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裴光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宰相:裴光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45 更新时间:2024/1/21 22:00:29

裴光庭(678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孙,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

裴光庭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眷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后因建议让突厥参与封禅,升任鸿胪少卿、兵部侍郎。

开元十七年(729年),裴光庭拜相,初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次年又升任侍中。他任相期间,提出“循资格”,以资历作为擢用官吏的标准,还建议向吐蕃传播中原典籍,后封正平县男。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裴光庭病逝,时年五十八岁。追赠太师,谥号忠献。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裴光庭虽然幼年丧父,但因母亲厍狄氏深受武则天的宠信,得以累迁至太常丞。唐睿宗年间,裴光庭因是梁王武三思的女婿,被贬为郢州司马。

累职升迁

唐玄宗开元年间,裴光庭历任右率府中郎将、司门郎中、兵部郎中。他沉默寡言,不善交游,但工作严谨,受到时人的推崇。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到泰山封禅。中书令张说担心夷狄会趁机入侵,欲加强边防军备。裴光庭表示反对,认为有违封禅本意,会使封禅之举名不副实。他道:“夷狄之中,突厥实力最强,也有与我大唐修好之意。若遣使赴突厥,让其派人参加封禅之行,必会欣然从命。突厥若来,诸蕃君主必相继而来。到时我们就算偃旗息鼓,也能高枕无忧。”张说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改任他为鸿胪少卿。东封结束后,裴光庭升任兵部侍郎。

担任宰相

开元十七年(729年),裴光庭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史大夫,后又改任黄门侍郎。当时,宇文融因善于敛财,被罢去宰相之职。唐玄宗鉴于朝廷财政困难,对宰相道:“如今国库用度不足,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裴光庭无言以对。他担心宇文融被起用,便行使御史大夫职权,弹劾宇文融交游朋党,并称其子贪赃受贿。宇文融最终被贬到平乐县(在今广西)。

开元十八年(730年),裴光庭升任侍中,兼吏部尚书,并加弘文馆学士。他撰写《瑶山往则》、《维城前轨》各一卷,对玄宗加以讽谏。唐玄宗下诏褒奖,赐绢帛五百匹,并命皇太子李瑛在光顺门接见裴光庭。裴光庭还引荐李融、张琪、司马利宾等人入值弘文馆,打算按照左传的体制编写《续春秋经传》,并请玄宗撰经。但《续春秋经传》最终未能完成。

开元十九年(731年),吐蕃遣使入朝,以金城公主的名义求取《诗经》、《春秋》、《礼记》。秘书正字于休烈上疏反对:“东平王刘宇是汉成帝的亲弟弟,他求取《史记》、《诸子》,成帝尚且不给,何况吐蕃是我大唐之仇敌。若授以经典,使其知用兵韬略,变得更加狡诈,会对中国不利。”唐玄宗与宰相商议,裴光庭道:“正因吐蕃愚昧顽固,方要赐以诗书,让他们受到教化。于休烈在书籍之中只看到权略变诈,却没有看到忠信礼义。”唐玄宗遂将典籍赏赐吐蕃。

病逝任上

开元二十年(732年),唐玄宗命裴光庭与中书令萧嵩分统南衙左右厢兵。同年十一月,裴光庭随唐玄宗祭祀后土,加授光禄大夫,封正平县男。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裴光庭病逝,时年五十八岁。唐玄宗废朝三日,追赠他为太师,命张九龄为他撰写神道碑文。太常博士孙琬建议给裴光庭定谥号为克(一作克平),但玄宗却赐谥忠献。

主要成就

裴光庭任相期间,提出了新的用人制度,以资历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称为“循资格”。

唐朝初年,吏部都以才能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有才能的破格提拔,没有才能的只能长期担任低职小吏,甚至有的人取得做官资格二十年之久也没有得到任何官职。裴光庭拜相后,进献《循资格》,提出选用各级官吏,以年资为擢用官吏的条件,不论有无才能,资历满后就可升官。

《循资格》对于各种官职的任职年限和晋级方式都有严格规定,不得逾越,只要不犯错误,都会有升无降。这让因才能平庸而长期得不到升迁的官员欣喜不已,纷纷称其为“圣书”,但才俊之士却无不怨叹。[15] 裴光庭去世后,“循资格”被中书令萧嵩叫停,他所提拔的官吏也都被罢为外职。

人物评价

刘昫:①光庭沉静少言,寡于交游,既历清要,时人初未许之。及在职,公务修整,众方叹伏焉。②正平铨藻吏能,文学政事,颇有深识。而前史讥其谬谥,有涉陈寿短武侯应变之论乎!非通论也。

洪迈: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为汉、唐名相,不待诵说。然前六君子皆终于位,而姚、宋相明皇,皆不过三年。姚以二子及亲吏受赂,其罢犹有说,宋但以严禁恶钱及疾负罪而妄诉不已者,明皇用优人戏言而罢之,二公终身不复用。宋公罢相时,年才五十八,后十七年乃薨。继之者如张嘉贞、张说、源乾曜王晙、宇文融、裴光庭、萧嵩、牛仙客,其才可睹矣。

顾炎武:民之困于虐政暴吏者,资格之人众也。夫资格之法起于后魏崔亮,而复行之于唐之裴光庭,是二子者,其当世固已罪之,不待后人之讥矣。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其奏疏11篇:《宰相等上尊号表》三篇、《贺雨表》两篇、《贺幽州执奚寿斤表》、《请修续春秋奏》、《请以三殿讲道德经编入史策奏》、《请以加老子策诏编入国史奏》、《断死囚二十四人请宣付史馆奏》、《金城公主请赐书籍议》。

标签: 裴光庭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权德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权德舆

    权德舆(759-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代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少有才气,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元和初,历任兵部、吏部侍郎,改太子宾客,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

  • 唐朝宰相:杨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收

    杨收,字藏之,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收长六尺二寸,广颡深颐,疏眉秀目;寡言笑,方于事上,博闻强记。初,家寄涔阳,甚贫。收七岁丧父,居丧有如成人。而长孙夫人知书,亲自教授。十三,略通诸经义,善于文咏,吴人呼为“神童”。收以仲兄嘏未登第,久之不从乡赋。开成末,嘏擢第;是冬,收之

  • 唐朝宰相:崔敦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崔敦礼

    崔敦礼(596年-656年),本名元礼,字安上,雍州咸阳(今陕西咸阳)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尚书崔仲方之孙。崔敦礼出身于博陵崔氏第二房,唐初历任通事舍人、左卫郎将、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他通晓诸番形势,多次出使突厥、回纥、铁勒等部落,随李勣击灭薛延陀。高宗年间拜相,历任侍中、中书令,封

  • 唐朝宰相:杨师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师道

    杨师道(?-647年),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中书令杨恭仁之弟。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隋亡后投奔唐朝,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娶桂阳公主为妻,后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636年(贞观十年),杨师道升任侍中。639年(贞观十三年),又改

  • 如何客观评价北齐皇后李祖娥?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祖娥

    在史书中记载,李祖娥颜值很高,后人把她和西施、昭君、张嫣等人媲美。原本有着一个不错人生,出生于高门大户。娘家赵郡李氏在当时算是大户,父亲为上党太守,母亲是博陵崔幼妃。凭借着这个出身,应该能找一个不错人家,只是很不幸她被“恶人”盯上。都说嫁人是女儿第二次“投胎&r

  • 明朝宗室秀王:朱见澍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见澍

    朱见澍(1452年3月12日-1472年10月13日),明朝宗室,明英宗朱祁镇第五子,明宪宗朱见深异母弟,母庄静安荣淑妃高氏。景泰三年二月十一日(1452年3月12日)生于南宫。天顺元年三月初六日(1457年3月30日)受封秀王。成化六年九月初七日(1470年10月1日)就藩汝宁府。成化八年九月十二

  • 西晋宗室司马懿之子平原王:司马干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干

    他是司马懿最长寿的儿子,与世无争活到八十岁善终,他的一生可以用“大智若愚”来形容,此人就是司马干。今天小编来说说司马干的生平故事经历,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司马干是司马懿的第五子,母亲是张春华,他还有两个同母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因为父亲是曹魏名臣,所以年少时的司马干就

  • 南唐李煜皇后:周娥皇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周娥皇

    周娥皇,即大周后,南唐后主李煜第一任皇后,她的死让李煜悲痛欲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南唐后主李煜的治国才能一直为人诟病,但是他在诗词上的造诣却是出类拔萃。在其众多的传世作品中,《昭惠周后》是字数最多的一篇。《昭惠周后诔》是李煜为悼念发妻周娥皇所作,全文一千多字,&ldquo

  • 如何客观评价西晋皇后杨艳?杨艳做错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艳

    杨艳,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第一任皇后,曹魏通事郎杨炳之女,她的一生生下三子三女,可惜只活到37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晋书·后妃传》: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

  • 东晋宗室权臣会稽王:司马道子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出生的时间是在364年,在403年去世,道子是他的字。他是河内温县地区人士,在东晋时期曾经是一代著名的权臣,他是东晋孝武帝的亲生弟弟。刚开始的时候被封为琅邪王,后来又被封为会稽王,司马道子在孝武帝时期是和王室最为亲近的一条血脉,因此在当时备受重用。关于这个人物的相关信息在司马道子简介中有着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