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诗人:綦毋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綦毋潜都有哪些诗作?

唐朝诗人:綦毋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綦毋潜都有哪些诗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098 更新时间:2024/1/16 17:02:25

綦毋潜大约在公元692年出生在江西赣州的南康,字孝通,少年早慧,十五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都长安,成了游学的“京漂”,渐渐有了诗名。

才学盛于当时,与王维张九龄浩然等都是好朋友,恐怕他想不到千年以后却是因落榜而被后世人所熟知,因为科考失利那年,好朋友王维给他写了一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后被清代的蘅塘退士收进《唐诗三百首》,使得綦毋潜成为千古有名的落榜生,也侧面说明,当时落第,并非才学不好,只是刚巧应试文章不合考官的意而已,正如王维诗中所劝慰:

圣代无隐者,英灵进来归。

逐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辉。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这首诗里表现出的“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的精神,是非常贴心的勉励,也可以作为千百年来,给莘莘学子们的加油打气诗,给怀才不遇者的鼓励勉慰诗。

落第的綦毋潜,与好朋友们依依惜别后,回了老家江西赣州,继续耕读,几年之后,再次赴京赶考,终于进士及第,逐渐成为盛唐时期江西最有名的诗人。

綦毋潜性格恬淡,诗风与王维接近,满腹才学但一直未被朝廷重用,时有亲近田园的归隐之心。期间回乡省亲,路过洪州,即今江西南昌,与当时洪州都督张九龄相会,政见相同,交谈甚欢,并以诗作唱酬。

后来,张九龄成为一代名相,辅佐唐玄宗,但唐玄宗越来越好大喜功,越发亲近那些建立边功的武将,对一些武将的不法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安禄山,玄宗不听贤相张九龄居安思危的良言谏告,放虎归山,对朝廷失望的一些文臣有的就选择了不问世事,綦毋潜也在其中,第一次辞官归隐,已经四十不惑,好朋友王维又送了他一首诗:《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

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

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老朋友王维表达了自己的一份理解,感慨境遇相同,心灵相通,羡慕綦毋潜走出俗务,归隐自然,劝慰朋友和自己“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描绘回归自然的秋光山色,明空万里,自己也想一同归去。

綦毋潜带着朋友的一份别情,在江淮一带游历,饱览山河风光,正如王维诗中所言,一叶扁舟,在幽幽蒹葭之中悠荡,在月光之下扣舷而歌,好不自在。

这样潇洒了几年,士大夫的情结总是让他不能真正断了“济苍生,安黎民”的念,于是重新复出谋官,先任左拾遗,后任著作郎,但盛世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久后安禄山起兵,安史之乱爆发,綦毋潜彻底死心,再度归隐,回到江淮一带。

江淮的湖光山色都收进了綦毋潜的诗中,留下许多咏叹自然风光的山水纪游诗篇,《题鹤林寺》中留下“松覆山殿冷,花藏谿路遥”的千古名句,还有历代诗评家都赞许的《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

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

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其中“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也是历代未有的好句,《唐人才子传》中所言,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善于抒发世俗之外的感情,典雅清丽,恬淡适然,这一诗作风格,历代选家都认为莫过于《春泛若耶溪》,这是綦毋潜最著名的一首,也入选了唐诗三百首,与王维送他的那首劝慰落第还乡的诗遥遥相望,像是给落第诗的一个最终注脚: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落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这首诗非常具有流动画面感,就像是一个古代版诗意小视频:镜头跟着诗人,诗人怀着隐居幽念,登上一叶扁舟,随心所欲荡着,晚风轻轻推送着小舟缓缓行进,顺着一路花丛就入了溪口,悠悠荡荡,荡到夜色起时,已转过西山沟,隔山仰望,看见了星斗闪烁,此时水面与星空之间弥漫着氤氲的水气,小舟在如烟水雾中穿行,月亮低低在林间一路划向了身后,人生与这世事都如这水雾渺茫无尽啊,我愿终老在这水乡,做一个持竿垂钓的老叟……

在这样的基调中,镜头越来越远,越来越远,诗人与小舟,逐渐消失在水面,消失在天际……

而綦毋潜,也是真的消失了,綦毋潜二次归隐江东后,未曾返回故里,之后不知所终,再无音信,就像真的在漂流中划入了平行世界,最终没人知道他卒在何方,享年多少。

綦毋潜现存诗作大约二十六首,唯有以此为证:这个世界我曾来过。

另注:綦毋氏复姓是一个多民族的古老姓氏,今已不再,主要来自春秋时晋国大夫綦毋张的后人,也有一部分出自古匈奴族的姓氏,后简改为单姓綦氏、毋氏、张氏等,分别融入各姓氏大家庭。

标签: 綦毋潜

更多文章

  • 清朝女词人:贺双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贺双卿

    宋朝有一位出生于书香门第,擅于吟诗作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在文学方面颇有成就,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在清朝时期,也有这样一位女子,有着“清代李清照”之称,因为才华而被后人尊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她出身于农民人家,却自学成才

  • 北宋宋太宗皇后:明德皇后李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德皇后

    她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位皇后,是宋朝开国元勋李处耘的女儿;她从王妃到皇后到皇太后,一生受两位皇帝优待,堪称宋朝最有福气的皇后,此人便是明德皇后李氏,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第二位皇帝,后宫嫔妃不在少数,光是皇后就有4个,当然其中有三个都是追封的。赵光义的第一任妻子尹皇

  • 如何评价明朝五朝老臣夏原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原吉

    夏原吉是明朝初期重臣,辅佐五代帝王,是个治世能臣。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比较重要的历史地位,却因为疆域等多方面原因让人无限诟病。朱元璋朱棣父子二人是明王朝所有皇帝的另类,一方面他们勤政爱民开创盛世;另外一方面他们残暴喜欢杀人,锦衣卫跟东厂被当时人所

  • 蜀汉大臣:张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温

    三国时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著名的时期了,在那个时代 群雄割据 。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人,三国时期的吴国大臣。对于张温来说,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黄武三年(224年),

  • 述律平为辽国的建立立下哪些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述律平

    在辽朝历史上有个和吕武并名的女政治家,她是回鹘述律部人,执政时期曾经被一位汉臣逼迫剁掉手腕,她固执、偏激、果断,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手中的权利,她就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述律平辅佐丈夫一路走来,从可汗夫人到开国皇后的转变很大。诸弟之乱曾

  • 李善长在明朝建立过程中立下哪些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推翻元朝夺取天下后,建立了明朝。登基后,朱元璋便开始大封功臣,李善长因功勋卓著被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可谓位极人臣。朱元璋经常拿自己比作汉高祖刘邦,李善长的功劳足可以跟汉初的萧何相提并论。李善长的晚年非常悲惨,受到胡惟庸案的影响,全家被处死。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 北宋名将:李继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继隆

    此人击败过耶律休哥,并且不是一次,而是三次!那么这位北宋名将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此人名叫李继隆,是山西长治人,出身将门之家。李继隆的父亲李处耘参加过陈桥兵变,也算是北宋的开国元勋,因此李继隆成年后就靠着父荫成为供奉官。然而,李处耘因与权臣不和,遭到排挤,导致李继隆也遭到

  • 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魏国公:徐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徐达

    历代很多名将都逃不过“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代表人物有秦昭襄王时期的白起,汉朝初年的韩信,彭越,明朝初年的蓝玉等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却逃脱了这样的命运。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徐达曾经多次参加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北伐等战役,立下盖世奇功。朱元璋

  • 明朝开国功臣开平王:常遇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常遇春

    据说常遇春带着十万铁骑便可以横扫中原,因此得到了“常十万”的赞誉。实际上所言非虚,我们看他的生平。早年原本跟随盗贼占山为王,很快由于元末局势动荡不安,朱元璋在诸多起义军首领当中脱颖而出。转而投奔朱元璋,事实证明常遇春没有看错人。跟陈友谅张士诚的许多较量当中常遇春往往身先士卒

  • 解缙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解缙

    解缙出生在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小时候就聪颖绝伦有“神童”之称。在襁褓之中他母亲就在地上写字让他认识;五岁时他父亲教他诗文他听一遍就能记住;七岁时就能写文章了;十岁一天背诵千言的文章,终身不忘;十二岁读尽《四书》、《五经》,并能够融贯汇通。18岁参加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