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宰相“宋末三杰”:陆秀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南宋宰相“宋末三杰”:陆秀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62 更新时间:2024/2/1 7:39:48

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

人物生平

初露锋芒

陆秀夫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把家迁徙到了镇江。稍大以后,就跟随本乡的两位孟先生读书学习,孟先生的学生经常有百余人,但他单单指着陆秀夫说:“这小家伙不一般哪。”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考上了进士。李庭芝镇守淮南时,听说了陆秀夫,就将他罗致到自己的幕府中。当时天下人称搜罗人材最多的,以淮南李庭芝为第一名,号称“小朝廷”。

陆秀夫才思清丽,在当时的文人中很少有能够赶得上他的。性格沉静,不苟求被别人知道,每当幕僚们到官署请见,宾主共欢同乐,只有陆秀夫一人默默地不发一言。有时在府中举行宴会,在宴席上,他总是正襟危坐,矜持庄重,很少与人交往。等到考察他的事务,他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由是更加器重他,即使调任官职,也不让陆秀夫离开自己,自从他到李庭芝幕府中,曾三次进升,直到主管机宜文字。

步入仕途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提升陆秀夫为参议官。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边防紧急,幕僚大多逃走了,只有陆秀夫几个人没有离开。李庭芝向朝廷举荐陆秀夫,因此他被任为司农寺丞,屡次升迁,直到任为宗正少卿兼代理起居舍人。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以礼部侍郎身份到前线讲和,还没有到达,敌人就又反悔了。二王到温州,陆秀夫与苏刘义,追随二王而去,派人召回了陈宜中、张世杰等,于是大家共同拥立益王于福州。进升为端明殿学士、签发枢密院事。陈宜中因为陆秀夫长期在军队里,熟知军务,每当有事都征求陆秀夫的意见然后办理,陆秀夫也全心全意为他参谋,言无不尽。不久因议事与陈宜中产生矛盾,陈宜中指使谏官上奏弹劾陆秀夫并罢免了他。张世杰责备陈宜中说:“这都是什么时候了,还动辄让台谏官弹劾人?”陈宜中非常惶恐不安,急忙召回了陆秀夫。

秉持朝政

当时君臣流亡海滨,大小政事都疏于治理,杨太妃垂帘听政,与臣下说话还自称为奴。每当群臣朝会的时候,陆秀夫仍端持着手板,俨然像过去上朝一样,有时在行程途中,凄然泪下,用朝衣拭泪,衣服都湿透了,左右的人为他所感染都无不悲痛欲绝。因井澳大风的原因,益王惊惧而死,群臣都想借此机会离开。陆秀夫说:“度宗皇帝有一个儿子还在,把他怎么办呢?古人中曾有过仅凭借一旅即成就中兴的,而我们现今百官都在,还有数万军队,上天如果还没想灭绝大宋,难道就不能凭此振兴国家吗?”于是与众大臣共同拥立卫王。当时陈宜中前往占城去了,因与张世杰不合,所以屡次征召他都不到。于是以陆秀夫为左丞相,与张世杰共同秉政。其时张世杰领兵驻守崖山,陆秀夫则既要筹措军旅,又要调集工役,而且凡是有什么需要写的,也都由他亲自动手。虽然在颠沛流离之中,事务繁多,时间匆忙,他每天都还是要写《大学章句》以劝讲别人。

负帝投海

陆秀夫在海上的时候,将二王的事都详细地记述下来汇成一书,并将书授给礼部侍郎邓光荐说:“你如果侥幸不死,就把书传出去。”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二月的一天晚上,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之间不能相辨,张世杰派小船到宋主那里,想要奉宋主到他的船上,策划乘机突围,但陆秀夫害怕被人出卖,或被俘辱,固执着不肯带宋主上船。 后崖山被攻破,陆秀夫护卫卫王的船一起逃走,而张世杰、苏刘义则各自逃生去了,陆秀夫考虑到难以逃脱,于是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下海去,自己背着卫王赴海而死,当时他年仅四十四岁。

崖山平定后,邓光荐将那本书书带回了庐陵。邓光荐去世,这部书的存亡就无从得知了,所以那段海上的事,世人就再也无法得知其详情了。

标签: 陆秀夫

更多文章

  • 三国东吴大将军:诸葛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瑾

    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将领。始于战国时期,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期,大将军原位在三公下,到汉和帝在位时,窦宪出任大将军,由于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在此基础上,进入到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实际上不仅主管兵马作战事宜,也对朝廷事务具有极高的话语权。对于曹魏来说,第一任大将军

  • 南宋宰相:洪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与兄洪适、弟洪迈同朝并为台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洪遵

    洪遵(1120-1174),字景严,南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后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二月,与兄洪适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第一状元 ,洪适第二榜眼 ,父亲洪皓,曾任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与兄洪适、弟洪迈先后中博学鸿词科,有"三

  • 南宋宰相:曾怀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累迁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封鲁国公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曾怀

    曾怀(1100-1172年),字钦道,祖籍晋江,由京师迁居常熟。南宋隆兴中任浙西提举,后又任度支员外郎,有综合考核财政的才能。因主持拘催钱物所,治理有方,财政丰裕,晋户部尚书。在任时,对各州郡钱粮的库存与收支情况都了如指掌,并清楚记载,为当朝倚重,宋孝宗比作萧何、刘晏。累迁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封鲁国

  • 北宋宰相:李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宋仁宗亲题其碑首为“遗直之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迪

    李迪(971年-1047年),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今山东鄄城旧城)。北宋名臣、诗人。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状元及第,历任通判、知州、知制诰、节度使等职,多次出入内外,两度官至宰相。晚年以太子太傅致仕。庆历七年(1047年),李迪去世,年七十七。追赠司空、侍中,谥号&ldquo

  • 南宋宰相:朱胜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著有《绀珠集》、《秀水闲居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胜非

    朱胜非(1082年1144年12月24日 ),字藏一,蔡州(今河南上蔡)人。南宋初年大臣、宰相。朱胜非生于一个小生意人家,之后在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及第。靖康元年(1126年),为东道副总管,权知应天府,劝进赵构即帝位。建炎初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建炎二年(1128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

  • 北宋宰相:宋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曾上疏给宋太宗征讨幽蓟的方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琪

    宋琪(917年-996年),字俶宝,幽州蓟县(今北京大兴)人,北宋宰相。宋琪自幼长于契丹,考中进士,授寿安王侍读。天福六年(941年),幽州大帅赵延寿聘请宋琪为从事,赵赞担任河中节度使,聘为记室。周世宗征淮南时,随赵赞出征,以功特加散大夫。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授太子洗马,上疏给宋太宗征讨幽蓟

  • 北宋宰相:徐处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徐处仁

    徐处仁(10621127)北宋应天谷熟(今河南商丘东南)人,字择之。神宗元丰间进士。大观间,知永兴军,反对童贯强平物价,以为如此则商贾不通,物价反增。入朝,奏请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生平简介徐处仁(10621127)北宋应天谷熟(今河南商丘东南)人,字择之。北宋末年大臣,钦宗朝宰相,神宗元丰间

  • 南宋宰相:汪伯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与黄潜善同居相位时 专权自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汪伯彦

    汪伯彦(1069年―1141年),字廷俊,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人,南宋初年宰相,著名奸臣。在南宋属于主和派。少颖异,嗜诗书,文学有声。邑建英才馆,聘为师,其二甥秦桧皆从之学。 宋徽宗时推行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康王赵构在河北,他率兵保护,遂受信任。赵构继承皇位后,任知枢密院事,旋进右仆射。

  • 南宋宰相:张商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两宋名贤小集》辑有《友松阁遗稿》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商英

    张商英,生于公元1043年,卒于公元1121年,北宋蜀州(四川崇庆)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从小就锐气倜傥,日诵万言。最初任职通川主簿的时候,一天,进入寺中看到大藏经的卷册齐整,生气的说:“吾孔圣之书,乃不及此!”欲着无佛论,后来读《维摩经》,看到“此病非地

  • 南宋宰相:范宗尹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范宗尹

    范宗尹(1100年-1136年),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阳西北)人,南宋宰相。范宗尹是宣和三年进士,在北宋末年累升至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建炎元年(1127年),出京担任舒州知县,因反对李纲为相,又被劾曾受张邦昌伪命,责鄂州(今湖北武昌)安置。建炎三年(1129年),吕颐浩任相。范宗尹被召回,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