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度田制度历史介绍

东汉度田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168 更新时间:2024/1/15 20:23:27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很容易注意到土地问题,特别是一个朝代末期,往往都离不开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然后是农民造反,最终由新的王朝重新分配土地,形成“收一放一收放”这样一种循环反复的现象。究竟怎么回事?

历经“人民公社”实验的我们,很容易理解“井田制”即使真实也不可能久长。历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我们同样不难明白:单家独户小块耕作,制约生产力的提高。在历史上,单一的农业社会,这个两难问题几乎无解。所以我们看到若干年官府允许土地买卖,过若干年又禁止土地买卖,反复循还,不可能“一劳永逸”。正如《历史的教训》写道:

我们的结论是,财富集中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可以借助暴力的或者是和平的部分再分配而得到周期性的缓解。就此而论,所有的经济史都是这个社会有机体缓慢的心脏跳动,财富的集中和强制再分配,便是它巨大的收缩与扩张运动。

但不管怎么说,口渴盐卤也得喝,能暂时缓解一下总比持续恶化好些。

早就有董仲舒指出:“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因此倡导抑制兼并。刘彻忙于征战,没将这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师丹的改革建议很具体,声势很大,但没真正推行。王莽高度重视,他的措施是以“王田”恢复远古的井田制,即使辅以严刑峻法,也执行不下去,三年后不得不撤销。

刘秀在战争结束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经济方面。发现垦田亩数与人口对不上号,公元39年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度田”运动,一是丈量土地,二是清查户口。

丈量土地是为了了解豪强地主私有土地到底有多少,检核户口既可以清查隐匿户口,也可以限制豪强地主控制依附农民的数量,进而加强对土地与劳力的控制,增加官府租税与赋役。

州郡官吏多为豪强地主,往往不愿如实丈量土地与呈报户口。特别是河南、南阳地区那些“近臣”和“帝亲”,抵触情绪更大。大司徒欧阳歙在汝南郡任内,测量田亩作弊,贪污千余万钱,刘秀要求予以严惩。欧阳歙的学生礼震才17岁,自己绑了进京,上书说:“欧阳歙老师为儒宗,没想会遭牢狱之灾。歙门单子幼,未能传学,死后将为废绝。因此,乞求皇上让我以身代命!”奏书还没到,欧阳歙已死于狱中。说明这场运动是动真格的,对权贵阶层形成震慑。

传统观点认为刘秀度田运动失败,近来有学者提出质疑,如郑州大学历史教授袁延胜认为:“事实上,光武帝严厉打击‘度田不实的官员,平息了由此引起的叛乱,使‘度田取得了成功。”具体有以下两大成果:

一是户口增加。公元2年,全国民户223.36万,口5959.49万,为西汉时最多。社会动乱后,人口大为减少。经刘秀统治30余年,户数和口数均增长近一倍,其中部分就是度田的直接效果。

二是豪强地主有所收敛,官吏不敢继续扩大私有土地。邓禹,算是开国功臣,但他“常欲远名势”,还严格教育子孙“不修产业”。又如樊宏是刘秀的舅舅,屡立战功,被封为寿张侯,但他为人谦柔,常要求子女说:“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哉!”

专家学者统计,当时全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每年生产谷物1000公斤左右,每人年平均占有粮食约320公斤,每人年平均口粮约243公斤,亩产一般在50-100公斤,最高可达250-350公斤。从此之后直到近代,历代农业生产率一直在这个水平线上下徘徊。那时全国人口也回升到5000多万,这是个缩小了大约20%的官方人口统计数字。中国历史上的总人口,从汉至明始终在5000-6000万。

宏观来看,“光武中兴”的意义更非一般。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教授葛剑雄认为:“空前强大的盛唐发轫于东汉,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处的格局也肇始于东汉。”历史对刘秀本人评价很高。秦汉史学家黄留珠说:“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皇帝。刘秀的‘中兴,是重建了一个新的王朝,只不过这个新的王朝仍然沿用了‘汉的称谓罢了。”著名学者南怀瑾说:“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标签: 东汉

更多文章

  • 西汉帝太后:丁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丁姬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丁姬

    从王府小妾到皇帝之母,儿子登基后尊封她为太后,死后却被贬去太后封号,此女就是丁姬。今天咱们来说说她的生平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丁姬,西汉著名易学大师丁宽的玄孙女,庐江太守之女,虽不是名门望族,但也算官宦之家。定陶恭王刘康当山阳王时,纳了丁姬为妾。刘康的正妻张王后一直没有生育,

  • 如何客观评价赵王朱高燧?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高燧

    朱高燧(1383年1月19日[5]1431年10月2日[6]),男,汉族,明朝宗室,明朝第一代赵王(除朱元璋第九子外),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洪武十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383年1月19日)生于北平,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孙。其父朱棣时为燕王,其母徐

  • 东汉末将领:朱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灵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陆续消灭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从而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其中,曹操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的时候,自然也获得了对方的人才,比如吕布麾下的张辽,就成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至于袁绍麾下的文臣武将,也有不少投靠到了曹操这一边。其中,就本

  • 如何客观评价敦肃皇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敦肃皇贵妃

    敦肃皇贵妃,年氏,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妹妹,雍正帝首位贵妃和皇贵妃。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后人在关于清朝历史的研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对清朝历代统治者的研究。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一共经历了12位皇帝,其中以严治国,以勤政著称的便是清朝的第

  • 明朝文人将领:王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骥

    王骥,字尚德,他是个文武双全的奇才,长得高大魁梧,身体健壮;而且精通武艺,熟谙兵法;为人刚毅坚强,胆略过人,是正统、天顺年间朝廷最优秀的将领。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王骥于永乐四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的职务。奉命巡视山西,回京后上书明成祖,请求免除盐池地拖欠的二十多

  • 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闵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齐闵王

    在战国时期,秦昭襄王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当然,对于秦昭襄王来说,也不是没有对手的。比如在秦昭襄王即位初期,赵武灵王向秦国施

  •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邹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邹忌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说的是邹忌身材高大,仪表堂堂。然而邹忌之才不只于此,虽为一平民乐师,但他满腹经纶,时时想着能够为母国效力。田齐桓公时,桓公午创立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间人才荟萃,但邹忌并没有受到重用。齐威王继位后,贪图享乐而不治朝事

  • 东汉末官员:王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修

    东汉末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各路诸侯纷纷招揽各式各样的人才,以期在战乱的年代里能有一席之地。曹操之所以能建立曹魏成为三国霸主之一,跟他不讲门第、不拘品行的“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是分不开的。今天历史小编要介绍的便是他麾下的一名官员王修,一起接着往下看吧。王脩(生卒年不详),

  • 东汉末军阀冀州牧:韩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韩馥

    韩馥(?191年),字文节,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的诸侯,冀州牧。韩馥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参与者。韩馥与袁绍也曾经有意立刘虞为皇帝。当时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于是袁绍便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之后张邈与袁绍的使者

  • 东汉末军阀济北相:鲍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鲍信

    鲍信(151年-192年),字允诚(仅见《三国志通俗演义》,正史未记载其字),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东汉末年济北相,讨伐董卓的诸路人马之一。鲍信受何进征召在外募兵,回到洛阳时适逢董卓进京,鲍信劝袁绍除掉董卓,袁绍不同意。后袁绍、曹操等人起兵对抗董卓,鲍信也起兵响应。后联盟破裂,鲍信劝戒曹操静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