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和陈寿是如何评价姜维的?

诸葛亮和陈寿是如何评价姜维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650 更新时间:2024/2/4 19:34:09

建兴六年(228),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发动了第一次北伐,并且很快获得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积极响应,震动了整个关中。然而,不久之后镇守街亭的马谡被张郃击破,率领着佯攻部队的赵云、邓芝也遭遇兵败,蜀汉兴复汉室的初次尝试就这样宣告了失败。

不过,蜀汉也并非是无功而返诸葛亮偶然间发现了姜维这块璞玉。对于未来可期的姜维,诸葛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俨然把他视为了中兴大业绝佳的接班人。然而,此后姜维不但没能带领蜀汉走向富强,还招致了朝野内外许多反对的声音,就连本是蜀汉人的陈寿也在《三国志》当中给了他很低的评价。那么,诸葛亮和陈寿对姜维的评价为何存在着如此巨大的不同,他们二人谁才是对的呢?

据《三国志》记载,刚刚收服姜维后,诸葛亮便写信给蒋琬张裔道:“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从诸葛亮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他对姜维的归顺是感到十分高兴的,其次他也十分认可姜维的能力,认为其是凉州数一数二的人才。

然而,此后姜维一直跟随诸葛亮进行北伐,却始终没有被真正委以重任。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又先后辅佐大将军蒋琬、费祎进行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希望能够用最小的代价提升实力,且削弱曹魏。在这段时期,姜维尽管独自领军的机会大大增加,但还是处处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被允许投入过多的力量与曹魏陷入消耗。

延熙十六年(253),费祎遇刺身亡,而几个月后姜维便带领着数万将士踏上了北伐的征途,并一度围困住南安。此后的几年里,姜维不断率军北上,职位也渐渐升到了大将军。在北伐的过程当中,姜维曾经取得过胜利,如大破雍州刺史王经,造成数万敌军伤亡;然而,他也因为军力、实力上的不足而遭遇过兵败,并因此导致了百姓的不满。

景耀六年(263),曹魏派出大军讨伐蜀汉,姜维尽管死守剑阁,但蜀汉后主刘禅还是在邓艾的偷袭下宣布了投降。据《元和郡县志》记载,邓艾的大军在兵临成都城下之前曾于绵竹与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大战过一场,诸葛瞻战死之前,曾经感叹道:“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如果此处的记载是真的,那么就说明连诸葛亮的亲儿子都看不惯姜维,认为自己没能制约好他,是一大罪过。

总之,姜维尽管坚守到了最后,但面对刘禅要求投降的诏书也只得放弃了抵抗。不过,他很快就教唆曹魏大将钟会谋反,打算趁机光复蜀汉,迎回刘禅。可惜的是,姜维与钟会还没来得及正式起事便一同死于了乱军当中,蜀汉复兴的星星之火就此彻底熄灭。

对于姜维,陈寿给出的评价是:“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在这位史官的眼中,姜维的韬略与武勇都并非顶尖,而且他一味追求建功立业,导致了无节制的穷兵黩武和蜀汉国力的虚耗。大肆征伐,再加上缺乏足够的决断能力,终于导致了姜维的殒命。

相比于诸葛亮只有夸赞的评价,陈寿对于姜维甚至可以说更多的是批评和贬损,对于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二人都没有做到真正的客观和真诚。首先来说,诸葛亮对姜维赞赏有加,生前却没有真正委之以重任,即使是临终之前,他都是让杨仪、费祎、姜维三人共同分配撤军的任务。而且,诸葛亮曾秘密上书刘禅道:“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可见尽管姜维在其嘴中那般完美,却并非接班人的第一人选。

我们可以大胆猜想,第一次北伐就遭遇了不利局面的诸葛亮或许是为了提振士气,让众人认为北伐还有很大的成功率才故意夸张了姜维的才能。另一方面,陈寿对姜维的“批评”也似乎别有深意。在姜维的传记中,陈寿以史官身份评价姜维是“粗有文武”,但在给出这一结论前,他却引用了一长段蜀汉秘书令郤正对姜维勤俭节约、处处节制等品质和行为的赞扬,这种记述形式在整部《三国志》中都是相当少见的。因此,有人提出假设认为,陈寿在评论姜维时并没有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说到底,姜维的身份实在是过于复杂他原本效力于曹魏,后来归顺蜀汉,蜀汉灭亡后,他表面上降于曹魏,其实背地里又在筹备着反叛。从种种行为以及他人对其的评价来看,姜维或许没有诸葛亮口中那么完美无缺,但绝对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优秀将领。当然,陈寿对其的评价也不算太偏颇,只不过确实是稍显严格了些。

标签: 姜维

更多文章

  • 唐朝将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宝臣

    从先天元年(712)到至德元年(756)是唐朝第九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时期,在经历了前几代唐朝帝王对国家治理的不断累积之下,到了唐玄宗统治阶段,唐朝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史称为“开元盛世”。但是在这样繁荣昌盛的景象下,唐王朝也滋生出了许多的潜在问题,就如同一颗颗被埋下的定时

  • 乾隆帝女儿:固伦和敬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固伦和敬公主丈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固伦和敬公主

    据历史文献记载,大清乾隆皇帝一生共17个子女,其中儿子有17位,女儿有10位。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就是乾隆皇帝的皇七女固伦和敬公主。前两年的一部电视剧《延禧攻略》,将清宫内外的尔虞我诈、风云变幻演绎的淋漓尽致,剧中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深入人心,就连里面的宫斗戏码都看得让人直呼过瘾,这样的好剧自然经得起

  • 西周后期卫国国君:卫武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卫武公

    卫国,周朝的姬姓诸侯国,首都朝歌,帝丘。今天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对于卫国来说,第一代国君康叔是周武王的弟弟。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也即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后,才彻底灭亡卫国。卫国先后建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野王(今河

  • 杨贵妃和杨忠国之间的关系如何 如何评价杨忠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忠国

    杨玉环凭借着倾国倾城的美貌、聪慧伶俐的性格、精通音乐又能歌善舞的良好素质,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宠爱,被册立为贵妃,所有的一切形同皇后。“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皇侧”。贵妃独宠,杨家也鸡犬升天。其父杨玄琰,被追赠兵部尚书,叔父杨玄珪封光禄卿,堂兄杨铦任命为殿中少监,杨锜为驸

  • 南朝梁名将:陈庆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陈庆之的战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陈庆之

    二十四史之一的《梁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其实是两句童谣。童谣的内容是关于南梁名将陈庆之的故事,正是由于这两句童谣,陈庆之由此得了一个“白袍将军”的外号。这首童谣也让人们对这位将军产生了好奇:到底是多么神勇强大的人,

  • 唐宣宗生母:郑太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太后

    "小太宗"唐宣宗之母孝明皇后,亦是这些再婚女子中的传奇之一。从叛臣李琦的侍妾到唐宪宗的后妃,从郭贵妃的侍女到唐朝的太皇太后。研究过唐朝历史的人不免对孝明皇后的事迹啧啧称奇,从宫女到两朝国母的纵深跨越,这位传奇女子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一、身份卑微孝明皇后郑氏乃润州丹杨县人士,镇海节度使李琦的侍妾,

  • 明朝靖难之役功臣:丘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丘福

    明朝初年的有这么一位将领,他是靖难起兵的重要将领,朱棣夺位成功后封他为第一功臣。面对蒙古外敌的挑衅,所率领的大明铁骑却几乎全军覆没,本人没有脸面见皇帝最终自杀。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明太祖朱元璋的老乡,早年跟随燕王起兵,夺取天下后为第一功臣1:丘福是安徽凤阳人,早年行伍出身,跟

  • 唐朝铁血宰相:刘幽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幽求

    他是拥立唐睿宗复位的唐朝宰相,最后为何惨遭流放?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此人就是刘幽求,进士出身,曾参与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复位,因图谋诛杀太平公主被流放岭南,后被召回担任散官,抑郁而终,这就是他的一生。刘幽求在武周时期参加科考,中了进士,而后担任朝邑县尉。71

  • 范蠡的大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范蠡

    说到历史上非常出名的范蠡,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他作为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真的是对于很多事情都看的非常明白,而且最关键的是,他的经商头脑可是顶配的!那么在生活中,范蠡的大智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自知对于自知这两个字,真的是太重要了。不管是什么人,自知都是需要非

  • 如何客观评价高拱?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拱

    明朝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与次辅徐阶斗法期间,夹杂着这样一位未来的内阁首辅,他就是高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内阁首辅徐阶退休还乡之后,张居正为何却奏请皇帝复起高拱?高拱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高尚贤是明朝正德十二年的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因此,高拱自小就接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能&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