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纳兰容若:爱妻病逝后停灵一年不下葬,八年后和亡妻在同一天去世

纳兰容若:爱妻病逝后停灵一年不下葬,八年后和亡妻在同一天去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邵仁贵 访问量:4082 更新时间:2023/12/25 22:07:41

他,是一位人世间的匆匆过客,年仅30岁就撒手人寰,但他留下的爱情故事却缠绵悱恻地余味悠长了300多年的时光,至今依然动人心扉——借由他的词作;

他,是一位出身于显贵之家、文武全才的佳公子,可却拥有一肚子无法向外人道的愁苦,但,他那满腹的抑郁忧愁却超越了时空,终被人们所知悉、所品味欣赏、所扼腕叹息——借由他的词作;

有人说他是满清第一浪漫情种,还有人说他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

自他离开人世后,他的才情、作品和哀婉悲哽的生平故事,就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其热度一波又一波,魅力不减。

他,就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容若

出身贵胄的人间惆怅客

纳兰容若离开人世后,他的父亲在读了他的遗作《饮水词》后老泪纵横:“这孩子,明明什么都有了啊!为什么会这样地不快活?”

是啊,容若短暂的一生,的确是充满愁苦和不快乐的,人世间的忧愁和心酸,都已被他写进了词作之中,超越时空,极具感发人心的力量。可是,他为什么这么不开心?

论出身,他是上天眷顾的幸运儿:公元1655年1月19日,他降生在在一个显贵人家,其父亲纳兰明珠,是清康熙朝的铁腕权相;其母亲也是王府中正牌格格的高贵出身。

而且,如果从血缘关系而论,他家与皇帝还沾亲带故,他可以算得上是康熙皇帝的表弟。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不仅赢在了人生起跑线上,其后天养成也非同一般。

作为当朝宰相的长子,容若从小生活在往来有鸿儒、又富贵又书香沉沉的家庭氛围中,其父也格外重视汉学,曾花费重金延请名师对他授课。父亲的精心培养叠加自身的聪颖,使他从小就是个“别人家的学霸”:

读书过目不忘,十岁就写诗,是冠绝京城的神童;在“升学考试”方面,也是一等一的优等生:“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

况且,这样才华出众的贵公子,还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骑得一匹好马,射得一手好箭,若真要领兵打仗,也是个拿得起的贵族子弟。

至于长大成人后的“职业”发展前景,也是世俗意义上的顺风顺水,风光无限:

他被康熙看重,选为御前侍卫,而且晋升得很快,不到六年时间,就从三等侍卫晋升为一等侍卫。

要知道,在清朝,入宫成为御前侍卫,可是贵族子弟理想中的职业起点,在这个职业岗位上,进,有机会跳升到更高的仕途,容若贵为宰相的父亲,就是很好的例子;退,则可以呆在皇帝身边安享尊荣。

貌似赢在了人生起跑线、啥都不缺的容若,理应无忧无虑地过一辈子,然而,他缺的恰恰是“快乐”。

一个锦衣玉食、才情横溢的公子哥儿,为什么当他的一大家子人都很“快乐”时,他自己就必须也要很快乐呢?他,可以有“不快乐”的自由吗?

这个问题,想必,凡是接触过曹雪芹笔下贾宝玉这个人物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具体来说,纳兰容若的不开心主要来自两个深深的矛盾与纠结。

首先,他的“职业”让他不开心。本质上,纳兰容若是个很适合做学问的人。在康熙召他入宫之前,他曾经拜翰林院的大学者徐乾学为师,勤奋地向老师讨教学问,并在老师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学术研究。

他编纂的儒学经典丛书《通志堂经解》,让他的学术声誉在传统知识精英中名震京华,康熙也是因此而开始关注到他的。所以,容若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翰林院的高级学者,而不是持枪站岗的御前侍卫。

可是,命运弄人,他却偏偏被皇帝选中做了这份不喜欢的工作。不仅工作性质与自己的理想差异很大,而且,工作起来还压力山大。

“有梦不离香案侧,侍臣那得日高眠”,伴君如伴虎,人前显贵的御前侍卫,人后背负的压力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容若的忧愁,还来自他的那些朋友们的忧愁和坎坷。

“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的容若,既然在职业上已然身不由己,就只有更加寄情于诗词歌赋与知心朋友。

被身份所“累”的他,交游广阔,不会在意对方的身份、家世与年龄,而是只看是否气味相投,身为满人宰相的儿子却有着很多汉人朋友,其中不乏像顾贞观这样的文人雅士。

他重视友情,忧朋友之忧,悲朋友之悲,朋友遭遇坎坷不幸,或者因故离他而去,都是他忧郁惆怅,继而将此种情绪和情意写入词作的理由和动机。

他远播后世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像极了情诗,却原来,是写给友情的。

这种用爱情比喻友情的创作手法,很高级,也很“纳兰”,因为,归根结底,纳兰容若更是一位情诗高手,他一生中创作的348首诗词中,绝大部分都和爱情有关。而他短暂一生中的爱情体验,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苦爱情孕育的情诗高手

纳兰容若是富贵人家的翩翩公子,身边不乏美女,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真正能够带给他美好而刻骨铭心的爱情体验的女子,也就两人而已:他的表妹与他的亡妻卢氏。

若将这两个女子带给容若的爱情体验比喻为一段华美的锦缎,那么,在以愁苦为基调的、具有婉约之美的素色锦缎上,却又跳动中几缕一闪而过的、灼人的甜蜜金线。

甜蜜,是爱情中的人理所应当品尝的滋味,而愁苦,却是盖因这两段爱情都太容易失去,不经意间,他仿佛已然失去了整个世界,陷入心灵坍塌与忧思的境地,怎不叫人愁苦万千。

在容若尚为十五六岁的少年郎时,他品尝到了初恋的滋味,这位首次进入他心扉的女子,是曾经一度暂居他家的表妹。

容若曾用一首《如梦令》细腻地描绘了两人的初见: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蓦然偶遇,四目对望的一瞬间,一对纯真的情窦悄然开放……

好一份懵懂而甜蜜的初恋滋味!

但你知道吗?容若写这首词时,他的表妹已经离开他了,作为被选中的秀女,表妹进入后宫服侍康熙皇帝去了。

这意味着“从此萧郎是路人”;这意味着短暂的初恋尚未揭开它朦胧神秘的面纱,就必须戛然而止了,两人再不可能一起续写爱情的篇章了。

知道了这点,你就会在这首词作中品味出更多的意境:初恋,美好,但犹如昙花一现;纵然昙花一现,但还是被敏感多情的他细腻地捕捉到了作品里;肉身的相遇虽然如同昙花一现,但留在词作中的美好瞬间却定格在永恒的时空。

表妹作为秀女入宫后,痛失初恋情人的容若第一次感受到命运对自己的刻薄,也饱受了相思之苦,他一边设法混进皇宫以求再见表妹一面,一边写下了一首《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时间不饶人,转眼间容若已经19岁了,虽然他尚未从失恋的阴影中完全走出来,但已界婚娶年龄的贵族子弟,又怎能免掉结婚生子的俗务呢?

所以,在父母的安排下,他迎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卢氏为妻。新婚夜,就在他揭开新娘子卢氏的盖头的那一刻,爱情的光芒又一次地在一瞬间照耀了他:

那一刻,她负责惊艳,他则负责惊喜。

家学渊源的新婚妻子卢氏是个美好的南方女子,懂他,也愿意用女性的温婉化解他的苦闷。这对年轻的新婚夫妻很快地从知己变成恋人,这种“先结婚后恋爱”的感觉很妙,它不像初恋那般懵懂和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但它更温馨隽永,更“养人”。

就这样,容若与卢氏过起了神仙眷侣般的日子,他俩牵着手在水榭边散步,会因为偶然发现的一株并蒂莲而依偎着相视一笑……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命运再次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爱神也再次玩弄了容若:成婚仅三年后,卢氏因难产而撒手人寰。容若再次失恋,这一次,是天人永隔,神仙眷侣已成绝唱。

容若的丧妻之痛,其程度绵绵无绝期的长度,可想而知。那么,他如何去“缓释”生命中如此不可承受的痛苦呢?

他用了两个招数:

首先,他将卢氏的灵柩停放在双林禅院,迟迟不忍下葬,这样,他就可以时常来此地陪伴着亡妻,他在亡妻的灵柩旁一坐就是一整天,从日出到日落,这样的情形,长达一年之久。

然后,他还不停地写写写,用创作来释放心底那无尽的悲愁。在痛失爱妻之后的八年时光中,他为亡妻写下了层层叠叠的词作,寄托了层层叠叠的思念之情,也蕴含了层层叠叠的悲愁之情。

他写下的第一首悼念亡妻的词作《青衫湿·悼亡》,开头的两句“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就已经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扉,成为颇具苏轼风韵的神品般的词作,成就了悼亡词的另一座高峰。

在那首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浣溪沙》中,“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两句,让人们得以窥见当初他与爱妻间那看似平常,却实则无比甜蜜温馨的相处时光。

而该词作的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却道出了无尽的悲凉:

是啊,当时的“春睡”、“茶香”再美好,也是过去式了;

是啊,人类就是这么地“不懂珍惜”,很多美好的相处瞬间,当时以为不过尔尔,理所应当,而一旦失去,才知珍贵,才追悔莫及,才刻骨铭心,蓦然回首,伊人已逝。

纳兰容若的“情深不寿”,是被层层叠叠的愁苦压垮的,是因创作那些绝世之美的词作而耗尽了心力,但,更可以理解为一个过度痴情之人,在太浓烈太执著的情感体验中伤及自身的结果。

天妒英才,天也嫉妒深情之人。

多年来为亡妻而“难禁寸裂柔肠”的容若,短暂的生命终结在他生前最重视的两样东西的意象上:友情与爱情。

为友情。他染上了风寒,但顾贞观等好友们相邀一聚,他不顾家人劝阻仍抱病会友,一起饮酒赋诗,谁知这次好友聚会后的第七天他就撒手人寰了。

为爱情。1685年的农历五月的一天,纳兰容若去世,时年30岁。

那一天,正好是卢氏八周年的忌日。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老天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却又以这种方式对一个深情之人给予回馈。

参考文献:

张昭怡,从纳兰生平看其文学成就之原因祖国

初广霏,成就纳兰词的必然性与偶然性青年文学家

姜菲菲,我是人间惆怅客——浅析纳兰容若身世之恨北方文学

标签: 纳兰容若

更多文章

  • 纳兰容若人生最后一首词,不是写爱情的,却比情诗更让人心酸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纳兰容若

    很多人对纳兰容若的评价很高,都说他是封建历史时期,最后一个优秀的诗人。清朝自他之后,人间再无人能有李白杜甫一般惊采艳艳的古诗词人。虽然这样的形容有些夸张,但是也的确可以看出纳兰容若在诗词上面的成就。他作为清朝初始,唯一一个能文能武,才艺绝佳的诗人,他短暂的一生,却给世人留下太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和令人心

  • 纳兰容若这首写给爱妻的一首词,凄凉悲伤,最后七字道尽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纳兰容若

    说到词人,可能读者都会想到李煜和李清照等人。若是笔者提起纳兰容若呢?大家肯定都知道,不会被突然想起,又不会被轻易遗忘,这就是又低调又重要的纳兰容若。他留给我们的印象也和他的人生经历相似。作为皇帝的侍从,纳兰容若一生并没有经历什么大起大落,但也不会因为人生经历不够坎坷而碌碌无为。就算是李清照和李煜更令

  • 当年,纳兰容若知道心爱的表妹被选入宫,竟然跑进宫要带表妹私奔,可表妹对他

    历史人物编辑:西柚秀标签:纳兰容若

    当年,纳兰容若知道心爱的表妹被选入宫,竟然跑进宫要带表妹私奔,可表妹对他说了一番话,却让他伤心欲绝,从此后,到死都没有再见……纳兰容若是朝廷重臣纳兰明珠的儿子。他是曹雪芹祖父的同事,是年羹尧的岳父,还被乾隆认为和巨著《红楼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他却在而立之年溘然长逝……一次,当乾隆读完和珅给他呈上

  • 纳兰容若最后悔的一首词,未见如今独感伤,当时只道是寻常

    历史人物编辑:电影大酱标签: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这一生,求而不得,爱而无果,他的爱情就像是一幕幕的悲剧。他的诗词创作,也多借由此有感而发,写下的句句血泪箴言。其间,最令他感到后悔不已的诗词,莫过于这一首词:《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是谁独自在

  • 这首词记录了纳兰容若最后的一场爱恋,断肠之痛令闻者泪下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纳兰容若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容若这位千古伤心词人,王国维盛赞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梁启超称他为“清初学者第一”。他有着惊世的才华,同样有着似水般的柔情。感情的挫折造就了这位千古伤心词人。容若活得这半生,爱情比例占大部分。他尝过初恋那种混沌初开的甜蜜之情,他有过炽热而刻骨铭心的爱情,他尝

  • 她是纳兰容若最爱的女子,康熙皇长子的生母,为了家族选择了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刘玉奎标签: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读起纳兰容若的这首词,总是能让人浮想联翩。然而,一生一世一双人这种爱情,在当时的社会却只能出现在梦里。而容若所爱的那个女子,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那就是康熙帝的惠妃。康熙帝惠妃,纳喇氏,岁出

  • 纳兰容若这首词,说出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哀伤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纳兰容若

    爱情是什么?爱情不是“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也不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万千红尘中,爱情或许会有很多种:是飘荡在沧海中的一叶轻舟;是流淌在山涧的汩汩清泉;是沧海桑田中的一丝平静……神话、音律、影视,有关爱情的一切可以从上古洪荒到天荒地老,而文字或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吧。

  • (纳兰容若 下)只因他来过,风很轻,月很冷,人间很悲凉!

    历史人物编辑:沫沫生活日记标签:纳兰容若

    他用短暂的生命旅程,赏尽了人间所有的风景,从山川到田园,从冰雪到风雨,从一树一树的花,到残阳中的落霞孤鹜……他的眼神那样清透明澈,于他,每一片叶都是灵致的,每一朵花都是静美的。可是,每一个黄昏都是孤绝的,每一个秋天都是悲凉的,甚至,连那些名字、那些情衷,也都是悲伤的。于是,我们在萧瑟的风中听到他的悲

  • (纳兰容若 上)只因他来过,风很轻,月很冷,人间很悲凉!

    历史人物编辑:小茹情感日记标签:纳兰容若

    时光,是一扇斑驳的门,推开看见沧海桑田,闭上却又寂静无声。从那扇门轻轻走进去,走向流水的无恙,走向过往的沉默,走向一切的繁华与落寞。当你踩着碎石走出来,仍旧是那扇门,门上斜阳再一次刻下斑驳的记忆,或许,还有一丝风,从你身边不经意地飘过,从门缝里钻进去,到达杳渺的从前,可是你真的没有留意。但似乎,没有

  •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这深深的忧伤,却是拜康熙所赐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这个听着名字就给人以一种莫名其妙的伤感的满清第一词人,似乎他的词变成了伤感的代名词,而他的一生也似乎伴此而生,最终英年早逝。容若,是纳兰性德的字。他出生于满洲正黄旗一个显赫的家庭里,这是一个显赫的家族,赫赫有名满清八大姓之一的叶赫那拉氏。而他的父亲,就是我前一篇文章里所提到的纳兰明珠,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