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薛元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宰相:薛元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535 更新时间:2023/12/15 1:15:42

薛元超(623年-684年),名振,以字行,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唐朝宰相,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之孙,文学馆学士薛收之子。

薛元超出身于河东薛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子舍人、给事中、中书舍人、黄门侍郎、饶州刺史、东台侍郎、简州刺史、正谏大夫,袭爵汾阴县男。

仪凤元年(676年),薛元超拜相,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永隆二年(681年),升任中书令,兼任太子左庶子,辅佐太子监国,并在唐中宗继位后因病致仕。

光宅元年(684年),薛元超病逝,时年62岁。追赠光禄大夫、秦州刺史,谥号文懿,并陪葬乾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薛元超自幼丧父,九岁时袭封汾阴县男,长大后善于文辞,累迁至太子舍人,参与编修《晋书》。唐高宗即位后,薛元超被擢拜为给事中,时年二十六岁。他多次上书朝廷,指陈时政得失,后改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数遭流贬

永徽六年(655年),薛元超担任黄门侍郎、检校太子左庶子。他引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寒士,受到舆论的赞赏,后因病外放为饶州刺史。

龙朔三年(663年),薛元超被拜为东台侍郎。四月,右相李义府因罪被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薛元超违背旧制,为李义府请求马匹代步,也被贬为简州刺史。

麟德元年(664年),西台侍郎上官仪为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得罪武则天,被诬陷谋反,下狱处死。薛元超因曾与上官仪有文字之交,也受到牵累,被流放嶲州。

担任宰相

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大赦天下,薛元超得以返回京师,出任正谏大夫。

仪凤元年(676年),薛元超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当时,唐高宗非常宠信薛元超,常将他召入宫中,让他和诸王一同参与私宴。不久,唐高宗到温泉宫狩猎,诸蕃酋长也随从前往。薛元超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上疏劝谏,得到高宗的采纳。 同年十二月,薛元超被任命为河北道大使,巡抚河北。

永隆元年(680年),术士明崇俨被刺杀。武则天怀疑是太子李贤指使,便命薛元超与裴炎、高智周一同到东宫审讯,结果在东宫搜出铠甲数百具。李贤因此被定为谋反,废为庶人。 不久,唐高宗改立英王李哲为皇太子,并更名为李显。

永隆二年(681年),薛元超升任中书令,兼任太子左庶子。

永淳元年(682年),唐高宗前往东都洛阳,让薛元超留守长安,辅佐太子李显监国,并对他道:“太子不通政务,关中之事,全部托付给你了。”当时,李显常出城打猎,以致怠于政事。薛元超劝谏道:“打猎常发生危险,殿下为人之子,不应置自己于险地。”唐高宗得知,厚赏薛元超,并召李显前往洛阳。

风疾病逝

弘道元年(683年),薛元超患上风疾,不能言语。不久,唐高宗驾崩。薛元超前往洛阳奔丧,并上表乞骸骨,得以金紫光禄大夫之职致仕。

光宅元年(684年),薛元超病逝,时年六十二岁,追赠光禄大夫、使持节都督秦成武渭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谥号文懿,获赐东园秘器,并陪葬于乾陵。

平生三恨

薛元超晚年曾自述平生有三大憾事,一是没能参加科举以进士及第,二是未能娶山东五姓的女郎为妻,三是不能参与编修国史。

人物评价

杨炯:薛令公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

刘昫:元超藉父风望,弼亮宏略,谅非其罪,而再迁流。及登大任,益有嘉谋,汲引多才,以隆弘纳,其感恩之重,时其闻诸?有始有卒,其殆庶几乎!

王夫之:若宇文节、柳奭、崔敦礼、辛茂将、许圉师窦德玄、乐彦玮、孙处约、姜恪、阎立本、陆敦信、杨弘武、戴至德、李安期、张文瓘、赵仁本、郝处俊、来恒、薛元超、高智周、张大安、崔知温、王德真、郭待举、岑长倩、魏玄同者,皆节不足以守筦库,才不足以理下邑,或循次而升,或一言而合,或趋歧径而诡遇,竞相踵以赞天工。

个人作品

薛元超著有文集四十卷。

《全唐诗》收录有其诗一首:《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

《全唐文》收录有其文四篇:《请停春杀高敦礼表》、《谏蕃官仗内射生疏》、《谏皇太子笺》、《孝敬皇帝哀册文》。

标签: 薛元超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崔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崔涣

    崔涣(707年-769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朝宰相,博陵郡王崔玄暐之孙,礼部侍郎崔璩之子。崔涣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早年曾任亳州司功参军、司门员外郎、巴西太守。安史之乱时拜相,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后奉命辅佐唐肃宗,又被授为江淮宣谕选补使。至德二年(757年),被罢为余杭太守。此后,崔涣

  • 唐朝宰相诗人:宗楚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宗楚客

    宗楚客(?710年7月22日)唐代大臣,宰相,诗人。字叔敖,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人,祖籍南阳(今河南南阳市)。高宗时举进士,武后时累迁户部侍郎。后因奸赃罪流放岭南,岁余召还。神功元年(697),升任宰相。与武懿宗不和,贬为播州司马。长安四年(704),复为宰相。唐中宗时,封郢国公,官至中书令,与

  • 唐朝宰相:韦方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韦方质

    韦方质,韦云起孙,扶阳郡公师实子,雍州万年人,出身韦氏阆公房。则天初鸾台侍郎、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改修《垂拱格式》,方质多所损益,甚为时人所称。俄而武承嗣、武三思当朝用事,诸宰相咸倾附之。方质疾假,承嗣等诣宅问疾,方质据床不为之礼。左右云:“踞见权贵,恐招危祸。”

  • 唐朝宰相外戚:窦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窦威

    窦威(?-618年),字文蔚,扶风平陵人,唐朝宰相、外戚,隋朝太傅窦炽之子,太穆皇后堂叔。窦威出身于河南窦氏三祖房,雅好文史,早年曾出仕隋朝,历任秘书郎、蜀王府记室、内史舍人、考功郎中,后坐事免职。唐高祖太原起兵,窦威补任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参与制定朝廷典制。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建立,窦威担任

  • 隋朝将领:张须陀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须陀

    张须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字果,弘农阌乡(今河南灵宝)人,墓志铭称其为南阳西鄂人,隋朝大将。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继位,并州总管、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即位,遂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反隋炀帝。张须陀又随并州道行军总管杨素平定叛乱,因功加开府。后多次率军平定各地的叛乱,威振东夏,

  • 清朝第二贪浙江巡抚:王亶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亶望

    王亶望(?-1781年),字味隒[1],号不详,山西临汾人。清代官员,江苏巡抚王师的儿子。乾隆十五年(1750年),考中举人,历任皋兰知县、宁夏知府、甘肃布政使,累迁浙江巡抚,参与了“捐监冒赈”的贪污侵吞活动。乾隆四十六年(1781),受到大学士阿桂的调查与弹劾,坐罪处死。古

  • 陈朝陈文帝皇后:沈妙容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沈妙容

    沈妙容,字妙姬,她的父亲沈法深在南朝梁时做过官,官至安前中录事参军,是个低阶官员。根据《陈书·后妃传》记载,沈妙容在十多岁时嫁给了陈蒨,二人婚后生活很平静。548年八月,侯景之乱爆发,陈蒨的叔父陈霸先率军讨伐侯景。侯景知道后震怒,派人抓住了陈霸先的妻儿与家属,其中就包括陈蒨和沈妙容。

  • 陈朝陈武帝皇后:章要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章要儿

    南朝陈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个朝代,从建国到灭亡只有短短的32年,传五帝。但有一个女人,却历经了陈朝四代帝王,她就是陈武帝陈霸先的皇后章要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郎才女貌成双对,夫做皇帝妻封后在遇到章要儿之前,陈霸先早已娶妻生子,只不过原配钱氏红颜薄命,没有机会看到他成就霸

  • 唐朝中期宰相:李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绛

    李绛(764年 830年),字深之。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人。唐代中期名臣。李绛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初擢进士,补渭南尉,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807年)授翰林学士,元和六年(811年)拜相,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封高邑男。后因与权贵有隙,以足疾求免,罢为礼部尚书,后入为兵部尚书。文宗时

  • 唐朝中期宰相:张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镒

    张镒(?781年),字季权,一字公度,吴郡昆山人。唐代中期经学家、宰相。朔方节度使张齐丘之子。以父荫授左卫兵曹参军。郭子仪表为元帅府判官。累迁殿中侍御史。肃宗乾元初贬抚州司户参军。徙晋陵令。后迁屯田右司二员外郎。居母忧,以孝闻。与杨绾、崔祐甫善。代宗大历初出为濠州刺史。政务清简,延经术士,讲教生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