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王朝:魏东亭被逼自尽,让胤禛得罪了胤祥?误会,他们在演戏

雍正王朝:魏东亭被逼自尽,让胤禛得罪了胤祥?误会,他们在演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扶夷江月 访问量:2747 更新时间:2024/1/17 11:37:53

在“江南募捐”中初步展现办事能力和“孤臣精神”的皇四子胤禛,成功闯入了康熙皇帝得考察范围。为了进一步争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和倚重,皇四子胤禛决定接下“追缴国库欠款”的差事,并在御前立下了“军令状”:

“只要对朝廷有利,对我大清的江山社稷有利,儿臣大不了做个孤臣就是了!”

随后,康熙皇帝肯定了皇四子胤禛的“孤臣精神”并主动提及了另一位“孤臣”——镜,更是痛快答应了皇四子胤禛奏请田文镜“帮同办差”的请求。

随后,皇四子胤禛开始为自己的“铁杆兄弟”,随同自己前往江南募捐的皇十三子胤祥请功:

“十三阿哥胤祥,这次随同儿臣前去赈灾修河,功不可没,儿臣恳请皇阿玛一是降旨褒奖,二是让他帮同办理追比欠款的差事!”

但康熙皇帝却给予了如此回应:

“胤祥就不要参与这个事了,也不必过多褒奖!”

再来看皇四子胤禛的“坚持”:

“胤祥为什么不能褒奖,为什么不能担当这个差事,请皇阿玛明示!”

这里有个问题:一向在御前谨慎小心的皇四子胤禛,为何敢如此直接地质问康熙皇帝?

对于皇四子胤禛的问题,康熙皇帝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给出了一句反问:

“你真想知道?”

在胤禛的坚持下,康熙皇帝才给出了让人费解的回答:

“因为朕想让你做一个真正的孤臣,明白吗?”

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康熙皇帝的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皇四子胤禛之所以敢如此光明正大地为胤祥请功,并“质问”康熙皇帝,就是为了表达一种鲜明的态度——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胤祥鸣不平。

只是,这种态度却能让胤禛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真心实意的心疼自己的铁杆兄弟——胤祥!

朝阳门码头上,胤禛给出“我也不明白皇阿玛为什么没给你加封”的疑问后,胤祥给出了一句颇令人心疼的话:

“我打小就习惯了,我啊只要干得顺心,别的也无所谓!”

也就是说,胤祥自幼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可怜孩子,这让胤禛很是心疼,也颇为不满,所以,才会有胤禛近乎质问的鸣不平!

2、让康熙皇帝看到自己“不贪功”的正面形象!

正如皇四子胤禛而言,在这次“江南募捐”和“督修河堤”的过程中,皇十三子胤祥功不可没。也就是说,胤禛之所以能被晋封“郡”,胤祥也是有着具体贡献的。“江南募捐”的功劳,康熙皇帝可以不褒奖;但“晋封郡王”的贡献,胤禛却不能装不懂!

所以,胤禛给出自己的鲜明态度,尽可能地将功劳分摊给胤祥,以求落得“羡慕谨慎”、“不贪功劳”的正面形象。如此,对胤祥有了交代,对康熙皇帝的褒奖也有了该有的态度,一举两得!

3、最后一点,也就是我们今天的重点,那就是胤禛在试探康熙皇帝给自己划定的“孤臣”程度!

按照邬思道的分析,追缴国库欠款有着两大难点,一是欠款难追,二是极容易得罪人,想要顺利完成差事,就必须抱着“宁为孤臣”的心思才行。只是如果将“孤臣”做到底,如果得罪了所有的王公朝臣,胤禛今后的日子恐怕都会举步维艰,就更别提夺嫡之争了。

所以,胤禛必须明确康熙皇帝给自己划定的“孤臣”程度,是希望自己“表面做孤臣,背地聚人心”,还是真打算让自己得罪所有人,做一个真正的“孤臣”?

这个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和皇四子胤禛关系最铁的皇十三子胤祥!

康熙皇帝为何不愿意褒奖胤祥,甚至连“帮同办差”的机会也不给胤祥?

不褒奖胤祥,目的就在于让胤祥抱怨胤禛“独享募捐功劳”;

不让胤祥帮同办差,目的就在于让胤禛彻底独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孤臣”。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希望胤禛将“孤臣”做到底,做一个连胤祥都不愿意搭理的“孤臣”!

有了这个前提,皇四子胤禛才能在具体的追款过程中予以针对性举动,表面上“甘为孤臣”,背地里却精心挑选好了“得罪”的对象,将得罪王公朝臣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胤祥,就是胤禛精心挑选的“得罪对象”,就是胤禛用以树立“孤臣”形象的工具!

说白了,胤禛为做“孤臣”而不惜得罪胤祥的整个过程,就是胤禛和胤祥两兄弟精心导演的一出戏!

这种说法是不是成立呢?

田文镜被皇十子胤俄当街鞭打以后,皇十三子胤祥将其带到了自己的府上治伤。等到皇四子胤禛赶到以后,胤祥给出了这样的“批评”:

“你说你这是何苦呢?人家都不愿意干的差事,你偏要去做!现在可好了吧,欠款追不回来,还弄得死的死,伤的伤!”

听完胤祥的这句话,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胤禛和胤祥在朝阳门码头的一段对话。

胤禛对于“追缴国库欠款”的差事,如此抱怨道:

“这不还没回来,不顺心的差事就在等着了!”

胤祥则如此说道:

“四哥,那你干脆别接啊!要是真推不了,我和你一块干,好不好?”

也就是说,对于胤禛能不能推掉这个差事,胤祥非常清楚;甚至,胤祥还愿意和胤禛一起担当这个不顺心的差事,哪怕成为“孤臣”!

可现在,胤祥为何又抱怨起胤禛的“孤臣”行为了?

这里有三个细节,我们需要注意:

1、胤禛来到的时候,田文镜说了一句“四爷来了”,胤祥的眼神愣了一下才起身说话;

2、负责给田文镜搽药的女子,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她就是皇九子胤禟送给胤祥,用以监视胤祥的“眼线”——乔姐儿。

3、在胤祥和胤禛交谈的整个过程中,镜头不止一次地落在了乔姐儿的身上。

这三个小细节告诉我们什么?

当着“眼线”的面,胤祥和胤禛开始“表演”了!

没等胤祥把话说完,胤禛却直接安排年羹要将重伤在身的田文镜“抬走”!这时候,胤祥直接怒了:

“他这么重的伤,能让你这么抬来抬去吗?你以为我是没事找事,我是可怜田文镜,难怪别人都说你是冷面冷心!”

胤祥,真就认为胤禛“冷面冷心”?真就觉得胤禛在整个追款过程中的表现,太过无情?

当然不是!

皇四子胤禛离开以后,田文镜给出了这样一句话:

“十三爷,不是卑职说您,您真不该这样对待四爷!您知道四爷上次为什么不愿意见你吗?他是不想让您也卷进来啊!”

胤祥则立即打断了田文镜的话:

“好了,不要说了,我了解四爷,比你要深!”

胤祥,为何阻止田文镜的“劝和”?

别忘了,那个乔姐儿还在呢,田文镜差点说漏了两个人的“表演”,胤祥肯定要连阻止!

胤祥那一句“我了解四爷,比你要深”,更是直接说明了胤祥对胤禛的态度就是在“演戏”。

然后,镜头一转,“巧合”的来到了乔姐儿的主子——皇九子胤禟的身上:

“这下好了,时间只有两天了,可欠款呢还差老大一截,这老四在江南弄了我们这么多银子,出尽了风头,这下啊,让他也尝尝出风头的味道!”

皇九子胤禟口中“出风头的味道”,指的是什么?

差事没完成,人还都得罪光了,甚至连关系最铁的胤祥也彻底得罪了!

而这个消息,不就是见证胤禛和胤祥“关系破裂”的乔姐儿告知胤禟的吗!

等到追缴国库欠款的差事过去以后,胤祥又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田文镜离京的时候:

“田文镜,四爷不能来送你了,可他的心里惦记着你!”

第二次立秋时节,胤祥前往四爷府吃饭,四福晋亲切地用“郎家园小小枣”招待胤祥。

这是胤禛得罪了胤祥的模样吗?这是两兄弟之间产生隔阂的模样吗?

雍正王朝》中的皇四子胤禛“演技了得”,成功赢得康熙皇帝的青睐和信任;历史上的皇四子胤禛,演技更是无人能及,用“天下第一闲人”的身份一直掩护到康熙皇帝驾崩当晚,一举成功,真可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标签: 魏东亭

更多文章

  •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非得将魏东亭贬到台澎做知县?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魏东亭

    《康熙王朝》里魏东亭是康熙的发小,从小在康熙身边做侍卫,后来外任做官最后做到了正一品大员总督,不过在康熙收复台湾之后,南巡时,差点被南京城的前明叛逆给弑了,他便借这个由头将魏东亭贬到台湾做了个一品知府,那么康熙到底为什么要这这么对待自己的发小魏东亭呢,剧中魏东亭的人物设计为,康熙皇帝幼年时候的老师魏

  • 《康熙王朝》里康熙为何非得将魏东亭贬到台澎做知县?

    历史人物编辑:刘阳的喵喵标签:魏东亭

    当初把魏东亭放在两江总督这个位置上,康熙有两重目的。第一个目的是要魏东亭替康熙看着江南,毕竟南方原来是三藩的地盘。明朝的遗老遗少较多,又是大清的财税重地,不容有半点闪失。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必然要引起重视。而魏东亭从小和康熙一起长大,不但有着深厚的主仆情谊,而且经过擒鳌拜、平三藩等事的考验,魏东亭成为

  • 雍正王朝:原来,“被逼自尽”的魏东亭,也是个玩语言艺术的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留名青史标签:魏东亭

    “追缴户部欠款”的第一天,“帮同办差”的田文镜首先选择了两位极为显眼的欠款官员——欠了一两银子的“天子门生”陈文盛和欠了三十五万两银子的“勋旧功臣”魏东亭。很明显,这是经皇四子胤禛授意,田文镜的故意为之。目的也很明确,这就是胤禛用以向康熙皇帝彰显“孤臣”形象,并尽可能降低负面影响的理性做法。只是,魏

  • 重温《康熙王朝》:才懂魏东亭和苏麻害怕康熙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魏东亭

    魏东亭比苏麻更早认识康熙,他父亲是康熙的师父,专门教导康熙的学业。每天天不亮,康熙就要坐着轿子去学堂。他不明白,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能睡懒觉,他却不能?小孩子都有惰性,康熙为了多睡会,每次都故意拖延时间。魏东亭和康熙年纪相仿,却因为身份悬殊的原因,不得不尽到臣子的本分,催促康熙准时前往。康熙贵为阿哥,不

  • 魏东亭被康熙贬到台湾,却为何容妃对他说“对不起”?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魏东亭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这些细节,有时候看起来很难理解,其实如果想通了,也很容易啦,今天我们要说其中的一个情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康熙收台湾之际,康熙南巡来到魏东亭的任地,南京。康熙和容妃来到魏东亭的府上,在这一路上,容妃发现了一个小细节,原来这附近的农民,都是官府的士兵装扮的,

  • 《雍正王朝》此人最铁腕,逼死魏东亭,还导致河南考生罢考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魏东亭

    《雍正王朝》中田文镜一直扮演酷吏角色,从江南筹集赈灾款到查缴国库亏空,再到后来的官绅一体当差,田文镜坚决执行四阿哥的指令,忠于朝廷,依法办事,每一次都搞得官员们怨声四起,更有甚者将其暴打,可就这样一个官员却能得到雍正的赏识,觉得他是一把改革的尖刀,每刺向哪里就会有所成效。只不过田文镜的行事方式确实有

  • 《雍正王朝》魏东亭选择上吊自尽,究竟谁才是逼死他的幕后元凶?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魏东亭

    电视剧《雍正王朝》开播21年经久不衰、好评如潮,是一部公认难得的清宫剧佳作。看似简单的剧情却蕴含着复杂、激烈的政治斗争。追比户部欠款一案中,康熙“发小”魏东亭之死就将这种“斗争”体现得淋漓尽致。表面上来看,魏东亭之选择上吊自尽是因为无力偿还所欠户部的35万两银子。但事实上,魏东亭之死却是多方“博弈”

  • 《雍正王朝》中,魏东亭为什么会最终选择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听闻今史标签:魏东亭

    魏东亭作为在《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中均有出场的角色,其最终的结局在两部电视连续剧中却是大相径庭。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两部电视连续剧的朋友,都对魏东亭这个角色胤祥深刻,但是同一个人,竟然在两部剧作中有着不一样的命运结局。在《雍正王朝》中,魏东亭因为不善持家、子女不孝,再加上康熙南巡

  • 索额图和明珠为什么叫魏东亭魏大人?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魏东亭

    魏东亭是小说和电视剧之中虚构出来的人物,在康熙的一生之中,特别是他刚刚登基的几年,魏东亭是忠臣也是益友。魏东亭的父亲魏承谟是康熙的老师,而他从小就是康熙的伴读,一起长大的情谊康熙是非常看重的。而且康熙对魏承谟的教导也是铭记在心,十分尊重。无论魏东亭身在何位,都是康熙非常信任的人。在电视剧之中魏东亭是

  • 《雍正王朝》中老臣魏东亭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红星龙历史标签:魏东亭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追缴国库欠款中康熙想要杀鸡给猴看,需要一个反面教材来震慑众人,毫无疑问肯定不是魏东亭。但由于老四情报的不到位,对于魏东亭的逼迫太急。还有几位阿哥为了夺嫡在背后互相拆台,魏东亭反倒成为一颗身不由己的棋子,最后成为康熙意料之外的那只有着反面教材使命的鸡了。康熙身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