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东吴名将潘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东吴名将潘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077 更新时间:2023/12/18 11:22:01

公元219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较量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麋芳、傅士仁都背弃关羽。同时,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在关羽被杀后,他在荆州的手下,基本上都归降了东吴,成为孙权的部下。不过,对于这些文臣武将,大多没能在东吴获得重用和信任。当然,其中就有一个例外。

对此,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表示:“郝普、麋芳、傅士仁之在吴,未有所闻也,而潘濬所以自见者,与陆逊、诸葛瑾班,识者当于此而观人。”对于本文所要说的潘濬来说,原本是关羽麾下的一个普通小官,在归降孙权后平步青云,甚至一度还和陆逊平起平坐。

首先,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汉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领荆州牧,任命潘濬为治中从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益州,将潘濬留下,继续担任荆州治中从事,以此辅佐关羽管理荆州事务。不过,潘濬在荆州时,与荆州守将关羽不和。对此,在笔者看来,潘濬和关羽之间不和,很可能主要还是关羽的原因。因为就关羽这位武将,性格高傲,一向轻视士大夫,这和尊敬士大夫的张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趁着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孙权派遣吕蒙等人袭杀关羽,从而占领了荆州的大部分郡县,在关羽的手下基本上归降孙权的背景下,潘濬却称疾不见,也即其一开始不愿意背叛关羽和刘备。对此,孙权亲自登门拜访,潘濬仍涕泪交横,伏床不起。最终,在孙权多次诚恳的劝降之下,潘濬才选择归降东吴,被拜为辅军中郎将,并领兵。自此之后,潘濬在东吴可谓平步青云。

夷陵之战期间,武陵从事樊胄企图煽动五溪蛮夷将武陵献给刘备。对此,孙权派遣潘濬统领五千人前往,果然斩杀平定樊胄。后升迁为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任命潘濬为少府,进封刘阳侯。后迁任太常。其中,就太常来说,是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在三公九卿之下,太常距离地位最高的三公,无疑只有一步之遥了。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归降孙权,潘濬的官职可谓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籍籍无名的辅军中郎将,最终成为九卿之首的太常,这说明潘濬的才能获得了孙权的认可。对此,东吴重臣步骘表示:“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忧深责重,志在谒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由此,在东吴大臣心目中,潘濬可以和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相提并论,都被称之为“社稷之臣”。一定程度上,这说明在关羽手下时,潘濬显然没能获得一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在来到东吴后,他如同诸葛亮遇到刘备一样,也获得了赏识自己的主公。黄龙三年(231年)二月,孙权授予潘濬符节,命其与吕岱督军五万讨伐五溪蛮夷。

黄龙六年(234年)十一月,潘濬回到武昌。在此期间,他长期与陆逊屯驻武昌,管理荆州事务。也即此时的潘濬,已经和东吴名将陆逊平起平坐,共同执掌荆州这一重镇。嘉禾四年(235年),潘濬的表哥蒋琬升任蜀汉大将军,有东吴官吏传言潘濬派遣密使联络蒋琬,打算投奔蜀汉。对此,孙权不仅完全不相信这一传言,还把上奏的官吏给免职了。而这,无疑凸显出孙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态度。

最后,公元236年(嘉禾五年),获得孙权宠信的吕壹诬陷丞相顾雍和左将军朱据,二人下狱。在此背景下,虽然明知吕壹获得了孙权的宠信,但是,潘濬却坚持趁着每次近见孙权的时候,大力陈述吕壹的奸险,因此吕壹受到的宠幸逐渐衰微,最后被诛杀。在此基础上,孙权引咎责怪自己,因而向大臣致歉。值得注意的是,孙权在诏书中一方面责备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人之前推脱责任,另一方面则称赞了陆逊和潘濬直言劝谏,忧心为国,可谓东吴的社稷之臣。

公元239年(赤乌二年),潘濬去世,其子潘翥袭爵。总的来说,潘濬作为关羽手下的一个普通小官,在归降东吴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大舞台,并因为孙权的器重和信任,逐渐成为可以和陆逊相提并论的社稷之臣。对此,宋末元初著名大儒郝经表示:“潘濬方严疾恶,义形于色,梗梗有大节,有吴之栋石也。”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潘濬归降东吴,自然是蜀汉的一大损失,如果这位人才可以一直留在蜀汉,显然很有可能成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

标签: 潘濬

更多文章

  • 三国蜀汉关羽谋士费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费诗

    费诗字公举,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传言称汉献帝刘协为魏文帝曹丕所害,于是群臣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开始不答应,诸葛亮就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刘备同意后,于221年在成都登基称帝,国号为

  • 明朝开国六公爵分别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

    朱元璋以寒微之出身,最终能建立大明王朝、登基为帝,除了是因为他个人能力突出外的原因,还有就是因为他有一批开国功臣。虽然后来这些功臣大部分落下悲惨的结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古代王下有五爵,分别是公侯伯子男。就算后来是皇帝为尊,但功臣主要爵位还是这五爵,王爵多半是朝

  • 希特勒自律到什么程度?希特勒有哪些人格魅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希特勒

    说起20世纪上半页最影响世界的人物,相信很多第一反应就是纳粹德国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了。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拥有着当时世界上实力最为强大的军队,他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屌丝逆袭”案例,最重要的是,他当年满足了很多人对于战争的幻想。在希特勒的指挥下,德国打下了有史以来

  • 三国曹魏光禄大夫:鲁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鲁芝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今天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关闭洛阳城门后,司马懿以太后的诏书来命令桓范。桓范正要应命,但他的儿子以皇帝在曹爽那边,力劝桓范投奔曹爽,桓范最终改变主意,来到高平陵。出行时

  • 高滔滔“女中舜尧”的称呼的由来 高滔滔的政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高滔滔

    高滔滔,是宋英宗皇后,是宋神宗的母亲,她很有才能,曾一度掌控朝廷大权,在她执政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所以她有“女中尧舜”之称。因此,高滔滔在历史上,总体的来说,名声还是不错的。只不过由于高滔滔的知名度没有吕雉、武则天、慈禧太后高,所以很多人或许对她并不了解。下面就让我们

  • 战国后期秦国相国:魏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冉

    魏冉先世是楚国人,秦昭王时期,曾任大将军、丞相之职。今天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提到白起,想必不少读者朋友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他的事迹:长平之战临阵换将,不仅大败赵国,还坑杀降卒四十万;平民出身,却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受封“武安君”;名声如日中天,对

  • 宋朝抗金名将:宗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宗泽

    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省义乌市)人,宋朝名将。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1]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元祐八年(1093年),任大名府馆陶县县尉。任满,先后在衢州龙游、莱州胶水、晋

  • 清朝宗室和硕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永瑆

    爱新觉罗·永瑆,别号诒晋斋主人,乾隆帝第十一子。其生母是淑嘉皇贵妃金氏,永瑆幼年时工于书画,乾隆帝觉得这个儿子有才,很喜爱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永瑆身上的缺点也就暴露了出来,用四个子概括就是:贪财、吝啬。永瑆的嫡福晋为富察氏,富察氏可谓是身份贵重,她是一等忠勇公、郡王衔、大学士傅恒之

  • 战国时期燕国丞相:郭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槐

    郭隗,战国中期燕国人。燕国大臣、贤者。燕王哙七年(前314),齐宣王攻破燕国,哙被杀。赵武灵王闻燕国内乱,将燕王哙的庶子职从韩国送回燕国。燕昭王元年(前311),职被燕人拥立为王,称燕昭王。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并复兴燕国,拜访郭隗,求计问策。郭隗以古人千金买骨为例,使昭王广纳社会贤才,建筑&ldq

  • 朝香宫鸠彦王:南京大屠杀主要元凶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朝香宫鸠彦王

    朝香宫鸠彦王(日语:あさかのみややすひこおう),18871981),伏见宫邦家亲王之孙、久迩宫朝彦亲王第八子、昭和天皇裕仁的叔父,被明治天皇赐与朝香宫的宫号。日本皇族,陆军大将,南京大屠杀主要元凶之一。朝香宫鸠彦王1910年与明治天皇的皇女富美宫允子内亲王结婚,曾就读于日本陆军军官学校、日本陆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