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时期吴国刺客:专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春秋时期吴国刺客:专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576 更新时间:2024/1/10 12:45:20

古代有一种职业,舍生取义,九死一生,一朝功成万古流名,败则株连亲族,我们称之为“刺客”,今天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在古代历史上,四大刺客指的是先秦时期的著名刺客。《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着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常被人们称为“四大刺客”,这四大刺客分别是“荆轲,专诸,聂政要离”。他们的信条都是“士为知己者死”。他们以视死如归的气魄和撼动山河的壮举,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侠义之名,使自己的英名万古流芳。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专诸”来说,在春秋后期成功刺杀了吴国君主,这无疑对吴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结果上来看,相对于刺杀秦始皇嬴政失败的荆轲,专诸可谓是一位成功的刺客。

首先,专诸,是吴国堂邑人。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途中,见“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伍子胥知道专诸是一位敢于赴难的勇士,就与之结交。对此,在笔者看来,伍子胥主动和专诸结交,和燕太子丹结交荆轲一样,都是准备在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

伍子胥来到吴国,见到了吴国君主吴王僚。因为自己的家人被楚国君主杀害,所以,伍子胥就希望借助于吴国的力量,以此来报复楚国。在此基础上,伍子胥就劝说吴王僚攻打楚国。但是,吴公子光说:“那个伍子胥,父亲、哥哥都是被楚国杀死的,伍员才讲攻打楚国,他这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并不是替吴国打算。” 吴王僚就不再议伐楚的事了。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就说:“那个公子光有在国内夺取王位的企图,现在还不能劝说他向国外出兵。”于是就把专诸这位刺客推荐给了吴公子光。

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吴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按兄弟次序排,分别是余祭、夷眛、季子札。吴王诸樊知道季子札贤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传递下去,最后好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子札。

因此,吴王诸樊去世后,王位传给了余祭。余祭死后,传给夷眛。夷眛死后本当传给季子札,但是,季子札却逃避不肯立为国君。于是,吴国人就拥立夷眛的儿子僚为国君,这就是吴王僚。对此,公子光作为吴王诸樊之子,说:“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子札当立;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的话,那么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当立我为君。”所以他悄悄收留了一些有智谋的人,以便靠他们的帮助取得王位。而这,促使专诸这样的刺客,自然获得了公子光的器重。

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与此相对应的是,燕太子丹对于荆轲,同样是礼贤下士。换而言之,要想让这些刺客为自己效力,前期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这年春天,吴王僚想趁着楚国君主更替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谮城,派延陵季子到晋国,用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面对吴国大军的进攻,楚国上下同仇敌忾,出动大军切断了吴国大军的后路。因此,这意味着吴国大军随时有被消灭的危险。

在这个关键时刻,公子光对专诸这位刺客说:“这个机会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况且我是真正的继承人,应当立为国君,季子札即使回来,也不会废掉我呀。”

因为之前受到了公子光的恩惠,专诸自然不会拒绝这一要求。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吴王僚将吴国大军派到了楚国。所以,只要专诸可以成功刺杀吴王僚,那么公子光确实非常有机会顺利登上吴国君主的宝座。当然,刺杀吴国君主的行为,还是风险极大地,这意味着专诸即便成功,也会性命不保。

公元前515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对此,吴王僚自然不会单刀赴会,而是派出护卫自己的士兵,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吴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从这一角度来看,吴王僚对于公子光,显然是有所防备的。

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吴王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王僚,吴王僚当时就死了。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如同荆轲将匕首藏在地图里一样,专诸携带的兵器,也采用了非常隐蔽的方式。不过,虽然专诸成功刺杀了吴王僚,但是,吴王僚毕竟带来了很多护卫,这些护卫立即将怒火对准了专诸,从而击杀了这位刺客。

当然,吴王僚被杀之后,这些护卫还是失去了主心骨,所以,公子光放出埋伏的武士攻击吴王僚的部下,全部消灭了他们,于是他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对于吴王阖闾来说,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因此,专诸的这一次成功刺杀,自然对吴国的历史走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最后,吴王阖闾即位后,自然不会忘记专诸这位刺客的功劳。于是,吴王阖闾便封专诸之子专毅为上卿,并根据专诸的要求,满足其葬在泰伯(吴国始祖)坟墓的遗愿,从优安葬专诸,如今鸿山东岭仍有“专诸墓”存。相传无锡市大娄巷的“专诸塔”,是吴王阖闾替他葬的优礼墓,但是已经被拆除。邑人秦颂硕曾写“专诸塔”一诗:“一剑酬恩拓霸图,可怜花草故宫芜;瓣香侠骨留残塔,片土居然尚属吴。”

此外,对于吴王阖闾来说,任用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国人孙武为将军,确定先破强楚,再服越国的争霸方略,采取分兵轮番击楚之策,频频攻楚于江淮之间大别山以东地区,使楚疲于奔命。吴王阖闾九年(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

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斩落脚趾,重伤而死,后葬于苏州虎丘山。虽然最终败给了越国,但是,吴王阖闾在位时,吴国的整体实力来到了巅峰,这促使吴王阖闾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并称为春秋五霸。

标签: 专诸

更多文章

  • 西汉宗室丞相:刘屈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屈氂

    中山靖王刘胜是因为两件事才被后人所熟知。其一,蜀汉皇帝刘备是其后裔;其二,刘胜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汉武帝在位时期,由于实行推恩令以及酎金失侯,导致刘胜的儿子大部分都失去了爵位,可是有一个人更倒霉,全家都丢掉了性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之中,有一个名叫刘屈氂,此人的仕途还算顺利

  • 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田承嗣

    田承嗣(705779年),平州卢龙(今河北省卢龙县)人,唐朝中期将领、军阀、藩镇,安东副都护田守义之子。田承嗣出身雁门田氏,世为卢龙军裨校。骁勇善战,跟随平卢节度使安禄山部将,屡立军功,迁左武卫将军,率军攻陷洛阳。安史之乱平定后,归降朝廷,拜魏博节度使。而后田承嗣割据一方,不听朝令,魏博镇俨若独立王

  • 如何客观评价春秋时期晋文侯与晋武公的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晋武公

    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晋国不仅在西周灭亡、东周衰弱的情况下毅然扛起大旗,还因强大的国力压制齐秦楚三国,独步中原。在晋国崛起再到称霸的道路上,历代晋国国君总是拿&ldqu

  • 三国时期东吴大臣:陆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陆凯

    孙皓是东吴的第四位皇帝,他残酷嗜杀,滥杀朝中文武大臣,。可是,有一位大臣,孙皓对他怀恨在心,却不敢惹,此人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孙皓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与左典军万彧、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万彧向濮阳兴、张布推荐的孙皓,“称皓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之

  • 三国时期东吴丞相:步骘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步骘

    步骘在先后出场过三次,第一次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第二次作为使者与曹操议和,第三次向孙权献策,擒住范疆、张达二人,向刘备求和。虽然步骘在《三国演义》中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但历史上他却是一位奇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步骘字子山,是临淮淮阴人。早年间为了躲避战乱,步骘渡江到江东避难。初到江东时,步骘的生活

  • 辽朝宗室长沙王:耶律宗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耶律宗允

    在古代,女人的相貌太过美丽,容易招惹祸端,但有时候,男人长得太帅,也同样会惹祸上门。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契丹大辽国的长沙王耶律宗允,就因为长得太过高大帅气,被太后伯母逼迫迎娶她的寡妇姐姐,宗允的原配妻子也因此成为被殃及的池鱼。01,皇家贵胄子耶律宗允(1005-1064),字保信,

  • 三国曹魏名将:贾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贾逵

    东汉末年分三国,天下大乱带来的除了民生凋零、征伐不断之外,也涌现了一大批才子名将。除了我们非常熟悉的诸葛亮、司马懿、关羽、甘宁外,也有许多不被人熟知但才能出色的人。“彼八君子者,方之东平,宜无惭德”,以忠诚勇武名列魏晋八君子之一,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终其一生为曹魏的统

  • 东汉袁绍谋士:田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田丰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四世三公的袁绍作为三国前期势力最强大的诸侯,称雄北方,一时风头无二。一度是诸侯当中综合实力最为强劲的一位。在东汉末年那个时代,袁绍的出身远超常人,这给他提供了很大的助力!除此之外他手下一帮子谋臣、武将,其军政团队也不可小觑,而今天历史小编要给大家介绍便是他麾下的一大谋士田丰。田

  • 清朝宗室和硕敏亲王:爱新觉罗·阿巴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阿巴泰

    爱新觉罗·阿巴泰(1589年1646年),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母为庶妃伊尔根觉罗氏。[1]早年随父征战,授台吉。万历三十九年( 1611年),联合费英东、安费扬古一起征讨东海女真。天命八年(1623年),带同德格类征讨扎鲁特部,追杀昂安。皇太极即位,

  • 西汉权臣大将军大司马:霍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霍光

    霍光,中国封建史上第一权臣,给后世权臣们留下了一个样板:权臣极致,不过霍光;权臣善终,不过霍光;权臣家族结局,大抵不过霍光。那么,历史上的霍光到底有何结局呢?与霍去病同父异母霍光与霍去病是兄弟,但两人属于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公元前141年,霍仲孺私通平阳侯府中侍女卫少儿,生下了霍去病,此后两人各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