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仲淹为什么被称为三光大臣?

范仲淹为什么被称为三光大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479 更新时间:2024/2/13 16:51:32

《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就是一代名臣范仲淹的作品,《岳阳楼记》也使范仲淹在后世的知名度更高,他流传后世的词作并不多,只有五首,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每一首都是脍炙人口,在影响深远的宋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他就是宋词豪放派的鼻祖。范仲淹的身份被定位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有人说范仲淹文武兼通,德才兼备,是一位千百年才能出一个的人物,可见对他的评价之高。

我们今天说一下范仲淹为什么被人称为“三光大臣”的,首先要说一下,这里的“三光”可不是那个“三光”哈,这里的“三光”是指范仲淹的三次被贬遭遇,天圣七年(1029年),因章献太后生日,宋仁宗准备大肆操办,范仲淹上书谏言,激怒宋仁宗,不久被贬出京,这是范仲淹第一次被贬出京,朋友在送他时安慰他说“范君此行,极为光耀”,意思说他敢于直言,即便被贬也是非常光彩的事。

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为反对宋仁宗废除郭皇后,再次被贬出京城,担任睦州知州,这是范仲淹第二次被贬,朋友在为他送行时说:“范君此行,愈为光耀”,意思说这一次比上一次更光荣;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大肆培植党羽,他对吕夷简的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范吕之争”的结果是范仲淹第三次被贬出京。

由于害怕吕夷简报复,朝中许多大臣都不敢为被贬的范仲淹送行,只有独龙图阁直学士李紘、集贤校理王质在郊外为范仲淹饯行,他们对范仲淹说:“范君此行,尤为光耀!”就是说范仲淹为了国家敢于不畏权贵,虽然被贬,但也是最为光彩的事。范仲淹听了朋友的话,苦笑着说:“仲淹前后有三光矣!”这也就是范仲淹“三黜三光”的故事,后来也就有人将范仲淹称为“三光大臣”。

范仲淹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代名臣,历代对他都有极高的评价,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范仲淹“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康熙皇帝也曾说范仲淹为“济时良相”;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这样评价范仲淹:“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范仲淹出身贫寒,其父亲范墉早年在吴越为官,曾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但是在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其父亲去世,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带着范仲淹改嫁给担任平江府推官的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名叫朱说。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23岁的范仲淹在一次管教兄弟不要浪费时,被朱家的儿子顶撞,认为他多管闲事,自己花的是朱家的钱,与你一个外人何干?这时,范仲淹才了解自己的身世,他立即离开朱家,独自去了应天府求学。

范仲淹经过寒窗苦读,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有了功名和官职的范仲淹,立即回到朱家,将自己的母亲谢氏接来由自己奉养,并上表朝廷申请改回了自己的本名。

范仲淹虽是文官,却有武将的经历。当时,西夏兵马强悍,屡次进犯宋境,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李元昊率兵准备进攻大宋,紧急情况下,范仲淹众望所归,朝中大臣向朝廷建议任用范仲淹,宋仁宗将范仲淹诏回京城,进行火线提拔,任命范仲淹担任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不久,又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担任安抚使夏竦的副手,随后,范仲淹又兼任与西夏军队作战前线的延州知州。

范仲淹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官兵修筑关隘,选拔人才,加强训练士兵,他还为朝廷培养了狄青、种世衡等多位北宋名将。当时在宋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虽然这是宋军鼓励自己的夸张说法,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到,范仲淹在大宋与西夏的军事作战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正是在范仲淹等人的努力下,庆历四年(1044年)西夏与北宋议和,李元昊向北宋称臣,终其整个北宋,西夏再没有敢随意进犯宋境,这其中,范仲淹功不可没。

范仲淹为官清廉,他的一生可以堪称为官的楷模,他关心百姓疾苦,看不得贪官污吏为非作歹,他在担任枢密副使(副宰相)时,曾大力整顿吏治,将一些庸官、贪官罢职,当时,同是枢密副使的富弼认为范仲淹下手太“狠”了,就劝他:“你这轻轻一勾,这个官员的一大家子就要哭天喊地啊!”范仲淹回答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意思是说让这些官员一家哭,总比让老百姓都哭强。

范仲淹不畏权势,敢于直谏,他多次因谏被贬谪,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在民族大义,国家大事上他始终敢于仗义执言,他的朋友梅臣写了一篇《灵乌赋》,用以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范仲淹也作了一篇《灵乌赋》,答复友人,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其中尽显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

范仲淹为人光明磊落,品格高尚,他为儿子取名为:纯祐、纯仁、纯礼、纯粹,这也是他对后代人品的要求,他的几个儿子在他的教育下,也都是品德高尚的名士。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成为了令后世敬仰的为官、做人的最高准则。既是范仲淹的朋友,又同为北宋名臣的韩琦,曾对范仲淹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高文奇谋,大忠伟节;充塞宇宙,照耀日月。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者。”

这里还有两个小故事,据说有一个名叫范希荣的人,是范仲淹的后裔,有一次他遇到强盗,当强盗头目得知他是范仲淹的后代时,不但没有伤害他,而且还要求同伙不得抢他的任何财物。在明代的时候,有一个叫范文从的官员,因为惹怒了明太祖朱元璋,被下狱论死,当朱元璋得知范文从是范仲淹的后人后,就下旨宽恕了他,并赋予他五次免死的机会,还亲自书写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赐给范文从。从这两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的高尚的人格在后世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明朝才女:冯小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冯小青诗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冯小青

    杭州西湖边,有明代才女冯小青的墓地。据清初《女才子书》记载,冯小青本名玄玄,字小青,大约生于是明朝万历年间,张岱的《西湖梦寻》中有一篇《小青佛舍》,记述了她短暂的一生。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冯小青本来是广陵﹙今扬州﹚一个官宦世家的女儿,父亲冯紫澜,是当地有名的儒生。她长

  • 北宋诗人:魏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魏野诗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野

    据《宋史》记载,魏野的母亲在生他前曾梦见月亮里的玉兔。他长大后,喜欢吟诗,但不愿意做官。他在陕州东郊自己盖了一座草堂,亲手种植树木,挖开沟渠引来泉水,把周围的环境布置得清幽雅致,常常在这里弹琴赋诗。魏野虽然没有做官,但在当时的名声却很大。陕州的历任地方官,都对他特别好,许多人都亲自去拜访他。甚至,

  • 南宋词人:蒋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蒋捷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是南宋末期词人,宋末四大家之一。南宋覆灭时,身怀亡国之痛,坚守气节,不肯入仕元朝,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下面跟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蒋捷的故事吧。南宋灭亡以后,蒋捷怀着亡国的悲痛,隐居乡野,拒绝出仕,他的气节被当时的人们

  • 东汉末袁绍谋士:沮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沮授

    在东汉末年,几经动乱之后,中央王朝对地方终于失去管控能力,天子,也已经成了傀儡。经过数次兼并之后,天下最强的诸侯当属袁绍莫属,袁绍雄踞河北,手下带甲之士百万,猛将如云,其中侍奉过韩馥、袁绍两位军阀的沮授,堪称典型代表。沮授(?-200年),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的监军。史载他“少有大志,

  • 北宋词人:贺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贺铸的词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贺铸

    贺铸,字方回,北宋时期词人,自称是贺知章的后裔,因为贺知章居住在庆湖,所以自号庆湖遗老。因为长相奇丑,所以也被称作“贺鬼头”。下面跟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贺铸的故事吧。贺铸出身豪门,是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的妻子也是宗室之女。但他为人耿介,不愿意依附权贵,一生颇不得意。他喜欢

  • 北宋宗室八贤王泾王:赵元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元俨

    赵元俨(985年~1044年),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宋朝宗室大臣,宋太宗第八子。[1]太宗特爱之,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人称“八大王”。宋真宗时期,历任诸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迁太傅兼中书令、陕州大

  • 南唐宗室燕王皇太子:李弘冀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弘冀

    他是南唐元宗李璟的长子,后主李煜的长兄,此人就是李弘冀。那么李弘冀身为长子,为何最后没当上皇帝?这其中发生了哪些故事?今天历史小编就来说说李弘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李弘冀是李璟的嫡长子,他母亲是钟皇后。元宗李璟继位后,李弘冀并没有待在皇宫中享受安逸生活,而是被派去外地了驻守。李弘冀此

  • 如何客观评价唐朝太监仇士良?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仇士良

    细数历史上的宦官之祸,尤以东汉、唐朝、明朝为最,其中出名者有十常侍张让、唐朝仇士良、九千岁魏忠贤,但令人疑惑的是,除了仇士良之外,十常侍张让与九千岁却是都有着不好的结局。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仇士良干涉了朝政二十载,为何最后却能侥幸得以善终?仇士良入宫的时间,现如今不得而知,只知道唐顺宗在位时期

  • 西汉宗室济北王:刘兴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兴居

    刘肥是汉高帝刘邦的庶长子,汉高帝六年受封齐王,建立齐国,汉惠帝六年去世,谥号悼惠。汉惠帝登基后,刘肥主动向吕雉献上城阳郡给鲁元公主作为封地,才免于被杀。刘肥共有13个儿子,他本人虽然小心翼翼,但他的儿子却都野心勃勃,尤其是刘襄、刘章、刘兴居三兄弟。下面就来说一说刘兴居的故事。刘兴居是汉高帝刘邦的孙

  • 北宋科学家:沈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沈括的贡献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沈括

    提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或许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会是改进了造纸术的蔡伦、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的张衡,以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的毕昇等等。这些发明家用奇思妙想和精巧的技艺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值得后人纪念和感激。不过,在对中国了解颇深的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的笔下,&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