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西汉皇后赵飞燕?赵飞燕有哪些成就与轶事典故?

如何评价西汉皇后赵飞燕?赵飞燕有哪些成就与轶事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472 更新时间:2024/1/16 17:25:05

赵飞燕,即孝成赵皇后,名不详(野史记载为宜主),号飞燕,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也是一位舞蹈家,独创“掌上舞”、“踽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鸿嘉三年(前18年)封为婕妤。永始元年(前16年)六月立为皇后。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去世,太子刘欣即位为帝,即汉哀帝,赵飞燕被尊为皇太后。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崩逝,被贬为孝成皇后。一个多月后被贬为庶人,下诏令其看守陵园,当日赵飞燕自杀身亡。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助汉哀帝登帝位

绥和元年(前8年),定陶王刘欣来长安,赵飞燕在成帝面前夸赞刘欣的才能,并提议册立刘欣为太子,这样,刘欣凭借个人表现,加上赵飞燕从旁协助,争储之路十分顺利。后来,汉成帝无子去世,21岁的刘欣顺利登上了皇位,即汉哀帝。

艺术成就

创“踽步”及“掌上舞”

“赵后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踽步”是赵飞燕独创,其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可见其舞蹈功底深厚。赵飞燕还自创“掌上舞”,“掌上舞”又称“掌中舞”因舞蹈体态轻盈,仿佛可以置于掌中,故得名。此舞后成了赵飞燕的一个独有标志,亦可比喻女子舞姿轻盈。

历史评价

汉朝

汉朝班固《汉书》:飞燕之妖,祸成厥妹。丁、傅僣恣,自求凶害。中山无辜,乃丧冯、卫。惠张、景薄,武陈、宣霍,成许、袁傅,平王之作,事虽歆羡,非天所度。怨咎若兹,如何不恪!

唐朝

唐朝徐凝: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唐朝李白《相和歌辞·怨歌行》: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宁知赵飞燕,夺宠恨无穷。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一朝不得意,世事徒为空。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笼。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肠断弦亦绝,悲心夜忡忡。

唐朝李白《相和歌辞·阳春歌》:绣户中,相经过,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唐朝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宋朝

北宋张耒:苦心膏沐不论赀,富贵人生各有时。直使中流畏仙去,君王何啻似婴儿。

南宋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辽朝

辽朝萧观音: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近代

近代萍寄生:赵飞燕留仙裙皱,天上宁无;襄城君堕马妆残,人间罕匹。

轶事典故

身世传闻

《飞燕外传》记载赵飞燕的生父是冯万金,给江都王当协律舍人。江都王孙女婿江都中尉赵曼与冯万金有同性恋关系,冯万金趁机与江都王孙女姑苏主通奸,生下了两个女儿,长女宜主,次女合德,都冒姓赵,宜主就是赵飞燕。

身轻如燕

《飞燕外传》中记载赵飞燕家有彭祖方脉之书,擅长使用气术,长大后“纤便轻细,举止翩然”,所以人们叫她飞燕。她甚至能站在人的手掌之上扬袖飘舞。身轻如燕即身体像赵飞燕一样轻,现代多指动作轻盈。

留仙裙

《飞燕外传》中,赵飞燕体态极其轻盈,每当她纤腰款摆、迎风飞舞时,就好像要乘风而去一般。一天她穿了一件云英紫裙来到太液池边,在笙歌鼓乐中翩翩起舞,突然间狂风大作,像风筝一样飘起来。于是成帝赶紧叫乐师们拉住赵飞燕的裙摆,免得她被风吹走。待风停时,发现赵飞燕的云英紫裙竟被抓得皱皱的,从此宫女们盛行穿折叠出褶皱的裙子,美名其曰“留仙裙”。

息肌丸

《飞燕外传》中,赵飞燕为使肌肤雪白娇嫩,把一种秘方配制叫作息肌丸的药丸塞入肚脐。这种丸药是由麝香、高丽参、鹿茸等名贵药物制成的蜜丸,将其放入肚脐内,确实功效显着,用后可使人肤如凝脂,肌香甜蜜,肌肤胜雪,双眸似星,但该药之毒却会经久滞留积蓄在任督二脉内,令女人终生无法怀孕。皇宫药剂师上官妩曾教赵飞燕用羊花煮汤洗涤,可是已无法挽救。飞燕合德,悔不当初。

诈托有孕

《赵飞燕别传》中记载,赵飞燕因无法怀孕,而“欲为自利长久计”假装怀孕,多次从宫外买入刚出生的男婴冒充皇子,但最终未能得逞,只好对汉成帝说自己生下一个儿子,但已夭折了。

燕啄皇孙

《汉书》里记载成帝死后,司隶解光对赵合德杀害许美人及女官曹宫之子的奏疏,其动机是想惩罚赵飞燕。但从奏疏中看出,赵飞燕并未参与。而且奏疏也表明,成帝自己也脱不了干系,议郎耿育对此案也有质疑。然而外人眼中,赵氏姐妹被视为一体,班固的评论是“飞燕之妖,祸成厥妹”,并将“燕飞来,啄皇孙”的童谣载入正史,这个典故也因此流传下来以致于失去了本意而成为后妃杀害皇族的一个典故。

环肥燕瘦

环是指的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燕是指的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杨玉环很胖而赵飞燕很瘦,但都是著名的美女。苏轼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一诗中写道“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成语环肥燕瘦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

标签: 赵飞燕

更多文章

  • 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赵飞燕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赵飞燕

    赵飞燕,即孝成赵皇后,名不详(野史记载为宜主),号飞燕,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也是一位舞蹈家,独创“掌上舞”、“踽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鸿嘉三年(前18年)封为婕妤。永始元年(前16年)六月立为皇后。绥和二年(前7年)汉

  • 北宋宰相沈义伦生平介绍及评价 执掌太祖和太宗两朝财政大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沈义伦

    沈义伦(909987),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今属河南)人。北宋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任宰相。沈义伦少习《三礼》,以讲学授徒为生。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曾经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人物简介后汉乾祐元年(948),白文珂以&ld

  • 孝成许皇后:汉成帝刘骜第一任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孝成许皇后

    孝成许皇后,汉成帝刘骜第一任皇后,恭哀皇后许平君堂兄弟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汉元帝刘奭的表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元帝为补偿早年丧母之痛,将许氏许配给皇太子刘骜为 太子妃。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太子刘骜继位,是为 汉成帝,许氏成为皇后。许皇后出身名门,色

  • 北宋宰相余深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余深

    余深(约10501130年),字原仲,北宋时罗源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官位太宰(副宰相),进拜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公加太傅。《宋史》、《八闽通志》、《福州府志》、《罗源县志》皆有传。人物生平第一次拜相余深 登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崇宁元年(1102年)为著作佐郎、太常博士

  • 冯媛:汉元帝刘奭的宠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冯媛

    冯媛,又称冯婕妤、中山太后,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长女,汉元帝刘奭的宠妃,汉平帝刘衎的祖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元帝即位第二年(前47年),冯媛选入后宫,初封长使,数月后晋美人。五年后(前42年),冯媛生子刘兴,拜为婕妤,受宠程度与傅婕妤相等。元帝过世后,冯昭仪成为&ldq

  • 南宋名相王淮生平介绍及评价 宋孝宗称其“不党无私,刚直不阿”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淮

    王淮(1126年1189年),字季海,金华城区人。南宋名相。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进士,授临海尉。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官至左丞相,封鲁国公 。淳熙十六年(1189年)卒,赠少师,谥文定。人物简介王淮于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进士,授临海尉。历任

  • 傅昭仪:汉元帝刘奭的嫔妃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傅昭仪

    傅昭仪,即定陶太后,汉元帝刘奭的妃嫔,定陶恭王刘康生母,汉哀帝刘欣的祖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傅氏初为上官太后的才人,汉元帝刘奭为太子时,得以进幸。汉元帝即位后,立为婕妤,生有一男一女,女为平都公主,男为定陶恭王刘康。后封为昭仪。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傅氏

  • 北宋宰相李昉生平介绍及评价 “白体诗”代表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昉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 ),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 ),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

  • 北宋宰相张知白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知白

    张知白(?-1028年),字用晦。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北宋宰相。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后知剑、邓、青三州等职务。又官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节度判官。咸平年间上疏,真宗召试舍人院,权授右正言。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北宋宰相欧阳珣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欧阳珣

    欧阳珣(1081-1127年),字全美,又字文玉,号欧山,汉族,学籍吉州庐陵,乡籍福建泉州晋江潘湖,欧阳詹之十世孙。他少聪而敏慧,稍长就学于仁颖书院。崇宁五年(1106)丙戌与本邑储敦叙同登蔡凝榜进士,调崇安尉,有主簿者贫不妄取卒于官,欧阳珣倾囊以赈其行,人皆义之终。丁父忧,珣立于灵堂前,其叶累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