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丞相翟方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西汉丞相翟方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927 更新时间:2024/1/16 4:40:36

翟方进,字子威,西汉时期大臣,汉成帝时丞相,封高陵侯。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翟方进出身寒门,家贫好学,早年丧父,在太守府中任小吏,因办事不机敏,多次被府掾侮辱,愤而辞职。后游历长安,勤学《春秋》,后母怜其年幼,与他一同到长安,以织履供其读书。历经十多年,学问大进,射策甲科,被任为郎。河平二年(前27年),迁博士,数年后出为朔方刺史。永始二年(前15年),擢御史大夫,不久继薛宣为相,封高陵侯。绥和二年(前7年),自杀以谢天下。成帝以“丞相暴亡”宣示中外,亲往吊祭,进谥“恭侯”。后来反抗王莽的翟义是其子。

人物生平

翟方进父亲勤奋好学,曾为汝南郡文学。

翟方进十二三岁时,丧父失学,在太守府中做小吏,因生性迟钝,办事不力,常常遭到掾史辱骂,方进自感忧伤,就向蔡父问自己适宜从事什么职业。蔡父对他的形貌非常惊奇,对他说:你有封侯骨,应当在经术这方面进取,努力研究诸子学问。方进本来就讨厌做小吏,又听了蔡父一番话,心中暗喜,托病归家,辞其后母,欲到京师长安学习经术。母亲怜其年幼,随他同到长安,纺绩做鞋供方进读书。方进从博士学习《春秋》,经过十多年,对经学研究得极为透彻,门徒日众,京师诸儒极为称赞。以射策甲科为郎。

23岁时,举明经,调任议郎。当时有一清河老儒胡常,和方进同样研究经术,官职比方进高,研究学问比方进早,但其名望却在方进之下,胡常嫉妒方进的才能,议论方进多有不敬之处。方进知道后,每当胡常聚集诸生讲经时,就派门下弟子到胡常处提问疑难问题,记其学说,如此很久。后来,胡常知道方进这样做是尊重谦让自己,心中非常惭愧。之后在与士大夫来往之中常常赞扬方进,两人也成为挚友。

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又过数年,任朔方剌史。方进做官不怕烦琐,所办政务均按条令执行,甚有威名。几年后,翟方进任丞相司直。在甘泉宫,方进弹劾司隶校尉陈庆,认为陈庆有罪未伏诛,却无恐惧之心,有损圣德,陈庆被免官。按照惯例,司隶校尉位在丞相司直下,初授官,应该拜会丞相、御史。如有朝会,应该居中,在食禄两千石的官员之前,同司直一起拜迎丞相、御史。涓勋初任司隶校尉,不肯拜会丞相、御史大夫;朝会相见,礼节又傲慢。路遇外戚成都侯王商,下车肃立,成都侯过后,才上车,礼节又极谦恭。方进上奏弹劾涓勋,列举了涓勋上述情形,并指出:“涓勋不遵礼仪,轻谩宰相,低视上卿,诎节失度,邪谄无常,色厉内荏,有失国体,扰乱朝廷礼仪秩序。”请求免去涓勋司隶校尉职位。皇上认为方进所列举的皆符合律科,涓勋触逆礼仪正法,贬涓勋为昌陵令。方进在一年之间,连奏免两位司隶校尉,朝廷百官因此惧怕他。丞相薛宣很器重他,时常告诫掾史:“小心侍奉司直翟方进,他不久一定做丞相。”

当时在昌陵建立皇家陵墓,贵戚近臣子弟很多人独断专营,从中渔利,方进部署掾史立案审查,反复验问,追缴赃款数千万钱。皇上认为其才能堪任公卿,让他做京兆尹。他搏击豪强,京师权贵畏之。居京兆尹三年,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方进任御史大夫,数月之后,因为在做京兆尹时办理丧事,骚扰百姓而降职任执金吾。

20多天后,丞相薛宣被免职,相位空缺,群臣大多推举方进任宰相,汉成帝也很器重他的才能,于是提拔翟方进任丞相,封高陵侯。方进后母尚在,身虽富贵,供养甚厚。到后母病故,埋葬后母36日后,即除丧服,办理政务。方进身居西汉国相位,不委托四方郡国办理自己私事,严格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对牧、守、九卿严格要求。对结党营私者严厉打击,如陈咸、朱博、肖育、逢信、孙宏等人,皆京师世家,知名当世,才拙位居牧、守。方进为后起之辈,十余年间位至宰相,按照法律弹劾陈咸等,使他们全部被罢免或降职使用。

翟方进博学多识,通晓法律,善于用人,以儒学正道修饰法律,为相知能有余,号称“通明相”,天子甚器重他。方进善于体会天子意图,所奏之事,无不称天子之意。当初,定陵侯淳于长尽管是外戚,但凭其才能智谋位居九卿。刚任职时,惟独方进与他交往并多次称赞、推荐他。后来淳于长以大逆不道被杀,与淳于长关系密切的很多人被免官,方进为宰相,一直受到皇上重用,却没受到任何责备。方进感到惭愧,上表谢罪,自请辞官。皇帝答复说:定陵侯已认罪伏法,你尽管同他有过交往,不曾听过,朝过夕改,君子称赞,你还有什么疑虑呢?应该专心一意,不要懈怠,就医吃药,保持身体。方进自此才开始办理政务,上奏条陈于淳于长厚交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肖育及刺史等官吏20余人,皆被免去官职。

翟方进虽然学习、传授《谷梁》,但喜好《左氏传》及天文星相,其《左氏传》的老师为古文经学大师刘歆,星历老师是长安令田终术。绥和二年(前7年)春,火星与心星相遇,世人迷信,认为不祥,当时贲丽善占星象,称应该由大臣承担责任。汉成帝赐册斥责方进,认为方进为相10年,灾害并至,民受饥饿;盗贼众多,吏民相残;群下凶凶,怀奸朋党;政令变更无常,逼迫方进自尽,方进即日自杀。成帝多次亲临翟府吊唁,礼节及所赐之物都超过先前旧例,谥号恭侯。

标签: 翟方进

更多文章

  • 西汉丞相薛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薛宣

    薛宣,字赣君,西汉时期官员,官至宰相,封高阳侯,他也是汉宣帝刘询的女婿。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精通律法,起家廷尉书佐、都船狱吏,出任不其县丞、乐浪郡丞。举茂才出身,出任宛句县令,迁长安令,颇有政绩。汉成帝时期,历任御史中丞、临淮陈留二郡太守、左冯翊、少府卿、御史大夫

  • 西汉丞相安昌侯:张禹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禹

    张禹,字子文,西汉时期官员,官至丞相,封安昌侯。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从施仇学《易经》,从王阳和庸生习《论语》,起家本郡文学。甘露年间,诸儒荐为博士。初元年间,授太子《论语》,升任光禄大夫。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安昌侯。建平二年(前5年),去世,谥号为节

  • 关于西汉大将军王商有哪些轶事典故?如何评价王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商

    王商,字子威,西汉时期外戚大臣,官至丞相,封乐昌侯。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宣帝母亲王翁须之兄王武的儿子,嗣位乐昌侯。汉元帝时,为右将军、光禄大夫,保护太子刘骜的储位。汉成帝刘骜继位,改任左将军。前29年三月,王商为丞相。王商为人敦厚,不满大将军王凤专权,与其不和。

  • 西汉丞相乐安侯:匡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匡衡

    匡衡,字稚圭,西汉时期官员、经学家,以说《诗》著称,汉元帝时位至丞相,封乐安侯。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元帝即位后,匡衡在

  • 西汉丞相韦玄成有哪些成就?如何评价韦玄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韦玄成

    韦玄成,字少翁,西汉时期官员、文学家,官至丞相,西汉丞相韦贤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少好学,谦逊侠士,门荫入仕,起家郎官,历任常侍骑、谏大夫、大河都尉。袭封父爵,拜河南太守。入为未央宫卫尉、太常,坐罪免官。骑马参加陪祀汉惠帝祠庙,降封关内侯,出任淮阳(刘钦)中

  • 西汉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于定国

    于定国,字曼倩,西汉时期官员,官至丞相,封西平侯。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宣帝刘询即位,于定国上书分条奏请皇上,凡是当时曾规谏过刘贺的大臣都破格升官。于定国因此而升任光禄大夫,平尚书事。几年后,又改任水衡都尉,被破格提升为廷尉。甘露年间,于定国取代黄霸任丞相,被封为

  • 有哪些与黄霸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黄霸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黄霸

    黄霸,字次公,西汉时期名臣,官至丞相,事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黄霸善于治理郡县,为官清廉、外宽内明,文治有方,政绩突出,后世常和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龚黄”。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有大志,攻读法律之学,

  • 有哪些与丙吉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丙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丙吉

    丙吉,一作邴吉,字少卿,西汉时期名臣,官至丞相,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丙吉少时研习律令,初任鲁国狱史,累迁廷尉监。汉武帝末奉诏治巫蛊郡邸狱,期间保护皇曾孙刘询(汉宣帝)。后任大将军霍光长史,建议迎立汉宣帝,旋封关内侯。地节三年(前67年),为太子

  • 西汉丞相博阳侯:丙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博阳侯

    丙吉,一作邴吉,字少卿,西汉时期名臣,官至丞相,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丙吉少时研习律令,初任鲁国狱史,累迁廷尉监。汉武帝末奉诏治巫蛊郡邸狱,期间保护皇曾孙刘询(汉宣帝)。后任大将军霍光长史,建议迎立汉宣帝,旋封关内侯。地节三年(前67年),为太子

  • 南宋名臣胡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四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胡铨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登进士第。初授抚州军事判官,金人渡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