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洪武年间,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为何汤和能够幸免于难?

洪武年间,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为何汤和能够幸免于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吃着瓜娱乐社 访问量:4847 更新时间:2024/2/3 18:37:56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创者,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草根起家的皇帝之一。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大封有功之臣,一大批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文臣武将都得到了重赏,其中,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徐达被封为魏国公,常遇春被封为郑国公(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赏功臣时,常遇春已经病逝,因此爵位由其子常茂接任),汤和被封为中山侯,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

尽管跟随朱元璋的文臣武将们都得到了重赏,但是中国历来都有“狡兔死,走狗烹”的说法,大明的这些开国功臣们同样也不例外。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为了解决丞相权力过大的问题,朱元璋以谋反之罪处死胡惟庸,并下令明朝从此不允许再设置丞相,一大批开国功臣受胡惟庸案牵连被处死,其中就包括被誉为朱元璋身边萧何的韩国公李善长。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蓝玉案爆发,朱元璋又借此大肆诛杀功臣,蓝玉案中受到牵连而遭杀害的人数超过了1万人。

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加强皇权,为自己的接班人接手大明王朝扫除障碍。众所周知,朱元璋的接班人,不管是先前的太子朱标,还是后来的皇太孙朱允炆,都是仁弱之人。因此,到了洪武后期,朱元璋担心自己百年之后,自己的子孙不能够控制这群战功卓越的开国功臣,痛下杀手,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大肆杀戮功臣。

汤和作为大明的开国功臣之一,为何能够在明朝初年功臣被清洗浪潮中幸存下来,成为为数不多幸免于难的功臣之一,笔者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汤和与朱元璋关系匪浅

汤和与朱元璋一样,也是安徽凤阳人,而且两人还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小伙伴。公元1352年,26岁的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并且凭借着作战勇猛,很快升到了千户的职位。

职位得到升迁的汤和没有忘记儿时的小伙伴,写信邀请刚刚云游四方回到皇觉寺的朱元璋参加义军,朱元璋犹豫再三之后,穿着他的破袈裟就直奔濠州城而去,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汤和算得上是朱元璋的引路人。

加入义军的朱元璋很快凭借着自身的能力脱颖而出,并且成了元帅郭子兴的乘龙快婿,在义军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成长为郭子兴军中的一员干将。朱元璋的快速升迁引来了很多将士的不服,但唯独汤和是个例外,尽管汤和比朱元璋要年长两岁,在义军中却对朱元璋言听计从,在之后灭陈友谅,围攻张士诚的战争中,更是为朱元璋鞍前马后,立下赫赫战功。汤和是跟随朱元璋最早的开国功臣之一,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朱元璋最早的心腹。

因此,从朱元璋早期的发家轨迹来看,毫无疑问汤和是一个对朱元璋极其重要的人,两人关系匪浅,这也成了朱元璋杀戮功臣之时,汤和却能保命的一个砝码。

二、汤和淡泊名利,急流勇退

历朝历代的帝王在取得帝位之后,都担心自己手下的功臣权势过大,某一天会取自己而代之,因此都会采用相应的手段来遏制功臣的权力。

宋太祖赵匡胤采用的是“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朱元璋采取的则是诛杀功臣的方式,而想在朱元璋的这场杀戮战争中活下来,功臣们最好的选择则是淡泊名利,急流勇退,这也是汤和的保命手段。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汤和以自己年事已高为由,向朱元璋请求告老怀乡。朱元璋此时正在为功臣们权力过大而头疼,听闻汤和主动放弃兵权,告老还乡,心中非常高兴,命人在汤和的老家凤阳修建大宅子。

一年之后,凤阳的宅子正式建造完成,汤和领着自己的妻子孩子正式向朱元璋辞行,在辞行之际,朱元璋又赏赐了汤和大量金银细软,让汤和衣锦还乡。

汤和告老还乡之时,胡惟庸案已经爆发,朱元璋已经开始着手处理这些手握重权的开国功臣,和朱元璋从小长大,一直跟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汤和又何尝不了解朱元璋多疑,杀伐果决的性格,同时也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因此主动放权,请求告老还乡,以谋得一线生机。

三、汤和处事谨慎,为人低调

汤和战功卓越,同时也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大将之一,但是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有功之臣时,汤和仅仅得到一个侯的爵位,而资历,地位,功劳都不如自己的邓愈却封了公,汤和封不了公与汤和驻守常州时醉酒犯事有关。

汤和驻守常州之时,曾经因为醉酒说了朱元璋的坏话 ,此事被朱元璋知道之后,怀恨在心,因此封赏功臣之时,只给了汤和一个侯的爵位。即便在汤和晋升为信国公之时,朱元璋仍旧数落汤和在常州时的种种过失。经历过此类事情之后,汤和明白自己服侍的大明皇帝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从此以后对朱元璋异常谦恭,做事也更加小心谨慎,从不做落人口实之事。

汤和告老还乡之后,仍旧低调为人,处事谨慎。在自己的老家凤阳,从不以功臣自居,告诫自己的子孙须尊敬乡老,遵纪守法,汤和有妾百余人,在自己生病不能言语之后,给予钱财将她们全部打发。

四、结语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汤和因病去世,朱元璋悲痛异常,追封汤和为东瓯王

汤和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能够在明朝初年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幸免下来,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汤和与朱元璋两人是老乡,并且是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又是朱元璋的引路人,最早的心腹手下,两人关系匪浅。

其次,汤和本人淡泊名义,在洞悉朱元璋放心不下自己这群手握重兵的老臣之后,主动放弃兵权,要求告老还乡,为朱元璋免除了一块心病,试问这样的人朱元璋怎么会不喜欢。

最后,汤和因在常州醉酒得罪朱元璋之后,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从此之后做事异常谨慎,即便在告老怀乡之后,仍然低调为人,这也是汤和最终能够安享晚年最重要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删除。

标签: 汤和

更多文章

  • 徐达等功臣都被朱元璋所诛杀,为何只有汤和逃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汤和

    徐达等功臣都被朱元璋所诛杀,为何只有汤和逃过一劫?徐达等功臣都被朱元璋所诛杀,为何只有汤和逃过一劫?原因令人吃惊。我们知道当初朱元璋在建国之后,曾经以李善长作为领导人的淮人集团还有以刘伯温作为领导人的的浙东集团展开了火拼。结果,最终朱元璋成功的抓住这个时机,先是借助李善长还有胡惟庸之手对刘伯温进行了

  • 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单单放过汤和?原来是因为一封信

    历史人物编辑:中言说标签:汤和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历史上出身最为低微的皇帝,汉高祖刘邦好歹还担任过泗水亭亭长一职。朱元璋在肈造天下之后,心中不免有永保富贵的小农意识,为了使得大明江山万代相传,其中一个措施就是对往日的功臣们大开杀戒,一时间功臣良将均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惨结局。史书中就曾记载了一个故事,直接表明了朱元

  • 徐达、汤和出身微末,为何却能够连打胜仗,成为军中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汤和

    元朝末年,各地百姓因忍受不了元廷残暴的统治而纷纷揭竿而起,经过二十余年的军阀混战,朱元璋夺得了天下。朱元璋能夺得天下,顺应民心这一根本原因暂且不说,麾下大将云集也是主要因素。但我们可以发现,朱元璋麾下的大将中大多都是朱元璋的老乡,是淮西人士,并且如最出名的元帅汤和、徐达等都与朱元璋一样,出生平寒。我

  • 朱元璋的大刀已经按捺不住了,却为何只有汤和能够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小羲讲历史标签:汤和

    开国皇帝屠戮功臣在古代绝对不是什么新奇事,尤其是对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来说,甚至有人传出“朱元璋的大刀已经按捺不住了”的笑言。从个人能力来看,朱元璋早年间并没有充满危机感,但是朱标的病亡让朱元璋感到王朝岌岌可危,由此将目标放到了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老朋友身上。徐达、李善长、胡惟庸、蓝玉、冯胜、傅友德等

  • 汤和身为明朝的开国功臣,为何却能够安享晚年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菜的肥哥标签:汤和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晚年的时候诛杀了很多有功之臣,众多开国功臣几乎无人幸免,然而其中却也有例外,他就是信国公汤和。汤和为什么最后能够安享晚年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汤和是濠州凤阳县人。虽然他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但其实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朱元璋的玩伴和引路人。他和朱元璋的年龄相仿

  • 汤和告老还乡时,为何恳请朱元璋赏他100个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汤和

    公元1388年,63岁的汤和向朱元璋提交了辞呈,称自己年老体衰,想归田养老。朱元璋批准了,随后问他要什么赏赐。汤和皱巴着一张老脸,害羞地说:“那就赏臣100个美女吧!”群臣听说后,一片哗然,纷纷猜想,这老小子年轻时过惯了酒肉、刀子关,老来却难过美人关,真是越老越糊涂了,皇上既然要给赏赐,你要封地,要

  • 同样是朱元璋的发小,汤和得以善终,周德兴却被处死,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汤和

    淮西二十四将是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初一时,朱元璋离开濠州去定远时带领的24个人,他们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这24位中有两位是朱元璋从小一起玩大的发小,其一是汤和、其二是周德兴,同样是朱元璋的发小,两个人最终的结局却不同,一个得以善终,一个却被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处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

  • 朱元璋小肚鸡肠,汤和酒后失言得罪朱元璋,失去公爵,却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驿站V标签:汤和

    汤和是朱元璋的老乡,也是最早跟随他的那批将领之一。他与朱元璋的关系比较亲密,为明朝的建立付出了汗马功劳。朱元璋心思太过缜密,有时甚至有些小肚鸡肠。与这样的上司交往,手下将领必须时刻谨言慎行才行。徐达、常遇春之所以能够始终得朱元璋信任,原因便是他们行军打仗时时刻请命朱元璋,平常的时候谦虚温和,从不敢有

  • 明朝开国功臣汤和,如何在朱元璋的清算下苟活!

    历史人物编辑:西施小女标签:汤和

    朱元璋的老大哥汤和到底有多能苟!03:05入伙入得早平安活到老你是凤阳孩子王从小就颇具人气等到元末大乱泥人出世天下皆反的时候敏感的你转头就投奔了红巾军成了一名大头兵靠着作战勇猛你当上了千总作为好大哥的你当了官儿自然忘不了童年好兄弟们于是你写了一封信给你最要好的兄弟在皇觉寺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朱重八并表示

  • 明朝开国功臣录:拥有大智慧的汤和

    历史人物编辑:昆锅美食标签:汤和

    汤和,字鼎臣,濠州凤阳县东湖里人,与明太祖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在一条街上长大,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汤和自幼失去双亲,童年时喜欢统率群童练习骑马射箭,长大后沉稳敏捷,善于谋略。至正十二年汤和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因作战骁勇升为百户,攻濠州定远县后升任千户,而此时的朱元璋尚在皇觉寺中为僧,正是在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