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处处被制约,二把手如何干成大事?高人有高见,名臣胡林翼有高招

处处被制约,二把手如何干成大事?高人有高见,名臣胡林翼有高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殷嘉豪 访问量:1327 更新时间:2024/1/11 3:17:18

咸丰五年(1855年)二月十七日,武昌被太平军攻陷,湖北巡抚陶恩培自杀。

危急时刻,咸丰帝将回援武昌的胡林翼推向了搏杀的前台,署理湖北巡抚。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胡林翼率兵誓夺武昌,在付出湘军名将罗泽南战死武昌城下的惨痛代价后,终利用太平天国天京内讧,武昌守敌军心涣散之机,于咸丰六年十一月拿下武昌。

收到奏报,咸丰帝大喜过望,随即实授胡林翼湖北巡抚,赏戴头品顶戴花翎。

率六百人自贵州东归,仅仅过了两年就攀上巡抚高位,胡林翼的崛起速度堪称湘军第一人。虽说这其中有时运的契机,有曾国藩的大力提携,但胡林翼公认的雄才大略才是其强势崛起的基石。

与胡林翼崛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曾国藩,此时的曾国藩正坐困江西,外有太平军的围杀,内有江西官场的掣肘,用深陷凶险泥潭、进退两难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为了摆脱这令人窒息的困境,一年后,向来讲诚的曾国藩竟以回乡为老父守孝为名,不等咸丰批复,擅自从军营中逃脱了。

不论世人对曾国藩的诋毁攻击,但就曾国藩一走了之后的实情,统筹湘军东征大局的重担实则是一下子压在了胡林翼的肩头。

对胡林翼来说,这既是真刀真枪的考验,也是枭雄驰骋的难得机会。

但因为英年早逝,胡林翼真正的枭雄事遗憾地被历史埋没了,但深挖下去,这时期胡林翼的所作所为,对曾国藩领衔的湘军最终攻灭太平天国,其实是居功至伟的。

因为他用只有枭雄才有的亦正亦邪的手段,在关键时期,将湖北打造成了湘军的后方基地,光饷银一年就输送三四百万两。

这在当时近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什么说近乎不可能?

这要从清廷对地方以及地方汉臣的控制说起。

清廷对地方的控制从来都是心机深邃,层层设防,处处掣肘的。在明代,布政使是地方一把手,总督、巡抚不常设,只在有事的时候派出,事后撤销。但到了清代,在布政使的上面开始常设总督、巡抚,由此总督、巡抚就成了地方一把手。

但这个一把手,很多时候还只是名义上的。怎么讲呢?清廷有规定,不光总督、巡抚有单独上奏的权力,总督、巡抚之下的按察使、布政使也可以专折奏事。这就形成了一种局面,很多时候,总督、巡抚根本管不了按察使、布政使。

清廷之所以这么搞,为的就是将地方权力垄断到皇帝老儿手里,事情只要大一点,一切都得听圣裁。

此外,清廷的总督、巡抚,本身也是相互掣肘的一种设计,名义上总督高于巡抚,但在权限上却又从来不划分清楚,督抚不同城的时候还好些,督抚一旦同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然争斗不休。

而如果督抚的一角是汉臣,那情况就更严重了,另一角的满臣必是清廷派下来时刻提防汉臣的鹰犬。这种情况下,汉臣只是卖命效力的奴才,难有自作主张、一展抱负的实权。

胡林翼当时的处境就是这样,在湖北的地界上,他上面有时刻掣肘自己的湖广总督官文,而且还同城,下面有处处不买账的布政使、按察使。

说到底,胡林翼要是制服不了上上下下,他这个湖北巡抚能干的只有一件事,俯首听命地去前线拼命搏杀。

如果将胡林翼的处境置入当下的职场,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努力加运气打拼到了地方副总的位子,可上面有卡人的老大,四周有不配合、不买账的各种小头头,远处还有只想让人卖命的大老板。

这种情况,稍老实些的,往往一干就干成了名副其实的高级打工仔,想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难上加难。而有野心,敢耍手段的,往往又会或明或暗地狠折腾,朝上想扳倒老大,取而代之,朝下想把一帮小头头收拾的服服帖帖。

但结果很多时候是上位难,服众也不易。

之所以上位难,那是因为职场政治无处不在,有些位子只属于特定的人,即便你能扳倒九十九个,第一百个依然不会是你;之所以服众不易,那是因为很多人容易犯要么太天真要么太卑鄙的毛病,不懂得巧妙地对事不对人,高明地去改变规矩,从上而下地收服众人。

因为境遇一致,所以仔细地来看看晚清一代枭雄胡林翼是怎么干的,将十分地有发意义。

有人卡住你脖子的时候,一上来,绝大多数人想的都是用对抗的方式一把将对方甩开,少有顺势将卡脖之人搂过来,进而去称兄道弟的。

胡林翼刚当上湖北巡抚的时候,对待时刻卡他脖子的湖广总督官文,也是如此。在他看来,官文卡他脖子,他有十足的把柄来捅对方一刀。

一刀捅翻,看你还怎么卡。

胡林翼之所以如此愤怒冲动偏激,实在是因为官文的官声太差了,捅他刀子的把柄一抓一大把。

官文是满洲正白旗人,虽然高居湖广总督的要职,但却不谙政事,整天与美妾厮混,凡事皆决于家奴。为此,时人称当时的湖广总督府有三大:妾大、门丁大、庖丁大。

然而,就在胡林翼准备捅刀子,向朝廷上弹劾奏章的时候,他身边一位甚有水平的幕僚将他拦了下来。

此人名叫阎敬铭,后来很不得了,做到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将胡林翼拦下后,阎敬铭随即拿出了一套大处很高明很厚黑,小处很明智很圆滑的高论。这套高论很精彩,后来被直接收录进了《清史稿》官文本传中,咱们不妨来一睹这番高论的原貌——

公误矣!本朝不轻以汉大臣专兵柄。今满、汉并用,而声绩炳著者多属汉人,此圣明大公划除畛域之效。然湖北居天下要冲,朝廷岂肯不以亲信大臣临之?夫督抚相劾,无论未必胜,即胜,能保后来者必贤耶?且继者或厉清操,勤政务,而不明远略,未必不颛(zhuan,愚昧)己自是,岂甘事事让人?官文心无定见,兼隶旗籍,每有大事,正可借其言以伸其请。其失仅在私费奢豪,诚于事有济,岁糜十万金供之,未为失计。至一二私人,可容,容之;不可,则以事劾去之。彼意气素平,必无忤也。

也许是局外人的缘故,阎敬铭的见地可谓是站的高,看的深,始一开口,他就一阵见血地指出了清廷在多事之秋驾驭地方督抚的要害精髓——把虚的荣誉给汉臣,把实的权力给满臣,如此一虚一实,不仅能牢牢控制地方,还能迎来圣明大公的美誉。

看清了清廷官场政治的要害处,再来看督抚相争就一目了然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鹰犬,今日你参倒了一个官文,明天必会又来一个。清廷本意就是为了掣肘控制,所以新来的“官文”不可能是善茬,厉害的一定会站在上面压你,卑劣的一定会闪到背后捅你。

既然卡脖之人注定是甩不脱的,那就简单了,与其让人排队来卡自己的脖子,不如想法把眼前的这个拿下。

敌视对手,你可能永远杀不死对手;拥抱对手,你可能从此没有对手。

一念之差,天壤之别。

从高处下来,再朝下论,阎敬名就颇为厚黑了,他告诉了胡林翼一个道理,只要把对手的弱点利用好,一把手也能变成二把手的傀儡。

不要认为只有胁迫才能将对方置入牢笼,阿谀奉承同样是牢笼手段。前者用的是自己的武力,后者用的是对方的弱点。

具体到官文身上,他的奢糜无为不应该成为你胡林翼的攻击把柄,而应该成为你阿谀奉承下套的着眼点。这一点完全可以学清廷的做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银子、虚名把他砸晕,套牢,这个效果出来后,他越是清廷的鹰犬,越好利用。

至于他身边的一众小人,容得下便容,容不下使绊子驱走就完了——

遇事,人有时候不是不够聪明,而是不够清醒。

听了阎敬铭的这一番话,胡林翼恍然大悟,于是开始主动向官文示好。

胡林翼示好的办法大抵有二,一是分财,以盐厘月三千金充总督公费;二是让功,每遇胜仗,必把首功的荣誉套在官文的脖子上。

因为同城督抚的关系让胡林翼搞的太好了,于是野史就有了更传神的演绎。

在野史中,胡林翼是怎么搂官文脖子的呢?

将和光同尘演绎到了极致。

胡林翼利用官文为小妾祝寿,湖北官场因不耻无人捧场的机会,以巡抚之尊,甚是谦逊高调地把很是冷清的场子撑了起来。不光如此,此事过后,胡林翼还让自己的母亲收了官文小妾做义女,自己和这小妾居然做起了义兄妹。

因为官文向来以妾为大,这么搞下来,很自然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胡林翼遇事就让义妹去吹枕边风,官文一吹就倒,总之,绕个弯子,官文对胡林翼是言听计从。

如此搞定卡脖之人,为了将湖北的实权彻底握到手里,接下来胡林翼开始对付下面的按察使、布政使了。

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胡林翼是三管齐下,一管是让官文上变相支持的奏折,二管是暗地勾兑昔日朝中的老领导,让老领导尽力在咸丰面前为自己美言。

有了恰到好处的外围预热后,胡林翼接下来选择了极正的方式出击了,他给咸丰上了一道“地方吏治,抚臣专责”的奏折。

敢明目张胆地向咸丰要地方实权,足见胡林翼的枭雄气魄。

但在气魄之外,胡林翼这道要权的奏章又极具智慧,堪称三段式说服艺术的范本。

第一段,大谈战略,强调湖北在东征中的战略地位,因为战略上太重要,所以湖北的事不能因循守旧,只有打破成法,才能确保湖北的战略地位;第二段,大揭伤疤,直言不讳地指出湖北吏治腐败的种种乱象,并由此抛出祸乱根源就在这里的结论;第三段,大加恐吓,不当机立断,让抚臣专责地方,不用太平军打过来,地方小贼就能聚众掀起大乱。

有外围的支援,有自己的直截了当,这一次,一向对汉臣严加防范的咸丰竟是大加赞赏。

如此拿到咸丰的尚方宝剑后,身边又有官文的支持,湖北的布政使、按察使知道没戏可唱了,只好退避三舍,拱手让出湖北的吏权、财权。

由此,胡林翼在湖北威势大成。

这在当时不亚于曾国藩突破旧规,练出湘军。

标签: 胡林翼

更多文章

  • 因一制度缺陷胡林翼预言太平天国必败清朝也不能幸免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胡林翼

    晚清之太平天国,发轫于两广,兴盛于江南,是由农民所发起和领导的一场反清运动。自金田太平军起事以来,由于清朝官兵颟顸,无人可撄其锋镝。而横扫江南后,太平军却没有继续北上,一举推翻清朝,而是选择偷安而定都金陵,给予了清朝积蓄反击的机会。太平天国有一特点,其为一政教合一的国家,其管辖的百姓既是国民,又是教

  • 湘军二当家胡林翼,功劳比肩曾国藩,不火的原因在于运气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胡林翼

    【湘军军系列第五期,历史好奇怪原创作品,禁止转载】说起晚晴太平天国运动中功劳最大的汉族官员,毫无疑问很多人都会应激性的想起曾国藩,这是位号称末世圣人、千古完人的晚清中兴名臣。他从书生到高官,从文官到统帅的成功经历为人所称赞艳羡,多家来被当做成功学的灵魂代表,写的家书家训也被人给当成家庭教育的至理名言

  • 此人诬陷左宗棠,咸丰下令就地正法,胡林翼等人里应外合将其救出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胡林翼

    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是当时对左宗棠实力最大的肯定,同时咸丰因为此话真正关注到左宗棠。我们知道,左宗棠属于大器晚成之人,在太平天国爆发之后,左宗棠才正式走上自己的功名仕途之路。1854年,受骆秉章之邀,入佐湖南巡抚幕府的左宗棠在日夜策划,焦思竭虑下让湖南稳定局势,军政转危为安,

  • 湘军创始人中,为何只有胡林翼从未与人有过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胡林翼

    当初和曾国藩一起打造湘军的主要人物,包括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等人。其中胡林翼的地位最为重要,他比曾国藩先担任封疆大吏,处处给予曾国藩方便。无奈的是胡林翼命薄,早早的就去世了,因此他被称为“湘军第一苦命人”。胡林翼的主要特长是善于化解各种矛盾,他担任湖北巡抚的时候,就能和满洲贵族官文搞好关系

  • 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背后的大佬-道光名臣陶澍

    历史人物编辑:DQ科技标签:胡林翼

    在世人眼中,湖南是伟人名将之省。大概从曾国藩组建湘军开始,湖南就被认为是“将军的摇篮”。但客观地说,咸丰朝以前,湖南在诸省中的地位并不显着。御史专项调查发现,清朝湖南共有进士715人,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第14位,仅略高于云南、贵州、广西。与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区相比,差距很大。同样在清朝时期,湖南省在

  • 胡林翼唤醒湘人,曾国藩接力,自此人才辈出,三十年后又出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藏书阁标签:胡林翼

    胡林翼曾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中兴四大名臣”。虽然胡林翼没有后面的三位被众人所知,但其当年创下了一个无人能及的记录。从此,湘人跟随胡林翼的步伐人才辈出,甚至达到历史的巅峰。胡林翼比曾国藩和左宗棠幸运,起点要高,名副其实的官二代。父亲胡达源是清朝的探花,虽然没有历任实权官职,但在任京官和地方官

  • 如何评价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波标签:胡林翼

    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同为晚清“中兴名臣”,但对于清帝国来说,所立下之功绩值得人们称赞,但在后人的口碑评价之中却不尽相同。胡林翼(公元1812年7月14日-公元1861年9月30日)去世较早,太平天国尚在苟延残喘。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显然是这四位之中,被后世

  • 鲍超和多隆阿发生矛盾,曾国藩无计可施,胡林翼将他们劝和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胡林翼

    “多龙”,指的是多隆阿。“鲍虎”,指的是鲍超。多隆阿和鲍超都以敢打硬仗、屡立奇功闻名。他们在湖北、江西、安徽等地作战时,配合默契,多次打败太平军。不管是曾国藩还是胡林翼,都对他们赞不绝口,奏报朝廷为他们请功求赏。可是,在1859年,他们之间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候,负责统一指

  • 《曾胡治兵语录》既不是曾国藩和胡林翼写的,也不是麾下拍马屁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胡林翼

    《曾胡治兵语录》中的“曾”指曾国藩,“胡”指胡林翼,不过不要闹笑话,这本书并不是二人写的,也不是他们的手下拍马屁搞的,而是著名军事家蔡锷在曾胡去世后“编写”的。1911年初,蔡锷接受云贵总督李经羲的邀请到云南负责军事,编写了对军人的“精神讲话”,这就是《曾胡治兵语录》。曾国藩与胡林翼并没有留下军事专

  • 福康安比和珅更受乾隆宠信,如果他不死,会被嘉庆杀掉吗?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福康安

    对于和珅这个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被称为清朝第一贪官,是乾隆的宠臣,但是,关于宠臣,其实还有一个人比和珅更受宠。这个人叫做福康安,姓氏叫富察,是乾隆前期的第一宠臣,还是大学士。福康安既是乾隆的宠臣,也是他的侄子。福康安的姑母就是乾隆皇帝的元配妻子——孝贤纯皇后,这个关系可以说是非常不一般了。而且还