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募捐”中初步展现办事能力和“孤臣精神”的皇四子胤禛,成功闯入了康熙皇帝得考察范围。为了进一步争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和倚重,皇四子胤禛决定接下“追缴国库欠款”的差事,并在御前立下了“军令状”:
“只要对朝廷有利,对我大清的江山社稷有利,儿臣大不了做个孤臣就是了!”
随后,康熙皇帝肯定了皇四子胤禛的“孤臣精神”并主动提及了另一位“孤臣”——田文镜,更是痛快答应了皇四子胤禛奏请田文镜“帮同办差”的请求。
随后,皇四子胤禛开始为自己的“铁杆兄弟”,随同自己前往江南募捐的皇十三子胤祥请功:
“十三阿哥胤祥,这次随同儿臣前去赈灾修河,功不可没,儿臣恳请皇阿玛一是降旨褒奖,二是让他帮同办理追比欠款的差事!”
但康熙皇帝却给予了如此回应:
“胤祥就不要参与这个事了,也不必过多褒奖!”
再来看皇四子胤禛的“坚持”:
“胤祥为什么不能褒奖,为什么不能担当这个差事,请皇阿玛明示!”
这里有个问题:一向在御前谨慎小心的皇四子胤禛,为何敢如此直接地质问康熙皇帝?
对于皇四子胤禛的问题,康熙皇帝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给出了一句反问:
“你真想知道?”
在胤禛的坚持下,康熙皇帝才给出了让人费解的回答:
“因为朕想让你做一个真正的孤臣,明白吗?”
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康熙皇帝的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皇四子胤禛之所以敢如此光明正大地为胤祥请功,并“质问”康熙皇帝,就是为了表达一种鲜明的态度——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胤祥鸣不平。
只是,这种态度却能让胤禛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真心实意的心疼自己的铁杆兄弟——胤祥!
朝阳门码头上,胤禛给出“我也不明白皇阿玛为什么没给你加封”的疑问后,胤祥给出了一句颇令人心疼的话:
“我打小就习惯了,我啊只要干得顺心,别的也无所谓!”
也就是说,胤祥自幼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可怜孩子,这让胤禛很是心疼,也颇为不满,所以,才会有胤禛近乎质问的鸣不平!
2、让康熙皇帝看到自己“不贪功”的正面形象!
正如皇四子胤禛而言,在这次“江南募捐”和“督修河堤”的过程中,皇十三子胤祥功不可没。也就是说,胤禛之所以能被晋封“郡王”,胤祥也是有着具体贡献的。“江南募捐”的功劳,康熙皇帝可以不褒奖;但“晋封郡王”的贡献,胤禛却不能装不懂!
所以,胤禛给出自己的鲜明态度,尽可能地将功劳分摊给胤祥,以求落得“羡慕谨慎”、“不贪功劳”的正面形象。如此,对胤祥有了交代,对康熙皇帝的褒奖也有了该有的态度,一举两得!
3、最后一点,也就是我们今天的重点,那就是胤禛在试探康熙皇帝给自己划定的“孤臣”程度!
按照邬思道的分析,追缴国库欠款有着两大难点,一是欠款难追,二是极容易得罪人,想要顺利完成差事,就必须抱着“宁为孤臣”的心思才行。只是如果将“孤臣”做到底,如果得罪了所有的王公朝臣,胤禛今后的日子恐怕都会举步维艰,就更别提夺嫡之争了。
所以,胤禛必须明确康熙皇帝给自己划定的“孤臣”程度,是希望自己“表面做孤臣,背地聚人心”,还是真打算让自己得罪所有人,做一个真正的“孤臣”?
这个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和皇四子胤禛关系最铁的皇十三子胤祥!
康熙皇帝为何不愿意褒奖胤祥,甚至连“帮同办差”的机会也不给胤祥?
不褒奖胤祥,目的就在于让胤祥抱怨胤禛“独享募捐功劳”;
不让胤祥帮同办差,目的就在于让胤禛彻底独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孤臣”。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希望胤禛将“孤臣”做到底,做一个连胤祥都不愿意搭理的“孤臣”!
有了这个前提,皇四子胤禛才能在具体的追款过程中予以针对性举动,表面上“甘为孤臣”,背地里却精心挑选好了“得罪”的对象,将得罪王公朝臣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胤祥,就是胤禛精心挑选的“得罪对象”,就是胤禛用以树立“孤臣”形象的工具!
说白了,胤禛为做“孤臣”而不惜得罪胤祥的整个过程,就是胤禛和胤祥两兄弟精心导演的一出戏!
这种说法是不是成立呢?
田文镜被皇十子胤俄当街鞭打以后,皇十三子胤祥将其带到了自己的府上治伤。等到皇四子胤禛赶到以后,胤祥给出了这样的“批评”:
“你说你这是何苦呢?人家都不愿意干的差事,你偏要去做!现在可好了吧,欠款追不回来,还弄得死的死,伤的伤!”
听完胤祥的这句话,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胤禛和胤祥在朝阳门码头的一段对话。
胤禛对于“追缴国库欠款”的差事,如此抱怨道:
“这不还没回来,不顺心的差事就在等着了!”
胤祥则如此说道:
“四哥,那你干脆别接啊!要是真推不了,我和你一块干,好不好?”
也就是说,对于胤禛能不能推掉这个差事,胤祥非常清楚;甚至,胤祥还愿意和胤禛一起担当这个不顺心的差事,哪怕成为“孤臣”!
可现在,胤祥为何又抱怨起胤禛的“孤臣”行为了?
这里有三个细节,我们需要注意:
1、胤禛来到的时候,田文镜说了一句“四爷来了”,胤祥的眼神愣了一下才起身说话;
2、负责给田文镜搽药的女子,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她就是皇九子胤禟送给胤祥,用以监视胤祥的“眼线”——乔姐儿。
3、在胤祥和胤禛交谈的整个过程中,镜头不止一次地落在了乔姐儿的身上。
这三个小细节告诉我们什么?
当着“眼线”的面,胤祥和胤禛开始“表演”了!
没等胤祥把话说完,胤禛却直接安排年羹尧要将重伤在身的田文镜“抬走”!这时候,胤祥直接怒了:
“他这么重的伤,能让你这么抬来抬去吗?你以为我是没事找事,我是可怜田文镜,难怪别人都说你是冷面冷心!”
胤祥,真就认为胤禛“冷面冷心”?真就觉得胤禛在整个追款过程中的表现,太过无情?
当然不是!
皇四子胤禛离开以后,田文镜给出了这样一句话:
“十三爷,不是卑职说您,您真不该这样对待四爷!您知道四爷上次为什么不愿意见你吗?他是不想让您也卷进来啊!”
胤祥则立即打断了田文镜的话:
“好了,不要说了,我了解四爷,比你要深!”
胤祥,为何阻止田文镜的“劝和”?
别忘了,那个乔姐儿还在呢,田文镜差点说漏了两个人的“表演”,胤祥肯定要连阻止!
胤祥那一句“我了解四爷,比你要深”,更是直接说明了胤祥对胤禛的态度就是在“演戏”。
然后,镜头一转,“巧合”的来到了乔姐儿的主子——皇九子胤禟的身上:
“这下好了,时间只有两天了,可欠款呢还差老大一截,这老四在江南弄了我们这么多银子,出尽了风头,这下啊,让他也尝尝出风头的味道!”
皇九子胤禟口中“出风头的味道”,指的是什么?
差事没完成,人还都得罪光了,甚至连关系最铁的胤祥也彻底得罪了!
而这个消息,不就是见证胤禛和胤祥“关系破裂”的乔姐儿告知胤禟的吗!
等到追缴国库欠款的差事过去以后,胤祥又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田文镜离京的时候:
“田文镜,四爷不能来送你了,可他的心里惦记着你!”
第二次立秋时节,胤祥前往四爷府吃饭,四福晋亲切地用“郎家园小小枣”招待胤祥。
这是胤禛得罪了胤祥的模样吗?这是两兄弟之间产生隔阂的模样吗?
《雍正王朝》中的皇四子胤禛“演技了得”,成功赢得康熙皇帝的青睐和信任;历史上的皇四子胤禛,演技更是无人能及,用“天下第一闲人”的身份一直掩护到康熙皇帝驾崩当晚,一举成功,真可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