰相:房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房琯

    房琯(697年-763年),字次律,河南(今河南偃师)人,唐朝宰相,正谏大夫房融之子。房琯是弘文生出身,历任校书郎、冯翊县尉、卢氏县令、监察御史、睦州司户、主客员外郎、主客郎中、给事中、宜春太守、太子左庶子、刑部侍郎,赐爵漳南县男。安史之乱爆发后,房琯随唐玄宗入蜀,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唐肃宗灵武

  • 唐朝宰相:张仁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仁愿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但不久又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防御突厥。唐朝张仁愿

  • 唐朝宰相:徐彦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徐彦若

    徐彦若(?-901年),字俞之,祖籍偃师(今河南偃师),唐朝宰相,刑部侍郎徐有功六世孙,吏部尚书徐商之子。徐彦若出身于东海徐氏,进士及第,历任尚书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后以户部侍郎之职拜相,又任中书侍郎。景福二年(893年),徐彦若出镇凤翔,但因李茂贞兵犯京师,又被召回朝中。乾宁元年(

  • 唐朝宰相:刘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晏

    刘晏(718年、715年或725年 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 人。唐代著名经济改革家、理财家,信奉道家。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三字经》有“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之语。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封彭城县开

  • 明朝宗室宁王朱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权

    朱元璋为御虏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其中,燕王朱棣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之后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宁王朱权来说,洪武二十四年(13

  • 唐朝宰相:于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于琮

    于琮(?-881年),字礼用,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宰相,北周太师于谨之后,户部侍郎于敖之子。于琮出身于河南于氏,以门荫入仕,进士及第,被授为驸马都尉,尚宣宗之女广德公主,官至兵部侍郎、判户部。咸通八年(867年),唐懿宗拜于琮为宰相,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累迁至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后被外放为

  • 唐朝宰相:赵宗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宗儒

    赵宗儒(746年832年10月18日),字秉文,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人。唐朝中期宰相、诗人,秘书少监赵骅之子。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 ,初举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历任翰林学士、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荆南节度使、太常卿、太子太傅等职,封天水郡公。史称其“前后三镇方任,八领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