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的大刀已经按捺不住了,却为何只有汤和能够善终?

朱元璋的大刀已经按捺不住了,却为何只有汤和能够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羲讲历史 访问量:2951 更新时间:2024/2/19 7:11:09

开国皇帝屠戮功臣在古代绝对不是什么新奇事,尤其是对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来说,甚至有人传出“朱元璋的大刀已经按捺不住了”的笑言。从个人能力来看,朱元璋早年间并没有充满危机感,但是朱标的病亡让朱元璋感到王朝岌岌可危,由此将目标放到了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老朋友身上。徐达李善长胡惟庸、蓝玉、冯胜、傅友德等重臣的离世告诉我们,在明朝当官绝对是高危职业。朱元璋的手中的铡刀从未停下,但却从未伸向信国公汤和,这也成为很多人心中的谜题。

朱元璋并非冷血无情之人,如果朱元璋活着,众人起兵反叛的事情并不会发生,屠杀功臣也不会发生。所以对于朱元璋来说,最无奈就是继承人的问题。朱标有治国之才,却生性敦厚淳朴,并没有帝王应有的强硬手腕。从朱标的角度来看,朱元璋杀功臣并非心血来潮,之前朱标就曾旁敲侧击地说过这件事,意思是您杀大臣太多,容易破坏君臣关系。朱元璋对此并未作答,而是第二日找到朱标,将一根荆条扔在地上让他捡起来。捡起全是刺的荆条必然心存疑虑,面对踌躇的朱标,朱元璋说道,现在我为你将荆条上的刺拔掉,完全是为了你。

朱标有能力保住皇位,因为辅助朱标的大臣可谓黄金搭配。所以朱标在世时并没有发生胡惟庸、蓝玉这样的大案,但是朱标离世之后,对于继承人的选择耗尽朱元璋所有精力,即使如此,朱元璋也不能放心,因为朱允炆真的太软弱了。朱元璋知道他杀的大臣并非都有异心,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凡是能力方面能有威胁的,朱元璋都没有放过。原本这其中也包括汤和,但是汤和却自律自检,能够认清形势急流勇退。不仅保住性命更是保全了家人。这一点,在明朝绝对是一项绝技。

郭子兴旗下,论辈分汤和比朱元璋更老一些。只是朱元璋并非等闲之辈,能力渐显。朱元璋身边的人自然心有不服,但是汤和却第一个站出来承认了朱元璋的地位。不仅在早年间出生入死,这份肯定来得也十分及时,甚至汤和对待刚起步的朱元璋便如首领一般。明史中,对于汤和的态度有过十分明确的记载:“和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在现实中,朱元璋的态度绝非“悦”能表达,朱元璋甚至能多一分兄弟恩情在其中。

天下初定,朱元璋分封功臣时,对汤和有意降了一等。这绝非汤和功劳不比他人,而是朱元璋有意试探,为了看看汤和的态度而已。汤和对分封的职位从未有过丝毫埋怨,而对待朱元璋的态度上更是谨慎,行事如履薄冰让汤和在朱元璋眼中仍是当初的那个同伴。没有几年,汤和便被晋封为信国公。在地位上,汤和得到了应得的,但是汤和知道,信国公的封号只会带来更多的危险。

汤和在封王拜相之后并没有骄傲放纵,反而是越发低调。除此之外,朱元璋对重臣的怀疑被汤和识破,所以汤和并没有给朱元璋发出诘难的机会。汤和是开国重臣中第一个提出解除兵权的将领,在一次与朱元璋对话中,汤和顺势提出:“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而朱元璋听完之后龙颜大悦,不仅赐给他封地还为他拨款建房。汤和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至少朱元璋在明处放弃了追究。

汤和对朱元璋太过了解,回乡之后汤和极为低调。对外从不居功自傲,并且对家人的言行管控严格。朱元璋对重臣的控制并非在朝堂之上,而是在生活上。朱元璋时的锦衣卫,甚至可以知道某一位大臣独处时写了什么,做了什么动作。这一点汤和心知肚明,决不会在家乡便放松警惕。汤和不结交权贵,对当地豪绅敬而远之。每日只顾把酒言欢,含饴弄孙,即使是朱元璋也挑不出毛病。

汤和辞世时已经是七十岁高龄的老人,汤和不仅是朱元璋朝少有的善终的重臣,更是在死后追封为王,其子孙世享荣华。朱元璋对其他重臣的做法虽然过分,但是综合后事看来并无问题。朱元璋最初的本意一定是诛杀所有的重臣,为自己的子孙铺平道路。但对于年迈的老友也已经不必追究。汤和能够存活不仅仅依靠聪明机智,更是一个奇迹。

标签: 汤和

更多文章

  • 汤和身为明朝的开国功臣,为何却能够安享晚年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菜的肥哥标签:汤和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晚年的时候诛杀了很多有功之臣,众多开国功臣几乎无人幸免,然而其中却也有例外,他就是信国公汤和。汤和为什么最后能够安享晚年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汤和是濠州凤阳县人。虽然他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但其实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朱元璋的玩伴和引路人。他和朱元璋的年龄相仿

  • 汤和告老还乡时,为何恳请朱元璋赏他100个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汤和

    公元1388年,63岁的汤和向朱元璋提交了辞呈,称自己年老体衰,想归田养老。朱元璋批准了,随后问他要什么赏赐。汤和皱巴着一张老脸,害羞地说:“那就赏臣100个美女吧!”群臣听说后,一片哗然,纷纷猜想,这老小子年轻时过惯了酒肉、刀子关,老来却难过美人关,真是越老越糊涂了,皇上既然要给赏赐,你要封地,要

  • 同样是朱元璋的发小,汤和得以善终,周德兴却被处死,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汤和

    淮西二十四将是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初一时,朱元璋离开濠州去定远时带领的24个人,他们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这24位中有两位是朱元璋从小一起玩大的发小,其一是汤和、其二是周德兴,同样是朱元璋的发小,两个人最终的结局却不同,一个得以善终,一个却被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处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

  • 朱元璋小肚鸡肠,汤和酒后失言得罪朱元璋,失去公爵,却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驿站V标签:汤和

    汤和是朱元璋的老乡,也是最早跟随他的那批将领之一。他与朱元璋的关系比较亲密,为明朝的建立付出了汗马功劳。朱元璋心思太过缜密,有时甚至有些小肚鸡肠。与这样的上司交往,手下将领必须时刻谨言慎行才行。徐达、常遇春之所以能够始终得朱元璋信任,原因便是他们行军打仗时时刻请命朱元璋,平常的时候谦虚温和,从不敢有

  • 明朝开国功臣汤和,如何在朱元璋的清算下苟活!

    历史人物编辑:西施小女标签:汤和

    朱元璋的老大哥汤和到底有多能苟!03:05入伙入得早平安活到老你是凤阳孩子王从小就颇具人气等到元末大乱泥人出世天下皆反的时候敏感的你转头就投奔了红巾军成了一名大头兵靠着作战勇猛你当上了千总作为好大哥的你当了官儿自然忘不了童年好兄弟们于是你写了一封信给你最要好的兄弟在皇觉寺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朱重八并表示

  • 明朝开国功臣录:拥有大智慧的汤和

    历史人物编辑:昆锅美食标签:汤和

    汤和,字鼎臣,濠州凤阳县东湖里人,与明太祖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在一条街上长大,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汤和自幼失去双亲,童年时喜欢统率群童练习骑马射箭,长大后沉稳敏捷,善于谋略。至正十二年汤和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因作战骁勇升为百户,攻濠州定远县后升任千户,而此时的朱元璋尚在皇觉寺中为僧,正是在汤和

  • 63岁时汤和主动上交兵权,朱元璋问他要什么赏赐,汤和:100个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汤和

    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朱元璋历经千辛万苦,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几个对手,最终打下了明朝初年的一片江山。而朱元璋因为自己小时候日子过得苦,深知官员贪污腐败带来的影响有多恶劣,当上皇帝后严惩贪官,绝不允许朝廷出现贪污的现象。所以,他在晚年时考虑到自己即将即位的子孙们,担心他们斗不过朝中重

  • 明初朱元璋大肆诛杀权臣,为何独独放过汤和?

    历史人物编辑:昭乌达历史文化标签:汤和

    朱元璋发迹后,一直看好太子朱标,他认为朱标跟了自己这么多年,既有政治才能又很懂人际关系,所以准备将皇位传给他。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小故事: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后开始大肆杀戮功臣,朱标这个人心肠仁厚,对于父亲的做法十分不满,他上书朱元璋不要诛杀权臣,以免坏了多年的君臣之义。朱元璋找来一根荆棘,让太子

  • 信国公汤和为何能躲过朱元璋屠刀?他的国公爵位为何没能传下去?

    历史人物编辑:一只叫莓莓的猫猫标签:汤和

    前言: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正月,六十九岁的信国公汤和正在老家凤阳颐养天年。此时京中却突然传来圣旨,大明皇帝朱元璋要召见这位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伙计。汤和内心惴惴不安,在去年二月爆发的蓝玉案之中,无数大明开国元勋,以及五军都督府高官人头落地。甚至在时间过去半年之后,还有人因此受到株连,比如死于洪

  • 成都的老味道,36年的“蹄花馆”,只卖2道菜:蹄花汤和猪头肉

    历史人物编辑:毛起吃标签:汤和

    文/李老湿编辑/毛起吃“在去吃蹄花的路上,连风都是甜的……”成都的蹄花馆子不计其数,然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却为数不多,这家位于成都郫县(郫都区)的蹄花馆子,至今已有36年的“历史”,堪称成都蹄花界的“仙人板板”,经久不衰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独门秘诀?一碗蹄花汤,卖了36年,到底有多好吃?只卖2道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