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项羽的军事才能?

如何客观评价项羽的军事才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695 更新时间:2024/1/23 6:15:22

在秦末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千古无二的战神,他就是项羽。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提到勇猛的武将,虽然有些人的答案可能是吕布、关羽、张飞、赵云、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人。但是,就项羽来说,应该是大家都没有争议的答案了。对于项羽这位猛将,清朝历史学者李晚芳曾评价道:“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迄今正襟读之,犹觉喑嗯叱咤之雄,纵横驰骋于数页之间,驱数百万甲兵,如大风卷箨,奇观也。”

不过,在笔者看来,除了勇猛之外,项羽作为将领的指挥才能,也是不容忽略的。项羽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虽然项羽最终败给了刘邦,但是,就项羽的一生来说,却留下了两大经典战役。一定程度上,就这两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堪称教科书式的典范,展现出项羽高超的指挥才能。

巨鹿之战

一方面,就巨鹿之战来说,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在秦朝末年,章邯消灭项梁后,认为楚兵不足为虑,于是引军北渡黄河,大破赵国。赵王以陈余为将,张耳为相,败走巨鹿,章邯率领王离、涉间共四十万围攻巨鹿。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封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宋义为主帅率兵五万前往救赵。

项羽杀了宋义后,诸将推项羽暂为上将军。桓楚将此事报告给楚怀王,楚怀王就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在巨鹿之战中,章邯率领的秦国大军约为40万人,而项羽指挥的楚国大军,则只有5万人。不过,兵力上的巨大悬殊,并没有让项羽畏惧不前。对于项羽来说,杀了宋义之后,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于是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两万士卒渡河,多次进攻章邯给王离军输送粮食的甬道,但收获不大。

在此基础上,项羽率领全部兵马渡河,与秦军大战九次,章邯破走,项羽率军继续北上进攻王离。楚兵以一当十,呼声动天,打退章邯后,诸侯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项羽一起进攻王离,斩杀苏角,并生擒王离,秦将涉间不愿投降而自杀。对于项羽来说,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离不开破釜沉舟所激发的潜能。也即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从而击败秦国的40万大军。巨鹿之战大破秦军后,项羽于辕门召见诸侯将领,诸将无不敬畏,不敢仰视项羽。于是项羽为诸侯上将军,诸侯都归附于他。对于巨鹿之战来说,一方面重创秦朝主力,为最终消灭秦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也奠定了项羽在各路诸侯中的地位,成为项羽可以在秦朝灭亡后分封诸侯的重要原因。

彭城之战

另一方面,彭城之战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率兵自临晋东渡黄河,收降魏王魏豹;接着又攻占河内,掳获殷王司马印。这时淮河以北除了彭城附近和燕王臧荼所控制的燕及辽东地区之外,已经尽被反楚力量占据。对于刘邦来说,认为这是一个消灭项羽势力的绝佳机会。

于是,刘邦率领大军经修武,由平阴津南渡黄河,抵达洛阳,昭告天下诸侯,誓师伐楚。四月,趁项羽主力仍被田横拖在齐地,楚都彭城空虚之机,刘邦率军直取彭城。彭城之战由此展开,在这场战役中,项羽只有3万兵马,因为主力还需要放到齐国的战场上,而就刘邦一方,则集中了56万大军。因此,对于彭城之战来说,兵力上的悬殊甚至超过了巨鹿之战。而这,显然是对项羽指挥能力的更大考验。

最后,在彭城之战中,项羽制订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留下诸将攻齐,自率精骑三万疾驰南下,由鲁瑕丘击破樊哙等军后,即在胡陵至萧县采取包围闪击。彼时,萧县东南有刘邦兵数营扎住。项羽军夜间抵达萧县,利用拂晓,由西向东反击汉军侧背,早晨开始进攻,与汉军展开大战,中午便大破汉军。对此,在笔者看来,项羽这一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刘邦一方猝不及防。汉军对项羽军的突然袭击,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自相践踏,乱作一团,被项羽军于彭城近郊斩杀10余万人。

也即刘邦一方虽然拥有56万大军,却因为貌合神离,各自为战,所以被项羽的精锐力量所冲散。在刘邦大军溃散之后,项羽军追击汉逃兵至灵壁(今安徽宿州灵壁城)以东的睢水上,再斩杀汉军10余万人。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彭城之战中,项羽取得了伤亡对方数十万人的战绩,甚至可以说汉军几乎全军覆灭。总的来说,彭城之战后,依附于刘邦的诸侯纷纷背汉投楚。刘邦只好收集残部,退守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也即这场战役的结果,促使楚汉之争越来越激烈了。对于项羽来说,其高超的指挥才能,显然在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这两场经典战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标签: 项羽

更多文章

  • 诸葛瞻为什么是庸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瞻

    因为父亲身上的光芒实在太过耀眼,诸葛瞻在很多人眼里,对他的评价多为庸才。演义中对诸葛瞻的生平描述和正史上大体相同,他就没有那么多令人称赞的高光时刻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诸葛瞻承袭父亲武乡侯爵位,曾带领蜀军和邓艾交战,抵御魏国大军,只是成效甚微,最终无奈战败,自刎殉国。诸葛瞻和诸葛亮相比,的确只能说

  • 萧绰和慈禧太后个人比较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萧绰

    可能一般人很少会把萧绰和慈禧联系到一起,两人相隔近900年。不过仔细研究她们的一生,其实能发现不少相同之处,只是萧绰和慈禧的结局完全不同,就影响力来说,慈禧也会更大一些。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和大家讲讲有关萧绰和慈禧的故事,从小时候开始了解,一直到她们各自的人生巅峰,看看这中间究竟经历了什么。文章内容

  • 战国后期秦国名将:王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王龁战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龁

    王龁(?-公元前244年),亦作王齮[1],号信梁[2],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大败赵国。公元前260年11月,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公元前258年11月,代替王陵统军围攻赵都邯郸,但未能攻克,楚、魏联军大败秦军。公元前

  • 东汉荆州牧刘表长子:刘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琦

    刘琦荆州牧刘表的长子、谏议大夫刘琮兄。官至荆州刺史。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志》中对于刘琦的记载并不多,尤其是在曹操南下之后,关于刘琦行踪的记载简直少的可怜。不过,刘备以刘琦的名义夺取荆南四郡后,其突然病逝,这的确有些太过突然,不得不令人怀疑,而刘备作为刘

  • 三国曹魏重臣侍中:刘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晔

    东汉末年,是指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的时期。也即从黄巾起义开始,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立计算,为45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彼此混战。在此背景下,汉室衰微,所以对于刘备这样的汉室后裔,自然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号。对于刘备来

  • 张邦昌为什么会被金国立为傀儡皇帝?张邦昌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邦昌

    张邦昌,北宋末年宰相,在靖难之役后被金国强行立为大楚皇帝,建立伪楚政权,历时一个月。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会惊人的相似,宋太祖“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靖康之耻后,大宋王朝又上演了这样一出臣子窃权的戏码。但是这位臣子显然没有太祖

  • 如何客观评价王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娡

    说到“王娡”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人的,熟悉这个人是从什么电视剧《美人心计》里面了解到了,但是很多人都感觉电视剧里面的王娡好坏啊,那么历史上有王娡这个人嘛?真正历史上的王娡真的就这么坏吗?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王娡是好人吗按现在的价值观来看的话,王娡其实并不算

  • 韦孝宽:南北朝最强守城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韦孝宽

    韦孝宽(公元509年公元580年),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为人深沉机敏,温和正直,好读经史。韦孝宽为人深沉机敏,温和正直,好读经史。他二十岁时,遇到萧宝夤在关中发动叛乱,

  • 三国曹魏大臣:何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何夔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在初期的时候,势力并不是最大的,后面他能成功建立曹魏成为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存在与他身边的人才也是分不开的。除了像典韦、许褚、荀彧、郭嘉等名将谋士之外曹操麾下就有一个叫何夔的人这也是让曹操非常头疼的一位臣子。跟着历史小编一起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何夔(生卒年不详),字叔龙,陈郡

  • 东汉末宗室陈王:刘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宠

    东汉末年,民不聊生,战乱横行,社会动荡不安。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东汉末年,虽然很多大家熟悉的诸侯,都不是汉室后裔,比如袁绍、袁术、曹操、马超、韩遂、吕布、董卓、孙策等。但是,实际上,在一开始的时候,汉室后裔却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比如幽州牧刘虞、兖州牧刘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