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淳于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淳于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104 更新时间:2024/1/17 5:48:36

《滑稽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该文是专记滑稽人物的类传。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楚王有令,有请齐使上殿,进献中原特产珍禽黄鹄!”

身高不满七尺(约今150厘米)且其貌不扬的齐国使者手托鸟笼,疾步跪倒楚王面前,掀开鸟笼布后,笼子里空空如也。楚王强抑怒气阴森森问:“齐王就这样戏耍寡人?!”

黄鹄原是齐威王的心肝宝贝,齐他为与楚王联络感情,才忍痛割爱令齐使进献楚王。齐使因好奇掀开鸟笼盖儿,黄鹄趁机冲出鸟笼远走高飞。齐使硬着头皮南下,沿途早拟好一肚子说词。

齐使面对楚王责问,镇静自若回答:“黄鹄在半道儿上,因水土不服没日没夜叫唤。臣生怕它熬不到大王这儿,就放它出来喝点儿水。没成想它不给臣一点儿面子,‘出溜一声飞得没影儿了!臣自觉有负齐王重托,拔出刀来想抹脖子,可下不去手。弄根布条吊脖子,又觉得死相难看。关键是啊,臣要真死了,世人不得嚼舌根子议论齐王因为一只鸟而逼死一条人命?这也太有损齐王的威名了!”

楚王脸色稍微平和下来:“您就没想过买个长得相似的鸟来糊弄寡人?反正真黄鹄也没有几个人见过!”

齐使打蛇顺杆爬:“大王您真神了!臣真还动过这念头!但臣仔细这么一琢磨:不行!大王您如此英明神武,臣这点儿雕虫小技岂能瞒过您的眼睛?臣要真这样做了,那就纯粹是对您的欺骗和不尊重!”

楚王开始露出笑容:“先生就没有想过既不回齐也不来楚,逃到其他国家隐姓埋名?”

齐使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大王,臣对您真是佩服得一塌糊涂啊!这您也猜得中?!不瞒您说,臣还真打算‘鞋底抹油----我溜了!可转念一想,不成!臣这是‘黄鼠狼放屁它溜得不光彩!臣倒是躲起来了,齐楚两国的外交关系自然也因此断绝了!这罪过臣可担当不起呀!”

楚王听完这番不着四六、雅俗共赏的说辞,笑得前仰后合:“先生真是个人才!寡人真羡慕齐王能有您这样的讲究忠信的贤士!”于是厚加赏赐,财物价值远超黄鹄数倍。

这个空手套白狼的齐使,正是齐国“滑稽多辩”的名士淳于髡(kūn,古代剃光头发的刑罚)。

(一)淳于髡谏罢长夜之饮

淳于髡虽出身卑贱且为“齐之赘婿”,却天赋极高,才智过人。他多次奉命出使诸侯国,凭着出众的聪明才智,从未使齐国声誉和尊严受到影响,并成为齐桓公创办的稷下学宫中的代表和元老级人物。

齐威王继位不久,“好为淫乐长夜之饮”,不理政务,把权力完全下放给卿大夫,导致“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家危在旦夕。由于齐威王喜怒无常,所以“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忧心如焚,决定不顾凶险劝谏。他利用齐威王喜欢说隐语的特点,特意请齐威王猜个谜:“我国有只大鸟,飞到王宫庭院中,三年不飞又不鸣,大王可知这鸟想干嘛?”

齐威王对他的隐喻心知肚明,也被他的忠诚深深感动,决心痛改前非,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的夫人姬趁热打铁,劝谏他近贤远佞重振雄风。出身平民的邹忌借弹奏琴曲之机,借乐理巧喻治国理论。于是,齐威王令全国72名县令与县长(万户以上为县令,万户以下为县长)入朝述职,采取极端手段“赏一人,诛一人”,使虎口脱险的36名县领导们恪尽职守、勤政爱民。齐国大治后,齐威王挥师收复失地,“诸侯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楚国大兵压境,齐威王独木难支,淳于髡被齐威王派往赵国搬请救兵。淳于髡看见齐国的礼物仅有“金百斤,车马十驷”,于是“仰天大笑”,笑到系帽子的带都被崩断。

齐威王不解:“先生觉得礼物太少?”淳于髡答:“何敢!”齐威王狐疑:“您笑成这样儿,肯定有深意!”

淳于髡一脸坏笑:“您想多了!我是想起早上从东边儿来时,正巧看到路边儿有人祈祷田神。他一手举猪蹄,一手端酒杯祈祷:‘上天啊!我用这厚重的礼物祈求您保佑我谷物满仓、衣食无忧!我见他想用这么廉价的祭品来祈求上天丰厚的赏赐,所以想起来就发笑!”齐威王恍然大悟,下令将礼物增至“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赵王见到厚礼眉开眼笑,“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讯,如泄了气的皮球,“夜引兵而去。”

齐威王为此在后宫设宴款待劳苦功高的淳于髡,趁着酒兴问他酒量多大。淳于髡答:“没准儿,一斗也醉,一石也醉。臣在朝宴上,前有执法官虎视眈眈,后有御史芒刺在背,只能提心吊胆低头猛喝,所以喝不到一斗就会醉;如果在家里陪伴尊贵客人,臣最多喝两斗就倒;如果呼朋引伴畅叙往事,扛得住五六斗;要是乡里之间聚会,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可以喝八斗酒;除非是男女同席,无所顾忌,主人送走其他宾客,单留我住宿,那臣就能喝下一石酒!所以,酒多乱性,乐极生悲。世间万事都是同样道理!”

齐威王听懂了他的讽谏之意,连声喝彩,从此“乃罢长夜之饮”,励精图治,终成一代明君。淳于髡也因多次讽谏齐威王而名垂后世,成为“一言兴邦”的代表人物。

(二)优孟谏恤故吏之家

优孟,楚国宫廷艺人,能言善辩,尤其善于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宠爱一匹骏马,每日喂它枣脯,给它穿绫罗绸缎,在华丽的宫殿中为它设置专床。此马因条件过于优越患三高而死后,楚庄王如丧考妣,令群臣为死马治丧,用棺椁装殓后以大夫的葬礼规格下葬。如此任性的做法,使得“左右争之,以为不可。”楚庄王大怒,板着扑克脸下令:“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他回答楚庄王为何如此:“这匹马乃是大王最心爱之物!大王仅用大夫之礼安葬它,实在委屈它了!臣坚决请求以君王去世的规格安葬它:首先,使用玉雕棺材,外椁用上等梓木,装饰用樟木等贵重木材,将此马装入棺椁。再派几千名士兵挖掘坟墓,令老幼百姓背土筑坟;其次,令齐赵两国使节在前面陪祭,韩魏二国使节于后面护卫;最后,为它建立祠庙,以猪、牛、羊各一千头的太牢礼来祭祀它,同时安排一个一万户的城邑来进行供奉。诸侯国与我国百姓得知大王如此厚待死马,自然明白大王是如何轻视人而重视马!”

楚庄王在优孟夹枪带棒的讽谏下幡然悔悟,问优孟如何处理?优孟答:“马再好也是畜生,就该以处理六畜的方法下葬:用土灶做外椁,以铜锅做棺材,用姜和枣来调味,加进木兰,用稻草作祭品,火光做衣服,把它埋葬在人们的肠胃里。”楚庄王依计而行。

优孟虽地位卑微,但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彼此结下深厚情谊。孙叔敖竭尽才智辅助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因积劳成疾病逝,年仅38岁。临死前,他叮嘱儿子:“我终身清廉无积蓄,你必定陷入饥寒交迫境地。走投无路时,去求见优孟,说你是我孙叔敖的儿子即可!”

数年后,孙叔敖之子穷困潦倒到替人背柴度日的地步,不得不向优孟求救。优孟将其留在家中,令人缝制出酷似孙叔敖的衣服帽子后穿戴,在孙叔敖之子指点下尽力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岁馀,(优孟)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在楚庄王酒宴上,优孟扮成孙叔敖上前敬酒祝寿。他惟妙惟肖的模仿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楚庄王想再次任命孙叔敖为宰相,优孟请求先回家与妻子商议。三日后,优孟再次扮成孙叔敖进宫。楚庄王迫不及待问:“您妻说什么?”

优孟答:“臣妻劝臣千万慎重,不值得出任楚相……她说:当年孙叔敖担任楚相时,虽立下‘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的奇功,但死后‘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她还说,臣与其学孙叔敖,不如自杀!”

见楚庄王陷入回忆与沉思,优孟发挥特长载歌载舞:“家住山野耕田受苦,依然难得温饱;出外做官,不顾廉耻贪腐成为贪官,虽得一时富贵,但又怕因受贿枉法而株连家人;贪官哪能做呢!想做个奉公守法、恪尽职守的清官,又有什么意义?‘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所以清官也不值得去做!“

楚庄王如醍醐灌顶,诚心感谢优孟以这样的方式指出自己的错误并为孙叔敖鸣不平,“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三)优旃以一言而禁暴主之欲

优旃(zhān),秦朝侏儒宫廷艺人,擅长以说笑方式妙喻道理。

一次,秦始皇设宴款待臣子时,暴雨倾盆,雨骤风狂。殿阶下执盾站岗的卫士们被淋成落汤鸡,在风雨中瑟瑟发抖。“优旃见而哀之”,与他们说好配合演戏。他在群臣“上寿呼万岁”出现短暂静音时,靠近栏干旁大喊:“卫士们!你们虽然身材高大,却有何好处?只能在露天淋雨站岗。我虽长得矮小,却能有幸在殿内休息!”秦始皇悟出他的话外之音,特许卫士们从此减半值班,轮流接替。

秦始皇曾野心勃勃企图将狩猎区域扩展到“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拍手叫好:“太好了!在这么大面积中多养些飞禽猛兽,一旦敌人从东方入侵,就令麋鹿用角去应敌即可!”秦始皇恍然大悟,取消此项劳民伤财的计划。

秦二世即位后,异想天开想兴师动众把京城城墙用油漆全部涂饰一遍。优旃故技重施:“太好了!给城墙刷油漆固然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但把城墙漆得光滑油亮,让敌军登城时一步一个大马趴,多滋润啊!只是,想凑齐这么多油漆容易,可到哪儿能找到一间能让城墙刷漆后阴干的大房子?”秦二世悟出自己的荒唐,不再提及此事。

淳于髡、优孟、优旃出身低微,本是给君王消愁解闷的小人物。但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凭借高超丰富的语言艺术讽谏君王,成为流传后世的“一言兴邦”的吹哨人。所以,司马迁在惜字如金的《史记》中,特增《滑稽列传》记录他们的事迹,并高度评价他们治世的作用不亚于“六艺(‘《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

淳于髡等人的卓越表现与成就告诉后人:不论身处官场还是职场,只要怀有心忧天下之心及善良本性,辅之以出众的语言技巧,必定会无往而不利!

标签: 淳于髡

更多文章

  • 唐朝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玄礼

    陈玄礼逼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作为皇帝的唐玄宗即便当时不发作,等到事情过去后也肯定会找陈玄礼麻烦,然而之后陈玄礼安然无恙,反而是死在了唐肃宗手里,这是为何?接下来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一)马嵬驿兵变公元756年,唐玄宗“西狩”蜀中,陈玄礼随从护驾,当走到马嵬驿

  • 南宋豪放派词人:刘克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克庄

    刘克庄,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是南宋时期词人、豪放派诗人,他是《千家诗》的最早编选者,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刘克庄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1206年的南宋土地上,响起北上伐金的号角。这次冒进的征伐很快就失败了,岁末,南宋派使节去金议和。这是主和派的又一次巨大胜利,他们不愿再起战乱,怕极了失

  • 唐朝诗人:王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王绩代表诗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王绩

    王绩,字无功,因隐居东皋,自号东皋子,唐代初期诗人,是被后世公认的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为开创唐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王绩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物外知何事,山中无所有。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直置百年内,谁论千载后。张奉娉贤妻,老莱藉嘉偶。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

  • 唐朝权臣政治家:元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载

    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元载是一个一心往上爬、卑鄙无耻的小人,他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历史上真实的元载与影视剧中的有什么不同呢?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元载是今陕西岐山人,出生贫寒,喜欢读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道学。在天宝元

  • 明朝内阁首辅“万岁阁老”:万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万安

    万安是明朝时期官员,官至内阁首辅,颇受明宪宗的宠爱,他有个”万岁阁老“的外号,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岁”可是古代帝王的标配,但明朝的万安竟然有一个”万岁阁老“的外号,这个外号咋

  • 蔡文姬一生有过几段婚姻?蔡文姬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蔡文姬

    曹文姬是东汉末年时期著名才女,是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的女儿,她十分博学多才,精通书法、音律、诗词,“文姬归汉”的故事,为后人熟知,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蔡家有女初长成,“文二代”才女才情绽放谚语说,才情是一个女人永远穿不

  • 西汉汉成帝妃子:班婕妤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班婕妤

    班婕妤是西汉时期著名才女,以辞赋见长,她也是汉成帝刘骜的妃子,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万千宠爱于一身,婕妤团扇冷汉宫《春宫怨》 唐·杜荀鹤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原谅我以这一首悲戚的

  • 清朝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廷敬

    陈廷敬(1638年[1]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本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午亭,泽州府阳城县中道庄(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清代宰相、学者。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曾经教导康熙帝。康熙十四年(1675年),擢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礼部侍

  • 唐朝中期宰相:李德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德裕政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德裕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早已没有了唐玄宗时的盛世,尤其是之后的皇帝,更是一代不如一代。眼看大唐江河日下,李德裕站了出来,近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唐的颓势,在历朝历代都享有高度的美誉。李商隐誉之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范祖禹称赞他“李德裕之相武宗,皆有功烈,为唐

  • 春秋时期赵国基业奠定者:赵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盾

    晋灵公是晋文公的孙子,晋襄公之子,然而不比父亲和爷爷的贤明,晋灵公完美契合了一个昏君形象,他自认为晋国强大,便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他颁布重税大肆搜括民膏,弄得晋国上下一片哀怨。虽然碰上了这样顽劣不化的君王,但晋国却没有在楚、秦的夹击下崩溃,丧失霸主的地位,原因在于晋国有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